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2法门熟练:我是GAY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8:17:09

看一下心理医生,如果是在不行改不了,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的好
没有什么。很正常的

没关系,这很正常,要摆正心态,不要随意告诉别人自己的性向,下面的文章提供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同性恋的科学认识

同性恋,特别是男性同性恋,千百年来被视为罪恶与犯罪,受到教会与社会的谴责、唾弃
,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希特勒第三帝国时期,戈培尔大骂同性恋是天生的骗子。很多同性
恋者被关进监牢、集中营,甚至被杀害。
后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渐渐盛行起来,同性恋不再被当作犯罪,而被当作病态。
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措施”,从强迫的精神分析,激素治疗,到电击休克、罩
丸移植,甚至阉割和颅脑手术,给同性恋者精神和躯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虽然,至今人们仍未能解释清楚同性恋的遗传、生理和心理机制,但是,对于以下几点,
人们似乎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一、同性恋的性定向远远发生在性成熟之前;
二,同性恋者对异性的性吸引普遍缺乏兴趣;
三,同性恋者之间的爱不仅表现为躯体的爱,而且恋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联系,他们既
有热恋的幸福,也有失恋的痛苦。

到底同性恋者是先天生成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医学界的争论还没有定论。但是,人们也发
现,如果哥哥是同性恋者,弟弟成为同性恋者的机会比普通男性高四五倍;如果姐姐是同
性恋者,妹妹成为同性恋者的机会也比普通妇女高三四倍。德国内分泌学家多纳(Gother
Dooner)也认为,在战争中出生的男孩子,成年以后同性恋比率较高。理由是,父亲都去
前线打仗了,儿子的抚养和教育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由于接触多,矛盾多,渐渐地便
对女性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厌恶。

虽然,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知道同性恋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但可以肯定:第一,同性恋
者不是心理变态、性格乖张、行为丑恶、善于欺骗的坏人;第二,人类的性行为模式不单
单是教育、社会、环境和心理等等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遗传因素和胚胎发育过程在很大
程度上参与了对成年人性行为的确定。

德国医生荷土费尔德(Maghus Hirsehfeld)对同性恋作了长期的观察、研究之后得出这样
的结论:同性恋与异性恋在同等程度上是人类性行为的正常取向,他们的形成主要发生在
一个人生长和发育的早期阶段。所以,任何想把同性恋者通过治疗和教育变成“正常人”
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和错误的。

无论人们对同性恋所持的态度如何,美国社会的整体 趋势是: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越
来越认同。据美国“国 家男女同性恋特别小组”的最新民意调查:美国人对性的 传统价
值及评价正在逐步改变,1997年一份名为《从错到 对)的调查显示:百分之五十六的成年
人反对同性恋,比 1987年的百分七十五低。

专家细说同性恋(一)

一.什么叫同性恋 所谓的性取向障碍就是同性恋,这些性心理障碍患者所追求的性
爱对象是同性,而不像绝大多数人那样追求异性。

二.古今中外都有同性恋 同性恋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较古老的问题,如《红
楼梦》等古代小说中对同性恋既没有回避也没有严加斥责,说明这一现象并非罕见,而如
何认识和对待同性恋问题则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广泛争论的问题。尽管西方文化曾严
厉斥责和反对这种"违反"常理和当时道德准则的行为,甚至在法西斯德国曾残酷迫害同性
恋,但它却始终没有消失过。也有的国家对此持宽容态度,如法国早在1810年就认定只要
是发生在达到法定年龄的成年人之间的,经双方同意,私下隐蔽的同性恋活动就是合法的
。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一些州在20世纪60~70年代也纷纷效法通过类似的法律。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74年经投票表决把同性恋从性障碍中删除,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也取消了同性恋。 总的来讲,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人们观念的总趋势是采取开放、宽容和睁一只眼闭一眼的态度。

三.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的艾滋病曾多见于同性恋者的事实
使西方社会一度出现恐慌,同性恋者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由
于目前艾滋病已越来越多地也在异性之间传播,所以那种片面地把同性恋和艾滋病等同起
来、甚至认为艾滋病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的观点是绝对占不住脚的。

?
马小年,男,57岁,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402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北京性健
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常委

