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捷达导航安装过程:陶渊明的《饮酒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03:09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乐,一饮魂销万古愁。综观陶渊明饮酒诗,亦可领略到诗人纯真而又质朴的个中乐趣。
  其一,载酒去尘网——“素位之乐”。
  陶渊明一生追求“真”、“朴”、“淳”、“自然”,主张回归率性而为的“自然之乡”,憎恶曲意逢迎的官场生活。早年虽有过鸿鹄之志,但都在黑暗浑浊的社会大氛围中磨平了棱角。出于生计考虑虽多次为官,但诗人并不快乐,并慨叹自己的为官生涯是“误落尘网中”。可见,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何其急切!
  晋 元兴二年癸卯(四O三),诗人因母亲去世,居忧在家,作《和郭主簿》二首,第一首中有“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四句,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卷三评曰:“此陶公自述其素位之乐,其不以贫贱而慕於外,不以富贵而动於中,岂矫情哉?”今岁“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消阴中夏,南风拂裳,闲游“六艺”,“弱子”咿呀学语,嬉戏一旁,高兴之余载酒挥觞,尽享人伦之乐,自是趣味横生。此时陶渊明深切感受到脱离“心为形役”的畅快,便欣然写道:“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其二,有酒且为乐——“乐天之学”。
  陶渊明归田之后的诗《和刘柴桑》中有“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四句,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二评曰:“此诗是靖节乐天之学。”躬耕田野,东风已“凄薄”,薄酒一杯可以解除疲劳,虽说浊酒不如佳酿,但用以调节情趣却是有胜过无的,既有之则安之,正是诗人“乐天知命”人生观的体现。
  又如《游斜川》中“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月非所求”,正如诗人所说“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无须太顾虑百年之后的景况, “有酒且为乐”,便是人生快事。再如《杂诗》其四中的“一觞虽独进,杯尽须自倾”,《饮酒》其九中的“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等均是诗人知命而乐天的精神体现。
  其三,斗酒聚比邻——“惜时达乐”。
  陶渊明并没有象当时的一些“隐士”一样,啸聚山林,远离人烟,而是“结庐在人境”,在“与人聚”的自然生存状态中挥洒性情,亦是别有一番乐趣。
  《归园田居》其五中有“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化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几句,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卷三评曰:“前者(其四)悲死者,此首念生者,以死者不复还,而生者可共乐也。故耕种而还,濯足才罢,即以斗酒只鸡,招客为长夜饮也。”诗人开荒南野,免不了稼穑扶犁,与农民一样辛勤耕耘。劳作之后与邻居相聚饮酒,酒酣之时,慨叹光阴易逝,欢乐太短,于是众人通宵欢饮,把酒达旦。正如孙人龙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一所言:“(此)田家真景,令人悠然。”又如《杂诗》其一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中所体现出来也正是这种“惜时达乐”的人生态度。
  其四,衔觞图共饮——“好德乐道”。
  陶渊明不同于老子 “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他认为人的性灵相知在于沟通,在于心与心的交换,而不是将真情藏于冷峻,一味地去追求超脱尘世,这是典型的田园君子的“好德乐道”思想。
  《答庞参军》中有“我有旨酒,与汝乐之”、“送尔于路,衔觞无欣”、“岂忘宴宾”的句子,孙人龙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一评曰:“(此篇)高雅脱俗,喻意深阔,交情笃挚,妙能写出。”这一首诗中的酒反映了诗人的心理渐进过程,将诗人“好德乐道”的思想尽情展现出来。其一、二分别写“我之所好”及“以求同好”;其三则写“同好”之人既来,何不以酒招待,以求同乐。主客因旨趣相投,才有“一日不见,如何不思”的真挚情感;其四则是分别之酒。世上知音本来就少,而今匆匆聚首,心里的话还没有说尽,就要分别,“同德”的朋友不知何日再闻消息;其五则为担忧之酒,魏晋社会动荡,“王事靡宁”,庞参军奉刘义隆大王之命,“作使上京”,此去前程未卜,一杯薄酒表深情。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读之感人,味之泪下!
