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双头线的作用:独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亚洲国家例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3:40:49
两者关系究竟有无规律可言?最好有韩国和另外一些国家的例子,例如马来西亚等。谢谢了

独裁政体何以会徒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李光耀命题的理论论证与实践检验
  李光嫂命题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t1IIl8l'}78
  Sen,印度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其著作
  《以自由看待发展》( Development as Freedom)中提出来的一
  个概念。根据森的概括,这一命题认为:自由和权利阻碍
  经济增长和发展。在其著作中,森没有介绍李光耀先生如
  何论述这一命题(也许李光翅本来就没有论述,只是提出
  了这样一个观点),也没有注明这一观点的具体出处。这为
  判断这一命题的真伪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试图根据已有
  的知识,使这一命题在形式上成为一个完整的命题,并依
  据新加坡和缅甸经济发展的实例,对这一命题作出进一步
  的判断。这样做,既可以促进我们对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研究,也可以为缅甸研究提供一个新
  的理论视角。
  一、李光雄命赶钓含义及其击证。李光报今城
  有两个方面的舍义,一及有由和权利不利于径济快
  速婚长,二走拉裁可以仅进经济的快速擂长。从经
  济学的角皮,这灸一个可以有回其说的击断
  阿马蒂亚·森在其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有几处
  提到李光耀命题这一概念,涉及具体内容的有两处,一处
  在(中译本)第11页,一处在(中译本)第150页,现摘
  录两处原文如下:
  “……,在世界不同国家有许多人被系统地剥夺了政治
  自由和基本公民权利。不时可以听到有人断言剥夺这些权
  利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而且对快速经济发展是‘好,的。
  有些人甚至进而提倡那种更严厉的政治体制—否定基本
  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因为据说那样能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命题(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翅有某些联系,因而常常
  被称作‘李光扭命题’),有时由某些非常粗糙的实证证据
  加以证实”。(t10
  “反对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民主以及基本的公民和政治自
  由的意见来自三个不同的方面。第一,有人断言,这些自
  由和权利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这种观点,称作李光耀命
  题(新加坡李光翅前总理,他简洁地概括了这一观点),
  ……}}[
  从森的叙述可以推断,李光耀命题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的含义,一是民主(即自由和权利)阻碍经济发展;二是
  独裁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森提出这一命题,无疑让人
  们有一种新奇之感,但也让读者感到遗憾:森在其著作中
  并没有注明李光耀先生在何处讲过类似的观点,也没有展
  开论述对这一命题的具休的逻辑论证:自由和权利何以会
  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独裁何以可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无论在政治学中还是在经济学中,关于自由和权利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民主—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相互
  关系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李光耀命题也不是一个常识性的
  概念,因此,简单地提出“李光耀命题”这样一个概念。
  不对其具体论证加以交代,就进行批判,从研究的角度讲
  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人们对这一命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一般理论推理的方面补足这一命题,
  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并从理论角度对其做出评
  判,然后,结合新加坡和缅甸的案例对这一命题作出进一
  步的判断。
  关于李光耀命题所表达的民主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
  系,即民主阻碍经济发展,国外的一些学者,如美国著名
  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Mancur Olson)、戈登·塔洛克
  ( Golden Tullock)等,已经做过很好的理论分析。奥尔森从
  再分配的角度对民主体制提出了批评,他的主要观点是:
  “民主总是被再分配的冲动所困扰’,。[3]0这一观点在其1982
