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核桃仁上的皮能吃吗:一战暴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2:17:25

1、根本原因: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战争经过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帝国等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封建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到新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成员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大战的爆发

1、大战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2)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疯狂地扩军备战。

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它成为帝国主义各国之间争夺的一块“肥肉”,成为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思考两个问题:(1)巴尔干为什么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和火药桶?(2)斐迪南大公为何被刺杀,结果如何?

渴望自由的巴尔干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先后摆脱了土耳其的奴役和统治,纷纷独立。由于巴尔干重要的战略地位,欧洲列强都想控制该地区,争夺激烈,特别是奥匈帝国和俄国的争夺最为激烈。(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引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因此战争不可避免,仅仅是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

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主张侵占塞尔维亚,他访问萨拉热窝是为了炫耀武力来威胁塞尔维亚,具有明显的挑衅行为,这可激怒了塞尔维亚人。1914年6月28日,当斐迪南夫妇检阅完军事演习,乘车回市政厅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死,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它是塞尔维亚青年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爱国行动,但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这里要向学生阐明:搞个人行刺等恐怖手段,并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良策,而且往往会造成灾难,铸成历史大错。我们应反对采用带有政治目的的个人恐怖手段。

3、大战开始——德奥挑起战争(1914.7)

德皇威廉二世闻讯后疯狂叫嚣:“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德奥终于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原本是同盟国的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倒向协约国一方,参加对德奥作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的特权,也向德国宣战。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跟随日本参加协约国作战。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其中以欧洲为主要战场。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

1、欧洲的三条战线

(1)西线——英法对德作战

(2)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

(3)南线——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

在这次大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及英法对德作战。接着启发学生:作为同盟国核心的德国,其地理位置有何不利?——德国在法俄中间,若被协约国东西夹击,后果不堪设想。德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实力不及协约国,他只能打速决战。德国计划集中兵力在西线,4~6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全力以赴,3个星期内打败俄国,全面结束战争。德皇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他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夸下海口:“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战争一开始,德军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就花费了18天的时间,这就给英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更出乎意料的是,俄国边动员边投入战争,并很快在东线开辟了战场,这就迫使德国不得不分兵两路,在东西两条战线作战。这样德国的失败,已经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2、马恩河战役

1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德国按照史里芬计划想迅速打败法军,结束西线战争;而法国毫不妥协,马恩河战役是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大会战。从9月开始,双方在马恩河流域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展开激战,共投入兵力150多万人,法军伤亡14万人,德军伤亡20万人。最终,英法军队击退了德军的进攻。到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3、1914~1915年东线的战斗

更出乎德军意料的是,俄国在1914年8月攻入东普鲁士,提前在东线开辟了战场,迫使德军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1914年,双方在东线也形成了对峙局面。1915年,德奥把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争。但是东线德军也未能达到迫使俄国投降的目的,东线的威胁也未能解除,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这样,德国的失败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4、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1916年战争双方都想给对方致命一击,赢得战争。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这一年,西线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由于德军在1915年东线战斗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于是到了1916年,又变了战略计划,想集中兵力于西线,一气打败法国,迫使法国投降,结束西线战争。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计策,德军打的一场消耗战,妄图把法军拖垮,法军顽强抵抗,不惜任何代价。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是英法联军为减轻德军对凡尔登的压力而开辟的又一战场,双方伤亡近130多万人。

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德军对凡尔登的压力和消耗德军的力量而开辟的另一个大屠场。双方投入了更多的兵力,而且使用了一些新式武器——坦克。这次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共伤亡130万人。

三次大战役的结果,双方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而且伤亡人数近300万人。德国的实力已消耗殆尽,失败已成定局,准备扭转战局的希望完全成了泡影。

5、日德兰海战

在战争中,经济斗争成为扼杀对手的重要手段。大战一开始,协约国就宣布封锁同盟国。英国依靠自己强大的舰队,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德国的军舰和商船不敢进入北海,只能在波罗的海沿岸活动;中立国的商船也遭到拦截和搜查。德国经济陷入困境。为了打破封锁,德国舰队从基尔出发,驶向北海,在日德兰半岛的附近海面上发生了大海战。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日德兰海战的结果的,英国损失了军舰14艘,德国损失11艘,德国没有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交战国面临的严重危机

提问:“为什么交战国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呢?”——(1)帝国主义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主要交战国把国民经济纳入战争的轨道,一切人力物力为战争服务,把大批劳动力送上战场充当炮灰,妇女童工送入军工厂充当苦工。(2)由于工人、农民被征入伍,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尽是老弱妇孺,交战国发生经济危机,物品奇缺,物价飞涨,1916年和1917年冬,冻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3)各交战国把一切战争费用强加于人民。(4)战争带来了灾难,但战争也教育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了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不断高涨。沙皇俄国是当时危机最为严重,革命形势也就最为成熟的国家。因此,终于首先在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沙皇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2、俄国革命胜利和退出大战——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提问:俄国爆发革命的原因?——(1)沙俄自身的落后、腐朽;(2)俄国参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3)革命群众革命情绪和反战情绪高涨。因此,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1917年11月,俄国又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之后,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3、美国参战

美国的目的有两点:一、在战争中先以中立面目出现,向交战国双方提供军火,以达到大发战争财的目的。二、“坐山观虎斗”,等两败俱伤再参战,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所以,直到1917年4月美国完成了战争准备才参战。当然,美国参战对加速结束大战起了一定的作用。

4、德国投降——大战结束

1918年已是战争的第4年,交战双方都已打得精疲力竭。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交战国都掀起了革命运动。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不甘心失败,孤注一掷,结果再次遭到惨败。同年11月,德国发生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逃亡荷兰,11月11日,宣布投降。

5、大战的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提问: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学生回答后总结。)帝国主义的矛盾——重新瓜分世界。因此,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反抗奥匈帝国侵略的战争,是为捍卫主权和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但它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的性质。

6、大战的后果

通过大战延续的时间、波及范围以及战争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的各种数字,说明战争的残酷性。各交战国的统治阶级,利用科学新技术,不断制造和使用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远程大炮等,这大大增加了人力的伤亡和物质的破坏。

大战的另一个后果,那就是战争引起了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小结:1914年6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这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把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最终战争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一方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由于获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分赃不均和处理事宜的不公正,为人类再次种下了战争的祸根,一战中出现的大规模的杀戮,在二战中以更加可怕的形式出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哪些事件加速了大战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性的战争。俄国十月革命、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和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我们老师讲的,保证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