  陶渊明饮酒诗风韵独具,但得“乐道”如何不饮?读陶渊明的诗如品酒,诗外有酒气,诗内怡性情。

陶渊明的形象向来和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自称「性嗜酒」之外,颜延之〈陶徵士诔序〉也称其「性乐酒德」.可见,因饮酒而表现出的真性情,以及因酒开展出的生命情怀,才是酒成为陶渊明诗文标志的主因,酒与陶渊明的关系,已成为一种典范性的诗酒文化型态.故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云:「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陶诗虽未必篇篇有酒,但其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数.甚至有直接以酒入诗题者,如:〈连雨独饮〉,〈饮酒〉,〈述酒〉,〈止酒〉等,然而这些诗题虽以酒为名,却意不在酒,而是「寄酒为迹」,藉以抒发自我情怀或解决生命困境.
〈饮酒诗二十首〉堂堂以酒为名,但其间明言及酒者只十一首,而这十一首亦非真咏饮酒,而是另有寓意,借酒抒发的用意十分明显.虽然陶渊明在诗序中,言明创作的心态为「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故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然细观诗中所呈现的情绪,却非陶渊明所言之「欢笑」,反倒透露出一股哀沈之情.在这二十首诗中,不时透露渊明的心迹,时而感慨万端,时而闲逸自适,看似矛盾的两种生命型态,在他身上交织著.其内涵似有隐讳又若有所指,故历朝学者多持「避身」,「寄托」之说,如: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所言:「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沈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於醉,可以粗远事故.」韩愈亦以「有托而逃焉」来探析〈饮酒诗二十首〉之深层内涵.此后,如元代刘履,明代钟惺,清代陶必铨,康发祥等人,也继承了韩愈的看法,认同〈饮酒二十首〉为世风日变之下,借酒寓言而避世之说.
本文所论的〈饮酒诗〉,乃是渊明辞彭泽令,归田后的第十二年(义熙十三年,西元417年,五十三岁)所作.在这二十首〈饮酒诗〉中,陶渊明把具有深刻体验的诗篇,归在「饮酒」这个总题下面,可谓用心良苦.自魏晋以后,社会环境十分黑暗险恶,许多文人往往借酒来逃避迫害的灾祸,著名的诗人阮籍,就是藉醉酒而不问世事以逃祸的,他的〈咏怀〉诗是以象徵的语言,来表达他的苦闷和追求.陶渊明在「饮酒」的题目下来「咏怀」,显然是受阮籍诗的影响,而有所启发.
由於〈饮酒诗二十首〉共包含了二十首诗作,而每首诗作之间,似乎又各自呈现不同的主题,故历来解诗者,便常将每首诗,视为各自独立的作品,采取逐一解诗的方式来作阐述,如:廖仲安在《陶渊明》一书中,概论二十首诗:「在这二十首诗里,他回忆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写出从出仕到归隐生活中的种种观点和体验,也对污浊和险恶的的社会,表示了痛心与不满.」方祖燊也说:「在这二十首的〈饮酒诗〉,包含的范围很广,或语平昔,或书胸臆,或示信念,或谈理想,或钦圣贤,或明操守,或写生活.……」他们认为这二十首作品各有主题,以呈现陶渊明当时复杂的心境.然而,作品形式既然归属於组诗,且作者更在诗前附上小序,统合整组诗作的创作心境及旨趣,那麼,其间的内涵,必有相似或连贯之处.如:明黄文焕所云:「陶诗凡数首相连者,章法必深於布置.饮酒二十首尤为淋漓变化,义多对竖,意则环应.」虽然,黄氏指的是在「酒」这个命题上的环环相扣,然吾人却认为:除了以酒的外在形式为主线贯穿全作外,其内在主旨思想也是连贯而统一的.在本文中,吾人将根据〈饮酒诗二十首〉,来探讨陶渊明在诗中所透显出的人生观及生命情态,透过这样的一个角度,观察陶渊明在魏晋那样动荡,污浊的时代下,他是如何洁身自保,如何在时代带给他的生命困境中升华自己.
