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通常做法:有些什么作家主要写自然类散文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4:26:22
ps:不仅仅是自然,还有对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思索。

当代比较著名的环保作家有唐锡阳,哲夫,徐刚。等等
比较注重环境保护问题。

哲夫:以纪实之笔推动环保
■ 任志茜

环保作家哲夫,被人称作“穿着套不合时宜的盔甲,手拿一柄生锈长矛,妄想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
近20年来,哲夫一直倾注于环境文学的创作。在他创作的一系列生态环保作品中,呐喊、愤懑、辛酸与无奈不断地流淌。在一个人人喊环保但环境却日渐衰微的年代,他有的只是“一管秃笔,一颗人心,一部头脑,一介身躯尔”,却以著书立说的方式,直斥环保的软肋。
他连续6年作为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会特邀的惟一作家,全程参加了对黄河、长江沿线以及淮河治污工程的采访。多年来,他跟随记者团走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在今年世界环境日之际,他的又一部近70万字的力作《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告》杀青,7月上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为撰写这部以国家林业生态现状为主题的纪实作品,哲夫前后走访和调查了9个省区,行程上万里,耗时两年余。
此前,哲夫以“中国环境文化丛书”形式推出我国第一套长篇生态纪实文学丛书《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已向人们发出严峻的环境警告。

从小说到纪实

哲夫早期发表的大量作品主要以小说为主,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不断创作出了长篇生态环保纪实文学。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位小说家渐进为挥舞着纪实文学大旗的环保者呢?
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创作观。哲夫随一个电视剧组去大兴安岭找外景地,发现那里的原始森林已经被砍得寥若晨星,无数干枯树桩像睁开的眼直冲天空翻白眼,令人心寒。当地人还讲了个故事,说某村上山刨人参,将一座原生原色的峡谷翻了底儿掉。他猛醒,这才知道人类社会正遭遇无妄。
思之则行之,哲夫就这样开始以生态环境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除了写一些中短篇和散文外,还创作了黑色生态系列长篇《黑雪》、《毒吻》、《天猎》等。
哲夫以为自己是一个可以重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的大力水手,不料后来发现充其量不过是个与风车大战三百回合的堂·吉诃德。许多读者只关注小说中的风花雪月,却忽视环保理念的阐述与张扬。哲夫故而弃小说之形式而取纪实为新的披挂。1997年,哲夫出版《哲夫文集》十卷本作为小说封笔之作,转而做起了生态报告文学。
对环保的痴迷让哲夫走上了一条崎岖而坎坷的道路。很多现实问题接连出现,一些污染企业扬言要拿刀砍他们,让他们出车祸,还有人进行跟踪。此外,环保并没有给他带来经济上的丰收,从千字千元的报酬一落到千字几十元,再从多少人排队约稿到如今的写稿等人来约。他的爱人也善意地唠叨过:“最近这几年你挣来点什么啊,除了害怕和担忧,没有别的。”

哲夫眼中的生态

1998年在淮河考察期间,面对满河的黑臭与沿河无数家大大小小的污染企业,哲夫欲哭无泪。向污染宣战,让淮河在2000年变清,是那年政府向国人和世界的郑重承诺。虽然迄今污染依旧,但那种壮士断腕的勇毅和决心震古烁今。哲夫的《中国档案》因此催生。
1999年,哲夫参加了“爱我黄河”记者团采访活动,沿黄河走了8个省区。过后完成了长篇纪实《黄河追踪》,讲述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惟礼义廉耻才可以遏制为富不仁急功近利贪婪无度的索取欲望,惟诚信和自律的魂兮归来,才可以重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之后他又连续参加了主题为“西部开发生态行”等一系列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哲夫心爱的笔记本电脑在路上被颠散了架;两次涉足青藏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仍然阻止不了他继续采访的信心;他们在山西清徐解救了几个长期在恶劣污染环境下工作并失去人身自由的民工。在今年的“太湖行动”中,多数监测断面是五类水或是劣五类水,但让他担心和忧虑的更是一种情绪的对立,就此,他已经开始着手创作《环太湖生态报告》。
回想他参加的6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哲夫感慨万千:在对江河实地考察中,他了解到长江已没有一处水可直接捧起来喝,就连源头沱沱河,当地居民十几年前就不喝了;淮河里涌动着化学泡沫、色如黑酱、浊臭熏天……山体滑坡、沙暴肆虐、洪水滔天、森林遭伐、动物灭绝、水源枯竭等生态灾难频频发生。

