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日照英语中考扫描:关于硬盘,请给位高手指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27:41
我想知道现在市面是都有那些种硬盘,和各自的特点,之间的区别,比如,IDE、SCIS、SATA等等的,多谢各位大侠指教

硬盘参数介绍:
接口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和EIDE(Enhanced IDE) 是一流行的接口。现在最常用的接口是Ultra ATA/66 和Ultra ATA/100(也称作ATA-4和ATA-5),它们的命名规则都直接对应相应接口的最大数据传输带宽。如Ultra ATA/66的接口带宽为66MB/s,而Ultra ATA/100的接口带宽为100MB/s,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硬盘几乎都已经过渡到了Ultra ATA/100标准了。
最近也出现了Ultra ATA/133的硬盘(ATA-6),但这种硬盘接口只有Maxtor公司的硬盘才采用,Ultra ATA/133接口并没有被Intel、WD、Seagate、IBM等芯片组及硬盘大厂认可。而且它必须配合单独的ATA/133接口卡或主板集成的ATA/133控制芯片才能实现ATA/133的功能。不过,Ultra ATA/133接口无论从物理连接的电缆还是接口协议上,都兼容目前被广泛应用的Ultra ATA/100和Ultra ATA/66协议。关于Ultra ATA/133我们在后面还会专门介绍。
单碟容量
容量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总容量,还有一种叫做单碟容量,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因为硬盘的总容量是由一定数目的容量相同的盘片组合而成的,盘片的单碟容量越大,硬盘的总容量也越大。现在一般的电脑都配有几十GB容量的硬盘。
原则上说,硬盘内部拥有的盘片数量越多,硬盘的容量也就越大。但事实上硬盘体积受工业标准化设计的限制,硬盘中能安装的盘片数目是有限的。以目前标准的IDE硬盘体积来看,普遍的硬盘其最大盘片数量都在3~4张之间。这就决定了靠增加碟片来扩充容量,实现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容量需求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因此,目前硬盘业界很重视单碟容量这个指标的提高。目前硬盘的单碟容量几乎都在20GB以上,主流硬盘的单碟容量更达到了40GB,如西部数据WD1200JB、Maxtor星钻三代等。
单碟容量的提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硬盘的总容量,而且往往还能带来硬盘性能的提升。提高单碟容量的途径有两个:提高磁道密度(单位盘片的磁道总数)和提高磁道线密度(单位长度磁道的数据密度)。如果是后者,随着相同磁道上数据的单位密度提高,磁头在相同时间内一次性读取的数据量也必然提高。同时,理论上还可以使寻道的次数减少,这些都必然导致性能提升。而新一代GMR磁头技术则确保了数据密度的增长不会因为磁头的灵敏度的限制而放慢速度 。而通过提高磁道密度来获得更高的单碟容量则不会发生上述的性能提升效应,这从一些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了,但性能并不见长就可以得到证明。

硬盘参数介绍:
接口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和EIDE(Enhanced IDE) 是一流行的接口。现在最常用的接口是Ultra ATA/66 和Ultra ATA/100(也称作ATA-4和ATA-5),它们的命名规则都直接对应相应接口的最大数据传输带宽。如Ultra ATA/66的接口带宽为66MB/s,而Ultra ATA/100的接口带宽为100MB/s,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硬盘几乎都已经过渡到了Ultra ATA/100标准了。
最近也出现了Ultra ATA/133的硬盘(ATA-6),但这种硬盘接口只有Maxtor公司的硬盘才采用,Ultra ATA/133接口并没有被Intel、WD、Seagate、IBM等芯片组及硬盘大厂认可。而且它必须配合单独的ATA/133接口卡或主板集成的ATA/133控制芯片才能实现ATA/133的功能。不过,Ultra ATA/133接口无论从物理连接的电缆还是接口协议上,都兼容目前被广泛应用的Ultra ATA/100和Ultra ATA/66协议。关于Ultra ATA/133我们在后面还会专门介绍。
单碟容量
容量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总容量,还有一种叫做单碟容量,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因为硬盘的总容量是由一定数目的容量相同的盘片组合而成的,盘片的单碟容量越大,硬盘的总容量也越大。现在一般的电脑都配有几十GB容量的硬盘。
原则上说,硬盘内部拥有的盘片数量越多,硬盘的容量也就越大。但事实上硬盘体积受工业标准化设计的限制,硬盘中能安装的盘片数目是有限的。以目前标准的IDE硬盘体积来看,普遍的硬盘其最大盘片数量都在3~4张之间。这就决定了靠增加碟片来扩充容量,实现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容量需求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因此,目前硬盘业界很重视单碟容量这个指标的提高。目前硬盘的单碟容量几乎都在20GB以上,主流硬盘的单碟容量更达到了40GB,如西部数据WD1200JB、Maxtor星钻三代等。
单碟容量的提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硬盘的总容量,而且往往还能带来硬盘性能的提升。提高单碟容量的途径有两个:提高磁道密度(单位盘片的磁道总数)和提高磁道线密度(单位长度磁道的数据密度)。如果是后者,随着相同磁道上数据的单位密度提高,磁头在相同时间内一次性读取的数据量也必然提高。同时,理论上还可以使寻道的次数减少,这些都必然导致性能提升。而新一代GMR磁头技术则确保了数据密度的增长不会因为磁头的灵敏度的限制而放慢速度 。而通过提高磁道密度来获得更高的单碟容量则不会发生上述的性能提升效应,这从一些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了,但性能并不见长就可以得到证明。

建议你在百度上搜一下,就全都ok了

IDE接口设备多用在老式个人电脑上
SCIS多用在服务器系统上
SATA大有取代二者尤其是前者的趋势
每一种接口类型都有好多细致的版本,同时遵从不同的规范,也都一直在进步着。

IDE硬盘为传统硬盘,传输线是80针的(新,旧的为40针,许多是屏蔽线),电源接口是“D型”的,现在传输速度是100MB/S,线长最多40厘米。SATA硬盘是主流硬盘,只需7针的接口,有专用电源口,一般是由“D形口”转接而来的,现在传输速度是150MB/S(很难做到这一点,一般也只有100MB/S),线长可达1米。SCSI硬盘是专业级的,为服务器或工作站所用,很难见到。前两者一般是7200转的,后者会更高。从各方面考虑,现在还是买SATA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