贰、研究素材与内容
研究之素材
本论文主题为〈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之研究〉,系以陶渊明诗作中,以〈饮酒〉为总题之二十首诗作为研究对象及范围,再辅与其他前辈学者研究陶学之著作为参考资料,以全面而完整之素材,希望对陶渊明〈饮酒诗〉之研究,提供正确丰富之参佐资料.兹将陶渊明诗作版本,以及目前已发表对陶学研究之著作概况,略述於下:
研究之主要材料
陶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创作进入高峰期,陶诗才获得普遍的爱好和研究.宋,元之际,关於陶渊明之探索日趋广泛,《陶集》遂得以传抄,补辑,校订,以致於注释,刊布甚多.《陶集》版本甚多,南宋蔡宽夫诗话中说:「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由於版本文字的不同,历代注家学者众说纷纭,现存较具校勘价值的主要有下列版本:
(1).《陶渊明集》 十卷 宋李公焕辑,元刻本
(2).《陶渊明诗》一卷 陶潜曾集, 影钞宋绍熙3 年赣川曾氏刊本
(3).《陶靖节集八卷》 陶潜焦竑凌蒙初( 梁 )萧统 明万历间吴兴凌蒙初刊朱墨套印本
(4).《陶靖节集十卷》 陶潜( 梁 )萧统 明仿宋刊九行本
(5). 《陶靖节集八卷》 陶潜杨时伟 明万历己未( 47年 )杨时伟刊本
(6). 《陶靖节先生诗四卷补注一卷附录一卷》 陶潜汤汉吴师道 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 古斋影印本
今即以李公焕辑注本为底本,上列各本为校本,互以比对校勘.
(二)研究之辅佐材料
除了有关陶渊明作品辑录及注释的书籍版本外,坊间还有许多有关陶学研究的著作,这些书对於陶渊明的生平,思想,著作,成就等各方面,多有详尽的记述与介绍.这些作品除记录陶渊明之生平外,对陶渊明的诗作也多有阐述,如:
1.《陶渊明论略》,李文初注,芦狄为之序,全书包括考证订正,论述陶渊明思想,评价陶渊明田园诗,探讨陶诗表现技巧,以及陶作影响玤五组文章,彼此间有一定的内在连系.
2.《陶渊明年谱》,收王质等撰九种年谱,许逸民校辑,反映数百年来陶谱研究的轨迹,年谱之外,还汇集有陶渊明的传记资料.
3..《陶潜评传》,李锦全著,书中对晋宋之际的社会经济,政治变化,学术思潮的影响等,与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做结合,对於形成他思想的外在条件做了概述,进而探讨他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并通过研究其诗文之思想与艺术风格,刻划出他任真自得,直道而行的为人,最后对陶渊明的思想做出总结性的评价.
4.《陶渊明新探》,邓安生著,主要针对陶渊明之生平事迹做考据与辩证.
5..《陶渊明之人品与诗品》,陈怡良著,书中内容包括:陶渊明的创作背景,家世与家庭,一生历程,文学造诣,哲学素养,人品及陶渊明之文学地位和影响.
6.《陶学史话》,钟优民著,内容主在叙述陶学发展流变,全面总结自古至今,一系列陶学研究家,鉴赏家自身情感色彩和主观信念的价值判断及审美判断.
7.《陶渊明诗论暨有关资料分辑》,阮廷瑜著,内容包括陶渊明诗文辩证,诗法剖析,诗证生活与思想,陶诗之影响等.
8.《陶渊明探索》,陈美利著,乃就陶渊明的自然思想,隐逸思想,文学创作,哲学理念等作一论述与探讨.
9.《陶渊明饮酒诗讲录》,叶嘉莹著,是讲录集成之作品,共分二十三讲,由〈饮酒〉的第一首逐一讲起,其解说的角度多从诗人的生活及思想著手,针对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做深入的分析与解说,.
以上所列举者,仅为众多研究陶学书籍中之一部份,对於陶渊明生平,治学,思想,诗作等方面的探讨,内容十分广泛.其中虽有对〈饮酒诗二十首〉做一番论述,然除了叶嘉莹的《陶渊明饮酒诗讲录》外,几乎没有任何一本书是以〈饮酒诗〉为主题加以畅论者.故吾人除了参考大量有关陶学的书外,另将以浅薄之短见推论,为〈饮酒诗〉作一归纳论说,期能阐发陶渊明之心迹.