  年出版的主要著作(国家的兴衰一经济增长、滞胀和社
  会僵化》(Zhe Rise and Decline: Economic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中得到了很好地论述。塔洛克则从寻
  租[’]的角度对民主体制提出了批评,其主要观点是:民主
  体制会导致寻租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一观点
  在其1967年出版的著作《福利成本:关税、垄断和盗窃》
  (The Welfare costs }' Tariffs, Monopolies, and Theft)中得到了
  很好地阐述。这些从经济方面对民主体制提出的批评为李
  光耀命题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独裁体制可以促进经挤的快速增长是李光翅命题的另
  一个方面,加拿大学者R.温特伯(Ronald Wintmbe)在其
  论文(民主与专制下的寻租与再分配》中,对这一问题作
  了具体的阐述。温特伯提出:在独裁政体下,经济之所以
  会有快速的增长,不在于没有寻租和掌权者不进行再分配,
  而在于寻租的费用没有被浪费和再分配向从“经济增长获
  益的集团”进行了倾斜。换句话说,由于浪费和激励不足,
  民主(自由和权利)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温特伯的分
  析可以看作是对李光耀命题的一个很好论证,下面本文具
  体考察一下温特伯对这一观点的论证。
  首先,是对民主与独裁的区分。温特伯从公共资源分
  配角度对民主与独裁体制作了区分。他认为:“对民主与独
  裁在租金分配方式上不同的解释是独裁者总是限制人们进
  人对于对关键分发的租金的竞争”。[5]0“典型的民主在任何
  分配公共资源的过程中都会规定以下条件:
  (1)除了技术因素,对出价者不作任何限制;
  (2)获胜的出价价格应以相关的公共净利润为基础进
  行选择,如项目的价值、成本的高低等,而不应该与出价
  者的种族、民族、地位等政治因素相联系;
  (3)过程应尽量公开并能接受独立司法部门的审查。”
  与此相对,“对进人出价分配的权力、特权、财物以及
  服务加以限制,是独裁政府的特征”。(6]0与此相连的是,“独
  裁者镇压公民再分配倾向的关键的经济或政治权利的能
  力’,。[,]
  其次,提出相对于民主体制,独裁体制有更强的激励来
  组织分租和实施再分配。温特伯认为缺少外在的约束、取得
  政治支持的需要、具有直接的惩罚能力使得独裁体制具有较
  强的冲动去组织分租行为和实施再分配。分租即分享由于独
  占权力而带来的特别好处,这种好处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收受的各种贿路,二是特权,分租主要涉及统治集团内
  部的事。温特伯认为,独裁政体有很强的激励实施分租行
  为。他指出:“在独裁国家中,很少或根本没有独立的法庭
  或能进行自由调查的新闻界来束缚寻租活动。独裁者为了在
  贿赂中获得最大的受益或者最有利的政治支持,总是要尽量
  去组织这种分租行为。此外,独裁政体不像民主政体那样,
  对于解决寻租中出现的执行问题无能为力,她能够直接惩罚
  不支付行为。”而且由于“独裁者在创造信任与支持等民主
  特性上缺乏可选择的办法,为获取忠诚而进行的分租行为是
  他们获取信任与支持的主要手段。,.[sl
  与分租不同,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的方式(很多时
  候也通过行政没收的方式,如国有化方式)进行,它主要
  涉及的是社会集团之间的事。温特伯认为,独裁政体不仅
  有很强的激励组织分租,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激励实施再分
  配。“首先,独裁者具有镇压反对者的能力”,“通过其所拥
  有的民主所不具有的能力,独裁者可以通过禁止被征税集
  团活动的方式来直接减少其压力,这包括禁止他们组成政
  治组织,取消言论发表自由,取消集会与组织的自由,将
  其监禁、进行拷问甚至于处决他们的领导。”镇压的能力也
  就是实行再分配的能力。通过镇压,独裁者减少了被征税
  集团的反抗能力,这也意味着独裁者有更强的能力给予某
  些集团补贴。“其次是独裁者对其政策支持力量的不自信”,
  “为了保证政治游戏中获胜者的忠诚,独裁者总是试图增加
  补贴的给予。换一个角度看,对反对者的镇压就如同通过
  分配额外租金以保证其支持者的忠诚一样,将会提高独裁
  者执政的可能性。这将会促使更多的再分配(胜利者获得
  更多的补贴,失败者被征更多的税)0[91}
  第三,对民主与独裁体制下的寻租与再分配进行了比
  较,提出相对于民主体制,独裁体制下的寻租和再分配有
  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这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
  是独裁体制下的寻租活动费用不仅不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
  费,而且有利于政治稳定。他指出:“在标准模式(民主模
  式—引者注)中,市民与利益集团通过一些‘浪费’的活
  动如游说、雇佣律师等方式为争夺‘租金’而竞争。”“但
  是,如果贿赂取代了游说,政治家在贿赂中得到的$10000
  (假设的一个数字—引者注)并没有被浪费掉,而是从利
  益集团转到了政治家手中,这里没有任何社会性浪费与巨
  大损失。”而这正是独裁体制下的寻租和分租模式。在这种
  J清况下,“租金虽然被付出,独裁者却获得了政治支持或金
  钱的补偿或者其他一些东西。换句话说,在经济学意义上
  没有出现浪费。n[10]二是独裁体制下的再分配可以提高资本
  的回报率,促进资本投资的不断扩大。温特伯认为,独裁
  体制之所以会促进经济的决速发展,“并不是他们不进行收
  人再分配,而是因为他们确实进行了收人再分配—尤其
  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他们把对劳动的控制权从劳动转移
