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刁刘氏电影完整版:三国演义中的最喜爱人物祥细评价3-5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47:51

赵云

  赵云:赵子龙。河北常山真定人,(156---229) 赵云是广大三国迷最爱的人物。他的一生论传奇色彩不如诸葛亮,论史书记载也不如一些大将,我们都不用说关羽,张飞之流。就是比曹操手下的乐进,李典之流也不如。可大家还是喜欢他。罗贯中甚至仅仅根据《三国志》中写的赵云长坂坡救得先主妾甘夫人和刘阿斗这一句话,就写出了长坂坡一大篇幅,还说他冲杀了一天一夜,杀死曹将五十四员,简直就成了战神。更将他誉为白袍小将。(冲长坂坡的赵云少说也要五十了,他可比刘备还大)所以才有了一吕二赵三典的说法。 为什么一个在史料上不怎么出名的人在现实和民间的口碑这么好,好到了大家都喜欢他的地步呢?而且,翻看各种三国文章,对猪哥哥都有不满,却基本上没有对赵云不满的。作者认为这一,赵云个性从不张扬。上下的人对他都是无可挑剔。上绝对服从命令;下,爱护士兵,没有架子;《云别传》中叙述,刘禅追封众功臣的谥号,命姜维等人商定赵云的谥号,姜维他们就说:大将军云昔从先帝,劳绩显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谨按谥法,柔顺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故应追封他为顺平侯。这段评论可以说是对赵云个性的描述,也说明了赵云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不压于关,张等人。这二,赵云真心为民,一心为国。这点有几个地方都有表现。在他离开袁绍转向公孙瓒,公孙瓒问他“闻贵州人皆愿随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那时的袁绍势力要强大的多。赵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当时的情况,袁绍虽然势力强大,但民众的生活并不好。反而,公孙瓒因为开始了屯田之法,他境内的民众的生活反而不错,所以赵云才有“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的说法。而赵云当时投靠公孙瓒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孙瓒对匈奴等入侵者的抵挡。想必当时赵云将公孙瓒视为民族英雄般的人物吧。所以赵云投效公孙是为了民众;还有一件是刘备入主成都后,意欲将当时获得的豪强土地和财物,成都的房屋田舍进行大分配,赏赐为他夺取益州的功臣。全场的文武(包括猪哥哥和法正等)都没人说话,只有赵云驳回,说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而。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昂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如果不是真心为民,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语。说赵云一心为国,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但寥寥几句话已经说明了问题。这是在刘备要大举举兵,征讨孙权的时候。诸葛亮等也劝过,不过他们都是从实力对比和战略上来说的。可赵云的话不一样,他说“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虽身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说的明白。你刘备向来以恢复汉室自称,现在你不去攻打篡汉的魏,却要攻打承认汉之正统的吴侯,实在是让众人不解。这里故且不提赵云所说的攻打魏是否会成功,他将曹操看成国贼是否正确,就这件事情而言,可以看出刘备之假,赵云之真心为汉也。这三,战场上的赵云是将智、勇、仁,爱,集于一身的人,而不是神。这样的武将历史上的人物数都数的清楚。史记:每次作战,赵云都身先士卒;陷于包围,只要有一个士兵还没出来,他就会回身去救;对待敌人,只要没有反抗,他就不会再去伤害。这样的人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所以,不管当权者将三国中谁提到神的高度(比如关羽,诸葛亮等),赵云永远是百姓心中的最爱。他是百姓的英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在我们身边最需要的人,我们的兄长和朋友。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神。

  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我喜欢郭嘉基于两点:一,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本人认为他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某些方面比诸葛亮还强,可惜的是他死的早,两人不能进行比较了。如果他不是死的太早,三国历史怕要重写。二,郭嘉的为人好。就是说他的人品好。史书上说他“因他智虑变远,通达事理,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又说他:性格开朗,豪放,甚至不拘小节,乃性情中人。

  看看郭嘉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郭嘉自幼身怀大志,见识深远。在天下开始大乱的时候,他便长期闭门苦读,终于掌握了广博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20岁左右时,正是东汉末天下大乱开始之时,他仍隐匿名迹,尚未显露锋芒。但暗中,他平时不与俗人应酬往来,却很注意结交英雄豪杰,所以,当时一般人都还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那些和他相识而又志趣相投的英俊之士,对他的才华十分看重。比如荀彧他的这个同乡和程昱这个曹操帐中的第二谋士。就是他们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开始的时候,郭嘉听说袁绍能够礼贤下士,再则袁氏当时声势位赫,盛名一时;他便前往投效,期望能一展鸿图。然而,袁绍本人外宽而内忌,好贤而不能用。因此,郭嘉并未受到袁绍的重用。当时,郭嘉的两位同乡辛评、郭图也在袁绍处效力。郭嘉对他们说:“智谋之士首要在于审择明主,只有那样,才能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如今,袁公只想学周公的礼贤下士,却根本就不懂得用人的道理。他只是招揽人才,却不予以重视;临事又好谋而不能决断。若想和他一道拯救天下的危难,建立霸王之业,实在是难啊!”于是,他毅然离开了袁绍,去另寻明主。事实证明了他的英明和决断,辛评、郭图最后都给袁氏做了陪葬。聪明的谋士要善于选择辅佐对象,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这是他成功的首要条件。郭嘉曾说过:“夫智者审于量主。”而作为谋略家的郭嘉,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准确地判定、袁绍不过是徒有虚名,难当国家兴亡之重任,其失败的命运难以避免,因而就绝不能选择他作为自己的事业之“主”。