研究之内容
处理材料之原则
1. 陶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创作进入高峰期,陶诗才获得普遍的爱好和研究.宋,元之际,关於陶渊明之探索日趋广泛,《陶集》遂得以传抄,补辑,校订,以致於注释,刊布甚多.《陶集》版本甚多,南宋蔡宽夫诗话中说:「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由於版本文字的不同,历代注家学者众说纷纭,本文将以李公焕之辑注本中所刊录之〈饮酒诗〉,作为研究的范围与标准,其中若有与其他版本诗具有变异之处,接以李注中所刊之诗文为准绳.
2. 本文所使用之文献,除以陶渊明之〈饮酒诗〉为研究对象,另将配合相关之传记及诗文评述资料为辅,加以其他诗歌文学理论之书为助,并从工具书多方搜集查询相关诗文之典故资料,以作为论述其诗之参考资料或佐证论点.
3. 陶渊明诗作多有涵意,此与其身处之社会环境,生平际遇及思想息息相关,所以在掌握〈饮酒诗〉的内涵时,必须先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及思想等方面,有深入的认识,以作为研究之基础.
4. 陶渊明的诗作普遍为情感之咏怀,故在论述〈饮酒诗〉时,将较偏重於探索其情感思想的反映,以较抒情之笔调,期能表达陶渊明〈饮酒诗〉诗中之所蕴含之情感与精神..
研究之内容
本文以研究陶渊明之〈饮酒诗〉为主题,并兼对饮酒诗在魏晋以前的发展过程,作一概略的研究.
首章「绪论」,兹分二节,第一节为「酒与文学」,分别以酒在文学发展中所具有的渊远地位,以及酒在文学创作上所蕴含的原型意义----愁,来揭橥「酒」在文学中所具有之重要地位.第二节「饮酒诗的界说」,分别以「广义」与「狭义」二种界说,试图魏饮酒诗作一妥切之定名.
第二章「饮酒诗的形成过程」,兹分为两节,第一节「胚芽新绿的酝酿期:先秦两汉」,第二节「枝叶扶疏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此二节均针对文学本身的发展,以及时代背景等两大内因外缘,逐一探讨饮酒诗在各个时期的流变与特色.「酝酿期」的饮酒作品中,「酒」大多仅为客卿般的点缀物,以作为祭祀宴饮之类的题材最为普遍.「发展期」的饮酒作品,由於政治逼迫,文士多藉酒韬光,不问世事,「酒」见成为性情所寄,郁怀所托之物,故无论是与饮酒有关之文体,或饮酒诗的境界与技巧,均有垂裕来叶的功绩.
第三章「陶渊明之生平行谊及学术成就」,先对陶渊明之家世,生平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再探讨其思想渊源及学术成就,以期能了解陶渊明人格,思想形成之背景,以及陶渊明在动荡时代中,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的地位.由这些资料,归纳陶渊明的人生观,政治观,文学观等个人特质,以作为本文论述之思想基础.
第四章则以「陶渊明饮酒诗之外缘研究」为重点,从时代背景,文坛现象,个人际遇及陶渊明对酒的态度阐明陶渊明写作〈饮酒诗二十首〉的动机.陶渊明追求自然和本真,常藉饮酒来傲视世俗的诈伪,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态度,当然他也藉酒来排遣自己不满现实,有志不获骋的苦闷心情,此均可由时代背景,诗人际遇,文坛现象中作一说明.