四.同性恋的两个极端 同性恋的一大特点是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中,不过发生
率的高峰分别处于上层社会和最下层社会两个极端。许多历史名人如柏拉图、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富兰克林等都是受教育多、智力水平高的同性恋者。又如日本筑波科学城里
有些科学家为了献身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导致家庭离异并走上与同性伴侣消遣有限的业
余时间的道路。
五.同性恋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在西方,同性恋的发生率可达10%,有些城市甚至还要
高得多。在同性恋中有20%属精神性同性恋,从不发生性关系;有35%偶有性关系;经常保
持性关系的只有15%;性关系混乱的只占很少数。在同性恋中的男性"妻子"和女性"丈夫"
的性心理扭曲更为严重,他们多处于同性恋中的主宰地位。有些人既保持同性间性交往,
也保持异性间性交往,则称为双性恋。有些人只是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或处于某一特定环
境下时才出现同性恋倾向,像远航的海员、服役的士兵或集体宿舍的学生,称为境遇性同
性恋;有些人则因失恋、婚姻破裂或其他原因而有过偶尔的同性恋倾向或性行为,为的是
要寻求感情的宣泄,说明这些同性恋是后天发生的,它受人际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此外,
幼年期教育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但同性恋的起因至今不明,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从遗传物
质、激素水平、心理因素、社会历史影响等方面寻找原因。据 1991年世界性学大会上的
论文报告,有人发现同性恋患者大脑中视上核的体积和细胞数目都有增加,但这一发现尚
待进一步证实。
?
六.同性恋的自我感受 大多数同性恋者具有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他们不承认自己
有病,也不会向医生求助,他们的性观念和自我感受是一致的,并不需求治疗。有些同性
恋者则属于自我不和谐或自我适应 不良性同性恋,他们缺乏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痛恨
自己的行为,处于严重的自责和心理冲突之中,十分痛苦,加之社会和亲朋的压力,于是
积极寻求医治。这些人多为男性,女性少见。女性同性恋的总数大约仅为男性同性恋的半
数左右。
?
七.同性恋能否治疗 自我不和谐或自我适应不良性同性恋的治疗仍很困难,不能指
望经过所谓治疗使其完全转变为异性恋,要鼓励他们适应自己的性取向。也强调早期预防
,尤其是在儿童期就应接受科学的、正确的性教育,促进健全的性心理发展,防止后天原
因导致的同性恋的发生,这对于他们的一生幸福十分重要。

专家细说同性恋(二)

要了解同性恋现象需要搞清一个概念,就是性取向。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了解一下
性取向方面的某些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性取向

性取向是指一个人建立在性伴侣性别基础上的性吸引力和性想往,异性恋的性取向指
向异性,同性恋的性取向指向同性,双性恋性取向的伴侣选择,既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
性。过去人们看问题总是比较绝对,比如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一个决定不是正确就
是错误,性取向不是异性恋就是同性恋。其实大千世界远非如此,很多事情都不能简单地
非此即彼,它们多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连续变化的过程。比如说性欲,何谓正常
,何谓不正常;身高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谁能讲明白?凡此种种,可以说在两个极端
之中有一个范围更广的过渡区,而一些人很可能处在某个过渡区中。

美国的金西是一位著名的性学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进行人类男女性行为调查时发现,人们的性取向也像光谱一样具有变化性,并分布在性取向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上。连续体的一端为绝对异性恋(又称排他性异性恋),其分数级别为0;另一端是素质性或绝对同性恋(又称排他性同性恋),其分数级为6;在连续体的正中为双性恋,其分数为3;其余1、2、4、5则分布在连续体的其余位置上。当然,人们并不是平均分布在这条轴线(或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上。根据金西自己的调查,若以男子为例:把分布在绝对异性恋位置上
的人数定为100%,那么在从1-6位置上的男子人数分布为37%、25%、18%、13%、10%、4%。
也就是说4%的白人男性从青春期起就是完全同性恋,这些人难以得到纠正,属于终生同性
恋。这一比例会依据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而变化,但它毕竟反映出一定的
趋势。

严格地说同性爱慕不是一个医学或心理学准确术语,它只是对没有任何同性性行为的
具有 同性性取向的人的泛称,尤其指15岁前后对异性尚存在羞涩、无兴趣的年龄阶段的
表现。至于到了18~22岁左右,仍只对同性有兴趣的人应该属于同性恋范畴了。没有行为
者程度较轻,有形影不离的伙伴而无性接触的程度稍重,有具体同性性行为者程度更重,
无疑属同性恋。

