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热电最新消息:反法胜利60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8:32
有关历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反动势力所策划的,由主要侵略国家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帝国主义日本所发动的旨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全世界共有六十一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这场战争。军事行动是在四十个国家的领土和在海战区及大洋战区进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三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两个主要战争策源地,一个在德国,一个在日本。德国借口消除凡尔赛条约的不平等性,要求对世界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重新瓜分。意大利和日本也力图建立“新秩序”。

  德、意、日相互勾结,到处煽风点火,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绥靖政策的产物——《慕尼黑协定》

  一九三八年三月,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吞并奥地利。五月二十日,希特勒以保卫捷境内的日尔曼人“民族利益”为借口,调兵于捷德边境,形成了“五月危机”。德捷的紧张关系使英法两国首脑坐卧不安,张伯伦曾先后两次到德国与希特勒会谈。九月二十九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元首宫”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捷政府被完全、彻底地出卖了。《慕尼黑协定》令全世界震惊。九月三十日,张伯伦踌躇满志地返回伦敦,他一下飞机就把《英德宣言》拿出来挥舞,并向欢迎的人群欢呼:“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慕尼黑协定》带给欧洲的不是什麽一代人的和平,而是加速滑向战争。

  二战序幕 入侵波兰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并且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波兰拒绝了这些要求。八月三十一日德国在其与波兰接壤的格莱维茨城蓄意挑衅以制造进攻波兰的借口。九月一日四时四十五分,德军的航空兵对波兰机场、交通枢纽、铁路、经济与行政中心实施突击。九月八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先遣兵团逼近华沙。波海军只有五艘潜艇和三艘驱逐舰成功驶向英国和瑞典,其余舰艇均被德军航空兵炸沉,或在格丁尼亚被俘。波兰政府再三请求盟国立刻给予支援。根据军事协定,英法本应以航空兵对德国实施突击并以法军主力对德国西部边境进攻。九月四日英法形式上对德宣战,但实际上并末给波兰以任何援助。盟军指挥部虽在兵力和兵器上拥有优势,但没有采取坚决行动。只是九月九日法军才开始对萨尔实施有限目的进攻,但是这一进攻于九月十二日就停止了。九月十六日“南方”集团军群在弗沃达瓦地域与“北方”集团军群会师,对波兰政府置军队和人民的命运于不顾而逃往罗马尼亚。十月初波兰的战斗行动结束。波军死66300人,伤133700人,被俘近四十二万人。波兰居民遭到巨大牺牲。德军死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人。

  法国失陷

  一九四○年六月二十日德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雷通德签定法国向德国投降书。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也是在这节车厢里,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国曾向法国及其盟国签署了投降书。

  敦刻尔克的奇迹

  敦刻尔克,是法国诺尔省的一座港市,濒临多佛尔海峡。该港有铁路轮渡同英国多佛尔港连接,所跨越的海峡最窄处仅三十三公里,是欧洲大陆去英国的最短海路。由于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西方列强争夺的对象。然而,使敦刻尔克著称于世的,却是一九四○年盟军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一九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德军把三十六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至比利时边境的海边。从海上撤退是盟军唯一明智的选择。经过九天的努力奋战共撤走英法士兵336427人。邱吉尔称敦刻尔克的大规模救援行动为“救援奇迹”。

  不列颠之战

  英国会战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空军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制空权,其特点是高强度的空袭〔一昼夜出动飞机一千~一千八百架次〕和激烈的空战。德军航空兵的主要打击目标是英国空军的机场。第二阶段,航空兵的基本力量主要用于轰炸伦敦,以达到恫吓居民和动摇民心的目的。第三阶段,预定以轰炸英国的主要工业城市〔伯明翰、南安普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考文垂〕来破坏工业生产。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活动还有另一目的 ,即在战略上起蒙蔽作用,掩盖德国侵苏战争的准备。

  德军掉进红色峡谷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对苏联实行突然袭击。从此苏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主要战场。战争初期,苏联严重失利,部队节节败退,西部国土大片沦陷。从一九四四年起,苏军开始不断地对德军实施十次战略性突击,解放了苏联全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配合各国抗德武装进行解放战争。

  纳粹衰败序曲——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会战是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法西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贪图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一九四一年九月三十日~十二月五日〕和进攻战役〔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五日~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日〕。