第五章「陶渊明饮酒诗之内涵与思想」,分别对饮酒诗之结构,及饮酒诗之思想精神作一探讨.研究〈饮酒〉组诗之结构,不能脱离二十首诗的内容,依此,吾人将其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首章〈哀荣无定在〉,是以下各诗的总冒,指出将易代之背景,是他饮酒遣怀的由来,也是他写〈饮酒诗〉的真正原因.第二部份为组诗的第二到第十九首,虽内容较杂,不易从结构上找出各首之间整齐划一的关联之处,但其思想却是一致的,即甘贫守志,坚持隐居,各首诗分别依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表现.在这部份,可将其大致分类为:
一,「表示避世的诗」,如:〈积善云有报〉,〈行止千万端〉
二,「以隐居自慰和拒绝再仕的诗」,如:〈结庐在人境〉,〈贫居乏人工〉,〈清晨闻叩门〉,〈长公曾一仕〉
三,「总结自己仕隐经历的诗」,如:〈在昔曾远游〉,〈少年罕人事〉,〈畴昔苦长饥〉,栖栖失群鸟〉
四,「思考名利的诗」,如:〈颜生称为仁〉
五,「藉酒表现隐居得意及傲视世俗的诗」,如:〈道丧向千载〉,〈有客常同止〉,〈故人赏我趣〉,〈秋菊有佳色〉,〈青松在东园〉
六,「暗示易代背景的诗」,如:〈幽兰生前庭〉,〈子云性嗜酒〉
第三部份即末首〈羲农去我久〉,回顾历史,从上古说到眼前,其著眼点在「真淳」二字,乃针对东晋的时代风气而发.
〈饮酒诗二十首〉,首章暗示易代的政治环境,中间则连系历史及现实的问题以表述怀抱,末章总结历史,仍归结到眼前所处的时代,前后遥相呼应,以饮酒起,以饮酒结,结构完整思想精神即深蕴其中.
第六章「饮酒诗之形式与技巧」,因个人遭遇不同,诗作风格即有所变化,〈饮酒诗〉成於陶渊明晚年时期,其抒情述怀的手法即技巧自不同於早年时期,故本文将从〈饮酒诗〉的用事与出处,遣辞造句,赋比兴,诗证生活,诗证思想等方面,作一归纳与综合.
第七章是「陶渊明饮酒诗之价值与影响」,以此作为全文之总结.陶渊明的〈饮酒诗〉除了是诗人个人的感怀吟咏外,其外显的文学价值,更是独具创作艺术特色,其中不但熔铸了陶渊明的学养,实践了陶渊明诗学的才气,其内容更是对当时的政治与文化具有纪录的意义.故本章将从「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及「陶渊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部份,来解析〈饮酒诗〉的价值和影响.

陶渊明的形象向来和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自称「性嗜酒」之外,颜延之〈陶徵士诔序〉也称其「性乐酒德」.可见,因饮酒而表现出的真性情,以及因酒开展出的生命情怀,才是酒成为陶渊明诗文标志的主因,酒与陶渊明的关系,已成为一种典范性的诗酒文化型态.故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云:「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陶诗虽未必篇篇有酒,但其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数.甚至有直接以酒入诗题者,如:〈连雨独饮〉,〈饮酒〉,〈述酒〉,〈止酒〉等,然而这些诗题虽以酒为名,却意不在酒,而是「寄酒为迹」,藉以抒发自我情怀或解决生命困境.
〈饮酒诗二十首〉堂堂以酒为名,但其间明言及酒者只十一首,而这十一首亦非真咏饮酒,而是另有寓意,借酒抒发的用意十分明显.虽然陶渊明在诗序中,言明创作的心态为「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故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然细观诗中所呈现的情绪,却非陶渊明所言之「欢笑」,反倒透露出一股哀沈之情.在这二十首诗中,不时透露渊明的心迹,时而感慨万端,时而闲逸自适,看似矛盾的两种生命型态,在他身上交织著.其内涵似有隐讳又若有所指,故历朝学者多持「避身」,「寄托」之说,如: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所言:「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沈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於醉,可以粗远事故.」韩愈亦以「有托而逃焉」来探析〈饮酒诗二十首〉之深层内涵.此后,如元代刘履,明代钟惺,清代陶必铨,康发祥等人,也继承了韩愈的看法,认同〈饮酒二十首〉为世风日变之下,借酒寓言而避世之说.
本文所论的〈饮酒诗〉,乃是渊明辞彭泽令,归田后的第十二年(义熙十三年,西元417年,五十三岁)所作.在这二十首〈饮酒诗〉中,陶渊明把具有深刻体验的诗篇,归在「饮酒」这个总题下面,可谓用心良苦.自魏晋以后,社会环境十分黑暗险恶,许多文人往往借酒来逃避迫害的灾祸,著名的诗人阮籍,就是藉醉酒而不问世事以逃祸的,他的〈咏怀〉诗是以象徵的语言,来表达他的苦闷和追求.陶渊明在「饮酒」的题目下来「咏怀」,显然是受阮籍诗的影响,而有所启发.
