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rossfit box:谁知道九天玄女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2 05:04:14
本人急需

天圣母,道教神名,俗称九天玄女,九天娘娘。古神话传说她是一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

九天圣母乃上古之玄鸟,人头鸟身,奉天命生于下契,事唐虞为司徒,封于商,传十三代太乙为成汤,建立周朝。据史书及神话传说记载:她是西灵圣母元君之弟子,又是黄帝之军师。鉴于她所造能出奇制胜的“天书”兵法,堪称得是中国上古第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

传说古时,黄帝与蚩(音痴)尤,鏖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九战而不胜。蚩尤之暴,他祭起法术,使三日三夜大雾冥冥,令军士不见天日,难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黄帝于太山之下。黄帝见军士无法作战,引兵退归太山之阿,夜间昏然忧寝。西灵圣母遂遗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黄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克矣。"西灵圣母所授神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为玉,丹血为文。" 授符既毕,西灵圣母又命弟子九天玄女向黄帝传授“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为了战胜蚩尤,九天玄女又为黄帝制作夔(音葵)牛皮巨鼓八十面,又再授予黄帝图策,印剑之物,以战备之用。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作为古时代神话奇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一击震五百里,连击震三千八里,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元门,败倒如山。“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传说“奇门遁甲”最早有四千三百二十局,流传中逐渐减少为一千零八十局,七十二局,后来只剩下十八局。据《太平广记》卷五十六记载;历代各种玄理奇术“天书”,都与九天玄女治乱安国有关,历代传说中,每当天下由乱趋治之时,有时则是九天玄女亲授,有时则是有道高人代行;如战国时期,孙膑从鬼谷子那里得天书三卷,八门遁法,六甲灵文。

在《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在带兵入川时,曾驱兵取乱石,在临山傍江的鱼腹浦沙滩上,布下石阵,名曰八阵图;诸葛亮按奇门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布阵。其阵反复八门,每日每时,变化无端。日暮,当东吴都督陆逊探阵误入八阵图死门时,霎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盖地,怪石磋峨,槎丫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可比十万精兵之势,当东吴都督陆逊惊得进退无门,大喊:“吾中诸葛之计也!"之际,好得诸葛亮老岳父黄承彦行善,亲来往生门引出,不然定困死于八阵图之中。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咏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传说薛仁贵出兵征服高丽,也得九天玄女授之白虎鞭, 水火袍,震天弓,穿云箭,无字天书五件宝物,从而东征大捷。在《水浒传》中,说宋江被江州都头带人追得着急,逃到还道村一座古庙,藏身于神厨之中,经被几番搜索。得神助而脱险后,有青衣童子引见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书说:“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勿忘勿泄。”传说刘伯温出山前,在处州罗山山洞中,也得天书四卷,后凭天书辅朱元璋打天下,功标第一。历史上关于九天圣母的传说玄之又玄,她给中国善男信女蒙上一道神秘的光环。在北京,就有三座祭祀九天圣母的庙宇,其庙宇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历代香火不断,万民参拜祈求平安纳福的女神。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①《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云: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②二为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之名,始见于汉代之纬书。《龙鱼河图》云: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③又说:"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后,河出符信,战则克矣。黄帝寤,……立坛祭以太牢,有玄龟衔符出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梦所得符也。广三寸,袤一尺。于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④其后,又有《黄帝问玄女战法》一书,对上述故事进行演绎。《旧唐书·经籍志》兵家类著录《黄帝问玄女法》三卷,盖即此书,可能出于南北朝。其中有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问何?'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⑤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记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⑥此文比《黄帝问玄女战法》增益甚多,有较多的道教色彩,出书年代应在其后,或许出于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上述资料加以综合,写成《九天玄女传》,收入《墉城集仙录》卷六(又载《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该传亦主述玄女向黄帝授符书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确将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加以叙写。该传首句即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当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时,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⑦当黄帝告以求授战法之愿时,"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⑧等,于是"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分四冢以葬之。"⑨经过如此叙写之后,九天玄女遂成为上古之女仙,而被纳入道教神谱中。

