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集团军历任副军长:为什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应该怎么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2:02
书就是指书本上的东西马?

我常常想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没能统一天下。而历史上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似乎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兵法理论的书籍。不仅如此,很多号称有治国之道的人都并没能统一天下,其中也包括我们很熟悉的诸葛亮。

由于长平之战的失败,赵括背上了纸上谈兵的骂名。而并没能统一天下的孙武所做的《孙子兵法》,却被后人奉为一本可以指导任何事情的经典著作。不过,大多看过《孙子兵法》的人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我们所看到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并非孙武,而是三国时期的曹操。通常的读书人是并不严谨的,《孙子兵法》的作者究竟是谁,并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而且作为大众,只可能接受一个比较普及的说法,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细究其中的更多细节。

一些大文化人的出现及他们的考证,通常会改变大众的知识。比如由于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我们已经接受了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的说法。由于胡适先生的考证,我们也接受了《红楼梦》是由曹雪芹和高鹗两个人完成的说法。甚至因为杨晓国先生的考证,我们都能接受陵川是世界围棋发源地的说法。

秦始皇所做的焚书坑儒恐怕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趣的一件事情,不过书毕竟没有烧光,儒也没有坑尽。孔老夫子阴魂不散,命大得很,几尽折腾反而越发青春。相比较起来,乾隆皇帝让纪大烟袋负责搞的《四库全书》就算是狠招了,把天下能找到的书几乎都修改了一遍,改得很符合自己的意思。如此一来,既是整理也是破坏。最大的好处是使得乾隆之前的书籍印本有了更大的价值,要看原文,便只能看修改之前的印本了。

孟子说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对《尚书》中关于武王伐纣的情形产生了怀疑。不过,尽管我们在《孟子》中看到了这句话,我们也决不应该就此肯定这句话是孟子本人所说。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句借孟子之口而出的话,使得后来者有了怀疑前人的勇气和权利。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一切古代文明似乎都起源于神话。“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等传说都与今天我们所接受的科学精神相违背。既然如此,我们便尽可以发扬怀疑精神,来质疑一切未经证实或者不能用确切证据进行解释的事情。有了这种可贵的怀疑精神,我们便不能出自朴素的本土情感或者民族情感,一厢情愿地认为我们所拥有的那些美好传说和历史的真实性。

一般可以这么理解,它的来源就是那样的

也可以用于指不能完全相信已有的理论,要有自己的创新!!!!!!!!!!!!!!!!!要敢于否定

是说完全按照规章办事,认死理是不行的,要具体情况具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