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和房子的距离:汉城的中译名为什么要改成首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11:23

汉城改首尔 让历史尴尬一笑

一个地名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汉城这样,附加了如此之多的民族信念,尤其是当1月19日汉城市长李明博正式宣布,汉城的中文名字从即日起改为首尔的时候。这则新闻告诉我们两个事实,一是韩国民众通过改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所有与“汉城”相关的工作平添了不少难度。

难度归难度,汉城改名却让历史尴尬一笑。汉城之所以成为汉城,其实并不与中国
古代政治对周边国家的霸权相关,而是与中韩之间千年流传的文化渊源不可分割。当年以汉城为名的荣耀,既属于韩国,又属于中国。但是今天,改名之后的尴尬,也让中韩两国各自面对。在近千年中,韩国和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国家间关系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汉城改名是典型的政治现实主义手段的体现。但是如果仅仅以“汉城”改为“首尔”为中心事件描述整个韩国心态,最终根本无法拼合出完整的历史记录。问题在于,这之后还有汉江、汉字。改变了名字,能否改变文化传承;改变了名字,又能否改变历史记忆;改变了名字,又能否证明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

尴尬是双方的。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尴尬在于中国该如何面对历史负担。历史负担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陷入屈辱的历史语境中,被痛苦和仇恨左右了目前的决策和民意;二是一味等待辉煌重现,以历史巅峰来衡量国家现实战略。在20世纪的大多数年代,我们都一直在因抹去屈辱的行为而自豪;那么抹杀辉煌,是不是会让我们更感到尴尬?

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了解,其实真正让整个社会无法前进的是历史负担。这两种历史负担的最大困境就在于,它们都是选择性地根据历史来判断现实,从而使得我们无法按照本来规则应对现实。其实汉城改名,从现实层面上看,不会改变中国在世界的任何实力和地位,这些实力也不是通过一个首都的名字能够实现的;另一方面,中韩两国的关系建立在政治互信、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健康基础上,也不会因为首都的改名而发生变化;再者说,韩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作为国家间相处的基本规则,我们应当对汉城改名持一种宽容心态。

跳出历史负担才能前进,在任何时代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国对于汉城改名的宽容,是国家自信的一种表达形式。纠缠于一个名称,反而容易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困境。如果我们以宽容自信的心态面对明天的世界,其实尴尬只会留给试图抹去历史形式,却无法抹去历史记忆的人。

不知道,好像是汉城内部发生改革,与国际接轨;还有评论说是因为考虑多方面国语的发音问题。

首尔是seoul的音译,汉城一直是中国起的名字,所以要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