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户口:帮我查一下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7:13
关于上海外滩的资料(随便什么都可以哦!)

上海外滩

  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漫步外滩,呈现在面前的是数十座巍峨的大厦,构成一部风格各异而又浑然一体的古典建筑艺术交响诗。但你可知道,在上一个世纪四十年代前,这里还是一条芦苇丛中泥泞的纤道。
  自1846年上海辟为商埠以后,财富犹如神话般在这里堆积起来,一幢幢银行大楼拔地而起。经过约一个世纪的营建,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个仅有三里长的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当年许多外国领事馆,如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等都集中在这里,还有许多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等。
  从建筑上看,外滩这些具有西方复古主义建筑风格的大楼,虽然不是出自一个设计师,也不是建造于一个时期,但它们的建筑格调基本是统一的,整个建筑轮廓线的处理也是协调的,因此成为上海具有“万国建筑博览”标志性的建筑群之一。
  正如上海曾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一个写照一样,外滩也是上海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的东风饭店,过去是名扬远东的上海总会。这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它有当时最长的酒吧,酒吧柜长达110.7英尺。外滩12号,那座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过去是汇丰银行。建于1923年,当时英国人曾自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华贵的建筑”。这是当时英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总枢纽,解放后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那座房顶上端有钟楼的建筑是著名的海关大楼,建于1927年。在此以前是一座衙门式的建筑,1891年改建为西洋式,1893年又改建成教堂式。大楼上的大钟四周都可以看到时针,方圆几里都能听到洪亮的钟声。
  现在的和平饭店,原是美国犹太人沙逊的沙逊大厦。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在沙逊大厦旁,建造一幢远东最高的34层的银行大厦。1934年正当施工时,沙逊却无理干涉,说“在英租界造房子,高度不得超过我的金字塔塔顶”。由于中国当局腐败无能,据说这桩官司一直打到伦敦,结果判决中国银行只能造17层,比相邻的沙逊大厦金字塔顶低30公分,而且工程也由外商设计、承包。以上这些大楼,当年大多是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机构。为了让世人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将由专家学者重写铭牌,逐一悬挂出准确介绍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证”。首批重写铭牌的有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23座历史名建筑。

上海可以再建成百上千座现代化高楼,但永远只能拥有一个外滩。

从苏州河口到原十六铺码头一带约1.5公里长的沿江路段的外滩,正在经历着又一场变革。

根据上海市有关部门以及黄浦区政府在不久前出台的“外滩一体化”开发规划,外滩将发展与新浦江相匹配的现代商业,成为新的“商业热土”。

而在几年前,打造成以金融为特色的“华尔街”,一度是外滩的发展方向,当时还曾把这作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但现如今,随着外滩3号和18号的改建成功,以时尚和奢侈品为特色的“第五大道”却变得越发清晰起来。

在外滩历史上,类似这样的变革并非第一次。所不同的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脉络的逐渐清晰,这一次的意见前所未有的统一起来。

老外滩开始“变脸”

在建筑学家眼里,外滩风格各异的50余幢外国建筑是一个个名词的实物体现: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而在许多“老上海”看来,这个地方还有另外一个名词更能唤起他们心底的某种回忆:十里洋场。“那时候,这里密密麻麻,全是商号、商行、银行、饭店,数不清楚有多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