  因此当荀彧和程昱向曹操介绍了郭嘉,而曹操正好缺少一个全面的人才(曹操的第一智囊戏志才刚去世不久。这个人物也是很可惜的,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资料。但从曹操给荀彧的信中“自从戏志才去世后,几无可与之谋大事之人。汝、颖一带向来多出奇士,请问谁可继任戏志才之职?”可以看出戏志才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物。)的时候,两人是相见恨晚呀。史写:郭嘉和曹操在房间中长谈了一天一夜,郭嘉出门后喜不自胜地说:“曹公才真是我想投奔的明主啊!”而曹操则高兴地赞叹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果不其然,可以说在曹操平定整个北方的过程中,郭嘉占了大半的功劳。以至于郭嘉死后,曹操悲苦不已,还要上书汉献帝追增封赏。表文说:“已故军祭酒招阳亭侯郭嘉,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每逢讨论大事,众说纷经,他能一针见血,一语定音,处理恰当,动无遗策。自在军旅之间,随我一起东征西讨十有一年,擒目布,取眭固,斩袁谭,平定河北,逾越险塞,扫荡马丸,震威辽东,铲平袁尚,其功高盖世。正当要彰显其勋之时,他却不幸早亡。追念郭嘉之功勋,实在令人不可忘怀。应该增加其封邑,加上过去所封共1000户,以表彰死者,鼓励后人。”对郭嘉的忠诚与才干进行了热情的赞扬,对郭嘉的英年早逝表示深切的悼念。汉献帝阅过表文后,追任郭嘉为贞侯。不仅如此,曹操对郭嘉的儿子郭亦也是爱屋及乌,一直养在身边,多次封赏。可惜郭亦也学了老子,身体不好,虽然聪明,却也死的早。

  郭嘉的计谋最让史学家和历代政治家称道的就是他对曹操所分析的曹操和袁绍的十败十胜论。真乃千古之言,放在今天仍然让后人为之感慨。

  其一为“道胜”。“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郭嘉以人性为第一要义,列为十胜之首。他道人的天性,是自然的天性,理应顺乎自然,不应该用“繁礼”强加约束,才充分发挥人的内在秉赋。这方面曹操比袁绍强多了。事实也是如此。曹操择人选才是不拘一格的。

  其二为“义胜”。“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袁绍师出无名,曹操可以奉汉献帝之名以令天下,名正而言顺,这就在“义”上胜过了袁绍。虽然那时候,汉室不过就是个招牌,可这个招牌还是有用的,至少在道义上还上有用的,虽然曹操为了这个汉室吃了不少苦头,可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了一点好处的。包括诸葛亮的《隆中对》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其三为“治胜”。“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竞,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袁绍本人出身高门士族,他在自己的辖区内,豪强大族非常放纵,而袁绍任令他们凌压百姓。因此,其统治区内阶级矛盾激化。相反,曹操却纠之以猛,着重打击抑制家强势力,“重豪强兼并之法”。袁绍以宽济宽,曹操以猛纠宽,高下之别,昭然可见,所以曹操得到翼州和青州后,百姓喜而望之。曹操的本钱青州军就很说明问题。

  其四为“度胜”。“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这点不用多说,就看郭嘉本人离开袁绍而就曹操就明白了。

  其五为“谋胜”。“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袁绍遇事多谋不能断,常常错失良机;而曹操处理大事非常果断,善于随机应变,这就在谋略和决策方面超过了袁绍。

  其六为“德胜”。“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惟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袁绍犯了东汉末期所有士族大户的毛病,沽名钓誉,跟从他的只务虚名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多。有本事的他又不用。像田丰等。而曹操以仁义和诚心待人,自己严谨俭朴,赏赐有功的人却慷慨大方,史说曹操有功必赏,无功者无望。不仅是这样,曹操对待功臣之后都非常好。他还养了像陈宫这样不从他的人的家眷。所以天下有才能而讲求实效的人都愿辅佐曹操。这点,没几个人能做到的。甚至包括诸葛亮这样的智者。

  其七为“仁胜”。“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思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曹操很重视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安定社会,惠在下民。他不在乎那些小恩小惠的东西,所以曹操听取大臣的意见,做了许多实际的发展经济的工作,使自己辖区内的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晋一统三国打下了基础。而袁绍放纵豪强,贪暴无比,民不堪命,却好在些许小事上假仁假义。所以他不如曹操大得民心。