“环保是关乎人人的绝对自私的事业”

博大深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是哲夫安身立命的根本。读哲夫文章,不难读出他殚精竭虑、奔走呼号的激情,不难读出他义无返顾的决心。非有大志向不会为之,非有大悲悯不会为之,非有大情怀不会为之。他无情揭露那些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抨击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视与贪婪;他对沿淮企业欺瞒治污检查,致使淮河变清的时间一再推迟,甚至变清的河段再度发生严重污染更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他既有赤子的深忧,也有智者的远虑。
哲夫的环保理念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支点:一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是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他力图用自己的努力昭示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善待自然,即善待自己。在《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告》中,他以相当大的篇幅写道: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怀有畏惧或是敬意是有益人类健康的。资源匮乏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将成为致命的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是21世纪世界各国最主要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哲夫的环保理念也贯穿并渐进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始而在长篇《毒吻》中断言人类是一个毒孩子,在亲吻自然的同时却毒害了自然。继而在《天猎》中发出的“猎天者必被天猎”的警告,希望人类能够因畏惧而尽可能少地破坏生态。如果说《中国档案》在表达一种速胜的希望,到《黄河追踪》则成为一种艰苦卓绝的思考,到《长江生态报告》中则是上天入地的寻觅各种助力的生死总动员。《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告》则是一种回归,因为真理往往是简单的。
在哲夫眼中,环保并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关乎人人的绝对自私的事业。他认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人,就是不爱自己,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爱山川万物?性情中人的他说做这些只是为了心安,不希望自己和亲友生活的环境遭受污染,不希望后代将来没有水喝,没有新鲜的空气呼吸。这种“自私”,已经不是小爱而是大爱,不是小我而是大我了。

  当代比较著名的环保作家有唐锡阳,哲夫,徐刚。等等
  比较注重环境保护问题。

  哲夫:以纪实之笔推动环保
  ■ 任志茜

  环保作家哲夫,被人称作“穿着套不合时宜的盔甲,手拿一柄生锈长矛,妄想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
  近20年来,哲夫一直倾注于环境文学的创作。在他创作的一系列生态环保作品中,呐喊、愤懑、辛酸与无奈不断地流淌。在一个人人喊环保但环境却日渐衰微的年代,他有的只是“一管秃笔,一颗人心,一部头脑,一介身躯尔”,却以著书立说的方式,直斥环保的软肋。
  他连续6年作为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会特邀的惟一作家,全程参加了对黄河、长江沿线以及淮河治污工程的采访。多年来,他跟随记者团走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在今年世界环境日之际,他的又一部近70万字的力作《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告》杀青,7月上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为撰写这部以国家林业生态现状为主题的纪实作品,哲夫前后走访和调查了9个省区,行程上万里,耗时两年余。
  此前,哲夫以“中国环境文化丛书”形式推出我国第一套长篇生态纪实文学丛书《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已向人们发出严峻的环境警告。

  从小说到纪实

  哲夫早期发表的大量作品主要以小说为主,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不断创作出了长篇生态环保纪实文学。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位小说家渐进为挥舞着纪实文学大旗的环保者呢?
  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创作观。哲夫随一个电视剧组去大兴安岭找外景地,发现那里的原始森林已经被砍得寥若晨星,无数干枯树桩像睁开的眼直冲天空翻白眼,令人心寒。当地人还讲了个故事,说某村上山刨人参,将一座原生原色的峡谷翻了底儿掉。他猛醒,这才知道人类社会正遭遇无妄。
  思之则行之,哲夫就这样开始以生态环境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除了写一些中短篇和散文外,还创作了黑色生态系列长篇《黑雪》、《毒吻》、《天猎》等。
  哲夫以为自己是一个可以重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的大力水手,不料后来发现充其量不过是个与风车大战三百回合的堂·吉诃德。许多读者只关注小说中的风花雪月,却忽视环保理念的阐述与张扬。哲夫故而弃小说之形式而取纪实为新的披挂。1997年,哲夫出版《哲夫文集》十卷本作为小说封笔之作,转而做起了生态报告文学。
  对环保的痴迷让哲夫走上了一条崎岖而坎坷的道路。很多现实问题接连出现,一些污染企业扬言要拿刀砍他们,让他们出车祸,还有人进行跟踪。此外,环保并没有给他带来经济上的丰收,从千字千元的报酬一落到千字几十元,再从多少人排队约稿到如今的写稿等人来约。他的爱人也善意地唠叨过:“最近这几年你挣来点什么啊,除了害怕和担忧,没有别的。”

