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联合健康产业集团:秦始皇为什么要“梵书坑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5 04:55:21

历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喜欢说三道四。而真正识大体懂事说的有道理的不是太多。更多的作用是煽动,曲解之类。为了政治需要,巩固统治,把知识分子赶尽杀绝,并且连其生长发育的土壤——书籍,也一并毁掉,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秦始始实行的都是法家的主张,他不容许儒家思想的实行,防止其思想牵制他的霸业,所以就杀害了许多的儒者,焚毁了许多的儒家著作,给后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使百姓不能够接受到新思想启蒙,就会当时的世界还是很好的,没必要去改变它,去推翻秦始皇的统治,这样秦始皇就可以把他的帝国递至万世之后,他梵书坑儒就可以把传播思想者和传播工具一同消灭

秦始皇并没有杀光全天下的读书人~~~~
杀的只是一些对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不满而在民间攻击他的读书人,还有一些六国遗老遗少~~~~儒不特指孔子门徒通指读书人.....焚书是焚一些攻击他的书,以及民间藏书(思想方面的,并不包括医书,农书等)。这并不是秦始皇的首创,在秦穆公时代的商鞅变法时期,商鞅变法的一项就是“焚诗书而明法令”这是法家的思想使百姓不能够接受到新思想启蒙,就会当时的世界还是很好的,没必要去改变它,去推翻秦的统治......
使秦可以万世永固....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的坑儒,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事。他的暴君形象,嵌入了一代复一代中国人的头脑,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从小就认为,秦始皇是知识分子的大敌人,他之所以搞坑儒,是为了推行愚民政策,以达到长久统治的目的。由此,我很欣赏唐代诗人章碣的《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认为那是对嬴政的无情讽刺。<BR>  然而,由于不久前的一次山东半岛之行,使我对自己原来的观点动摇了。这次行程,我有两个惊讶:一、在距韩国仅百余海里的荣成市成山头,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秦始皇庙,至今香火仍盛,在此庙里,秦始皇和孔夫子一起受到当地百姓的崇敬。据我所知,这是全中国自古至今唯一一座纪念嬴政的庙宇,二、在成山头西边不远的文登县内,有一座古迹名叫“召文台”。我一到台上,就看见这么一副楹联:“祖龙驻跸文士登台古县得名的昔始;黔首知书田夫晒字昆嵛佳话至今传。”打开当地的文史资料,始知此对联的背后有一个古老的史实:昆嵛山南坡有一个晒字村的小山庄,春秋时有黄姓兄弟二人,从郓城逃难至此,以诗文传家。那时无纸,是用树枝蘸着草灰把字写在树皮上。为防止霉烂,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在太阳下曝晒。一天,黄姓的后代正在场上晒字,听见人马声喧,背起树皮便跑,被士兵们抓住。原来这是秦始皇东巡的队伍。嬴政便问黄家后代,为什么不带别的财产,却背着一捆树皮?黄氏后代回答:别的财产损失了还可再生,惟有这写在树皮上的书就不能再生了。嬴政一听大受感动,重赏了黄氏后代。之后,他在县城一座小山头上召集知识分子议事,黄氏后代被点名参加。于是,这个议事的小山头就被呼作召文台,一直到今天。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此台所在的山被命名为文登山,到了北齐时代,文登便被批准为县名,直到现在还沿用。<BR>  由于上述两件意想不到的事,逼得我开始研究秦始皇。经过查找到的资料,充分证明他不但不反对知识分子,相反的还十分重视他们,这里聊举几例:一、??事件之后,他除了杀掉?氏家族,还把自己的生母幽禁起来,下令说:“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断其四肢,积于阙下。”令下后,齐国一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宾客焦茅冒死求见。他闻言大怒,在殿角支一口大锅,准备烹杀这位姓焦的。但是当听了对方讲的道理后,便连忙下殿,礼待之并“爵之上卿,王自驾,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阳。”二、公元前237年,秦的王族建议说,各诸侯国来秦谋职的人,大都是特务,应该一律驱逐出境。嬴政便立即下令,赶走所有的外国人。此时,知识分子的客卿楚国人李斯,便上了一篇《谏逐客书》,大讲驱逐外国知识分子的坏处。嬴政一看,有理,立即“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令。后来,还任命李斯为丞相。”三、韩国的大知识分子韩非,著有十万余言的《韩非子》,“王闻其贤,欲见之“并邀其访秦想予以重用,但李斯忌韩之才,私下把他下狱,嬴政闻知“使人赦之”,因为迟了一步,赦令到非已死。为此事,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心中不安。特别是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常在全国巡游,每到一地都要召集知识分子座谈,听取意见。公元前219年,出巡东部各郡,特地召集崇尚儒学的知识分子70余人,到泰山脚下商议祭祀天地和封禅之事。<BR>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个关于秦始皇的悖论:他一方面爱护尊重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又大搞坑儒、迫害知识分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和中国的封建道统有着直接的关系。嬴政从一个诸侯国的头儿,经过长时期的东杀西战,最后终灭群雄、统一了中国,便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普天之下只有自己最伟大,只有自己的思想最正确,只有自己的实践最有用,老子天下第一,因此就骄傲自满,听不得任何不同声音和不同意见。于是,他于公元前213年下了一道在今天听来是可怕的也是可笑的命令:“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烧之。”而在焚书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因为两个过去一直被他信任的知识分子侯生、卢生对其暴戾行为提出批评,害怕受到惩罚而双双逃去,他便勃然大怒地说:“过去我很敬重卢生等人,并曾以重金赏赐,可他们却在背地诽谤我,妖言惑众,煽动对我的不满,“下令御史逮捕并审问其他儒生,看谁是侯卢的同党。而这些没有骨头的读书人,为了保全自己而相互揭发,终了个个都成了和侯生、卢生一样的“现行反革命”。就这样,嬴政就下令把460多个所谓的侯卢“同党”在京城附近全部活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了解了上述这些事,我一下子便明白了,秦始皇的所谓以坑儒,并非把天下的知识分子见人就埋。对那些歌颂他、高呼他“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知识分子一个也未坑。<BR>  行文至此,我又联想起秦始皇之后的历代皇帝,特别是那些英明果敢的皇帝,几乎都有“坑儒”式的行为,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就说那位被一些影视编剧歌颂有加的清代的康熙罢,因为发现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在其著作《南山集》中采用了方孝标《滇黔纪闻》所录南明永历皇帝的一些事,便大开杀戒,不但杀了戴名世,还把早已死去的方孝标也砸棺戮尸。而所有这些,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说那是在杀害知识分子,而是只能说是杀那些敢于提不同意见、敢于非难时政、敢于对最高说“不”的知识分子。不是吗?那些歌功颂德的知识分子,就一个也没有杀,不但没杀,而且他们一个个都爬上了高位,最著名者就是张春桥、姚文元那样的“儒”。<BR>  经过对秦始皇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一番研究,我这才觉得章碣的《焚书坑》写得不实事求是了。实际情况是,因为嬴政要独搞一尊,便把那些有碍于他这“游戏规则”的人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