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目标电视剧全集26:写毛笔字在执笔及站姿等方面有什么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03:44
并介绍几种写毛笔字的方法,即自己的体会

论点画的有形与无形
(点画,因为你的不同而精彩系列之二)
一、点画有形
特点(1)点画没有独立性
特点(2)点画可以分解
特点(3)点画有独特内涵
二、点画无形
理解之一:汉字的创造和发展实际
理解之二: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
理解之三:书法创作的本质原则
理解之四:点画的实质
无论是从空间形式来剖析书法造型*,欣赏视觉审美形式,研究书法笔法实践,还是为了深入认识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充分理解汉字隐藏的可塑性,都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汉字的点画,把握点画的实质和特点。
《点画,因为你的不同而精彩》系列分几个小篇。本文讨论点画的有形和无形。
一、点画有形
组成汉字点画(笔画)的形体,从甲骨文到秦篆、到汉隶、唐楷、宋体、仿宋体等等,在不同字体中有明显的差异,保持着约定俗成的特点和规则,或者说不同字体的点画都有显而易见的确定性、稳定性。这就是点画的有形性。但是,这种有形性是相对的、具体的。
特点(1)点画没有独立性。点画的确定形体不能离开具体的特定的字体而独立存在,它们总是直接地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每一个汉字,相互联系、呼应,格调统一,互为依赖,不可缺少。
这些点画当它们与具体的文字结合时,便赋有了具体的活生生的特殊形象和意义。汉字中包含的笔画是汉字表现的种种手段。当它们离开汉字就失去特有的意义。所以,点画形的规定性或确定性是有限范内、特定字体的规定性或确定性,或者说是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具体空间形态的特殊性。这种有限范围的确定形体离开具体的字体就无法确定。
离开艺术作品的造型因素不是艺术的审美形式。再创作的点画由造型基本因素相互结合形成,由它们进一步形成书法艺术的形式侧面。离开再创作的汉字,点画没有意义。
特点(2)点画可以分解。点画是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挑、钩等笔画。按照空间可视形式的造型分解,总是可以具体地分解为简单的点、线、面等造型基本元素及其组合。
书法的形态要素和造型的基本因素是两个层面的概念。中国书法的笔画包括点、线、面等的运用和变化,一个笔画往往就包括多种造型基本因素和复杂的变换过程。点画可以分解。研究书法空间形式和欣赏书法视觉形式离不开形式(造型)分解和综合的方法。
由于书法创作的独特方法如运笔过程的一次性、连续性、不重复性、相互之间的关连性等,往往包涵运笔过程的隐蔽性。“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王羲之《书论》)。如运笔过程的藏锋、回锋、转折、旋转、顿挫等等,是点画分解中尤其应该注意的。
如果因为限于原始的生产力,汉字必须经历最简单的随意刻划,那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汉字也必然经历表达手段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比如神奇毛笔的运用,必然(又是必须)表现出点画的多变性、复杂性。中国书法再创作的点画,是由更加丰富的活泼的变幻的优美的点、线、面等造型基本元素生动地结体。
特点(3)点画有独特的内涵。除了与汉字的联系以外,这些特定字体点画的规定性或确定性,还意味着特定的运笔理念、工具和方法。
汉字点画独特的内涵不可避免地直接地影响到不同字体书法创作的笔法实践。书法特有形态要素不但有特殊的来源,包括再创作的点画、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呼应要素和一些广泛应用的偏旁(有一些长期形成的较固定的模式)等,还联系着书法创作至关重要的笔法、墨法,以及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反复、交叉、错综、一致、变化、统一等等形式规律的创造性运用。不但有丰富的运笔技巧,而且有严格的运笔程序;不但有传统的法则,而且有创新的理念。这里有千古不易的经典,又不能不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扬弃的创造过程。
点画,因体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篇而异。
点画创造与书法笔法不可分离。如果把书法的审美锁定在以人为本的概念上,笔法的美学意义,最能够充分地体现人与物(形)的关系,体现前人与后人,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体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点画无形
点画有两重属性。或者说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当我们调换一个视角观察、深入一个层次认识点画时,逐一地分析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挑、钩等概念,就能发现这些概念一旦离开具体的字体,它们并无实际确定之形,并不存在点画的具体形状、形态、形象的规定性或者确定性。重要的是一些离不开汉字的方位、顺序等时空概念。汉字点画形体的无规定性或不确定性,就是汉字点画的无形性。这种无形性是本质的、普遍的。
理解之一:符合汉字的创造和发展实际。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在汉字的漫长演进过程中,点画只有特定字体的有限范围内的规定性或者确定性。汉字及其点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书写工具、方法的改变,按照特别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观念,在约定俗成中变化,在变化中约定俗成。
开天辟地,创造汉字,就是如此。《说文解字》讲:依类象形,孳乳浸多。讲了六法,讲了文、讲了字,也讲了书。终究没有组成汉字笔画的形的具体规定。
“书者,如也”。何谓如也?许慎记载:“以乞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及周籀篆字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又“或颇省改,以趣约易”,自尔秦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至汉兴草书,又校文应制,改定古文,时有六书:古文、奇字、小篆、佐书(秦隶)、缪篆(所以摹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如此等等。
“如”,改也、易也,世也、时也,所也、以也,者也、代也?
