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繁殖行为:中国男女人口数量的差距是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5:16
众所周知,中国人男性比女性多,具体多多少?80年以后的人当中男性比女性又多多少?

中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9.86:100 ,专家预言在2020年,男性人口将比女性人口多出3千到4千万人

时间:2005/01/20 来自:三联生活周刊 黑加仑
据2004年4月公布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9。《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对策研究》课题组一位专家说:“如果只是个别省份出现出生性别比高,到了婚育年龄的男性可以通过从别的省份移民来解决,但是现在全国都面临着‘婚姻挤压’的问题——一个人找不到妻子很正常,可一群人集体找不到妻子就是天大的事儿了”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城市化

“如果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婚姻挤压’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鸿雁说。

人口出生性别比指的是每新生100个女婴相对应的男婴的数量。人口统计学中有一个公式进行表述:男婴/女婴×100。从国际经验来看,正常范围在103~107,即每100个出生婴儿里,男婴数量比女婴多3到7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陈卫很风趣地解释说:“上帝是很公平的。虽然男婴的出生率高于女婴,但是男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死亡率也比女婴高,这样到了20多岁进入婚龄,性别比正好是100∶100。”

陈卫说:“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自古以来就高于西方。从世界上不同种族的人来看,黑人出生性别比在103下限,黄种人在107属于上限,白种人居中。在1978年以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属于正常范围偏高。这种平衡,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被打破。”

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1981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08.47;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计算的1989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11.9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婴儿出生性别比为116。如果以0~4岁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来考察最近几年的失衡状况,以下数据更让人焦虑:1995年0~4岁人口的平均性别比是118.38,1996年是119.98,1997年是120.14。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0~4岁人口的平均性别比是120.17。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得到的0~4岁人口的平均性别比为121.22。这就是说,我国婴幼儿人口的性别比不但在继续上升,而且,如果以107为最高警戒线,已经比正常值高出了许多。

陈卫在分析了2000年人口普查的资料后指出,目前我国婴幼儿性别比的失衡出现城市化的特点,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出生性别比越失调。

在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学者们注意到的现象是:“乡村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在失调、城市和乡镇的出生性别比虽有上升但相对较低。”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给世人以更大的震惊:出生婴儿性别比已经全面失调——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和镇,都在迅速攀升。仍以第五次人口普查为基准,在2000年出生的婴儿当中,城市的性别比为113.02、城镇的性别比为117.13、乡村的性别比为119.30。回推到1990年左右,城市的性别比为110.64、城镇的性别比为113.61、乡村的性别比为111.18。在地理分布上,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扩散。

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张翼教授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城市快速扩张吸纳周边农村地区的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不仅加大了计生部门监控的难度,也把在乡村中普遍存在的男性偏好生育观带入了城市生活。其中的一些人在城市化自己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家庭迁入城里。这是造成城市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之一,另外,城市性别比失调的背后,还隐藏着权力、金钱对生育过程的侵蚀。

比如,海南省在第五次普查中发现,“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的婴儿出生性别比是170,“专业技术人员”的婴儿出生性别比是221.7。“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群组织负责人”的婴儿出生性别比是250。“社会精英”对出生婴儿的性别选择,加剧了城市出生性别比的结构矛盾。

确定胎儿性别技术与只生一个共同推动了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刘鸿雁认为,刺激中国普遍出现男性偏好,除了姓氏传承等文化传统惯性,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江浙等省,私营企业的家族化特征,也对男性偏好形成生育刺激。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区、越是在人口控制政策执行得严格的省份,出生性别比上扬的状况就越明显。那些土地辽阔、人口政策比较放宽、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西北内陆和西藏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才低于107的警戒线。

数年前,有人曾经设想,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偏高,主要由农村落后的生育文化所导致。要解决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乡村的城镇化来找出路。张翼就此指出,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的“文化滞后”论,虽然城镇化可以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聚落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改变,但根植于人们心底的思想方式和观念形态的变化,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城市人居高不下的婴幼儿性别比结构,已经证明了这种设想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