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无双魔神哪个好:写母亲的书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8:36:20
写母亲的书有哪些?或者文章.

《我们的母亲》不错 还有一篇文章 我也是喜欢的
其实想说声爱你 “明天是母亲节,祝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今晚到明天:阴间多云,有短时阵雨,22到28度,偏南方2到3级,潮州气象台7日农历廿九傍晚发布。”这是在晚餐时收到的天气预报信息,于是我知道了明天是母亲节。我一向对节日不感冒,这几天看过很多关于歌颂伟大母性的文章,都把它们当成应景的调儿一扫而过。也读过写自己母亲的文章,写得有情有性让人感动的,大多都是在亲恩难报时,中国人崇尚个盖棺定论,当父母亲人都在世时很难有人会去赞扬他们,所以读那些文章时就有些读悼文的感觉。

我不想等到母亲不在时再去怀念我的母亲,正如我母亲所说的,我这人很“天”(就是凡事不在意),如果母亲不在了我不知道是否还会时时想念她。我想现在写一写我的母亲,用我的记忆去写,在我看来我的母亲与天下的母亲都差不多。但因为她是我母亲,她在我心中的份量自然比别的母亲重。

母亲生于1933年,听母亲说,她做姑娘时家境很好,我外公是个商人,家里开有行铺,母亲有四个哥哥四个姐姐,母亲最小,在女孩里排行第五,所有人都叫她五妹。母亲的大哥和二哥都在贩货时被强盗杀害了,后来解放了,母亲家的铺就关了,母亲年轻时很漂亮,我看过乡亲结婚后随军时与父亲的合影,母亲真的很美,在那个时代美是不加装饰的,所有的装饰就是头上扎的一根红头绳,现在是大姐印证了母亲年轻时的漂亮。

我小时听到有人叫母亲五妹时,心里认定了那是最好听的叫法,我很羡慕母亲,因为母亲只生了我们四姐妹,我总想母亲为什么不在我的前面多生一个女孩,那样我也是五妹了。我心里埋怨母亲不多生个女孩,但如果这第个女孩不是我的话,这世上就不可能有我了――母亲不可能再生个女孩的,因为生了四个女孩母亲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背了多少闲话。父亲长年在外工作,家庭的担子自然就落到母亲的肩上。到我出世时奶奶基本上已经不再照顾我们了,从我懂事起奶奶就没带过我,因为那时我婶婶生了两个儿子了。七岁的我已经开始给奶奶端便缸了,便缸是瓷的,很笨重经常是要齐胸的端起来,我端便缸的时候看着奶奶就背着小我一岁的堂弟在玩。我没听过母亲埋怨什么,我也不懂埋怨认为做这些是天经地义的事。直到有一天正值农忙母亲下地去,姐姐们放学后也直接奔地里去了,八岁的我在家烧饭,那天奶奶轮到来我家来吃饭,奶奶带着堂弟到人家串门去了。我平时做饭都是母亲先给我兑好水米到时间我再生火烧饭的,那天母亲没给我先兑好,我常听大人说一筒米三碗饭,就按着一家吃饭的碗数量米烧饭,那时我家因为没劳力缺粮是很严重的,没过大节是不敢吃干饭,可我兑的就是做干饭的水米呀,饭烧到一半我看不对,就捞起一些半熟的米然后再烧,一共捞了三次饭才稀到平时那样。饭做好了母亲也带着姐姐们回来了,看着灶上的饭米和无知的我,她什么也没说,正好奶奶背着堂弟也正要过来吃饭,母亲终于忍不住冲奶奶发脾气了,我幼小的心里也开始知道母亲受到的委屈。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愤怒,也感受到了委屈。

其实小时候我对于母亲情感上是疏淡的,因为母亲没能带我。母亲在生三姐时正在坐月子,生产队分配了一担番薯,那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叔叔不在家奶奶挑不动可一担番薯能抵一家人半个月的口粮呀,母亲咬着牙就顶着寒风去队里把番薯挑回来了,母亲累得直喘气风又刮得紧,就这样被寒风伤了气管,但还舍不得一担番薯勉强把挑到家附近人已经无法支持了,幸好生产队里的人发现把她扶回家,从此落了个气喘的毛病。到生我时母亲的身体已经很差了,我还很小时就知道母亲有气喘病还有风湿症,但一家庭的担子依然落在她的身上。我从小是大姐带大的,吃喝睡拉都是大姐照料着我,母亲对我来说只是个忙碌的身影,她在我们的视觉里停下来的时候就是她气喘病发作的时候,每年春秋两季都是发病期,对于母亲铺一张破草席坐在地上,头抵着床沿喘得回不过气来的情形是我幼年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长大后这一度成了我的噩梦,每当我在外时,常被这种梦惊醒,有时甚至怕梦醒时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呻吟声了。我小时候很少受母亲的责骂,倒不是因为我聪明或听话,我总觉得我比邻居的孩子要笨得多,不管打架吵架我都比不过他们,跟他们在一起吃亏的总是我,但母亲总赞我们家的孩子比别人家懂事不用母亲费心来管,于是在邻里间我们家的孩子挨母亲的责骂是最少的。记得有次我和三姐吵架,吵着就打起来了,母亲抓起一根竹条就要抽三姐,三姐气得直跺脚问母亲两个吵架为什么只打她,母亲看着三姐用手指着我说“你看她一下不够,半下难节,怎么打?”那时候我只懂得母亲说我太瘦弱,长大后听人说父母疼憨仔这句话时我才深有感触。改革开放后家里的境况好起来后我才慢慢地体会到母亲的爱,我慢慢地做回了“母边仔”。也成了家里唯一会跟母亲顶嘴的孩子了。

母亲原先是乡办教师,但在当时的家庭条件下,我们家靠父亲寄回家来的那点钱是无法维持生活的,母亲不忍看我们挨饿才下定决心参加劳动的,就为了多赚点工分,多分点口粮杂粮,分点自留地。从小母亲就身教言传的让我们自觉地下地劳动,自觉地回家就绣花做家务。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很多家庭境况比我家好很多的女孩都没上学,但母亲却硬是挺过来让我们四姐妹都上了学。后来乡办教师都转正了,享受了离退休待遇,我问母亲后悔过没有,母亲笑了笑说就当时那情形还有什么好选择的。再说社会的变革谁又能看得那么准呢。

父亲是85年回家乡工作的,91年离休,离休后的父亲就一心照顾起母亲了,在父亲的照顾下母亲的身体好转了很多,现在发病也不会那么强烈了,这是最令我们庆幸的事,都说老人健康是儿女们的福,这句话对我们姐妹来说是深有体会的。我们每天看着母亲开开心心地生活,闲时跟父斗斗嘴,到邻家跟人打打牌,用一句流行的说法是“从心里往外透着高兴。”

一时之间只能写下这些了,思维有点乱,平素我是不怎么谈父母亲的,偶尔说起来也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之类的。我不打算把我写出来的文字拿去给母亲看,不是因为我写的母亲不够好,在母亲的眼里儿女说的什么都是最好的,即便不说也是好。只是做为劳动人民的我们都涩于去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情感,那怕这种情感表述得很淡。

高尔基的“母亲”

高尔基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