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青铜时代目录:电视和电影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2:52

电影一次性看完,
电视怎么也看不完,

电影院看电影好享受
电视机看电视更方便

拍摄方法不同,
观看的方式也不同
成本差别很大........

再时髦的电影也让人觉得属于传统,因为电影那种讲求精致、讲求回味的艺术作风颇有某些古典的风格——在短短的两三小时之内可以是一个人、一群人的一生或者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电影忽略了日常的琐碎,尽情地展现着生命的丰丽和可能,一场华美的浓缩的欺骗,奢侈得合理合情。

相比之下,电视完全是个进过城的乡巴佬,具备一切不了解自己的人的土气和缺点:空洞拖沓、喋喋不休、无所谓世面。不过换小了地方,换小了屏幕,电视却完全使电影的美感土崩瓦解。电视还有种取消一切的力量,只要它在,它就是主角。它甚至引人上瘾,让人一旦失掉就不知所措。然后发觉它的多余。每天看电视并不觉得增加了多少份量,除了体重。电视对生命内里的空虚不是填充,而是掩盖。

回想起来,每个人都说得出几部触动心灵的电影,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从眼前走过,事不关己也自惊心。在这点上电影像一场幽会,私底下的推心置腹,有更幽密的性质。电视则是大街上的热闹,隔着窗子看着,心里安静于跟自己无关。在电视上放电影让我不以为然——幽会搬演到街上就成了流俗,象所谓盆景,春天不是可以盆栽的。不过听电影因为给人想象,要好得多,不像电视似是而非。

电影的缺点是耗费太多,不仅仅时间、金钱,还有观众的感情投入。人们更能接受的是不涉自身的假性刺激,真正的好电影却一定要让人不安。在被厚厚的外套包裹得完完好好的灵魂里,忽地伸进一只艺术之手,或逗你笑不可止,或专等着拭你的眼泪,是不是有些着恼?叶公好龙原本是人的真实心理,;很少有人真的想要彻底的。

电影类似于儿时,它的认真,它的挖取人生和社会的一角来好奇地孜孜细探,它的理想性态度,它的表情达意的自由,都不由使人联想到一个天才的少年时代——怀着兴趣在任何的生活里寻找生之本真。电视却像成人时代,惧怕深思,惧怕流露真情,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烂熟于心,无论什么都可资闲聊,不怕露怯。所以共同看电视的结果是让人与人生疏起来,共同看电影却可以使人亲密。这就像能向一个人不倦地谈论少年时的种种,是因为你已经当他是自己人。

电影实际上是集体活动,却更让人感到了人的升华。电视让家家户户关上门,却倍觉身在万众,泯灭着个性。因为电视只是庞大的精神车间的无数个流水作业的终端之一个,本身就没有任何独特可言。而电影却是小部分人创造出来为自己的趣味寻求回音。所以电影富于文学性。它有资格也有必要引进更多的修辞手法:象征、比喻、反复,甚至段落的腾挪,而又比文学作品直观,界定性强。喜欢想象的人可能会觉得无趣些。单就这样,也比电视不是一回事。电视完全不讲究,就只是洪水漫溢地流淌着,打湿范围内的一切,不管应不应该。

电影与电视的区别也像电话和信,心灵的交流不知不觉减少了,所有新生代东西的通病:只重一时,不讲永恒。电视的流行与电影的衰落见证着我们这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对一切追求美感、不求效益的非商业行为表示拒绝。

经典电影变得珍贵了,旧时的空气与排场,旧时的恋爱。这一类电影的关键在于演员的表演,及其所表达的导演的境界。如果没有思想依托,制作精美也难保长久。很多流传下来的旧电影因为题材与技术的限制,靠刻划人物取胜,看了还能使观众感到接近,这里面原本就呼应着绵绵不绝的人生的通常。把通常的东西拍得诗意,这又是电影的迷人之处,即使拍落后,拍丑陋,也要猎获美而且展现美,电影是有勇气的艺术。电影的处理手法又常常较为干净斩截,有时简直在测验智力。所以跟机智的人看电影还别有一种风趣——因为你是等于看了两场不同的电影。电影常常让人忘了身在何处河时,看后出来,对着繁华嘈杂或者清静幽冷的街,越是熟悉越是恍如隔年。电视却不同了,它完全像过来串门的邻居,不仅反客为主,还把恼人的现实的触角四处探伸,咻咻地嗅着,让你无比清醒地认识到实际生活的存在。

上中学时,一度对印度电影着了迷。甚至把看过的依照回忆写成小说。现在想着,印度电影太都面目不清,套,缺乏灵感,当然也比国产电影活泼。大学时代几乎就是电影时代,罗列得出一大堆心爱的电影和为之留下的劣迹。回忆里的老电影与老情歌一样,联缀着许多浪漫的惆怅。甚至重温时对那熟能成诵的电影本身毫不在意,竟仅仅是在回味着久已逝去的微红色的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