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到武汉飞机:告我关于梁启超的详细资料,紧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05:53

梁启超(1873-1929)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又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任公与其师康有为师徒并称的最大表现为光绪廿四年(1898)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900年春天,因为变法失败,而走向革命。他们在汉口起义,殉难者三十余人。这一年,孙中山也在湖州起义,一样失败了。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合法公平的贸易权利,与世界各文明民族一律平等的地位」,在国内问题上则是 「鼓励人民要求内政改革」。革命失败后,任公亡命日本十四年,民国成立后才返国,结束流亡生涯。

任公为民初进步党人,曾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两职。民国五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氏称帝;民国六年,以「代段祺瑞讨张勋复辟通电」,痛斥复辟。

民国九年初,任公自欧洲考察返国,决定自此放弃政治生涯,全力从事国民实际基础之教育事业,如组织共学社,发起讲学社等。其本人并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后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

任公一生于政治及学术界都有所贡献。观其政治主张,虽时变而有原则;他唤起求变思想,诱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苏醒和自觉;他"先破坏后建设"的革命理论,点燃了革命运动的火种;他维护共和的坚决和执着,使袁的"帝制"与张的"复辟"烟消云散。他在学术界的贡献尤为卓著,计其一生著述,当不下一千四百万言,其中多有脍炙人口之着如:《饮冰室文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墨经校释》、《清代学术概论》等。

《YouthWant优仕网》编辑团队

梁启超

--------------------------------------------------------------------------------

生平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又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农历正月十六日出生在广东新会县茶坑村。那是个贫苦家庭,祖父梁维清(秀才)、父亲都靠教书维持生活,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只有几间房屋。

1876年四、五岁祖父开始教以《四书》、《诗经》。

1877年五岁入塾就学。,天资聪颖,机智过人,很早便表现出不寻常的才华,被誉为「神童」。

1884年任公十二岁广州应试,考取秀才(补博士弟子员)。

1885年入华南的最高学府学海堂读书,1887年肄业。

1889年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以内阁大学士衔典试广东,当时年仅十七岁的任公参试,以文章立意新颖畅达,受到李端棻的赏识中举。

1890年会试落榜。经陈千秋引荐,于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拜为师。从此,任公就学于康有为门下,听其教诲,整整四载。

1891年就读万木草堂,并于是年结婚。

1891年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结婚,李蕙仙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

1894年至京师与谭嗣同、夏曾佑等人交往。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助康有为发起公交车上书,并参与创辨《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8/17。强学会成立,被任为书记。

4月22日康梁与广东、湖南两省举人首先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对日和约。5月1 日再次发动十八省一千二百名举人集合于松筠庵,公推康有为草拟奏议,上书朝廷。向清政府提出了以变法为宗旨的拒和、迁都、变法三项要求。这场震惊朝野的公交车上书,实为清朝二百年未有之大举,为中国群众政治运动的开端。

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十四篇等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变法维新理论,蜚声海内外。

1897年到长沙主持时务学堂讲席。培养出一班四十名学生,其中有林圭、李炳寰「庚子六君子」及蔡锷。并与谭嗣同合办《湘报》、《湘学新报》。

任公与其师康有为师徒并称的最大表现为光绪廿四年(1898)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世称康、梁 。1900年春天,因为变法失败,而走向革命。他们在汉口起义,殉难者三十余人。这一年,孙中山也在湖州起义,一样失败了。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合法公平的贸易权利,与世界各文明民族一律平等的地位」,在国内问题上则是 「鼓励人民要求内政改革」。

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政府的帮助下,逃往天津,从大沽乘日舰「大岛号」亡命日本共十四年。

1898年10月创刊《清议报》旬刊。设有「本馆论说」、「时论译录」、「中国近事」、「外国近事」、「政治学谭」、「汗漫录」、「闻戒录」、「猛省录」等专栏。出至一百期时,报馆遭火灾,只得停刊。

1899年应保皇党之邀,到夏威夷檀香山去作宣传工作。

1900年一度由日本回上海,旋赴南洋。

1901年人在日本。王国维赴日求学。

1902年创办杂志《新民丛报》半月刊,一方面继续鼓吹维新运动--立宪保皇/君主立宪,倡言破坏主义;另一方面积极介绍日本的国情民风,和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并呼吁中国知识分子学习日语、勤读日文书。影响甚大。

《清议报》上发表的有《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过渡时论》;《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有《论进步》、《论自由》、《奴隶与盗贼》、《济济多士》。在1898~1903年间共发表有八十多篇文章和专著。

