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一中韩俊:为啥称六十为耳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5 02:09:21
谢谢

孔子生前有句名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里的“顺”,即“不逆”。邢昺疏曰:“耳顺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也就是说,年纪到了六十岁,已开始进入了晚年。按孔子自己说,六十岁是一个“进德之序”,凡听声入心通,无所违逆。它告诉老年人,到了这个年龄,不管听到什么话,都不要激动,要冷静思考,顺应自然,顺应客观,顺应规律,不要暴躁,不要强辩,切忌“逆耳”,听了人家的议论,不管对与不对就反感,就反驳,这就会引起身心失调,生理上不顺畅。
??《千金翼方》中把“耳顺”视为“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姑且妄听,便听之任之,无须为一点点小事而与人争得脸红耳赤。”孙真人在《卫生歌》中也有“顺耳顺理,修身除虑”可去烦恼的内容。所以说,若能做到“闻过则喜,听之顺之”,对晚年生活大有好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本章形似孔子自述为学之历程,实则为阐述为学之规律,夫子自道,旨在劝学。古之十五而入大学,既学,则宜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学而不厌,孜孜以求。及长,随学之深入,探微求旨,见闻日广,学有初成,择其适者而立,不复变易。然仍有疑者,或学而不精,或心志不固,及四十方不惑矣。四十岁者,乃人生真正之青春也,年富而力强,为文则无惑,有己之建树;为事则志坚,有己之阅历;为人则心静,有己之主张。然依有不足者,未穷天地之理也,五十方知其究竟。
年至六十,为人之修养才渐趋练达,外事皆弗能乱我之志,闻誉不喜,闻过不怒,为耳顺也。为人处事至出神入化之境界,非七十岁不可,是时也,为所欲为,心之所向,随意为之,而能中规中矩。

话听的多了,自然就听顺了,所以一叫耳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