  其八为“明胜”。“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袁绍出身大族,而且史书上写他是庶出,所以这个人非常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偏爱身边谄媚之徒,言听计从,而不喜欢直言进谏之人,不愿采纳他们的意见。连自己的亲兄弟袁术都与他势如水火。(当然袁术也不是个好鸟)他是有人都不会用呀,不失败才叫怪。曹操用人正好相反。他很能虚心请教身边人的意见,并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像他在北征乌丸回来后,大赏那些当初不同意出征的将领,说他们是为了自己好等。

  其九为“文胜”。“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袁绍真的是那种不明是非的人,更气人的是他简直把这种不明是非的事情做到了极点。对他帐下各谋士将领之间的明争暗斗不仅不阻止和批评,反而纵容之,所以才有许攸之变和高览,张颌的临阵叛变,直接葬送了他的家业。而他在失败回邺城后,居然杀了田丰,理由竟然是田丰是对的,他是错的,所以杀了田丰,他就是对的了。历史上像袁绍这种主公倒也少见。可怜的田丰哟。而曹操善于以礼和法治国,他以国法治下,以军法治军,很少来什么法外施恩的事情,所以有曹操之马践踏了麦田,曹操割发代首的事情。虽然这也是曹操狡猾的表现,但也说明了曹操的治下是严格依法办事的。

  其十为“武胜”。“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袁绍没有军事才能的,却喜欢乱指挥,喜欢虚张声势;而曹操善于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曹操曾著兵书《孙子兵法注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很有独特之处,他甚至会排兵布阵。这就在军事上胜过了袁绍。

  郭嘉这一篇十败十胜的大道理可谓真知灼见。郭嘉从袁、曹双方的政治、经济、政策、军事实力、人心向背,以及个人的气质和才能,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从而得出了曹操“十胜”的结论,这是具有科学预见性的判定。曹操的其地谋士,如荀彧和贾诩,也曾对官渡之战前的袁、曹对峙形势作过分析和预测,也都预见到了曹操必会击败袁绍的结局,这些都被后来的实践证明。荀彧曾预言曹操有“四胜”,即度胜。谋胜。武胜、德胜;贾诩预见曹操“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都作了同样正确的判断,都对坚定曹操的信心,起了重要作用。只是郭嘉的分析最为详尽、细致、深入和准确。不是无端臆测,偶然的巧合,而是在详尽地了解了双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演绎、推理、概括、分析,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郭嘉能够精确地.科学地预见曹操“十胜”,证明他的确是一位高明的谋士。就是在以后的历史岁月里,郭嘉的这篇《十败十胜》都给后人带来了很多可以思考的东西。因为他所做的已经不只是曹操和袁绍的两个人的对比了,这里面的领导艺术、军事艺术、经营管理、为人处世,尊法守律等等,都是作为一种全面性的手段显示了出来。让人不由地联想到一个权利经营者如果都能做到这十胜,天下无敌也。我不知道后来的那些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帝王将相们是否都看过了郭嘉的这十胜论。 就是在现代,不论是对从政者或是创业者,他的这些观点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郭嘉的长处便在于看人很准。他预言孙策将死于宵小之手,就真如他所说。在曹袁即将开战的时候,又传言说孙策准备北上攻打许都,救汉献帝,曹操集团的人非常恐惧,因为孙策骁勇善战,又有著名谋士周瑜辅佐,这对曹操是个极大的威胁。然而郭嘉却有不同看法,认为孙策不会构成很大威胁,料定孙策此举,难以成行。众人对此大惑不解。郭嘉推测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诛者尽为才使。这些人手下都有一些敢死忠诚之士;他们一定会替他们的主人报仇。孙策为人浮躁而不警惕,纵使兵士众多,也如同独行旷野。如果遇到埋伏的刺客起而偷袭,孙策就只能一个人抵抗。在我看来,这个人必死于匹夫之手。”众人听了郭嘉的预言,仍然心有疑虑。虽然都也相信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但不知道的是孙策是否真的“必死于匹夫之手”。但不久,这个似乎难以置信的预测,却为事实所证明。史载“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大家都对郭嘉的料事如神赞叹不已,深深为之折服。孙策如果不死,这官渡之战还真难预料。

  而官渡之战前期,郭嘉又一次展现了他看人很准的本事。当时刘备借两家开战的空隙,起兵欲攻打许都,曹操手下的众人都认为刘备不过是小菜一碟,不用理会,袁绍才是大敌,如果我们去打刘备,被袁绍抄了后路就惨了。只有郭嘉一针见血地指出:“袁绍生性迟疑,即便来攻,也不会迅速。刘备起兵不久,民心本附,力量又不大,迅速攻击,一定可以把他击败。这关系到生死存亡,千万可不能失去啊!”他是把袁绍看透了。果然袁绍这个笨蛋,当田丰对他说要趁曹操南下徐州,我们赶快抄他后路的时候,他竟然以自己的小儿子有病为理由,未采纳田丰的建议,按兵不动。田丰闻此,“以杖击地日:‘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长叹而出。”田丰跟随袁绍多年,竟不如郭嘉看的准,所以他的死也是必然的。所以曹操采用了郭嘉之计策,亲率精兵兼程东进,迅速攻破彭城、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妻子被俘,他只身逃往河北,投靠袁绍。