由於〈饮酒诗二十首〉共包含了二十首诗作,而每首诗作之间,似乎又各自呈现不同的主题,故历来解诗者,便常将每首诗,视为各自独立的作品,采取逐一解诗的方式来作阐述,如:廖仲安在《陶渊明》一书中,概论二十首诗:「在这二十首诗里,他回忆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写出从出仕到归隐生活中的种种观点和体验,也对污浊和险恶的的社会,表示了痛心与不满.」方祖燊也说:「在这二十首的〈饮酒诗〉,包含的范围很广,或语平昔,或书胸臆,或示信念,或谈理想,或钦圣贤,或明操守,或写生活.……」他们认为这二十首作品各有主题,以呈现陶渊明当时复杂的心境.然而,作品形式既然归属於组诗,且作者更在诗前附上小序,统合整组诗作的创作心境及旨趣,那麼,其间的内涵,必有相似或连贯之处.如:明黄文焕所云:「陶诗凡数首相连者,章法必深於布置.饮酒二十首尤为淋漓变化,义多对竖,意则环应.」虽然,黄氏指的是在「酒」这个命题上的环环相扣,然吾人却认为:除了以酒的外在形式为主线贯穿全作外,其内在主旨思想也是连贯而统一的.在本文中,吾人将根据〈饮酒诗二十首〉,来探讨陶渊明在诗中所透显出的人生观及生命情态,透过这样的一个角度,观察陶渊明在魏晋那样动荡,污浊的时代下,他是如何洁身自保,如何在时代带给他的生命困境中升华自己.
贰、研究素材与内容
研究之素材
本论文主题为〈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之研究〉,系以陶渊明诗作中,以〈饮酒〉为总题之二十首诗作为研究对象及范围,再辅与其他前辈学者研究陶学之著作为参考资料,以全面而完整之素材,希望对陶渊明〈饮酒诗〉之研究,提供正确丰富之参佐资料.兹将陶渊明诗作版本,以及目前已发表对陶学研究之著作概况,略述於下:
研究之主要材料
陶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创作进入高峰期,陶诗才获得普遍的爱好和研究.宋,元之际,关於陶渊明之探索日趋广泛,《陶集》遂得以传抄,补辑,校订,以致於注释,刊布甚多.《陶集》版本甚多,南宋蔡宽夫诗话中说:「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由於版本文字的不同,历代注家学者众说纷纭,现存较具校勘价值的主要有下列版本:
(1).《陶渊明集》 十卷 宋李公焕辑,元刻本
(2).《陶渊明诗》一卷 陶潜曾集, 影钞宋绍熙3 年赣川曾氏刊本
(3).《陶靖节集八卷》 陶潜焦竑凌蒙初( 梁 )萧统 明万历间吴兴凌蒙初刊朱墨套印本
(4).《陶靖节集十卷》 陶潜( 梁 )萧统 明仿宋刊九行本
(5). 《陶靖节集八卷》 陶潜杨时伟 明万历己未( 47年 )杨时伟刊本
(6). 《陶靖节先生诗四卷补注一卷附录一卷》 陶潜汤汉吴师道 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 古斋影印本
今即以李公焕辑注本为底本,上列各本为校本,互以比对校勘.
(二)研究之辅佐材料
除了有关陶渊明作品辑录及注释的书籍版本外,坊间还有许多有关陶学研究的著作,这些书对於陶渊明的生平,思想,著作,成就等各方面,多有详尽的记述与介绍.这些作品除记录陶渊明之生平外,对陶渊明的诗作也多有阐述,如:
1.《陶渊明论略》,李文初注,芦狄为之序,全书包括考证订正,论述陶渊明思想,评价陶渊明田园诗,探讨陶诗表现技巧,以及陶作影响玤五组文章,彼此间有一定的内在连系.
