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一福利院招聘:邮票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59:09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故事

19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伦敦一个中学的校长罗兰·希尔正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邮递员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不肯收下。希尔十分纳闷。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原来,他们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暗记,这样,用不着看信的内容就互通音讯了。希尔深感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

那时,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邮资昂贵,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计算和创新后,罗兰·希尔提出了“降低邮资、统一收费标准、简化邮递手续”的思路。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观点为基础写成了一本题为《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小册子,呈递给当时的财政大臣,不料受到冷落。出于无奈,他只得将小册子修改后公开发表。他提出了三项建议:由寄信人在邮局付现金;通过对信封、信纸收费的办法统一邮资;使用“一片只够盖上邮戳即可的纸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这样,其持有者将纸片浸湿后,可将它帖在信封之上”。

这三项建议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种情况下,1839年8月,维多利亚女王签署法令,决定正式采纳希尔的建议,并调希尔进入财政部负责实施这一计划。1839年9月6日向全国公开征集“标签”(当时尚不叫邮票),在收到的2600多封应征图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获奖。罗兰·希尔根据这4份作品,以威廉·维恩所作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的纪念章作原画,用绘画颜料画了两幅邮票画稿,交查尔斯和费雷德里克·希思父子雕刻,邮票由帕金斯·倍根公司承印,以黑色为基调,下方印有“一便士”字样,故称为“黑便士”。

原定于1840年1月1日启用的邮票因设计的延误,1840年5月6日正式开始使用,与“黑便士”同时使用的还有“蓝便士”(面值两便士的蓝色邮票)。从此,邮票在世界上诞生了

  邮票的故事
  丛秀文
  周亮是班级里一个学习成绩不够好而且在纪律上对自己要求又不够严格的学生。面对他身上存在的问题,我曾找过他,做过帮助他克服不良习惯的努力,我也曾在全体同学面前严厉地批评过他,可是成效都不太大。迟到的次数不见减少,成绩不见提高。面对这种局面,我也非常苦恼,甚至想过放弃。 .

  记得在一个叫做《一张邮票》的 小品里,一张风筝邮票成了连接台湾同胞和国外友人的桥梁。我突发奇想,如果我也拥有这样一张邮票,使它成为我教育学生的一个媒介,架起我与学生(尤其是表现不好又不让老师说的学生)沟通的桥梁,那该多好。在周亮的身上,我的这张邮票还真派上了用场,而且还起了不小的作用呢。

  在一个下雪天的早自习,周亮又迟到了。如果此时我大发雷霆或是严厉批评,肯定会破坏早自习的肃静气氛。而且换来的可能还是他的消极抵抗。于是,我一反常态,什么话都没说,用表情示意他可以回到座位。他看我既没罚他站,也没训斥他,脸上露出很奇怪又很疑惑的表情。在他坐稳后,其他同学也都各自肃静地看着各自的书。我装做巡视全班的样子走过他的桌旁,在不惊动其他学生的情况下,把写好的一张纸条叠上放在他的桌子上。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着上面写着:“周亮同学,你今天迟到有原因吗?是起来晚了,还是堵车了?或是别的什么原因?请你写个同样的纸条向我解释一下,老师会谅解并理解你的。”看完纸条后,我发现他的脸上很难说清是高兴还是难过还是悔恨,一种平日里从没有过的表情停留在他的脸上有一分多钟。接着,他在纸上写下了迟到的原因,并表示谢谢老师的理解。

  在这里,我想补充说明一下我为什么挑选一个下雪天来发出我的这第一张邮票。因为这个下雪的早晨,可以给学生非常合理而充分的理由解释迟到的原因,让他很体面地和老师沟通,而不是把他置于一种被动的挨批评的情境之下。经过这初次的交流,我为终于找到了与林哲沟通的方法而欣喜,也为我的发明而自豪。

  经过后来的交流,我发现周亮其实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初中时还担任过班级的干部。后来在初四的时候,由于接触了一些不良少年,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再加上家长上夜班,经常无人照顾,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的引导和教育,逆反心理和行为愈演愈烈,直至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但不接受,而且还公然的抵抗。

  自从有了邮票事件后,我们通过邮票越谈越多,越谈越投机,而且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诸多不利因素。我们虽然近在咫尺,采用这种方式交流,使我们就象是远隔千里却又彼此心心相印的朋友,这也许就是距离产生美的美学原理吧。直到现在,我还用这一方法来拉大我与象周亮一样的学生的交流距离,老师在这头,学生在那头,文字交流就象一张小小的邮票,它使师生拿着同一张邮票登上沟通心灵之旅,放飞学生驶向健康成长的彼岸。在这同时,我也为又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欣慰。这也是我解读小品《一张邮票》的别样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