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法委书记:这是否属于自恋?请帮我走出自恋阴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6:42:16
我觉得自己似乎很自恋,从小对异性无兴趣,天天照镜次数N次,对自己容颜发痴的看,打扮后,总有照镜子的冲动,并且会很兴奋,觉得自己太漂亮了,为此也整过容,但就是看自己漂亮的无法说清,异性看自己时,会不自觉地表现自己,总觉得别人爱上自己,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
我今年27了,依然没有打算想结婚,这个世上就觉得自己顺眼,出门必带小镜,时时刻刻要照一下镜子(镜子不大可插在靴筒里)因为我长相和韩国有位名星叫金喜善,长相很像,整过容后更像,现在很发愁,觉出自己心理不健康了,因为总逃避异性的追求,总觉得谁也配不上我,每次看到异性表达好感时,就觉得很可笑,比如心里总在想:就凭你也配得上我?!

不是什么自恋的现象,青春期的女孩都会这样!多有这种想法!你能说出来说明你已经对你自己很关切了,这已经足够说明你没有自恋的倾向!你现在这样一是因为你处在这个年龄段,二就是因为你还没有碰到让你真正动心的人。当你遇到了,你就不会再有那种想法了。慢满来,帮助自己走出心理的影子。

正常人都保持有一定程度的自恋与自爱,这样他们在待人接物、立身处世时就能做到自尊自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指的就是他们的人生观。而过分的自恋会表现为自我关心、以自我为中心和过分的自夸与自尊,比如常常幻想自己了不起,有才学,线条好,容貌美,好象世界小组非她莫属;喜欢对镜自怜,喜欢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只喜欢阿谀奉承,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只知以极端的眼光看待别人,毫不体谅和关心他人的劳苦与难处。心理学家把他们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些人在事业、爱情和一般人际关系上都处理不好,不合群,不近情理,事事处处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价值观往往与社会道德相悖。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自恋型人格障碍呢?目前认为主要原因包括:

⑴遗传因素;

⑵脑发育不成熟;

⑶不良家庭环境;

⑷幼儿期不合理教育;

⑸病态的社会文化和背景;

⑹人际影响;

⑺成长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因炎症、外伤、中毒、癫痫等致器质性改变。

治疗应找出患者的症结之所在,对症下药。如自我教育,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够健全,所以应
让他们阅读一些有关心理学的科普书籍和文章,寻求心理治疗,努力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超越自我,走向实际;创立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使之受到教师的教育和关怀、同学的鼓励和优良品德的"感染",这样促使他们养成正常行为模式,纠正不良行为,减少自傲感或对立情绪。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做出这样的评价:“这个人过分自恋!”“那个人自我感觉太良好!”这其中,自恋是什么意思?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吃睡和哭。在这段时间,妈妈常常要给孩子喂奶,对孩子拍着、呵护着,让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亲情与关注。这时,孩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良好的照顾,孩子能够逐渐体会到“亲情”和“爱”。

随着心理发育,孩子逐渐地能够区分出母亲和自己是两个人,并在继续依恋母亲的同时,在心里会出现这样的感受:“妈妈是爱我的。当然,我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一个可爱的好宝宝。”这时,好妈妈已经作为一种良好的形象,刻在孩子心里。当妈妈一旦不在时,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有“好妈妈”的爱和保护,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这种由“母亲爱孩子”的现实转化而来的“我很可爱”的感受,就构成人们心中的“自恋”情感。

如果在幼年的早期阶段,妈妈虽然曾经爱过孩子,但是后来就不够关心照顾他了,会出现什么情形?例如把1岁的孩子送去爷爷奶奶或姥姥家代养———孩子曾经尝到过母爱的甘甜,而又突然过早缺失,孩子就会猛然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能为力。他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被遗弃感,感到恐惧与自卑。

为了对抗这种难受的心理体验,他就开始在心理上幻想着、盼望着“得到一位照顾我、绝对爱我的妈妈,而我要努力做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爱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总是心存疑问:我可爱吗?大家会喜欢我吗?并特别注重:我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我?如何才能得到大家对我更多的赞美?我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他们是否在讨厌我?等等。

由此可见,在幼年持续得到足够母爱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有信心,感到自己有能力,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并敢于承认缺点和不足,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们心中充满理想,同时又能够立足眼前、脚踏实地,勇于进取。这样的自恋,可以说是比较健康的一种。

而曾经一度体验到母爱,很快又失去母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渴望别人的爱,永不满足地寻求着他人的赞美,却不敢相信别人真的会爱他。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可爱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承受小的挫折和失败。他们给自己树立极高的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往往是任何人都难以实现的。

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早期阶段,他们可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小的目标达到之后,他们还会提出更高的目标,直到把自己彻底挫败为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可爱,会被他人所遗弃。

由于目标太高,当他最终无法实现时,他会更加感到自己无能、悔恨、自我厌恶,抑郁自卑。这样的自恋,就属于不健康的自恋,实际上属于假自恋,或不自恋。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呢?

健康的自恋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而不健康的自恋,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会认为自己不好,别人是在对我进行恶意攻击。

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像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幻想与现实,凡事凭主观想像。他们要求现实一定要达到“绝对美好”的程度,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对他人强求,要求别人一定要对自己好,却又不停地抱怨、感叹人心叵测、生不逢时,在讨好他人的同时,却不信任他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深深的敌意。

健康自恋的人,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表面上看上去他们自尊心很强,而实际上,却是因为无法相信自己。他们往往自我中心到了不会为他人着想的地步,他们在夸奖别人的同时,总是要表明自己更优秀,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标榜自己。

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究其原因,我们需要真心实意爱自己。只有真诚地爱自己,才能真诚地爱他人和爱世界。
参考资料:作者: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博士 丛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你这不是自恋 是过分清高.

对,这不是自恋,是过分清高!

和别人比较比较,看看你是否真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