  莫斯科的前哨战——诺门坎战役

  一九三九年爆发的“诺门坎”〔哈拉哈河〕战役,苏日双方投入兵力二十余万人、飞机九百余架、火炮五百余门,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日满军死伤54000余人,苏蒙军伤亡18500余人。这场历时135天的战争,使得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忠实地履行了中立条约。这样,苏联才得以将布置在东线的兵力派往西线莫斯科战场,投入抗击德军的战斗。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早晨,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遭到日本数百架飞机的突袭。这次战斗中,美军损失惨重,总计沉没和受伤的大型战舰十九艘。十二月八日,美、英等国对日宣战。十二月十一日,德、意对美宣战,战争扩大到太平洋。

  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

  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方向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而实施了防御战役〔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七日~十一月十八日〕和进攻战役〔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九四四年二月二日〕。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这次会战历时二百天之久,法西斯集团在会战中被打死、打伤、被俘和失踪的官兵约一百五十万人,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结局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这次会战对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言,是一个根本转折,是战胜法西斯集团的一个最重要阶段。

  碧血黄沙——阿拉曼

  阿拉曼地区,从一九四二年七月到十一月之间,德意联军和英军总计进行了三次会战。这三个会战分别是:七月初开始的第一次阿拉曼会战、八月底到九月初的阿拉海法之战、以及十月底到十一月初的第二阿拉曼会战。

  盟军登陆诺曼底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武装力量在六月六日至七月二十五日进行的一次战役。战役的目的是横渡拉芒什海峡,在法国西北沿岸〔诺曼底〕夺取战略性登陆场,然后缶德国西部国界发动进攻。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登陆战役,它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

  阿登战役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一九四五年一月在西线阿登地域〔比利时东南部〕实施的最后一次有组织的较小的进攻战役。其目的是:挫败美英军队,扭转西欧形势,使之有利于德国,以便抽出德军兵力去同苏联作战。德国在阿登地域进攻的失败,意味着德国领导集团妄想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的冒险企图遭到破产,意味着他们迫使美英政府拒绝同苏联就彻底打败德国进行军事政治合作的计谋完全落空。

  攻克柏林

  一九四五年,实施欧洲最后决战时机已经成熟。苏军决定于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五月八日,德军在柏林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至此结束。柏林战役以辉煌的胜利而告结束。在战役过程中共俘敌四十八万人,缴获坦克一千五百余辆,飞机四千五百架以及大量技术兵器。

  中国抗日战场

  德国侵波战争爆发后,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远东地区的主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基本军事格局,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战场,抗击着共同的敌人,是我国统一的抗日战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日落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大致可分为三个战局。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战局;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战局;一九四四年一月~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战局。太平洋战局的特点是:大量实施登战役和抗登陆战役,其进程和结局取决于是否夺取海权和制空权。航空母舰编队是实施海上战役的突击力量,夺取并扼守岛屿直接取决于能否保持海洋交通线。美军潜艇是破袭日本海上交通线的主要兵器。

  血战冲绳岛

  一九四四年底,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决定夺取冲绳岛,作为最后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四五年六月三十日,冲绳岛战役结束。这次战役美军虽然胜利了,但却付出了血腥的代价。为了促使战争尽早结束,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决定。两个月后,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投向日本的原子弹

  美国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对日本广岛〔八月六日〕和长崎〔八月九日〕两城市各投了一颗原子弹。对广岛和长崎的原子突击并非出于军事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苏联对日作战,早已决定了日本必然覆灭。这是美国为战后称霸世界而进行的一种原子讹诈。

  日本投降 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质
  由于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939年9月1日,德军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初期,德军处于暂时的有利地位,很快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1941年,德国侵入苏联,日本袭击美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苏联、美国等更多国家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联合起来,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斯大林格勒等战役后,战争形势发生转折,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一方迅速发展,德、日法西斯等国家相继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胜利。
  1.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尽管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目标下,它们“求大同,存小异”,始终互相援助,共同抗击敌人,争取胜利。世界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2.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就战争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远非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能比拟的。

  两次世界大战规模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
  36国
  61国

  参战人口
  10.5亿
  17亿

  作战区域面积
  400万平方千米
  2 200万平方千米

  动员武装力量
  7 000万人
  1.1亿人

  军费开支与薪饷开支比例
  1∶1
  3∶1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这次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第二,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无辜居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得人心。第三,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后,中国等亚洲和欧洲一系列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和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第五,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战后用于和平事业,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335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