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社保局电话:杨书森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22:35:08
杨书森是干嘛的,他有什么其他的作品?帮帮忙!

1、杨书森简介:
  杨书森 1945年12月生。197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任吉林油田高中语文教师。系中国训治学研究会、,全国中学阅读写作教研中心吉林省委员、《语文周报》特邀编委,《七彩虹》编委、《应用写作》特邀采编员。多年来在政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逻辑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方面都下过许多功夫;也取得某些成果。
  2、作品简介:
  他发表文化人类学论文四篇:《焚巫、祭月、祈雨》《诗、月出》新探;《宗教礼仪、爱情图画、生命赞歌》《诗、东门》的文化人类学臆解;《“勤子屠母”与尸解“人神”》;《吁嗟、羽舞、祈雨》,载《素质教育的轨迹》。另有研究诗经的论文《在蒙昧和野蛮的交汇点上》待刊,训诂学论文七篇。《“落英缤纷”解》、《中学语文课本注解补正》(1998年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上大会宣讲)、《释引定、执定、傍地、坐地》(此文被选入《中国跨世纪教育学术成果论坛》)、《“并命”非“亡命”辨》(此文是对《汉语大词典》“并命”条释义的批驳)、《径庭考辨》(对《汉语大词典》径庭释义的批驳)、《不谷考辨》(三篇均载《语文知识》)、《释“很”及“豪杰”》、《〈屈原列传〉纠谬》载《营口师专学报》、《匹夫有重于社稷解》(收入《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此外有短文《“莫可以当曹操”解》、《“死生日夜事”解》、《“下笔如有神”解》、《“加其土封”解》等短文以“补白”形式发表于《营口师专学报》,另《由从羊之字看古羌人的羊神崇拜》评笠原仲二的《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待刊,传略入录《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等。

  杨书森 男,1954年1月出生,辽宁省康平县人。1972年从事会计工作,曾任核算员、主管会计、财会股长、总会计师等职。1988年评为会计师。198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食品公司内部的《经营承包责任制》、《资金管理使用规定》、《财务开支及审批手续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通过执行验证,这些制度能使公司所属单位做到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的效果,能够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使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提高,企业由1986年亏损22万元,1987年变盈,利润逐年上升,1991年盈利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作家本报消息《七十年前的塘沽庄 大半属于“永久黄”》引起关注
  读者细说“塘沽全景”
  照片应是多次拍摄拼接而成

  本报滨海讯 (记者王振良)本报“滨海新闻”10月19日刊发消息《七十年前的塘沽庄 大半属于“永久黄”》,同时配发了“塘沽全景”照片。塘沽区读者杨书森先生昨天给本报发来传真并与记者通电话,对照片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
  杨先生在传真中指出,照片中的景物范围,大体是今塘沽城区解放路以北、天碱俱乐部以东至新华路,再往南至海河边一带。其中的近景建筑物是民间习称的“法国大院”,这里应为照片的摄影地点。据了解,1941年塘沽两等学校从关帝庙迁此,更名塘沽镇立完全小学。1945年改称塘沽国民中心小学,解放后又改为塘沽第一中心小学。
  据杨先生介绍,照片中标注的“盐田”与“原料盐盐坨”字样之间近景,即“法国大院”最左侧建筑物,是一栋二层的小楼(在照片中看似平房),该楼为塘沽第一中心小学校舍之一,他本人20世纪60年代曾在那里读书,看到照片后感到十分亲切。
  杨先生还说,从景物的方向上看,照片应该是分多次拍摄,然后拼接到一起的。“法国大院”本有四排平房,而照片上只显示出三排,应该是拼接时剪掉的。另照片本身也遗留下一些拼接痕迹。
  此外,杨先生还提出,照片题为“塘沽全景”,而实际并不包括真正的“塘沽庄”,称为“永久黄”全景更为恰当。本报记者经向有关学者进一步核实,认为所说有一定道理。
  老的塘沽庄应在“永久黄”西北部,正好处在摄影者背后,在照片上恰恰没有表现出来。
  这张照片原始出处是《塘沽之化学工业》,该书由“永久黄”驻塘沽联合办事处1932年编刊,是一种广告性质的册子,“塘沽全景”即是该书对照片的命名。“永久黄”虽然占据了当时塘沽的大部分,但“全景”中没有老的塘沽庄,确实是种缺憾,给人以偏概全之感。
  《塘沽之化学工业》之所以如此处理,应该说有很大的宣传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