中华文化作文800字:帮忙找几篇文章^-^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42:19
以下的这些文章中随便找两片就行~

第一辑 岁月之河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木头片子
三条河在我桌头流淌
铁凝的暖意
原下的日子
儿子是什么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戴眼镜的钻工学杀羊
昨日来信
曾经,他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导演
第二辑 美文之美
进入瑞士
雨雾漓江图
月下桨声
开往春天的列车
请拉住我的手
手执一枝黄花
动词医院
锡林郭勒
兰州上岛
今夜,我站在风中
第三辑 苍生之情
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
那女孩说:“我最幸福”
人家说他是我爹
泪洒山川难慰心
天底下最美的母亲
娘,我是疯子娘
向上的爱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像老母亲那样淡远而札实
天堂里没有垃圾
第四辑 爱情之蜜
爱情然乌湖
父亲的金婚
六个爱情纽扣
猛灌九十天甜言蜜语的滋味
爱情老了的时候
玫瑰羞答答地开
女人夜
我暗恋过的老师
我想对你说
做自己的情人

六个爱情纽扣
父亲第一次突发脑溢血是在去年春天,那次经医生全力抢救方转危为安,他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就强烈要求出院。
我其实希望父亲能在医院多住几天。自母亲病逝后,他一个人守着家里空空荡荡的大屋子,我害怕他太寂寞。
回到家收拾停当,父亲叫我在床边坐下,他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布包说:“听说得过脑溢血的人,很容易复发,复发了就很难过那个坎儿,我害怕出现那种情况,所以,提前给你交待一些事。”
我说:“爸,你好好的,说这些干什么!”
父亲摆摆手,打开了那个布包。布包里有存折、房产证之类的东西,父亲一一交到我手里,又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块花手绢。我以为是什么贵重物品,却是6粒纽扣:一粒黑塑料纽扣,现在已很少看到了,还有5粒是中式对襟衣服上的盘云扣,盘得很精致。也许都是很久远的东西了,塑料扣已有划痕,黑色的盘云扣也泛白起毛了。
父亲满怀深情地看着这几粒扣子说:“我死后火化时,一定要记着把这几粒扣子放在我的手心里。”
“爸……”我疑惑地看着父亲,不知父亲为何要这么慎重其事地交待自己的后事。父亲一向将身后事看得很开的。
“这是你母亲衣服上的扣子,是我一生最珍爱的宝物。”父亲摩挲着这几粒扣子,第一次向我说起了他和母亲的爱情故事———
我和你妈妈是大学同学,我大学里的女友是你妈妈的好友。大学毕业后,你妈妈和我的女友一同留在了北京,而我响应号召支援“三线建设”,去了四川。
两年之后,我提出结婚,女友说,你还是调回北京再说吧。可调入北京,那是多么困难的事啊!再说,我是搞铁路设计的,到四川去就是想修铁路,回北京干什么呢?我希望她能随我去四川,可她不愿离开北京。
我们谈崩了。
本打算在北京过年的我,气冲冲地提着包去了火车站准备回四川。你妈妈听说后,急忙跑来拦住我,说她要再劝劝我那女友。我知道事情不可挽回,执意要走。你妈妈没有办法,她把我拉到附近的小饭店,要了两盘饺子,说再怎么也得吃点东西热热和和地赶路,也算是提前给你过个年吧。正吃着,你妈妈看见我上装的一颗扣子没了,马上起身去买扣子。她跑了一趟没买着,两手空空地回来。我说,一颗扣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她说你要赶那么远的路,没有扣子冷风直往脖子里灌,感冒了怎么办?她想也没想,就低头从自己的外套上扯下一颗扣子,向店主借了针线,一针一线地把那粒扣子缝在我的衣服上。她又害怕其他的扣子也不牢靠,就把所有的扣子都钉牢了……孩子,也许你妈妈当时什么也没想,她天生就是一副热心肠,可是,当我看着她那么细心地为我缝扣子时,真让刚被人浇了一盆凉水的我,心里热烘烘的……