  到资本手中”[l11。通过这种转移,就保证了资本家的高投
  资回报率,从而也激励了资本家不断进行再投资,而不断
  的资本投资是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对温特伯论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温特伯所谓的独裁促进经济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就
  是政府通过强制再分配(分租也是一种再分配)向统治集
  团和资本家倾斜,通过这种倾斜,保证了政治的稳定和资
  本投资的商回报率,刺激了资本家不断扩大投资,从而促
  进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结构的更新,促进经济的快
  速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温特伯的阐述为李光翅命题
  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说明。依据温特伯的分析,李光扭命题
  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具有经济学依据的命题;同时,李
  光粗命题的成立也是有严格条件的,即独裁统治下的再分
  配必须向资本家倾斜,寻租行为不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李光雄命舰寿衡加玫的成功。析加坡的经
  济快速嘴长证明了李光雄命翅的正确,析加玻之所
  以戍功,有丙个关健的原因,一乏政庵限刹工人的
  工资,这保证了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刹激了资本的
  不断再扶资;二戈给套务员高薪,这减少了政庵食
  员丹求薪水以外收入钓冲种,有利于提高社套资派
  的肠1效率
  以经济增长速度作为衡最标准,新加坡可以说创造了
  一个奇迹。1959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00美元,
  而到199()年时已增加到12000美元(比1959年增加了29
  倍),到1999年时则增加到22000美元(比1959年增加了
  54倍)。[ Iz0〕新加坡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下面本文以新加坡前
  总理李光翅的有关言论和具体做法做一简要分析。
  李光粗先生认为,新加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就是
  因为新加坡率行以下的哲学:我们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要
  ‘比任何人都便宜,质量也更好,否则就是死路一条”’。[1310
  与其他国家相比,新加坡“有的只是勤劳的人民、良好的
  基础设施和决心做到诚实称职的政府’,。〔川“我们的生存原
  则很简单,只有一个:新加坡必须比本区域其他国家更加
  刚强勇猛,更加有组织和富有效率。”李光棍先生有关新加
  坡成功原因的论述给我们探索新加坡成功提供了一个思路:
  即高效率、低成本。那么新加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根据李光耀先生的论述,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限制工人罢工的自由,限制工人的工资要求,保证资
  本家的投资利益。在李光耀先生治下的新加坡,工会是没
  有罢工自由的。为了保持新加坡的竞争力,新加坡政府对
  工会的活动实行严格的控制。加世纪印年代,英国码头曾
  因工潮陷人瘫痪,并导致1967年英镑贬值。李光翅先生认
  为这种事情在新加坡是不允许的。如果在新加坡发生这样
  的事,他“会宜布那是犯了严重的叛国罪,并采取行动对
  付罢工领袖,过后把他们送上法庭”。在新加坡“工会必须
  先通过秘密投票才能采取罢工或劳工行动,否则将当违法
  论处,工会和工会职员可被提控”。[IS〕新加坡工人与雇主关
  于劳工工资和工作福利的谈判要根据由劳资政三方组成的
  全国工资理事会制定的建议为指导原则。
  限制工人工资,保证资本的回报率,这一做法在新加
  坡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也是有据可查的。在1981年新加坡政
  府制定的“十年经济发展计划”中,“新加坡政府认为,自
  ‘石油危机’,新加坡政府一直采用抑制工人工资大幅度上
  升的政策,低廉的工资使业主可以凭借廉价劳动力获取利
  润……r. o...... Gel按照温特伯的论述,限制罢工自由和工人的工
  资,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强制手段实施的一种再分配,这
  种再分配保证了资本家的投资回报率,这也是新加坡多年
  保持强大竟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加坡能够做到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二个原因,是其
  建立和保持了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为了建立高效、廉
  洁的政府,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严格和科学的
  精英选拔制度、对公务员行为的严密监督制度、对贪污受
  贿官员的严厉惩罚制度等。与李光翅命题相关的是公务员
  的高薪制度。为了保证政府能够网罗到社会精英和弱化官
  员贪污受贿的主观动机,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给公务员高薪
  的做法。高薪的标准是参照私营企业高级执行人员的薪金
