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瑞郎最新消息:谁有孔乙己简介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39:46
是鲁迅写的《孔乙己》里面的那个人:孔乙己,我要他本人的简介,不是文章的

(1)《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自己告诉我,也实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都叫他作“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2)他本姓孟,大家叫他作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至穷得几乎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来吃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见了。
(陈根生《择取遗产融合新机-〈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语文月刊》1989年第7、8合刊)

(3)相传当时绍兴城内还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此入由于生活贫困不堪,为谋生计,只得去卖烧饼油条勉强度日,因他不肯脱下长衫,又不愿大声叫卖,只好跟随别的卖大饼油条的小贩后面。小贩们大声吆喝一次,他跟在后面低低地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非。街上的孩子们见他身穿长衫,手提货篮,叫着使人半懂不懂的话,于是就围着哄笑起来,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从此亦然先生就扬名绍兴了。
“亦然先生”卖完大饼油条,就缓缓地踱过咸亨酒店,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吞吞地边喝酒,边津津有味地嚼着茴香豆。孩子们一见“亦然先生”在喝酒,纷纷地赶来讨茴香豆吃,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直到碟子里的茴香豆所剩寥寥无几了,就用手掌盖住碟子,嘴里念念有词:“多乎哉,不多也……”
据说这位亦然先生就是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原型呐。

鲁迅先生仅用2600字创造出来的传世形象孔乙己。他是以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

孔乙己似乎是封建专制毒害下迂腐的典型。然而,近来我越发觉得这种迂腐或者可以理解为一种执着。在一个物欲横流、动荡不安的浮躁社会,这样的执着很是难得。

鲁迅反感孔乙己身着破烂的长衫。这样的反感明显带有非理性的感情,长衫本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再穿一千年也无可厚非。更何况,现今愈来愈多的人还企图从复古中寻找时尚的元素。鲁迅看人先看衣着,其为人可见一斑。

鲁迅反感孔乙己对“回”字研究,然而这种于细微深处的严肃,不正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么?鲁迅自以为以其犀利的文笔可以拯救大众,确仍然摆脱不了从其世界观出发的傲慢与偏见。假使斯蒂芬.霍金能有机会在鲁迅面前解释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可以肯定,这个当时自以为最进步的青年一定会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这东西有什么用?”他自以为从了胡适等人,搞起新兴文学,那些繁复的文字就不在有存在的价值。孰不知,文字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东方的历史都是最要紧的,作为一个文人对文字的尊重是最起码的品格。

鲁迅反感孔乙己偷书的行为,然而对于“偷”究竟是好是坏,委实没有讨论的必要。按照尼采的说法,道德不过是弱者手里对付强者的终极武器。就我的理解,“偷”也不过是背地里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的行为。你悄悄把别人的书拿过来,这便会被冠之以“偷”的恶名。假使有个女孩,他男朋友不在,你把她骗过来,这却能成为人人羡慕的特殊本领。当然,人是崇高的,有选择的权力,但假使书也有选择的权力,或许他会选择孔乙己,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落魄的穷书生手中,书才能发挥夹杂在只言片语中的精神力量,才能体现它最大的价值。我自以为道德和信仰一样都是一种个人选择,不具有普适的意义,偷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不知道鲁迅自己是否喜欢茴香豆,但他对于孔乙己的茴香豆一定是鄙视的。可以想象,当孔乙己咪着小酒,嚼着他至死也难以割舍的茴香豆的时候,鲁迅,这个打杂的伙计,正躲在一边,斜着眼睛对着孔乙己寻找他在咸亨酒店最大的快感。当鲁迅后来躲在一边叫嚣着要痛打落水狗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还是这样的眼神。茴香豆,对于孔乙己或许就是灵魂的归宿,是他遭遇了种种苦痛之后的精神鸦片,是他最后的上帝。当周围的人都在嘲笑他的时候,正是这个上帝使他解脱,使他得以超越世俗,寻找梦中的桃花源。不敢说孔乙己是否比骑在驴子上念道德经的老聃更加超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世上已极少有能用几粒茴香豆就能找到人生的解脱的人了。即使鲁迅这样聪明的,自以为必然有能力“进学”的人也免不了要在铁盒子里彷徨。世间最大的聪明,不过是难得糊涂,想来鲁迅亦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