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12中学:什么是疝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42:16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姑且不论自身的痛苦与不便,更重要是还是对自身健康的破坏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围人的歧视和误解、生活的困难、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残缺的性格等等,让患者苦不堪言。疝气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囊颈受损,产生粘连、铅顿疝、绞窄性疝,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会危机生命!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长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如何面对。尤其是小儿疝气,由于身体比较稚嫩,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考虑。

1、 什么是疝气?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最常见的疝是腹外疝,其中95%是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2、 为什么会得疝气?
造成疝气的原因有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个因素。
a) 腹壁强度降低:
●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
● 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
● 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
● 吸烟引起的腱膜异常
b) 腹内压力增高:
●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
● 腹水、妊娠、举重、婴儿啼哭

3、 疝气有哪些危害?
● 轻者在局部有肿块,偶有胀痛
● 重者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
● 如不及时处理,部分突出的小肠将由于停止血运而导致坏
● 更严重者将导致感染,引起脓毒血症,威胁生命
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疝气均应尽早施行手术修补。

4、 得了疝气怎么办?
① 非手术治疗:
原则上均应采取手术修补,但一岁以下婴儿由于其腹肌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 故可暂不手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口处,防止疝突出。(如左图所示)这种方法对成人无任何治疗作用。
② 手术治疗:分为传统手术治疗和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
A. 传统手术治疗:
● 强行缝合缝合缺陷的肌肉及筋膜,其造成的张力易导致疼痛剧烈及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0-15%。
● 术后病人需卧床三天,出院后休息三周,三个月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
● 切口长,剥离面大,恢复慢,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
B.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用现代合成材料进行平片法疝修补,没有缝线张力,不破坏正常的解剖结构。
● 简单、快速、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能迅速恢复正常体力活动,已被医生广泛采用。
● 切口小,对患者损伤小,剥离面小,属于微创外科范畴。
● 当日即可出院,一周后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术后复发率<1%,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是疝手术治疗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高新科技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是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术方法。

5、 修补材料的选择
● 目前疗效最好的现代植入材料是美国戈尔公司生产的生物材料人体软组织补片EPTFE(如右图),
它被世界公认为最经典的植入材料,应用于心脏,血管和脑膜等处的植入。
● 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唯一符合植入材料八项标准的生物植入材料。
● 是唯一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可以直接与脏器接触的植入材料。
● 美国外科协会推荐的植入材料。
● 感觉舒适、无异物感。

6、 疝手术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手术前
常规检查
手术前,医生会要求做一些常规的 例行检查
禁止吸烟
停止吸烟,避免吸烟所导致的咳嗽,造成瞬间腹部压力增加,进而对伤口产生拉扯
避免举重物
为了避免疝被过度拉伤,请不要在手术前搬举任何重物
饮食限制
请不要在手术前夜进食任何食品
手术后
举物品时
禁止举重物,如果必须托举物品,只能
是较轻的物品,并保持背部平直,尽量
用胳膊工作
药物
手术后,伤口可能会感到肿胀、淤血和
麻木。在最初几天,医生会给你一些止
痛药及抗生素
锻炼
适当的锻炼可促进身体恢复,如散步、爬楼梯,但一定注意控制运动量
饮食
多食用高纤维食品和流食,以防止便秘
工作
传统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在几个月甚至半年后才能恢复正常工作。无张
力疝修补手术解决了这一难题,一般患者只需休息数天,轻体力劳动者1~2
周可恢复正常工作;重体力劳动者,还需要稍长时间恢复。
随访
根据医生要求,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