从这以后,我和你妈妈开始通信了,我们的友情慢慢转化为爱情。又过了一年,你妈妈在我不知晓的情况下,自己联系好单位,放弃了北京户口和安逸的工作,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
我们平静幸福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0年。那时你妈妈刚生下你不久,我突然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几番批斗之后,我被押到更偏远的一座大山里去养护铁路。你妈妈含泪给我收拾行李,临走时她脱下身上的棉袄让我换上。那是你妈妈最喜欢的一件棉袄,缎子面,黑底红花,丝棉里子,缀着盘云扣,是你姥姥亲手给她做的嫁妆。我不肯穿,你妈妈以为我嫌这是女式衣服,就说,穿在里面,没人看得见,山上冷,穿上丝棉做的袄子御寒,丝棉又轻,干活时也利索……我就这样穿着带有你妈妈体温的袄子走上了“改造”之路。
那里的环境非常艰苦,吃不饱,住的地方不挡风不遮雨。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我们再也不能搞铁路设计了,也不知道哪天才能重新拿起心爱的绘图仪。同来的几个人,常常绝望得大哭,有人甚至想到了死。我没有。天寒地冻的夜晚,我一遍遍抚摸着穿在身上的棉袄,遥想着远方燃着昏黄灯光的家,想着在灯下忙碌的你妈妈。我想,我这辈子欠她的太多,所以再大的委屈我也要忍受着,再艰苦的口子我也要熬下去。
听着父亲的讲述,我早已说不出话来。我接过父亲手中的纽扣握在手心,感到那上面还留存着炙热的温度。父亲和母亲是世上千万对平凡夫妻中的一对,他们的婚姻生活,没有激情,没有浪漫,岁月的纷乱让他们记不住结婚纪念日,更不会在情人节互送鲜花与巧克力,他们彼此熟悉到几乎要忽略对方的地步……但他们向对方奉献的,是整个的身心与命运,是一生一世与对方荣辱与共不离不弃。这种爱早已化作一场杏花春雨,浸透了彼此的骨髓。
我明白父亲特意将这段往事告诉我,还有另一层深意:父亲对我的婚姻一直很担忧。我和丈夫要死要活地恋爱两年后结了婚,可是婚后却老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有几次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每次和丈夫吵了架回到娘家,父亲总是叹气。
想到这儿我突然想到,父亲说有7粒纽扣,可我手里却只有6粒。父亲笑了:“那一粒你妈妈带走了,到了那个世界里,我会凭着那粒扣子找到她的,我们早说好的,来世我们还要做夫妻,我要让她生活得比今世更幸福!所以,女儿你一定要记住,等我走的时候,千万把这几粒纽扣放在我手心里。”
我的泪落了下来,溅湿了手中的纽扣。
两年后,父亲再次突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告别仪式上,我将那粒有道划痕的塑料纽扣和一粒泛白的盘云扣放在父亲手里,余下的4粒扣子,两粒交给从国外匆匆赶回来奔丧的哥嫂,一粒给了丈夫,还有一粒紧紧攥在自己手心里……当然与这些扣子一块交给他们的,还有父母的爱情故事。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真的,看看前辈的故事,自己的又算什么呢?自己又为小石头做了些什么呢?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我想女孩子应该慢慢成熟成为一个伟大的女人,那种宽容和奉献,我发自内心的佩服,我想到了小石头的母亲,虽然我们的接触很有限,但是从它的身上我看到了宽容和奉献,默默的,真实的,毫无怨言,那种心态和崇高我想达到,我想学习,我真的希望不久的将来她能成为我的妈妈,我的婆婆,我希望自己能为小石头多做一些事情,多付出一些!