2.《陶渊明年谱》,收王质等撰九种年谱,许逸民校辑,反映数百年来陶谱研究的轨迹,年谱之外,还汇集有陶渊明的传记资料.
3..《陶潜评传》,李锦全著,书中对晋宋之际的社会经济,政治变化,学术思潮的影响等,与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做结合,对於形成他思想的外在条件做了概述,进而探讨他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并通过研究其诗文之思想与艺术风格,刻划出他任真自得,直道而行的为人,最后对陶渊明的思想做出总结性的评价.
4.《陶渊明新探》,邓安生著,主要针对陶渊明之生平事迹做考据与辩证.
5..《陶渊明之人品与诗品》,陈怡良著,书中内容包括:陶渊明的创作背景,家世与家庭,一生历程,文学造诣,哲学素养,人品及陶渊明之文学地位和影响.
6.《陶学史话》,钟优民著,内容主在叙述陶学发展流变,全面总结自古至今,一系列陶学研究家,鉴赏家自身情感色彩和主观信念的价值判断及审美判断.
7.《陶渊明诗论暨有关资料分辑》,阮廷瑜著,内容包括陶渊明诗文辩证,诗法剖析,诗证生活与思想,陶诗之影响等.
8.《陶渊明探索》,陈美利著,乃就陶渊明的自然思想,隐逸思想,文学创作,哲学理念等作一论述与探讨.
9.《陶渊明饮酒诗讲录》,叶嘉莹著,是讲录集成之作品,共分二十三讲,由〈饮酒〉的第一首逐一讲起,其解说的角度多从诗人的生活及思想著手,针对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做深入的分析与解说,.
以上所列举者,仅为众多研究陶学书籍中之一部份,对於陶渊明生平,治学,思想,诗作等方面的探讨,内容十分广泛.其中虽有对〈饮酒诗二十首〉做一番论述,然除了叶嘉莹的《陶渊明饮酒诗讲录》外,几乎没有任何一本书是以〈饮酒诗〉为主题加以畅论者.故吾人除了参考大量有关陶学的书外,另将以浅薄之短见推论,为〈饮酒诗〉作一归纳论说,期能阐发陶渊明之心迹.
研究之内容
处理材料之原则
1. 陶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唐代,我国古典诗歌创作进入高峰期,陶诗才获得普遍的爱好和研究.宋,元之际,关於陶渊明之探索日趋广泛,《陶集》遂得以传抄,补辑,校订,以致於注释,刊布甚多.《陶集》版本甚多,南宋蔡宽夫诗话中说:「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由於版本文字的不同,历代注家学者众说纷纭,本文将以李公焕之辑注本中所刊录之〈饮酒诗〉,作为研究的范围与标准,其中若有与其他版本诗具有变异之处,接以李注中所刊之诗文为准绳.
2. 本文所使用之文献,除以陶渊明之〈饮酒诗〉为研究对象,另将配合相关之传记及诗文评述资料为辅,加以其他诗歌文学理论之书为助,并从工具书多方搜集查询相关诗文之典故资料,以作为论述其诗之参考资料或佐证论点.
3. 陶渊明诗作多有涵意,此与其身处之社会环境,生平际遇及思想息息相关,所以在掌握〈饮酒诗〉的内涵时,必须先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及思想等方面,有深入的认识,以作为研究之基础.
4. 陶渊明的诗作普遍为情感之咏怀,故在论述〈饮酒诗〉时,将较偏重於探索其情感思想的反映,以较抒情之笔调,期能表达陶渊明〈饮酒诗〉诗中之所蕴含之情感与精神..
研究之内容
本文以研究陶渊明之〈饮酒诗〉为主题,并兼对饮酒诗在魏晋以前的发展过程,作一概略的研究.
首章「绪论」,兹分二节,第一节为「酒与文学」,分别以酒在文学发展中所具有的渊远地位,以及酒在文学创作上所蕴含的原型意义----愁,来揭橥「酒」在文学中所具有之重要地位.第二节「饮酒诗的界说」,分别以「广义」与「狭义」二种界说,试图魏饮酒诗作一妥切之定名.
