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狐好养吗:中学里有一篇《巷》的课文大体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26:09
全篇课文

巷,常常会出现在江南的小城市中。几年前,我们那也还有,但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加上在家时间少,也就渐渐远离了巷。现在回忆起来,小时候,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徘徊”在巷口,就这样度过了我的童年。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我受了委屈,那巷便是我最好的归宿。或当我有什么心事时,我也会无言地诉说给巷听。那儿,包含了我的喜或忧,抑或愁……

印象中巷好像很长又似很短,还似很曲折。望得见尽头但却走不到尽头。记得那时的巷还是用石阶铺的,布满了青苔,直绿到了石阶缝里。

巷中永远没有鳞次栉比的人家,使人拥挤得喘不过气来。它总是很静很幽,偶尔只会传来一些脚步声,不过那绝不是周庄的阿金姑娘的脚步声。因此,那儿,便成为许多性格孤僻的人的心灵归宿。

在朦胧的印象中,小巷中好像每天都坐着一位年逾古稀的人,他似乎经历了沧海桑田,尝遍了人间冷暖,到头来落叶归根。他每天很准时,总坐在深幽的小巷中,回首往事,准备就这样过完他的余年。小时候的我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时我不太爱说话,有时候只和这老人坐在一起,半天也不说一句话。这老人似乎认识我,总会帮我解开我心中的锁,开导我内心深处对社会的怀疑……

突然有一天,他不见了。而我似乎并不感到惊讶,那时候妈妈对我说他去了另外一个极乐世界,我也傻乎乎的吵着要去。现在才明白,他活着是痛苦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解脱的好。我那时没哭,现在想起来依旧没哭。那时只觉得巷又深了些,又静了些。

那时正值冬日,早上,大雾笼罩着小巷,我时常一个人停留在巷的深处,是在想那去了极乐世界的老人吗?自己也不太清楚。雾散了,我也该回家了。

我万万没想到的事,这竟是我最后一次来这小巷了。第二天,我要搬走了,虽说还是在同一个村,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来过着小巷了。

新居的地方,依然也有巷。依然是那样长,没有尽头。只不过没那么静,那么幽了。因而也就没那种感觉了,这也就更加深我对那巷的思念之情了。

距最近一次去小巷已有六七年了,那时我还只是十来岁,那一次去十个偶然。我惊奇的是,小巷已不再是以前的小巷了,它老了……

现在回家,找遍整个村子,也找不到那老巷,呈现在眼前的只有那纵横交错的水泥路。

老巷,真的老了。载着我的童年,它沉睡了。

现在明白,在我心中,永远会有一个角落,记载着我的童年,也记载下下了老巷。永远永远,都会安静祥和地躺在那个角落。

《巷》是柯灵先生的散文名篇,选自散文小品《龙山杂记》,收录在初二语文课本中。
《龙山杂记》是柯灵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组散文小品。这组散文以作者故乡浙江绍兴为背景,抒写了此时作者的个人感兴。散文名篇《巷》是其中之一。1930年春,柯灵曾抱着文学理想闯入上海,但很快就碰壁折回。在那样的时代,身处古城绍兴,寂寞冷落、不甘于世外的情怀萦于作者心头,“仿佛自己是被摈在人群以外的畸零儿,唯有遥聆他人的欢笑”(《离开了秋千院落》)。他徘徊徜徉于故乡的山水巷陌,默默排遣着碰壁之后的失落、孤独与怅惘,从而发现了巷的风格、巷的妙处,发现了巷——这“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巷》就折射出作者此时的悒郁情怀。

《巷》按内容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前四段写了巷的风格、式样;后三段是巷的妙处与功用。文章起始段就点出了巷的风采,“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的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接着,作者正比反衬,来突出巷的飘逸恬静、古雅冲淡。作者笔下的巷,有如古代优娴贞静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焕发着自己独特的青春。它不同于简陋凋弊的乡村小巷,它是雅致的;它也不同于杂乱拥挤的上海里弄,它是恬淡而宁静的;它更不同于北方满目尘土的胡同,它是整洁澄明的。巷,有着自己的风格。这种正比反衬,作者似乎感到并未充分说明巷的特点,于是开始带领我们徉于这悠长又寂寥的小巷,具体领略它的风度了。这种小巷,身居城市,却“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它远离大都市,却又没有僻壤的泥土气息。它悠长寂寥,长到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安宁静谧,静到你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它寂寥静谧,却并不死气,你看,那巷的两边,“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充满了春意,充满了生机。这不是僻静深闺中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又是什么呢?
如果说上面几段突出巷的恬静、古雅与冲淡,那么第四段则重在突出它的飘逸洒脱。它无比悠闲,没有任何的羁绊与烦恼,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没有疾风骤雨的袭扰。这是历尽哀乐兴衰后的洒脱吧?所以才能于闹中取静,独自咀嚼着人世沧桑,默默欣赏着夕阳斜照,燕雀低飞,“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至此,《巷》这篇飘逸恬静的散文,这幅古雅冲淡的图画已充分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后半部分,作者写了巷的妙处、巷的功用。对这一点,作者更着重于精神上的感受。在作者特定的心境下,巷犹如一支婉转悠长的曲子,舒缓地流向你的心田。你觉得工作太劳累吗?巷可以给你消乏解忧。你心境悒郁,巷可以怡情养性,使你怡然自得,物我两忘。在这里,巷是你自己的天地,你可以随意与爱人倾诉心语,谈天说地,而不必担心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是人海汹汹中的避风塘,在这里你可以调整一下你惊悸的心神。巷是滚滚红尘中的洞天幽境,你徜徉于此,可一洗心头的尘埃。它最适于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人在这里休憩、徘徊。这是巷的妙处,也是此时作者的志趣所在。
巷的风格是飘逸恬静、古雅冲淡的,而这篇《巷》的文字的风格也是如此。作者以精美流畅的白话语言,不徐不疾,迤迤而来,漫漫而谈,细细地、深情地向你述说着巷的特点、巷的妙趣。感情色彩看似平淡实则凝重,体现着作者对巷的钟爱及作者的志趣。作者为了突出巷的风格,有时多用叠词,如“巷陌深深”“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修竹森森,天籁细细”等等,这种叠词如乐曲之袅娜,余韵无穷,造成飘逸恬静之感。有时,对句散句并举,用词精当凝练,又如乐曲流动中小小的起伏,婉转悠长。同时,错落有致的对散并举以及典雅精练的词句,又使文章富有古诗词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总之,《巷》的内容与巷的形式完美统一,写出了巷的风格,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情趣。
《巷》及《龙山杂记》中的其他篇目,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三十年代初)和作者特定的心境下,体现着作者此时黯淡悒郁的情怀。作者自言“多是身边琐事,无病呻吟,几乎连人生的影子也黯淡到看不见”,在它们中间,我照见了一个颤巍巍的怯弱的灵魂”(1935年3月《我这样期望着自己》)。然而,“舟人语觉潮生”(1956年作者出版自选集《遥望集》时曾引用卢纶这句诗来说明自己的作品),《巷》中的悒郁恰是作者不甘于世外的精神写照。在那样的时代,真正的弄潮儿是不会蛰居于这恬静的避风塘的。1931年冬,柯灵再赴上海,从此开始了他新的更辉煌的创作生涯。

不是中学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