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妆品展柜:道教创始于什么时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0:54

东汉末年。
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道教创始于东汉。

张陵 (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吴之天目山,七岁读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义。为太学书生,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从学者千余人。永平二年(59)以直言极谏科中,拜巴郡江州令(今重庆),时年二十六岁。因素志于黄老之道,见世风日下,不久遂弃官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汉章帝、和帝诏征皆不就。后与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诉流至云锦山(今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汉安元年(142)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云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创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领,不喜施刑罚,廉耻治民,符水治病,百姓奉之为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尔注》阐扬道教教义,称“道”即是“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永寿二年(156),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剑印付子衡,与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岁。唐天宝七载册赠“太师”,僖宗中和四年(884)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理宗加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道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

道教

道教是流行于部分汉族群众中的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于公元2世纪,在古代巫术、方术、黄老之学的基础上产生。最早有琅邪(今山东诸城)人于吉、宫崇在汉顺帝时著《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170卷)。东汉灵帝时张角创“太平道”,奉“中黄太一”为至尊天神,传播《太平经》,影响达到青州(今山东)、徐州(今江苏)、幽州(今辽宁)、冀州(今河北)、荆州(今湖北湖南)、扬州(今江西)、兖州(今河南北部)、豫州(今河南南部)等地。信奉者多为贫苦农民及下层群众,张角以此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汉顺帝时又有张陵在西蜀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郎《道德经》)为经典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后被曹操所灭。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分别重修道教经典,讲修炼成仙之法,定乐章诵诫,增补经诀、广制斋戒仪范,使道教的宗教教理和仪规趋于完备,并把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规定道教“以礼度为首”,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从此,道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有了很大的发展。唐宋以后,出现了一大批道教学者,从事道教理论和教史著述,辑录《道藏》(道家经典集成)至数千卷,并分出若干宗派。元代以后,道教各派中以全真派和正一派地位显著。全真派又称“全真道”,公元12世纪王重阳创立,主张以道为主,兼融儒佛,其弟子丘处机曾受成吉思汗召见于中亚行辕。正一派又称“正一道”,是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合流形成,元代归由张陵第38代孙张与材统领①[一说是36代孙。],受封为“正一教主”。明代道教臻于极盛,编纂正、续《道藏》共5485卷,内容分三洞②[“洞”即“通”,意为“途径”,类似佛教“乘”的意思。](洞真、洞玄、洞神)、四辅③[“辅”,指“洞”以外的辅助性经论。](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全面阐明道家的经、论、神仙谱系、神灵图象、清规戒律、符诀、威仪、方术、传记、赞颂、表奏等。
道教教义,敬奉元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夭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三清至尊天神,信仰居于名山洞天福地仙境中的神仙真人,宣传天道循环、善恶承负、因果报应的宗教信条,主张通过修正、修善、积德、修性的途径,达到成神成仙、长生久视的目的。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追求长生不死的宗教。

新中国成立以后,道教作为中国宗教之一,受到保护和尊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都有道教界代表。著名的道教宫观得到很好的保护与维修。1957年成立中国道教协会。以后又出版了《道协会刊》,举办了“道教徒进修班”。

1980年以来,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开展道教研究,各地道观山门重修,香火缭绕,老中青道士洒扫庭院、诵经斋戒、静心修炼,吹笙弹琴,弦歌不绝。采集药材,运气发功,治病救人,培植四时花木,植树造林,兼营旅游事业。从一方面为繁荣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汉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