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政府官网:文言文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00:47
何者为仁

【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鲁国法律规定,能从邻国赎回被掳作奴仆的鲁国人的公民,可以从国库支取报酬和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奴仆,回来之后却推让、拒绝领取报酬和奖金。孔子责怪他做错了,因为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赎回奴仆了。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的人给别的诸侯当奴隶或小妾,有能够救出他们的人,可以从官府得到金钱。子贡从别的诸侯那里救出了鲁国人却谢绝了官府的金钱。孔子说:“子贡你错了!圣人做事,可以借此改变社会的风俗,从而教导百姓,不是仅仅符合自己的德行。现在,鲁国穷困的人很多,拿官府(奖励)的金钱就有损他们的德行,不拿那些钱,就不再救(鲁国)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一头牛拜谢他,子路接受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一定会多多拯救溺水的人呀。”

http://www.tsedu.net/101Resource006/wenjianku/200608/101ktb/ynjd/yn9ctjoe.htm
希望你满意.

何者为仁?

什么是仁义

孔子曾在各种场合下、对不同学生作过多种解释。概括地看,他的解释有这几层含义:

1、“仁”是心理结构的基本范畴

“仁”是儒学基本的、根本的概念,是人性结构的理想。他由仁而开始塑造文化心理结构体。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首先是一种心理形态。如: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中庸》)

仁者,人也。(《中庸》)

仁者,人心也。(《孟子》)

2、“仁”是一种至德的境界

孔子一生所倡导的无非孝、礼、忠、信、义、智等富有道德内涵的品性,而“仁”比起这些品德更具本体地位,它在儒学中既是政治理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孔子对“仁”的阐释无不充盈道德内涵。如: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长辈,尊重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真决心努力于仁,也就不会做坏事了。)

3、“仁”是一种关系的存在

儒学之所以不是抽象的理论,要点之一就在于它把思想直接诉诸情感,把“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及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上。上述无论是“爱人”,还是“立人”、“达人”,或者“孝悌”,以及对“恭宽信敏惠”的解释,都说明了这一点。再比如: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年轻人在家要孝敬长辈,出门要尊重兄长,谨慎而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爱之士。)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出门就像拜见重要的贵宾,治理百姓就像举办重要的庆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住在仁爱的邻居中才是美。居处不选择仁,怎谈得上聪明?)

子贡问为仁。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居住在一个国家,就要侍奉有贤德的领导,结交有仁德的知识分子。)

以上对“仁”的三种理解可以归纳为下列公式:仁=人=人心=至德境界=关系的存在

由此可见,儒家眼中的人只是群体的人,道德化的人,它无视人和人的心灵的独立性,认为个体只有在相互关系中才能确立,离开了这些关系,个人就没有存在的依据和价值。的确,儒家哲学正是在把关系的存在作为人的惟一存在,把道德属性作为人的根本属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观孔子及其弟子的其他言论,也都是以这两者为出发点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人群中有尊卑、贵贱、长幼、上下、亲疏之类等级区别,每个人只有合乎道德地恪守本位,才能维系群体的稳定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此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亦即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