理解之二:符合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古代大学问家老子的精彩论述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和美学原理。
字者,乳也。“其弘如何,节比南山”。“毕终于亥,知化穷冥”。点画随字赋形,点画随书而异,点画无形也。
点画的无形性必然表现为点画可塑的无穷性。自然为书法再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从又一个方面说明了汉字蕴藏着无与伦比的可塑性。中国书法的创作对象—中华汉文字本身蕴藏着无与伦比的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不能不是中国书法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书法的创作对象虽然是唯一的,却是无限的。
理解之三:有利于理解书法创作的本质原则。“妙门”何在?许慎说“书者,如也”,蔡邕说“书者,散也”;杨雄说“书,心画也”;又有钟繇的“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还有王羲之的“夫书者,玄妙之伎也”;等等。中国书法其形态要素(再创作的点画)万点各异,一画一形。这为书之体,入书之形,其实无确定之形。能不能说点画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能不能帮助理解书法创作的深刻意思?
“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孙过庭《书谱》)何为点画之规、准?
“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孙过庭《书谱》)何为点画之形、体?
“书通即变”。如果有似乎只是一些必须遵循的点画的具体方位、顺序即它们之间的特定联系、呼应关系和必须遵循的理念、原则、方法
“辨其同异,审其出入”。同中有异,点画不同,形态不同,总之面目不同,习气有别;异中有同,形神相依,理法相同,总之自有性情,自有风貌。以古人之法度,写自家之性情,方可为书也。
理解之四:有利于理解点画的实质。把握点画的无形性,对书法造型、点画认知、笔法实践和书法美学研究或许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书法应该从书法的本体出发,不能从所谓的艺术分类出发,应该从书法的实际沿革出发,不能从现成的模式框框出发,中国书法有许多独特之美。中国书法为美学研究打开新的窗口。
书法的点画或许永远处于有、无之际。点画的有形和无形的讨论,是点画实质的认知。或许可以从根本上质疑中国书法线条论。线条不是点画的发展,点画不是线条的发展。“书法是以线条作为的自己的语言的”,不过是似是而非的议论(见《草书教程》)。“书法能成为艺术取决于线条”(见《书法美学》),书法是线条艺术,书法是独立于符号意义(字义)的线的艺术(见《美学三书》)等等是没有根据的。
还有朋友万分着急“探索书法的表现形式”,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何为书法之形式,先生又如何表现,用什么表现,要表现什么?殊不知认识汉字及其点画,或许正是这个“基础”,正是认识书法的历史,认识书法的本质之需要。是探索所谓书法的表现形式之需要啊。不可缘木求鱼、拔苗助长,但愿博而后约,水到渠成。我还是坚持书法不是线条艺术,书法美没有绝对的独立性,书法史是一部研究汉字、写字和书法的关系史。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点画有与无的理解,虚与实的认知,也是对中国古代“形而上与形而下”这对矛盾体的理解和认知。对“书法的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创造或许是有所裨益的。
点画,因为你的不同而精彩!
请批评。
书法金沙
2004、8、8、
*参考《中华毛笔情》书法形式(造型)分解。
**参考《试论中国书法不是线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