  哲夫眼中的生态

  1998年在淮河考察期间,面对满河的黑臭与沿河无数家大大小小的污染企业,哲夫欲哭无泪。向污染宣战,让淮河在2000年变清,是那年政府向国人和世界的郑重承诺。虽然迄今污染依旧,但那种壮士断腕的勇毅和决心震古烁今。哲夫的《中国档案》因此催生。
  1999年,哲夫参加了“爱我黄河”记者团采访活动,沿黄河走了8个省区。过后完成了长篇纪实《黄河追踪》,讲述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惟礼义廉耻才可以遏制为富不仁急功近利贪婪无度的索取欲望,惟诚信和自律的魂兮归来,才可以重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之后他又连续参加了主题为“西部开发生态行”等一系列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哲夫心爱的笔记本电脑在路上被颠散了架;两次涉足青藏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仍然阻止不了他继续采访的信心;他们在山西清徐解救了几个长期在恶劣污染环境下工作并失去人身自由的民工。在今年的“太湖行动”中,多数监测断面是五类水或是劣五类水,但让他担心和忧虑的更是一种情绪的对立,就此,他已经开始着手创作《环太湖生态报告》。
  回想他参加的6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哲夫感慨万千:在对江河实地考察中,他了解到长江已没有一处水可直接捧起来喝,就连源头沱沱河,当地居民十几年前就不喝了;淮河里涌动着化学泡沫、色如黑酱、浊臭熏天……山体滑坡、沙暴肆虐、洪水滔天、森林遭伐、动物灭绝、水源枯竭等生态灾难频频发生。

  “环保是关乎人人的绝对自私的事业”

  博大深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是哲夫安身立命的根本。读哲夫文章,不难读出他殚精竭虑、奔走呼号的激情,不难读出他义无返顾的决心。非有大志向不会为之,非有大悲悯不会为之,非有大情怀不会为之。他无情揭露那些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抨击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视与贪婪;他对沿淮企业欺瞒治污检查,致使淮河变清的时间一再推迟,甚至变清的河段再度发生严重污染更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他既有赤子的深忧,也有智者的远虑。
  哲夫的环保理念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支点:一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是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他力图用自己的努力昭示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善待自然,即善待自己。在《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告》中,他以相当大的篇幅写道: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怀有畏惧或是敬意是有益人类健康的。资源匮乏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将成为致命的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是21世纪世界各国最主要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哲夫的环保理念也贯穿并渐进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始而在长篇《毒吻》中断言人类是一个毒孩子,在亲吻自然的同时却毒害了自然。继而在《天猎》中发出的“猎天者必被天猎”的警告,希望人类能够因畏惧而尽可能少地破坏生态。如果说《中国档案》在表达一种速胜的希望,到《黄河追踪》则成为一种艰苦卓绝的思考,到《长江生态报告》中则是上天入地的寻觅各种助力的生死总动员。《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告》则是一种回归,因为真理往往是简单的。
  在哲夫眼中,环保并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关乎人人的绝对自私的事业。他认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人,就是不爱自己,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爱山川万物?性情中人的他说做这些只是为了心安,不希望自己和亲友生活的环境遭受污染,不希望后代将来没有水喝,没有新鲜的空气呼吸。这种“自私”,已经不是小爱而是大爱,不是小我而是大我了。

补充楼上的,中国的周涛不能漏掉,大西北的风光被他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