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辨「新小说」杂志。

1902年出版《饮冰室文集》,其《三十自述》一文,备述前些之各种活动。

1903年游美洲,着《新大陆游记》。

1905年着《开明专制论》,坚持君主立宪,与革命党相对峙。

1907年在日本。因与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笔战不利,谋妥协,黄兴不许。

1908年着《中国古代币材考》。

1910年主编《国风报》等,鼓吹革新政治。

民国成立后,返国拟抢在革命党之前掌握政权,失败后另提出「虚君共和」主张。

1912年从日本回国,结束十四年的流亡生活。袁世凯以司法次长相召,未就。

1913年成为共和党首领,旋任进步党理事,支持袁世凯。

二次革命后任袁政府司法总长,为袁当选终身总统卖力。

1914年任币制局总裁。遭遇困难,始知袁世凯不可合作,发表《吾今后所以报国者》一文,表示愿从事学术,放弃政治。

1915年拒绝威胁利诱;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氏称帝;并间道至云南参加护国之役。

1916年任肇庆府抚军等职,袁死后,组织「宪法研究会」为段祺瑞效劳。

1916年出版《盾鼻集》。

1917年以「代段祺瑞讨张勋复辟通电」,痛斥复辟;并参加段祺瑞的马厂誓师讨伐张勋之役。

张勋复辟,以康有为出力最多。至此康、梁乃彻底分家。

1917年出任段政府财政总长等职,支持段「武力统一」政策。

任公一生于政治主张,虽时变而有原则;他唤起求变思想,诱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苏醒和自觉;他的「先破坏后建设」的革命理论,点燃了革命运动的火种;他维护共和的坚决和执着,使袁的「帝制」与张的「复辟」一一烟消云散。

五四运动后,仍鼓吹改良主义,抵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1918年年底赴欧洲考察,着《欧游心影录》。

1919年出版《饮冰室丛着》。

1920年初,任公自欧洲考察返国,决定自此放弃政治生涯,全力从事国民实际基础之教育事业,如组织共学社,发起讲学社等。其本人并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后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

1920年着《翻译文学与佛典》、《清代学术概论》等论著。

1921年着《墨子学案》。

1922年着《陶渊明》、《大乘起信论考》。

1923年着《戴东原先生传》、《人生与哲学》、《国学入门书要目》。

1924年着《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

1926年起,讲学于清华研究院,同时兼南开等几所大学的教授。

1928年着《辛稼轩年谱》,未竟。

1929年1月19日,任公病逝北京协和医院,终年五十七岁。1926年2月,任公因尿血症久治不愈,他不顾朋友们的反对,毅然住进协和医院,施行手术。不料胡涂医生却把好肾切除,留下一颗坏肾。作为一名受害者,任公不但没有状告「协和」,反而在徐志摩等人对「协和」口诛笔伐时,还写文章为「协和」说话;因为他怕因这件事,使得社会上的人们失去对西医的信任,因为他把西医看作是科学的代表,认为维护西医的形象就是维护科学。

任公为文初学桐城,后学魏晋。办报时,融合俗语、骈语、韵语、外国语法,号为「新民丛报体」。林志钧所编饮冰室合集,汇集所有专著散论。

在晚清的思想界,总以康梁并称。两人的师生关系,在维新立宪失败后,其与康的三世进化史观日益疏远;转而强调自己的「新民说」,欲把英国的民主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国家的民族主义中。期使国民成为生气蓬勃的国民,使国家成为强大独立的国家。

任公在学术上为一代大师,计其一生著述,当不下一千四百万言,着有《饮冰室文集》、《墨子学案》、《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墨经校释》、《清代学术概论》等,曾倡导文学改良的「小说界革命」和「诗界革命」,开白话文风气之先。又提出「史界革命」,批判否定「帝王中心论」。

梁启超简介

--------------------------------------------------------------------------------

http://www.ruiwen.co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4-08-25

简介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简介二:
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拢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简介二:
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拢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http://cache.baidu.com/c?word=%C1%BA%3B%C6%F4%3B%B3%AC&url=http%3A//www%2Eztdec%2Ecom/old/culture/xzzj/1qi/rxl/j/lqc%2Ehtm&b=14&a=0&user=baidu

http://cache.baidu.com/c?word=%C1%BA%3B%C6%F4%3B%B3%AC&url=http%3A//www%2Eruiwen%2Ecom/news/19942%2Ehtm&b=14&a=0&user=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