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大厦停车场:中考语文应该怎么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4:21
详细和具体点
(人教版的)

中考语文,学生如何自主复习?

目前,很多初三学生已经开始自主复习,近日,笔者就学生的语文复习问题采访了市中区语文教研室教研员崔连平老师,希望能对学生的自主复习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中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四部分:知识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崔老师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知识积累,从何下手 问: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在实际复习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知识积累部分在中考试题中比例相对较小,并且多是记忆性的,属于基本分。复习时,考生要以课内为主,注重课内外的结合,尤其注意名家名篇、名言名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复习时要注意古为今用,对现代社会、现代生活有启发教育意义的名言名句要引起重视。 文言文阅读 收放结合 问:有很多学生对课外文言文阅读很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复习。 答:关于这一点,要注意能力迁移,打通课内外界限,以课内学习的文言现象为线索到课外找例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复习中,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比如,关于“之”字,学生可以将课内学到的“之”字的用法进行梳理,列成表格纲目,然后到课外书中找例句,这样,既复习巩固了“之”字的用法,又开阔了视野,获得了新的知识。 问: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可以涉猎哪些书籍? 答:学生如果课外有富余时间,可以选择阅读一些文言书籍,比如阅读《世说新语》、《笑林广记》等趣味性强,而又相对简单易懂的文言文,或者阅读如《颜氏家训》这类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作品,这样可以在无形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学会表达 问:关于现代文阅读,你认为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学生在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把自己的理解恰当地表达出来。建议学生在平时复习时,尽量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系统、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注意练习使用一些答题技巧,比如答题时,尽量不脱离文本,利用、转换文本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作 以我为主 问:写作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很苦恼,费尽心机,但却无法取得满意的分数,对此,您怎么看? 答: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立竿见影的特效方法,最好是在平时多注意练笔,写日记、周记,写读书心得。考生可以从现在起坚持每天写日记,笔耕不辍,相信他们会受益匪浅的。 对此,需要强调一点。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常犯一个毛病,就是揣摩阅卷老师的心理,他们每写一段话,甚至一句话,总是考虑如何能让这些内容打动阅卷老师的心,获得高分。其实,这样很容易打断写作时的连贯思路,导致文章缺乏连贯性、条理性,反而得不到高分。 因此,写作时不要揣摩阅卷老师的心理,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这样才能写出佳作。

中考语文冲刺复习技巧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字、词(考试说明中的)
2文言文(考试说明要求的)
3阅读(课内课外)课内学习篇章结构,分析方法,作家 作品;课外,练习啦
4.作文 多写1篇1周限时,多看别人的,多观察;多学习课本文章

祝你成功^

定一份语文报吧,中考版的,很好哟!

古诗词的背默 文言文背默翻译 语文高分主要是这两样,想在阅读,作文上得高分,一般与别人拉不开什么差距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要尽量做到对原文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要有所反应,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不作翻译,可直接保留下来。如:
例1.孔子云:何陋之有?(2002年福建三明市中考题)
例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02年大连市中考题)
例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00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题)
解析:例1中的“孔子”是人名,“有”古今义相同,例2中“太守”是官名,例3中“岳阳楼”是建筑物名,翻译时均要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所不用的量词以及被省略的成分。如:
例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002年四川省中考题)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00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题)
解析:例1中的“一”后省略了量词“次”(或“趟”),例2中在“再”“三”叙述此后省略了动词“鼓”(敲鼓),翻译时均应补出。
例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0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题)
解析:例3译为“当官的自会去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此例中的第二个分句应补出省略的主语“你”。
三、调,即调整次序。文言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适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次序。如:
例1.甚矣,汝之不惠。(2002年甘肃省中考题)
解析:此句为了突出谓语,加强语气,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构成了主谓倒装,翻译时应调整次序,译为“你太聪明了”。
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
例3.一食或尽粟一石。(2002年重庆市中考题)
例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0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
解析:列2中的“于乱世”“于诸侯”等介宾短语被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构成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介宾短语还原到谓语动词的前面。例3中的定语“一石
”被放在名词“粟”的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翻译时应调到“粟”的前面。
例4中的“莲”通过“之”放在动词“爱”的前面,构成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调到“爱”的后面。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如:
例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02年大连市中考题)
例2.子何恃而往。(2002年福建省中考题)
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002年河北省中考题)
解析:例1中“者……也……”表示判断,例2中的“而”作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例3中的“之”起强调作用,都可省去不译。
五、换,即替换之意。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如:
例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2002年青海省中考题)
例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涕”是“眼泪”的意思,“所以”是“用来”的意思,像这类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词,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深入领会,找到准确的现代汉语词语来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