  这是对袁绍本人的分析。而对袁绍的儿子的分析更显示了郭嘉的才能。当袁绍死后,包括曹操在内所有的人都想趁袁绍死而进攻邺城来彻底消灭袁家集团,又是郭嘉向众人分析了袁家的内部矛盾,他解释说:“袁绍生前最喜爱这两个儿子,究竟立谁为用,一直没有定下来。有郭图、逢纪这些人作谋臣,肯定会兄弟内争不断,最终会相互分离,背自成仇。如果我们进攻太急,他们一定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我们暂缓进攻,他们就会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所以,我们不如掉头向南,假装去荆州讨伐刘表,以观他们的变化。等到他们内部发生变乱后,我们再出兵击之,便能够一举平定河北了。”郭嘉此计,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计。这是一个事半而功倍的方案,使曹操可以用隔岸观火的手段,以很小的代价就消灭了整个袁氏集团,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否则,曹操大军压境,必然会逼迫袁家兄弟联合起来,拼命顽抗。如果曹操强攻硬拼,即使拿下他们必然要付出很大代价,得不偿失的。借敌人之手削弱敌人的实力,从而坐收渔人之利。这实在是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谋妙计。

  还有郭嘉看刘表也是将他看死了的。当时,曹操已经取的邺城,可袁氏兄弟逃到了乌桓的蹋顿处。而这个蹋顿打着给袁家报仇的幌子,不断地骚扰北部边境,曹操在北上彻底消灭袁氏兄弟,并收服乌桓一族和南下征讨刘表的两种方案中犹豫不决。曹操手下都认为“袁氏兄弟,只不过是亡命之人,根本不足为虑。夷狄贪而无亲,乌桓又岂能为袁尚所用?如果大军远征,深入乌桓地区,刘备必然劝说荆州的刘表趁机袭击许都。一旦发生变故,到那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曹操也正是害怕刘表来这一手,才不敢放心北伐的。又是郭嘉很细致地对众人分析了其中的道理,他说“主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马桓依仗地处僻远,必然不作防备。乘他无备,突然出兵袭击,定可成功。况且袁绍生前有思于河北官民和乌桓,现在袁尚、袁熙兄弟还在那里,他们的影响力不可小看。如今青、冀、幽、并四州的老百姓,虽然已经归附了我们,可那只是迫于威力,而我们却并没有给他们什么恩惠。若我们放弃北伐而进行南征,袁尚就会依靠乌桓的支持和帮助,召集袁氏在各地的死党,伺机反攻。乌恒一动,河北的汉人继之而起,就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难保其不会有非分之想。到那时,只恐怕青州、冀州就不是我们的了。至于荆州的刘表,那只是一个坐而论道的空谈家,他自知自己的才能不如刘备,也难以控御住刘备。如重用刘备,他恐怕控制不住;如不重用刘备,刘备也绝对不肯真心实意为他出力。他们之间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决定了他们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纵使我们虚国远征,刘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举动,曹公对此大可不必担忧!”他算是看清楚了刘表的为人和刘备的野心,断定刘表不仅不会出兵,而且还会制止住刘备,真是厉害呀!事实果如他所料。

  郭嘉最后看清楚的人是公孙康。当曹操战胜了乌桓后,袁家兄弟又跑到了辽东的公孙家。郭嘉对曹操指出公孙康只想紧守他辽东的基业,不会为了袁家兄弟而来得罪曹操的,所以只要我们不去攻打他,公孙康为了表示他对我们的友好,会主动将袁家兄弟杀了的。虽然这件事情历史上没有记录,只是《三国演义》中所写,但以郭嘉看人之准,这应该是他的主意。

  郭嘉之死真是曹操的不幸,也是中原百姓的不幸,否则历史一定会重写。当然他的死也成全了一位千古奇人----诸葛亮。否则,若是郭嘉跟着曹操南征,诸葛亮和他之间就会有一场好戏。不过诸葛亮看人不怎么准,战争谋略也比不上曹操手下了几大谋士的,特别是郭嘉的随机应变能力,一定是擅长谨慎作风的诸葛亮的克星。天下将早几十年一统也。我哭郭奉孝之死也。

  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三国武将排名除了吕布第一异议少之外之外,其他排名长期争议不休。虽然排赵云第2的排名最多,但马超,典韦,关羽,张飞第2的排名也有不少。小弟也凑热闹异议下,虽然无法平息议论,但起码说说看法。给大家参考。