  收人制定的。李光翅先生曾提出了一个政府领导人薪酬挂
  钩公式,即部长、法官和高级公务员的薪金跟私人企业界
  的报税额挂钩,自动进行调整。1995年李光耀先生的提议
  经过修改得到政府的批准,这个公式是部长和高级官员的
  薪水,等于私人企业高级人员在所得税报表上呈报的收人
  的三分之二。〔闭具体做法是选定银行家、会计师、工程师、
  律师、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执行人员等六类专业,从各
  类专业人员中找出最高的四名受薪者,然后计算他们的平
  均收人,他们平均收人的三分之二即为部长级公务员的薪
  金标准,政府每五年对薪金标准进行一次检讨。其他级别
  公务员的薪金标准也与私营企业执行人员的收人挂钩。只
  不过计算方法有所不同〔leia
  给公务员高薪实际上也是政府通过强制实施社会再分
  配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再分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
  了政府官员对其职业的尽心和公务员队伍的稳定,而且减
  弱了公务员对设租和通过分租谋取特别好处的冲动,减少
  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而这无疑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更有效的
  配置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虽然关于新加坡
  的政治体制是否是民主体制存在很大的争论,但新加坡政
  府强制进行社会再分配是很显然的,它集中体现在用行政
  手段限制工人工资和给公务员高薪,而这是新加坡能够提
  供高效低价服务、取得成功的两个关键原因。因此可以说,
  新加坡的成功从实践上证明了李光翅命题的正确。
  新加坡的成功同时也告诉我们:新加坡通过再分配取
  得经济增长的成功也是有严格条件的,即这种再分配除了
  向资本家倾斜以外,还要保证社会再分配的相对公正和可
  接受性。这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官员的高薪
  要有相对客观的依据。这一点在公务员高薪标准的确定上
  体现得最为明显,不仅如此,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也要形
  成一套严格科学的制度。没有这一系列相配套的制度,仅
  仅实行给公务员高薪不仅不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而且还可能因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动荡,阻
  碍经济的发展。二、对劳动力工资的限制是以经济迅速增
  长的前景为预期的,即虽然对工人工资实行了限制,但由
  于经济可能迅速增长,工人的收人仍然会不断提高。否则,
  在经济不能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对工人工资实行强制限制,
  以此来保证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势必会导致工人的反抗。
  独裁统治可以压制一时,但不能压制长久,长此以往,势
  必会导致社会和经济动荡,经济也不可能得到迅速发展。
  三、李光难命题与角句的政治与经济。
  对细句贵例的介析表明,李光难命题及一个
  兵有产格极定条件的命题,即狄裁统治虽然
  兵有社奋再令肥的强双冲动,但如果这种再
  夺肥不向资本家倾并和存在强烈的社套不
  办,那么拉裁此不能徒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李光耀命题从理论上讲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和具有经
  济学依据的命题,而且新加坡经济的成功也验证了这一命
  题,那么这一命题是否具有普遍性?下面以缅甸政治经济
  发展的实例对这一命题作进一步的验证。
  选择缅甸来验证李光翅命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缅甸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是李光耀命题所要求
  的;第二,缅甸虽然长期实行独裁,但没有取得经济的快
  速增长,似乎提供了李光耀命题的一个反例。因此,分析
  缅甸的政治经济增长,对于判断李光耀命题的适用性具有
  特别的意义。
  本文认为,对缅甸案例的分析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62年3月2日,以奈温将
  军为首的缅甸“革命委员会”发动政变,接管政权,到
  1988年9月改革以前,这一阶段是奈温政权实行高压统治
  和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缅甸经济增长缓慢。第二个阶
  段,从缅甸实行改革到如今,这一阶段,政治上实行的是
  军人统治下的多党制和市场经济时期,经济取得了相对较
  快的增长。下面分别对这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在奈温独裁统治下的几十年,缅甸经济并
  没有取得快速的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1982年的《世界发展报告》,19b()一1970
  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6% , 1970一1980年
  为4.8%(wJ。根据(2001年国际财政统计年鉴》,1980 -
  1990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89% o (a0J为什
  么缅甸在奈温独裁统治下经济没有取得快速的增长,从而
  证明李光耀命题的正确呢?
