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宝头围偏小怎么办:能帮忙解释张载的气本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38:36
希望200到300字左右

从《横渠易说》看张载思想体系的形成,给出全文

  张载及关学国内国际研讨会已连续开过三届了。近几十年来对张载哲学思想以及关学研究讨论方面出现了许多尖锐问题。如张载是气学还是实学,是气本论还是理本论。张载哲学最高范畴是太和还是太虚。张载的气学属形而上还是形而下。张载是以易为宗、以孔孟为法、以礼为体。还是以四书为宗、中庸为法、经世致用(实学)为体。这些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我认为张载的思想体系是由易和四书加理而组成。但主要思想特征还是由易形成了他太虚——气——理——性——神——化的思想体系。

  一、《易说》中的气理神化

  《横渠易说》是张载的早期著作,也是张载唯一的一部经学著作。纵观张载著作是先有《易说 》后有《正蒙》。才形成了他易学体系中道贯天人的气理神化范畴。张载的易说深受孔子“十翼”卦辞、卦象、和爻位的直接影响,还有王弼的易学张载也受到了启发。《周易、系辞传》曰:“仰以观天文,俯以查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是直接论证幽明和生死问题。而张载将此阐发为“天文地理,皆因明而知之,非明则皆幽也,此所以知幽明之故。万物相见离乎,非离不相见也,见者由明而不见者,非无物也,乃是天之至处”。王弼易学是以诠释人事义理为中心而撰著的《周易略例》而倍受张载重视。可是王弼易学来源于老庄,张载又反对佛老之说,便以孔子“十翼”之入世主义纳入他的易学体系,把周易从迷信占卜地位中转换提高至理性哲学地位。后又引申到天地人物我一体的气学。《周易 、系辞传》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钢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张载先是大幅度收容王弼诠释人事政治义理的同时而又注重取象。形成了张载读易观易的特点是成气取象,又重视“十翼和独爻,这就与王弼得意忘象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而超越的一面。其目的是除了成象和义理归结于诠释人事之外,更主要用易来论证了天道自然。王弼只活了24岁,很可能因寿命限制,没有来得及解说天道自然就过逝了。张载在《易说、系辞下》中引申到:“《易》一物而和三才,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仁义得也,而谓之人也。”张载所谓的阴阳,是指阴阳二气,又指气所具有的两种对立统一的矛盾状态。故张载之易学为气学,这是学术界大多数学者公认的事实,也是和二程易学不同的原因所在。张载易学中的气学还有一个争论,就是气属形而上还是形而下。张载在《系辞上》中写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张载的形而上之道就是指气而言,最后形成道不离气,气不离道。而二程则是“形而上者为之理,成为道不离理,理不离道。”最后张载走向唯形之气,二程走向唯形之理。张载在《易说》中指除:“凡不形以上者谓之道,唯是有无相接与形不形处,知之为难。须知气从此首,盖为气能一有无,无则气自然出,气之生即是道是易也”。从这段话看,气属形而上,但他接着又指出:“阴阳不可以形器拘,故谓之道。乾坤成列而下,皆易之器。”气又降至形而下。故张载又写道:“形而上者是无形体者,故谓之道也,形而下者是有形体者,故谓之器……”,“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或者气的形上形下的变化功能如同开关电灯将要按下开关光亮将出而未出的瞬间就是形上形下的速度转化为万有之用。这种气的转化张载称为“拟诸共其形”,“以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就是张载观易的成象方法,而形成气的形上形下之间关键就看有无相接之处,这个相接之处分秒之间都在变化,如人挥第二次手时便不是第一次时的时间和空间了。张载依次得出“气聚则成万物,气散回归太虚”,成为一个独创的《易说》观。我们还可以看出;“张载易学的最高范畴是太虚、太虚在张载眼里就是太极”是宇宙。太虚不是气,而是气的根,故太虚即气是体用相继的关系,是指太虚为本而气为末。为此张载将气从易经的“穷神知几”引申为“穷神知化”。易经中的“几”是指无形的,将动与末动称之为“几”,就等于我们站在门中间,那个进出未定之时就叫“几”。孔子说:“知几其神乎”。一个人的智慧能够达到“知几”,可谓达到了神通的境界。当一件事情出现就知道结果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神通是由智慧而来,不是什么头上放光,知道过去与未来的佛和仙,作为搞政治的也好,做事情也好,能达到“知几”做事肯定大吉大利,就是遇上很不吉利的困卦、井卦、否卦、暌卦、剥卦、未济卦等也能避凶化吉。因为“知几”。当卦一动就能达到什么程度,也好预防,故动而一定吉利。这就是张载从《易经》的“穷神知几”引申为“穷神知化”的命题。

  二、以气为本的神化与辨证法

  张载所讲的“气”的性能本义引申到哲学意义应该属于物质性,更确切的说两个方面兼而有之。在张载的思想中,既要把可见的“郁蒸凝聚”者是气,又认为“动止的、健顺的形态和浩然湛然的故态也是气”。气在张载易学中既是性能又是物质,而不能混淆为精神和物质的界限。张载将他引申到神与化的范畴,即“见物多,穷理多”的变化之理。说明气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性能。张载还写到:“物虽是实,本自虚来,故谓之神……。惟神能变化,以天下之动,人能知之变化,其必知神之为也。《系辞上、说》,张载所说的神是指化的内在根据,而化是神的外在表现。神是隐藏无形的和无法知的,只有通过显露在外的化而知道认识神。张载用神化来阐明气是生成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气为什么有“神化”的性能呢?张载在《说卦、说》中写道:“一物两体者、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地之参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也”。在这里张载已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生生之体。一会儿为“一”,一会儿为“两”,有时“两与一”共存。还将天地人这个“三”在统一矛盾中解说由阴阳、刚柔、动静、仁义等组成。所以,两与一则是无处不有,经常发生。故神与化的性能不但体现在宇宙和自然,而且也体现在人类和社会的全过程。这就可以看出张载易学早已超出了王弼易的“诠释人事”范围。这种“见物多、穷理多”的认识活动与张载涉猎的“天文地理、医学、兵法、井田”,中年又关心边防以及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多领域学说而密不可分。张载购建“气学”正是他多学科共同基础的结果。