(注释:这里以演义参考,要是强说演义和历史不符,那么请问下,详细的关于三国武将本领的史书实在少之少少,出名的也就三国志吧。三国志中武将强弱几乎没大提供事例参考,也薄薄的一本书,简单的介绍几件大事吧了,实在无法从中比较大将武艺的高低。

如果有人非要说按演义排名实在是对历史人物的亵渎,我也没办法,因为我没法拿出历史真相,就请反对者自己做时光倒流器回三国时代自己查看吧。

观看整个三国演义的情节,比较出名,有价值战例较多的第一层次的武将我观主要就10人:关羽,张飞,典韦,许褚,颜良,庞德,黄忠,吕布,马超,赵云。

三国演义好歹也是罗贯中一生查询三国大量古迹和各种留传才写成的,随有杜撰部分,但总体还是很值得参考的。)

先进行人物武艺的分析:

先来说说人们长提到“武圣”关羽吧。

此人最出名的优点莫过于忠义了。这点无话可说。

最大缺点就是太因为功高就骄傲自负了,以至于有后来的失荆州,走麦城,被俘虏,难逃断头厄运。这点不同于其他出名的武将。

再来评论关于的真实武艺吧。武器青龙偃月刀。重82斤,可算是当时武将兵器中重量第一了(许褚的刀重量没介绍)。可见其力气是相当大的,除了许褚,典韦两位蛮牛型的,再无人可比了。再就是两臂有千斤之力的周仓,只是此人的武艺不够和第一层次的大将相比,关羽力量在当时大约能排3-4位。

看关羽的战例,斩华雄只能说明其武艺超凡,但华雄虽是猛将,毕竟不是很出名的,无法作关羽武艺和其他第一层次人物的高低参考。

再就是斩颜良,颜良能够20回合战败能和许褚战50回合不败的徐晃,从这点上看,颜良的真实武艺相当高,似乎要超过许褚。所以关羽若是能凭真实武艺1个照面能斩得了颜良的话,那关羽的武艺可谓是通神了,绝对是天下无敌。这也就如关羽的其他真刀真枪的战例大相矛盾了。

不过仔细看就知道,当时颜良并没有把关羽当敌人,当关羽骑快速无比的赤兔马冲到他面前时候,颜良竟然正要和关羽问话,没防备就丢了脑袋,真是可悲。虽然战场能杀死敌人就算本事,但也并不能判定关羽真实武艺的高低,不然关羽就是神了。

再看斩文丑时候,当时关羽斩了颜良,状态及佳,气势逼人,文丑当然知道颜良武艺之高,只在他之上不会在他之下,文丑不知道关羽真实武艺多高,更不知道颜良是在没防备情况下被杀的,但颜良被斩的事已使文丑对关羽产生了极大的心理畏惧,交手又发现关羽武艺可能在他之上,所以心怯丢了性命,此事增加了关羽威名,但也不能当判断关羽武艺高低的战例。

在面对吕布多次责难刘备时候,一向自负神勇的关羽却从来不敢主动挑战,也不敢接受吕布挑战,每次都是勇猛不怕死的张飞打头阵,说明关羽知道武艺远不如吕布。

在真刀真枪时候较量,五关六将时候遇见一个无名小人物韩福,竟然被射中手臂,虽然立刻靠快马追上斩了此人,但一流大将被个小人物射中,实在说明闪躲能力不很强。

在就是战黄忠时候,三天一共战了200回合左右,黄忠始终没露半点败象,最后一天战斗虽然是放松了戒备,但若黄忠真要杀他,只怕已命丧箭下了。而且从关羽多次中箭之事看,他闪躲力明显不够高,所以即使他没放松戒备,要能躲黄忠箭,也是可能性及小的。

通过此战看来,关羽即使只比较近身武艺,不比较射箭等全面武艺的话,通过黄忠第3天用箭来战,随是韩玄命令,但也看出黄忠已没取胜信心了,通过其他战例比较,近身拼杀的武艺,关羽似乎要也高过黄忠一些。而通过黄忠战李严,都张合战例来看,黄忠随可当第一层次人物,但比第2层次的高很少,属于第一层次末流,因此关羽的真实武艺也应当不是很突出超强。

战庞德之时,两天战了一百五十合,庞德见难战胜关羽,便使假拖刀,实际射箭计策,当时关平还已经提醒他了,但仍然闪不开这一箭,可见躲闪灵活实在不够。

虽然这已经算是真实较量了,即使庞德用箭胜利的,公证评论关羽已经输了,如果主要看近身拼杀的能力,还不足以看出谁高谁低,通过庞德比关羽年轻,应该后劲要足一点,但却先使其他手段,证明他对真刀真枪拼杀取胜关羽没大信心了,通过其他战例,关羽应当略微高过庞德一些,但只是极其有限。