人家说他是我爹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从省政府门口路过,但对马路对面的小广场印象并不深刻。只觉得把原来的小公园改建成开放式的广场,开阔了视野,方便了群众,远远看去,还点缀着几尊雕塑和几根柱子,多少凭添了几分活灵和文化气。

想不起来是哪一天了,司机指着远远一尊石像说:“我听院里的人说了,是你爹的像!”我吃了一惊:这么重要的事作为赵树理的儿子我竟一无所知,真是太不孝不敬,孤陋寡闻了!忙说:“真的,去看看!”

下车走了几步,只见一个面目陌生的石头人迎面直竖竖地立在解放路口,一手握笔,一手拿本。像下一个大理石座,正面赫然刻着三个大字:“赵树理”。我在像前木立良久,目光似乎比石像还呆痴,不知是种什么感觉。

作为赵树理的儿子,希望在省城给他立一个像样的雕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也是我几十年来的宿愿。可面对这尊面目呆板的脸庞,我实在是哭笑不得。想笑,是因为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总算有了一尊老人家的雕像,且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可见人民没有忘他,国家没有忘他;欲哭,却是因为这块本来就没有生命的石头和从未见过的面孔只是因为刻了“赵树理”这三个字我就必须认可,叫他声老爹。

这三二十年来,我杂七杂八干过不少行当,转来转去却还在文艺界这个圈子。尤其近十年,几乎是围着雕塑转圈,干的全是些与此相关的事,所以对雕塑这行并不完全陌生。像与不像对我们这些赵树理的亲人固然很重要,但作为一件雕塑艺术品而言,这其实不是主要问题,甚至与艺术本身无关。再过百年,谁也不会再细究这个问题了。说的苛刻些,这件作品都不必在这个范围内加以讨论,原因非常简单,其中并无艺术可言。无奈它已经充当,并且还在继续充当着美化城市、点缀环境的艺术角色,只好权当艺术来论,如不论,它将还会永远“艺术”下去。

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是人皆知其名,即便逝去多年,他的人格形象依然会深印在人们脑海,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积淀下来。比如李白,历史上的真人可胖可瘦,但像必须做成一派仙风侠骨,桀骜不羁的样子,关公则必须红面凤眼,威武高傲。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世人早有定论,不能随便表现,这就是“神形兼备”中的神韵。雕塑家要表现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必须具备神和形这两个基本要素。赵树理这尊雕像,就算我们不论其形,我们承认这个老爹,在神似

上更无从谈起。

谁都知道,赵树理首先是作家。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呢?是一个一生为农民奔走呼吁,奋笔疾书的作家,是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作为一个雕塑家,在构思之前,至少要考虑这么两点。可是眼前这尊像,农民和农村就不要说了,一看作品的穿戴打扮、动作、神态,这点想都没有想过。惟一想到要表现的是赵树理是个作家这件最最明了、简单的事。作家嘛,必须先得有只笔,然后必须有本书,而且还得是个写书的,正在写文章。于是,省城的市中心,省政府的大门口就出现了这么一座直挺挺的站在大马路上,一手拿笔,一手拿本,眼往前看,手在写字的赵树理雕塑。我想,恐怕再不会有一个笨拙的雕塑家去这么注译和构想一个作家的雕像了吧!

前两天上网聊天,偶遇一网友,竟然就是当初建造这尊雕像的经纪人!我就开了几句玩笑,说:你们光图省钱省料了,把我老爹糟蹋成这个样子,这下总算找到“原凶”了!谁知他倒诉开了苦:就是这么省来省去,几年了,也没给我们结清工程款,这下可算找到要款的源头了!不想赵树理生前不欠别人分文,死后却背了一屁股冤枉债。

说归说,怨归怨,像在那里一立几年,风风雨雨,赵树理三个大字却仍然历历在目。出于对文章的思念,我开始关注起这个小广场来了,闲下没事总想去那儿走走,每年清明时节,也仍不忘买几枝鲜花,恭恭敬敬放在他脚前,深深鞠上三个躬。唉,好歹也是个爹呀!

在这个小广场上,和我爹作伴的还有另外两位大大有名的山西老乡,一个是荀况老先生;另一位是大诗人白居易。一看手法,就知道是同出于做赵树理的这位“大手笔”;一样的呆板,一样的粗糙,当然更是一样的无艺术可言。早就没人敢假冒二位的传人后代,却偏偏有好事者咬文嚼字,吹毛求疵,从两个像座百余字的简介中找出了6个错字。三人老少有序,各差千余岁,却有同样的无奈。

我无意责备雕像的石匠,他们的工作只是老实地按照作者的图纸去打工;我甚至也无意责怪这位让人哭笑不得的“大手笔”,他肯定也是尽了浑身的解数。中国之大,雕家多矣。有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让英雄与石碑永垂不朽的,也有在偏远山区,为主庙神圣重塑金身的。决定这个在什么地方,请什么人,做什么像的人,其实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假如这位关键多少能听听专家们的意见,多少有些文化和审美意识,或多少知道此处立此像的意义与影响,而不是把它仅仅当成是政绩工程或生财之道,我想,事情是不会荒唐到这种地步的。

此像一立,立刻议论纷纷,省市电视台,山西诸报纸,当地游人,外省过客,七嘴八舌,却是毁多誉少,并且也引起了省里主管文化宣传事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去年省里有关领导也找我谈过此事,谈及此像,同样遗憾万分。表示一定推倒重建。但省里推到市里,市里推到区里,区里推到园林局,园林局我没去找,不知又推给谁了。越推动静越小,雷霆之势终于像塔里木河,一路咆哮,最后不知在哪儿渗到沙隙里,无声无息了。只有那尊面目皆非的赵树理像仍日复一日地默默地站在马路边。

呜呼我爹,生前受尽迫害,死后还惨落了个有碍市容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