  对于这一问题,我国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颇有见
  地的看法。(n1不过没有从分租和再分配角度对这一问题进
  行专门的解释。下面本文结合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再
  分配和分租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具体的解释。
  第一,缅甸通过强制以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形式实施的社
  会再分配不仅未能给劳动者提供强大的激励,而且也打击了
  资本家和地主再投资的积极性,这是缅甸经济未能取得快速
  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奈温军人政府执政以后,在缅甸推行
  “缅甸式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对外资和部分私营企业进行了
  国有化。"1963年,政府颁布了企业国有化法令,法令规定
  政府有权接管任何私营企业。接着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国有
  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从1963年至1973年初,收归国有
  的私营企业有:银行31家(其中外资银行16家),锯木厂52
  家,木材店711家(其中外侨经营的20家),仓库50座,碾
  米厂50家,轻工业工厂76家,航运公司2a家(包括外国人
  和本国人开办的),还有一些私营商店以及全部与英资合营
  的企业。”〔川由于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除了农业部门以外
  (农业部门不是进行国有化的对象),国营部门所占的产值比
  重便从196I/62年度的33.6%提高到1974/75年度的45%,到
  198?J83年度便约占50%左右”。(zile
  缅甸的国有化实际上就是通过政府强制实施的一次社
  会再分配。这种再分配就是将资本家的资本通过政府强制
  转移到执政集团手中。这种对资本家的剥夺是对国内外资
  本家再投资积极性的一个沉重打击。扩大投资是扩大经济
  再生产、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
  上,缅甸的国有化实际上阻碍了国内外私人扩大投资,因
  而是阻碍缅甸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在城市对私营企业实行大规模国有化的同时,缅甸
  在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缅甸“(1963年农民权利
  保护法和租佃法》规定:私人不得因债务夺取农民的财产,
  地主不得夺佃(夺取佃农或佃户的财产—引者注);种植
  稻谷的地租额必须与土地税相等(官方规定的地税约相当
  于每一单位面积稻谷产值的3%至4%),原有的实物地租
  一律改为货币地租;另外还规定成立投有地主、富农参加
  的租佃委员会,作为管理和出租土地的唯一权力机构,任
  何地主无权直接出租土地”o (aal 1965年对一法令作了修改,
  进一步限制了地主的租佃行为。根据修改后的租佃法令,
  “佃农无需再向地主缴纳地租”,“由于采取这一措施,缅甸100箩(1箩为20.9公斤)90()一1160缅元,远远低于市场价
  110万佃农每年要向地主缴付1300万缅元的地租(其中1/3格”。fzal政府低价收购农民的稻谷,实际上也是一种再分配。
  交给外国地主)被免除了”o}u}1974年,缅甸新宪法又对缅这种再分配不但不能激励农民生产粮食,而且严重打击了农
  甸土地的所有与经营做出了新的规定:“国家是全部土地的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
  最高所有者”。所有农民耕种的土地是国家作为租借物重新第二,长期的军人独裁刺激了政府的分租行为和寻租
  分配给他们耕种的,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行为,这种分租和寻租行为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打击
  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和租佃权,免除农民向地主缴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纳的地租,从社会学角度讲,可以说是一项社会公正措施。根据温特伯的分析,独裁统治从巩固其统治的需要出
  但从经济学上讲,却打击了地主投资土地的积极性。地主发,具有强烈的冲动实行向统治集团和其支持者倾斜的再