后来关羽兵败走麦城80回合被徐晃打败是因为中箭右臂少力,不能算依据。

通过关于多次真实较量被人射中,说明真实武艺不是很顶峰的,比起赵云在截江救阿斗时候,吴兵射箭,被赵云拨落和后来韩琼射箭,被拨落比较,闪躲力远比不上赵云,此乃就事论事,没任何偏向。

再比较关羽30回合不能打败纪灵,虽然纪灵已喊少歇,不再敢战,但是纪灵却被吕布当孩童提,被张飞10几合刺死,说明关羽真实武艺也比不上张飞,更别说吕布了。

再说张飞,一直公认的三国时代最勇猛不怕死的猛将。明显缺点就是性格暴躁,不爱戴部下,所以导致后来逼得部下把他杀了,割头献孙权。也是性格缺点造成灾难的悲剧,和关羽的悲剧都属于性格缺点造成。

是最不惧吕布的人,即使知道武艺不如对方也毫无退缩,勇敢挑战,第一次战到50回合,关羽上前帮忙,这是关羽第一次帮张飞以二打一,说明关羽看出形势对张飞不利。张飞武艺比吕布有差距。后来再次和吕布交手,战到100回合不败,虽然是吕布理亏,也有关羽,刘备在,吕布有顾忌,没尽全力杀手之嫌,但和吕布战过100回合的,在演义里就只有他了,虽然其他第一层次的顶峰人物并非没和吕布战100回合的能力,但真实交手的却只有他了,真实武艺可见不平凡。从敢接受关羽不敢接受的吕布的挑战,和10几合刺死关羽30回合没拿下的纪灵来看,武艺和勇气都在关羽之上。但吕布提纪灵如孩童,种种事例说明张飞比吕布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后来和马超交锋220回合不分胜败,但刘备是在马超远来,气势逼人情况下,采取避其锋芒的战术,直到马超挑战到中午,有些浮躁,人困马乏情况下,再让张飞出战,而且刘备看到战到100回合,赞马超:“真虎将也。”就恐张飞有失,鸣金收兵,说明马超略战优势,要是马超处在下风,刘备大可不必如此欣赏。后来再战100回合又是刘备先收兵,不敢让勇猛不怕死的张飞连续战。形势还是不乐观。后来再战20回合,马超虽然略占优势,但看到想取胜还不知多久,采取流星锤速胜法,张飞心中提防了,仍从耳边擦过,只差一点就呜呼了。回射一箭仅用“超却闪过”来带过。自己分析,表面没分胜败,而实际张飞在马超人马渐渐疲倦之时挑战,两次收兵的都是刘备,而且最后比暗器张飞也悬了一点,马超并无太大威胁。

而张合曾经视张飞如小儿,虽然狂妄了点,但也与其前后战斗次数有100回合左右了,张飞并不能打败张合,而张合和马超交手,仅20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当时张飞、马超没有人困马乏,真实武艺比较,张飞比马超还是明显有少许差距的。

而赵云在奋力打退许褚、于禁、李典三人追击刘备之后,再挑了高览,杀散后军,如此剧烈的体力消耗下,仍30几个回合再打败张合,可见张飞的武艺比赵云也是有明显差距的。

仔细观察张飞的真实武艺也还是不如马超的,不过要略高于许褚。

再来说说典韦,一对铁戟,重80斤,可见其力大无比,虽然比关羽的82斤刀略轻一点,但这是一手一个的单手武器,比起关羽双手拿的双手大刀要难一点,曾追猛虎于山涧,舞戟时候起的风竟使士兵无法保持大旗,其力量要高过关羽,或许可和许褚并列第一。

与许褚大战整整一天不分胜败。

但面对吕布多次为难曹操,都不敢和吕布正面交锋,直到后来许褚初生之犊不怕虎先接受吕布挑战,他才帮手,也缺乏张飞的勇猛之气。

曾经一人轻松打败高顺、候成联手。而高顺独战张飞仅仅是不利,说明典韦武艺要略高于张飞。虽然极其有限。

后来为了曹操的风流之事壮烈牺牲,虽然大都为他感到不值,也不失为忠烈义士。其力气在当时数一数二,真实武艺也相当顶尖了。

再说许褚

腰大十围,力大无穷,曾双手倒拽两头疯狂奔走的蛮牛尾巴,倒行百余步,曾双腿固船,1手拽浆,1手举铠甲护曹操行船逃跑,人称虎痴,虽然兵器重量不详,但通过种种事例说明,其蛮力之大堪称独一无二。

与典韦大战整整一天不分胜败。

曾与吕布单打独斗20回合,虽然只有20回合曹操就看出形势不利,命典韦助战。说明勇气和武力还是不错,比之张飞战吕布50回合关羽才助战,稍微差一筹。

但却在面对颜良斩杀曹操大将,20回合打败徐晃,曹将都不敢再战情况下,不敢出来和颜良交锋。大概他知道徐晃比自己的差距,绝对不会象颜良20回合就能战胜的,(而且前后两次都和徐晃交锋50回合不分胜败)。由此明白真实武艺比不上颜良。