九天玄女对中国古代社会亦曾产生过影响。《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叙述宋江被官兵追赶时,躲进九天玄女庙,被九天玄女所救,并授其兵书三卷之故事。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①《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云: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②二为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之名,始见于汉代之纬书。《龙鱼河图》云: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③又说:"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后,河出符信,战则克矣。黄帝寤,……立坛祭以太牢,有玄龟衔符出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梦所得符也。广三寸,袤一尺。于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④其后,又有《黄帝问玄女战法》一书,对上述故事进行演绎。《旧唐书·经籍志》兵家类著录《黄帝问玄女法》三卷,盖即此书,可能出于南北朝。其中有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问何?'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⑤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记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⑥此文比《黄帝问玄女战法》增益甚多,有较多的道教色彩,出书年代应在其后,或许出于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上述资料加以综合,写成《九天玄女传》,收入《墉城集仙录》卷六(又载《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该传亦主述玄女向黄帝授符书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确将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加以叙写。该传首句即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当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时,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⑦当黄帝告以求授战法之愿时,"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⑧等,于是"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分四冢以葬之。"⑨经过如此叙写之后,九天玄女遂成为上古之女仙,而被纳入道教神谱中。

九天玄女对中国古代社会亦曾产生过影响。《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叙述宋江被官兵追赶时,躲进九天玄女庙,被九天玄女所救,并授其兵书三卷之故事。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
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内
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①《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
云: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②二为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
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之名,始见于汉代之纬书。《龙鱼河图》云: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
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
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③又说:“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
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后,河出符信,战则克矣。黄帝寤,……
立坛祭以太牢,有玄龟衔符出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梦所得
符也。广三寸,袤一尺。于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④其后,又有《黄帝问玄
女战法》一书,对上述故事进行演绎。《旧唐书·经籍志》兵家类著录《黄帝问玄女法》
三卷,盖即此书,可能出于南北朝。其中有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
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
‘吾玄女也,子欲问何?’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
得战法焉。”⑤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记上述故事。文曰:
“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
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
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
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又数年,
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⑥此文比《黄帝问玄女战法》增益
甚多,有较多的道教色彩,出书年代应在其后,或许出于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上述资料加以综合,写成《九天玄女传》,收入《墉城集
仙录》卷六(又载《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该传亦主述玄女向黄帝授符书以破蚩
尤故事,但明确将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加以叙写。该传首句即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
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
必有太上之应。’”当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时,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
也。”⑦当黄帝告以求授战法之愿时,“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
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⑧等,于是“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分四冢
以葬之。”⑨经过如此叙写之后,九天玄女遂成为上古之女仙,而被纳入道教神谱中。
九天玄女对中国古代社会亦曾产生过影响。《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
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叙述宋江被官兵追赶时,躲进九天玄女庙,被九天玄女所
救,并授其兵书三卷之故事。

http://cache.baidu.com/c?word=%BE%C5%3B%CC%EC%3B%D0%FE%C5%AE%3B%B5%C4%3B%B9%CA%CA%C2&url=http%3A//222%2E78%2E244%2E91/xuesheng/gushi/shenghua/200510/1107%2Ehtml&b=0&a=88&user=baidu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①《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云: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②二为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之名,始见于汉代之纬书。《龙鱼河图》云: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③又说:"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乙在前,天乙备后,河出符信,战则克矣。黄帝寤,……立坛祭以太牢,有玄龟衔符出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梦所得符也。广三寸,袤一尺。于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禽蚩尤。"④其后,又有《黄帝问玄女战法》一书,对上述故事进行演绎。《旧唐书·经籍志》兵家类著录《黄帝问玄女法》三卷,盖即此书,可能出于南北朝。其中有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问何?'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⑤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曾引《玄女兵法》文,亦记上述故事。文曰:"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又数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于帝庭,授以地图。"⑥此文比《黄帝问玄女战法》增益甚多,有较多的道教色彩,出书年代应在其后,或许出于隋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上述资料加以综合,写成《九天玄女传》,收入《墉城集仙录》卷六(又载《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四)。该传亦主述玄女向黄帝授符书以破蚩尤故事,但明确将玄女作为道教神仙加以叙写。该传首句即云:"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当玄女下降,帝再拜受命时,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⑦当黄帝告以求授战法之愿时,"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⑧等,于是"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分四冢以葬之。"⑨经过如此叙写之后,九天玄女遂成为上古之女仙,而被纳入道教神谱中。

九天玄女对中国古代社会亦曾产生过影响。《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叙述宋江被官兵追赶时,躲进九天玄女庙,被九天玄女所救,并授其兵书三卷之故事。

注:

①《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241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②⑦⑧⑨《道藏》第22册683页,第18册195页,195页,19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④《重修纬书集成》卷六第89~91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⑤此书已佚,清严可均辑其佚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代文》卷十六。《艺文类聚》卷二、《太平御览》卷十五、《路史后纪》卷四,皆曾征引此段文字,唯《艺文类聚》征引书名作《黄帝玄女之宫战法》。

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80册192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