性取向的状况和表现
5年前 目前 将来(理想)
性吸引力 3 3 0
性行为 4 2 0
幻想 6 3 2
情感偏爱 5 2 2
社会偏爱 4 3 3
生活方式 3 2 1
自我鉴定 4 3 2

二、性取向的自我判断方法

下面将要谈到性取向自我判断坐标方格计算法,使金西连续体从一维变成三维,将有
助于人们更好地对自己的性取向作出判断。一方面从时间发展顺序上帮助人们理清思路,
另一方面从具体行为方式上进行多层次分析。朋友们若认为自己存在性取向问题,试着填
一下这个表,并计算出它的得分,所选数字就是金西提出的性取向的0-6级计分法的分数
。这样就会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判断自己在性取向问题上的实际状况。

在性取向自我判断表的横轴上有三个时间段:即5年前、目前及将来的目标(或理想的
目标);在纵轴上有7个因素格,即性吸引力、性行为、幻想、情感偏爱、社会偏爱、生活
方式和自我鉴定。

这样每个人就可以在表格中填入最接近自己的过去、现在或将来状况的数字。把选定
的分数分别填入坐标图的21个格子中,然后把所填的21个分数相加并除以21,即可求出自
己性取向的平均等级分。这里既包括性取向方方面面的表现,也包括了性取向在一个人成
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化过程,它能更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状况。如果自己在填表
时对某格的内容没有把握或没有体验过时,可以不填,那么在求出总分数后不再除以21,
而是除以实际填的格子数。当求出平均等级分后,再回到金西的性取向计分法的轴线上去
,看看究竟处于哪一位置。相信通过这个三维的自我判断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一个人判
断和理解自己的性取向问题,更加心中有数地找出自己在性取向等级连续体上的准确位置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理性地决定自己今后的行动或解决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自我判断并非绝对科学,它是可以改变的。

三、性取向的原因

一个人的性成熟不仅意味着性生理上的发育成熟,而且还取决于性心理的成熟。而性
心理成熟的关键是个人性心理定势的形成,也就是说性取向的确定。性取向对少数人来说
常常表现为一种性成熟障碍,即为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取向而苦恼,从而产生焦虑或抑郁,
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最为多见。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同性恋、异性恋还是双性恋,虽然有
的已有固定的性关系。正如他们在来信中所言:"我喜欢和漂亮温柔的女孩在一起,但她
们一点也激不起我性方面的欲望","我有一个非常纯情的女朋友,但和她在一起时总是有
些害怕或不自在,而和我喜欢的男孩子在一起时我则十分投入,情不自禁","虽然我不喜
欢和女孩子们在一起,但也绝不讨厌她们"。上述表述表明,他们在性取向上的选择还是
双向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种性取向的模糊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性爱慕,它属于性
心理成熟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未定型的性取向状况,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


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性取向障碍呢?或者说,为什么有人不能向大多数人那样去追求
异性呢?人们对其原因至今持有不同的见解。有些学者认为,同性恋的发生具有生物学基
础,是生来就有的本性,典型的说法是"解剖就是命运"。这当中包含有遗传因素、激素因
素、大脑性分化因素等。然而,至今还没有足够数量的证据证实同性恋的发生肯定就是生
物学因素所致。有些学者则认为,同性恋完全是心理与社会因素造成的,或者说是后天因
素造成的,是人在养育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持后一观点的人尚无足够的证据完全否认生物
学因素的存在。

近代有些学者针对上述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即生物学因素与抚
养过程因素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某些特定时期,故称之
为关键期,强调在人们性心理成熟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存在生物学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的
共同作用与相互作用,以致对人的行为或性取向产生持久的记忆痕记或印记,其关键期始
自受精之日,一直持续到青春期之后。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出生前和刚刚出生的经历,有
可能助长某些行为趋势和性取向,而在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这些趋势精雕细刻而使之固
定下来,把出生前的因素都说成是生物学因素或把出生后的因素都说成是社会环境影响的
作用都是不可取的。

GAY的人很多,你的烦恼就不算烦恼

如果可能,最好放弃,很痛苦的

不被接受
不被理解

来之不易

才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