  三、易道法中天人合一的尽文化:

  张载继承易经:“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横渠易说》对此有下面引申:“天人不须强分,易言道,则与人事一共论之,若分别则只是薄乎云尔。自然人谋合盖一体也,人谋之所经画,亦莫非天理”。张载在解乾卦时还认为:“龙即圣人之德,圣人之德如龙德”,龙德如何?故“用九、群龙者有阴有阳,阴属不仁,阳属仁,牺牲为仁。群龙都能做到自我牺牲而保全人,而这一精神就是圣人之德”。故圣人之德就是一贯之道,一贯之道即忠恕,亦皆是自我牺牲而保全人的精神。所以龙德即天德,故:“阴阳天道,象之成也、刚柔之道,法之效也,仁义之道,性之立也。”《正蒙.大易篇》,天道贯阳、地道贯阴、人道贯仁。天道贯阳而震卦居东方而为春,以生万物,故《易》曰:“天之大德曰生,万物无不受生,以人为最,是以皆有好生欲求之性”。张载很自然将天之理与人之理相应合,天之气与人之气相应合。这是他天地精神与道德精神境界的统一。这在《西铭》中张载借用易说发挥的细微细知,“乾称父、坤称母,与之貌焉”,以乾坤两卦道出了他的宇宙观,这是他的天地之心。又借用孟子养浩然之气而发挥为“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从宇宙的高度立论,从人的本题、性之渊源讲起,以确立人在宇宙间的地位。故得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天人合一观。以大君者吾父母宗旨道出了他的平等观,又以“存顺没宁”完成了他的生死观。张载在《正蒙三十篇》中写道:“三十器于礼,非强立之谓也。四十精以致用,时措而不疑。五十穷理尽性,至天之命,然不可自谓之至,故曰知。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七十与天同德,不思不勉,从容中道......。”张载把认识天道、人道以及两者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一命题最后成为北宋哲学家们讨论的主要哲学命题之一。张载提出的穷理是指研究天下之物理,而尽性则尽人之性和尽物之性。这样就可以达到天人物我一体的境界。为达到这个境界,张载提出了“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和“大心之知”,闻见之知可理解为体性。“德性之知”即“大心之知”可理解为灵性。体性是粗浅的认识,灵性是精湛的认识,无论是体性认识还是灵性认识,其根源都在于人的道性与理性,道性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理性是自为之心,人亦皆有之。凡人做事不是为了满足道性就是为了满足理性。但是道性与理性都是在潜意识中深藏不露。它是一切言行的枢纽。它不但有明显的运转,也有不宜察觉的运转,即是出现突发火急的事情,道性与理性都在速度的做着各自本能的反应。说明道性即张载的“天地之性”,理性即“气质之性”。都是人的本能本知。而与其相对的外在现象就成了外能外知。人由本能与外能发生感应就是大心之知,大心之知是一种智慧,但这几种认识都离不开本能与外能。如果说外能为文,本能为化,就成了《易经》的尽文化观,这种尽文化观必然是在易道法中产生。伏羲画卦就是把宇宙现象作为文化观,因此《易》曰:“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张载把他引申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神化篇》如果在引申一句就是凡气皆太虚也,凡象皆文化也。因为象含变化。宇宙中主要有三种文化即:天文化、地文化、人文化。天文化和地文化都属自然。这样宇宙中就只有天文化与人文化两类了。《易》贲卦象辞曰:“天文也,文明已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真正化成天下在于究其天文文化和人文文化两种。

  纵观《横渠易说》,张载提出了太虚,太和、气理、穷神、知化、尽性、一物两体等一系列命题。晚年又由易说为基础,完成了他的《正蒙》著作,并在《正蒙》中接着提出论证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和大心之知”,还论证了“有斯必有反,仇必和而解到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观”以及“心统心情说”的命题。其体系确实是博大精深,但归纳起来,就是他的天文化和人文化两种,我们今天讨论张载这两种文化仍然是有现实意义。

  张载祠纪念馆:张世敏

  2002年6月25日

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张载的著作中,有精华,有糟粕。他提出许多卓越的思想,也有大量的糟粕,这应该分别观之。张载创立的以"气本"、"变化气质"论为核心,以"体用不二"为特点的唯物辨证主义哲学体系,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对张载哲学中的“体”与“本体”范畴的误读与误释,从而正确地把握论定张载哲学的旨趣与价值。张载的气本论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阴阳二气说的启发,将太极理解成为阴阳二气的统一体,他以“一物两体”...可以看出,张载的气本论,以太极为太虚之气。太极自身包含两个方面,既非一,又非两,而是一中含两,就是阴阳二气。他全面地批判了程朱“理在物先”的客观唯心论和陆王“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论。张载的哲学确实有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对于他的哲学著作确实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