  之所以会向土地进行投资,就是因为土地资源是稀缺的、分配(这种再分配,就是分租,在缅甸就是分享由于军人
  不可替代的,地主以此可以收取地租。没有了地租,地主长期执政独霸政权而带来的特别好处)。军人和社会主义纲
  也就没有了投资土地的积极性。而对土地的投资是扩大农领党是缅甸军政府独裁统治的基础,因此在社会再分配中,
  业再生产、提高农业产量的一个关键。地主不能夺佃,也军人和纲领党是重点倾斜的对象。在缅甸,“军人,特别是
  就意味着地主不可能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兼并小农户的各级军官享有优厚的物质待遇。上尉以上的军官就保证有
  土地,而兼并无疑是一种扩大农业再生产规模的形式。从一套住宅,校级以上的军官,月薪均在一千缅元以上,军
  这个意义上讲,缅甸的土地改革,不管其目的多么公正,官们在购物、就医等方面,都享有优待和特权。”“除军队
  实际上都是不利于促进农业的生产的。外,纲领党创建之初,革命委员会就于1963年颁布法令,
  从理论上讲,通过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只不过是实行了授权党的创始人使用政府资金来支付政治活动经费,并支
  财产的转移,财产的总量并没有变化。如果国家政府计划和付其个人和家庭需要。同时指出,为整个劳动阶级谋福利
  运用得好,由于减少了市场竞争可能导致的浪费,甚至可以而献身党的工作人员,不应当再为解决自己的衣食住问题
  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而这也是社会主义实行国有化的重而操心。”〔刘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永享这份好处,军人政府会
  要依据。但实践往往要比理论设想的复杂得多,缅甸的实践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不断扩充军队,镇压可能越
  也证明了这一点。60年代初,缅甸政府曾推行农业合作化,来越强大的政治反对力量,这种扩军和镇压行为,就是一
  组织无地和少地农民在一些国有土地上建立合作村,但没有种寻租行为,其费用,就是一种寻租费用。这种费用无疑
  获得成功。后来政府又曾大力推行农业合作化政策,也没有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这一意义上讲,温特伯所
  成功。缅甸农业合作化的思路是,免除了地主剥削的农民会谓的独裁体制下,寻租不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是错误
  有更高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会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他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没有注意到间题的另一
  的决速发展。这一理想思路被缅甸政府的又一次再分配粉碎方面)。不仅如此,这种行为还有巨大的负面榜样作用:即
  了。在推行农村改革(改革主要包括农业合作化政策、土地辛勤的劳动不如从军。这无疑是对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巨
  国有化政策和国家垄断大米贸易等政策)以后,“缅甸政府大打击。
  实行以低价向农民收购稻谷的政策,按规定,每年向农民收第二阶段,缅甸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经济
  购相当年产量35%至40%的稻谷。由于政府对粮食产量估计取得了较快增长,关于这一段缅甸经济增长的数据也说明
  过高,实际收购数量要高于这一比重。官方的收购价格是每了这一点。
  20世纪90年代缅甸经济增长数据表
  ┌———┬————————┬—————————┬——————————┐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 │年增长率(单位:% │年增长率(单位:% │
  │ │(单位:百万缅元) │以1995年为lOD计算)│以名义增长数字计算) │
  ├———┼————————┼—————————┼——————————┤
  │1990 │151941 │ │ │
  ├———┼————————┼—————————┼——————————┤
  │1991 │186802 │一0.5 │22.94 │
  ├———┼————————┼—————————┼——————————┤
  │19S叹 │249395 │7.2 │33.51 │
  ├———┼————————┼—————————┼——————————┤
  │1993 │360321 │5 │44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