与马超战到200回合不分胜败,但却卸甲赤膊上阵,做生死之搏,孤注一掷,说明知道难已取胜才做舍命之战。而马超并未如此,可见马超比较从容。再斗30回合也就是战斗到最后阶段,弃刀夹住马超枪,大力拽断,突出无人可比的第一大力士优势,但只是暂时避免了马超拔出枪趁他没武器之时取他性命的危机,看似平分秋色,实则死里逃生,后来拿半截枪乱打,善使重物占力大优势的他用轻物和以技巧为主善使轻灵之物的马超比拼灵巧岂非大大吃亏?在没铠甲保护下,性命也危机重重。曹操也看出这点,恐他有失命军队支援,而马超部队丝毫在曹操部队没动手时候毫无相助之意,说明马超并无危险。后来混战了,许褚臂中两箭,马超直杀到壕边,后来马超仍引数百骑挑战,许褚再不敢迎战。说明许褚武艺比不上马超。

后来张飞和马超之战并没有明显的危机败象,在看战吕布的表现也稍微逊色于张飞。虽然后来酒醉被张飞刺于马下不能作为评价武艺高低的战例,但通过战吕布,马超来看,武艺比张飞稍微差一点,而典韦通过高顺来看,要高过张飞一点,所以许褚武艺应该略逊色于张飞。但是和典韦,张飞的差距几乎是微乎其微,真实交锋可能十天半月分不出胜败。

几个热门的人物比较完了,再讨论下被关羽斩了的颜量良的真实武艺,

这里是比较真实武艺,尊重真实较量的战例,不讨论无提放被杀事件,也更没法追究无法得知的是不是历史事实了,想追究历史的就自己穿过时空去看吧。

颜良是在先礼后兵的情况下,他并不认识关羽,大概见关羽马快气势逼人,觉得是个厉害人物,想问下名字,结果因为这个在没提放情况下,刀都没提起就被关羽飞赤兔马斩了,死的实在是第一层次的名将中最冤枉的了,颜良不是死于武艺不如人,这样一念之差先礼后兵之死肯定死不瞑目,但是战场无父子,战场就是杀戮的,我们也不能评论关羽这样做该不该。不过这显然没任何价值作为判定颜良关羽武艺高低的事例。

而颜良早已和文丑名列袁绍河北第一武将,而通过实战事例。颜良要强过文丑。从20回合战胜徐晃来看,河北第一武将觉非浪得虚名,徐晃和张合不相上下,都在第2层次的武将首列,曾2次战许褚50回合不败,而在颜良手下仅走20回合就败,武艺明显胜过许褚。

而关羽武艺和许褚都略逊色于张飞,可谓不相上下。

而综观关羽斩颜良无任何参考价值,斩文丑也太多的是颜良被斩给文丑造成的心理胆怯,也没太多参考价值。

有人说一次关羽无路可逃,遇许褚和徐晃联手,奋力杀退二人。但请看请战前程昱给曹操说的话:“云长有万人之敌……却引关公出战,诈败祥输,诱入他处,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说之可也。”操听起谋……这明显是放水嘛,曹操想趁此机会收关羽,不然,关羽能1人杀退许褚徐晃的话,那他肯定比吕布还强了,还用三英战吕布吗?还会屡次被人用箭射中吗?

而真实交战时刻,许褚面对吕布,马超,典韦等顶峰高手,毫不畏惧,也没明显的失败。而关羽真刀真枪战斗却中箭的不光彩事例太多,如果不是黄忠念在马失前蹄关羽没乘机杀他之德(此可看出关羽虽然丢脸战例多点,却还是名副其实的大将),只射了帽子。还有庞德射中关羽时候,若没有于禁这小人怕庞德夺了头功的话,关羽在这两次单打独斗中可不是细微失误这么简单了。从这比较,许褚真实武艺和勇猛也应当,略强过关羽。

可见论真实武艺关羽并不能强过颜良。而典韦,张飞武艺虽略强于许褚,但那点极其细微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所以颜良这河北第一名将的真实武艺实际是相当顶峰的,应在典韦,张飞,许褚,关羽之上。

对于第一层次武将中较弱点的庞德、黄忠比较,因为庞德在关平提醒的情况下,仍然正面射中关羽,险些擒了关羽。而黄忠虽然没使杀手只射中关羽帽子,毕竟是在关羽放松戒备情况下。所以庞德当略强于黄忠。

所以这几名第一层次的武将排名应该是

颜良、典韦、张飞、许褚、关羽、庞德、黄忠。

最后评论长期以来多数排名中大都在前3位的马超,吕布,赵云吧。

有很多关于他们3位颠峰强者的说法。比如:“三国人物出吕布,吕布哪有马超好,马超不如子龙巧。”“金枪马超,银枪赵云”、“前有吕布,后有马超”以及“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女中貂禅,将中赵云。”等等。可见多数人心中,马超、吕布、赵云应当是当之无愧的当世前三名的大将了。下面就根据演义中的大量事例分析下是不是。

先来说说“金枪马超”吧

马超战例多多,曹操曾经评价马超不减吕布之勇。马超为报父仇,曾经杀得曹操割须弃袍。20几个回合战胜张飞100回合没拿下的张合。大战许褚大约300回合已经胜利在望了。使得马超后来几次挑衅,许褚再不敢单挑了。何等威风?在人马疲倦时候大战张飞200多回合,虽然没有战胜张飞,但也占了优势。前面都分析了,不再做细表。

再比较下马超和颜良谁强谁弱?

