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固话包月:请给我讲讲耶稣受难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7:00
谢谢

耶稣基督受难前的最后12个小时。
  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让世人知道了耶稣在蒙难前如何坦然面对这场必然的死亡。身处光明中的耶稣手持酒杯和薄饼,对自己的信徒侃侃而谈;而躲在黑暗处的犹大则是一脸的恐慌,他知道,自己的下一次拥抱将会让面前这位睿智的贤者陷入死亡的漩涡……
  这些都是油画中所描绘的。2004年2月,一部描述耶稣受难的影片将会被搬上银幕。

  故事发生在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抗拒了魔鬼的诱惑,然后被罗马士兵带到了耶路撒冷城内犹太法利塞教众的面前。他的言语被当成了僭越狂妄的疯话,大祭司和教众就这样宣判了耶稣的死罪。接着,耶稣又被带到执政官比拉多的面前,比拉多意识到自己的审判将无可避免的带来政治上的冲突,于是他决定听从希律王的旨意。希律王让百姓在耶稣和罪犯巴拉巴之间做出选择,结果是巴拉巴被无罪释放,而耶稣将接受惩罚。耶稣就这样被交到了罗马士兵的手中,饱受鞭笞之苦。然而,盲目的百姓仍然认为对耶稣的处罚远远不够。直到此时,比拉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得不将耶稣推向刑场。
  耶稣背着十字架蹒跚的走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前方的路通往蒙难地高尔高沙。在蒙难地,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十字架上,耶稣经受了最后的考验——被上帝所遗弃。经受了恐惧的耶稣看着圣母玛丽亚,大声喊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十字架使命完成了。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刹那间,天地失色……

  1965年,罗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上正式赦免了犹太人的“罪行”,从此以后,他们不再需要背负“害死耶稣”的沉重罪名,这让所有犹太人都放下了压在心口的一块大石。可是,当梅尔·吉布森开始自编自导《耶稣受难记》时,阴影再次袭上了那些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的心头,片中涉及的敏感宗教问题正是矛盾的来源所在。吉布森对于影片的说明更是加重了犹太人的忧心,扰乱了任何一名犹太人的正常思维:“《耶稣受难记》所带来的不安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情况,但这却绝不是我拍摄影片的本来用意。我只是在讲述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有罪的人都应该看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耶稣受难记》没有在好莱坞占主导地位的明星领衔,对话也采用影片所处年代人物使用的语言:犹太人的亚拉姆语和罗马人的拉丁语,虽然将配以英文字幕,但是对于好莱坞来讲,这种做法简直不可理喻。于是人们开始感到恐惧,恐惧的根源并不是畏惧吉布森口中的“事实”,而是源自吉布森曾经资助一座独立于洛杉矶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管区的传统天主教堂,而所谓的“传统天主教”指的是从教会分裂出来抵抗“第二次梵蒂冈会议”的运动,他们的宗旨就是“清除害死耶稣的犹太人”。

  迫于各种压力,梅尔·吉布森不得不重新剪辑了影片,赋予片中的犹太人角色更多令人同情的因素,并且请来了科罗拉多泉城的福音派教徒、宾夕法尼亚的宗教首脑和华盛顿的社会名流而非最具发言权的普通市民来观看未完成的毛片。因此,对于本片是梅尔·吉布森故意煽动的疯狂之举还是出于一种让罪人的后代重新面对事实的冲动,我们仍然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因为,犹太人是否要为害死耶稣而负上千古罪名距离受中式文化熏陶的我们实在是太远太远了……

下面关于耶稣之死,说说天主教会的观点,是我自己根据天主教经典还有前人和今人的论述总结的。

并不是圣父不能挽救耶稣,因为圣父、圣子、圣神,三位是一体的,都是一体一性的真天主。然而圣子是天主性和人性的结合,天主为了拯救世人,刻意这样做,有了人性才能替人类去赎罪。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圣死带来了无尽的恩典,展示了天主对人的仁慈、宽容与爱!他的死,是因为人有深重的罪孽,天主又充满了爱,所以用圣子的被辱被折磨及圣死替人赎罪。正因为有了耶稣基督及其圣死,才有了人类得救的希望!

他死前发现自己是同性恋者

耶稣基督一生中最后的12个小时,在耶路撒冷被犹大出卖、受刑、折磨直到死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