第二章「饮酒诗的形成过程」,兹分为两节,第一节「胚芽新绿的酝酿期:先秦两汉」,第二节「枝叶扶疏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此二节均针对文学本身的发展,以及时代背景等两大内因外缘,逐一探讨饮酒诗在各个时期的流变与特色.「酝酿期」的饮酒作品中,「酒」大多仅为客卿般的点缀物,以作为祭祀宴饮之类的题材最为普遍.「发展期」的饮酒作品,由於政治逼迫,文士多藉酒韬光,不问世事,「酒」见成为性情所寄,郁怀所托之物,故无论是与饮酒有关之文体,或饮酒诗的境界与技巧,均有垂裕来叶的功绩.
第三章「陶渊明之生平行谊及学术成就」,先对陶渊明之家世,生平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再探讨其思想渊源及学术成就,以期能了解陶渊明人格,思想形成之背景,以及陶渊明在动荡时代中,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的地位.由这些资料,归纳陶渊明的人生观,政治观,文学观等个人特质,以作为本文论述之思想基础.
第四章则以「陶渊明饮酒诗之外缘研究」为重点,从时代背景,文坛现象,个人际遇及陶渊明对酒的态度阐明陶渊明写作〈饮酒诗二十首〉的动机.陶渊明追求自然和本真,常藉饮酒来傲视世俗的诈伪,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态度,当然他也藉酒来排遣自己不满现实,有志不获骋的苦闷心情,此均可由时代背景,诗人际遇,文坛现象中作一说明.
第五章「陶渊明饮酒诗之内涵与思想」,分别对饮酒诗之结构,及饮酒诗之思想精神作一探讨.研究〈饮酒〉组诗之结构,不能脱离二十首诗的内容,依此,吾人将其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首章〈哀荣无定在〉,是以下各诗的总冒,指出将易代之背景,是他饮酒遣怀的由来,也是他写〈饮酒诗〉的真正原因.第二部份为组诗的第二到第十九首,虽内容较杂,不易从结构上找出各首之间整齐划一的关联之处,但其思想却是一致的,即甘贫守志,坚持隐居,各首诗分别依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表现.在这部份,可将其大致分类为:
一,「表示避世的诗」,如:〈积善云有报〉,〈行止千万端〉
二,「以隐居自慰和拒绝再仕的诗」,如:〈结庐在人境〉,〈贫居乏人工〉,〈清晨闻叩门〉,〈长公曾一仕〉
三,「总结自己仕隐经历的诗」,如:〈在昔曾远游〉,〈少年罕人事〉,〈畴昔苦长饥〉,栖栖失群鸟〉
四,「思考名利的诗」,如:〈颜生称为仁〉
五,「藉酒表现隐居得意及傲视世俗的诗」,如:〈道丧向千载〉,〈有客常同止〉,〈故人赏我趣〉,〈秋菊有佳色〉,〈青松在东园〉
六,「暗示易代背景的诗」,如:〈幽兰生前庭〉,〈子云性嗜酒〉
第三部份即末首〈羲农去我久〉,回顾历史,从上古说到眼前,其著眼点在「真淳」二字,乃针对东晋的时代风气而发.
〈饮酒诗二十首〉,首章暗示易代的政治环境,中间则连系历史及现实的问题以表述怀抱,末章总结历史,仍归结到眼前所处的时代,前后遥相呼应,以饮酒起,以饮酒结,结构完整思想精神即深蕴其中.
第六章「饮酒诗之形式与技巧」,因个人遭遇不同,诗作风格即有所变化,〈饮酒诗〉成於陶渊明晚年时期,其抒情述怀的手法即技巧自不同於早年时期,故本文将从〈饮酒诗〉的用事与出处,遣辞造句,赋比兴,诗证生活,诗证思想等方面,作一归纳与综合.
第七章是「陶渊明饮酒诗之价值与影响」,以此作为全文之总结.陶渊明的〈饮酒诗〉除了是诗人个人的感怀吟咏外,其外显的文学价值,更是独具创作艺术特色,其中不但熔铸了陶渊明的学养,实践了陶渊明诗学的才气,其内容更是对当时的政治与文化具有纪录的意义.故本章将从「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及「陶渊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部份,来解析〈饮酒诗〉的价值和影响.

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