马超是20几个回合战胜张合,颜良是20回合战胜徐晃,张合和徐晃在曹将中武艺不相上下,也都是第2层次武将的前列人物,能20回合战胜两人,足见马超和颜良的武艺之超强。

张合曾不惧张飞,前后与其大战约100回合没有败象。徐晃也前后与许褚大战共100回合左右,不分胜败。张合、徐晃实在是同一级别、难分高低。所以马超颜良也差距非常细微。但马超有战许褚300回合胜利在望、人马疲倦情况下战张飞仍有优势的辉煌战绩,而颜良却有虽然是没任何提防的情况下,但被关羽斩了脑袋的悲剧却是演义中清清楚楚写名,所以尽管武艺可能不相上下、难分高低。但等同武艺上看战绩,马超应该略强于颜良。

再来说说一直武力排行中都是第一的温侯吕布,他是不是真的天下无敌?

吕布单条的战绩的确在整个三国无人能比,面对吕布,连一向自负骄傲的关羽也从不敢接受挑战,反而每次都是勇猛不怕死的张飞来接受挑战。

其中有著名的三英战吕布,60回合关羽看出张飞不妙,助战,2V1又战30回合,没有战到优势,当然相信如果再战下去吕布早晚挡不住张关二人联手而败退,刘备加入只是加速了吕布的败退而已。

和曹操大将战斗时候曾打败过猛将夏侯墩。夏侯墩真个演义里单条就失败过这一次,和关张交手也都能坚持不露败象。

而且曹操的第一大将典韦面对吕布多次挑战曹操,从没接战过,只是每次都护着曹操逃跑而已。

后来一次先和许褚战20回合,曹操看出许褚不利,派典韦助战,两个当时的顶尖超级大力士的夹攻下吕布浑然不惧,可见武艺技巧远比力量重要的多。后来曹操再叫了4人大将一起上。吕布才退。

面对这样强的围攻,仍全身而退,除了吕布之外只怕当真无人能做到了。吕布的个人拼杀武艺的确当之无愧是三国武将第一人了。虽然他的个人评价一直朝低,品行恶劣,好色,又是不忠不肖的反骨仔,三姓家奴,但站在客观更正的角度看,此人武艺毫无疑问是天下第一了。这就是传统排名就是第一原因了。事例太明显,不容反驳。

另外吕布武艺也是非常全面的,辕门射戟之事把刘关张,纪灵同时震住,有诗赞:“……”都可媲美后裔了。何等威风?除了马上,马下近身武艺天下无敌外,连箭也似乎无人能敌了。能与之可比的也就黄忠的百步穿杨和赵云的一箭射倒徐盛丁奉船上的帆竿了。

最后评论下我们这个最喜爱的征战一胜没污点的常胜将军赵云吧。
冲锋毫无疑问是当世无人能比,长版一战,和夺汉中救黄忠一战。足够傲视群雄,连这点吕布也无法比较。吕布不就是后来背缚女儿想突出重围向袁绍救助吗?最后还是失败了,虽然当时关张都在帮曹操,高手实在太多,但是毕竟只是一次性冲出都没办到。

而赵云长版怀里有阿斗,也是一样的条件,但是赵云是七进七出,斩杀曹将50余人,夺了宝剑青冈。难度何其之大?最后还是圆满成功,后来再次截江救阿斗,还是完美成功。

别又抬杠不合历史,那三国志还说斩文丑不是关羽,水淹七军是天灾人祸,单刀赴会正好颠倒事实呢!演义夸大的又不仅仅是赵云,而且夸张也不能违背历史太多吧,总还是根据史实演义的。

真要评论历史的话,还是请各位爱拿历史压人的大人物自己做时空船回去看看吧。

拿闪躲能力和关羽比较,截江夺阿斗时候,周善叫吴兵射箭,赵云以枪拨之,箭皆纷纷落水,关羽连一支箭尚且闪不开

要攻打承认汉之正统的吴侯,实在是让众人不解。这里故且不提赵云所说的攻打魏是否会成功,他将曹操看成国贼是否正确,就这件事情而言,可以看出刘备之假,赵云之真心为汉也。这三,战场上的赵云是将智、勇、仁,爱,集于一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