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忍红叶视频: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这句话是谁说的?有何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3:56:35
请详细说来

我知道_____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麦克阿瑟 (记朝鲜战争)中国和印度在喜玛拉雅山交火时,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说:"谁想 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这位在二战中打得极为漂亮、解放了亚洲许多国家的" 远东王"是在朝鲜战争中得到这个经验的。他因中国人而倒霉,最后的岁月很是暗淡。 可是,"1950、1951年,汉江的水多次变成红色。"《远东朝鲜战争》的作者王树增在 深秋的夜里对我感叹:"整整50年过去了,谁还记得遗体留在寒冷雪原上的中国士兵们 ?"

  这位解放军作家整整3年没有干其他事(连他的妻子王莹也"陪读"成了朝鲜战争的专家),清贫、寂寞、激动地埋首于朝鲜战争的资料中,采访最后的风烛残年的老军人,去那些谁也不知当年事的部队发现可能的痕迹。挥去泪水,尽量客观。心绪难平地看了这两卷书,我想说,谁想知道没有虚饰的真实历史,谁想触摸民族最勇敢和最脆弱的一面,请看《远东朝鲜战争》。

  王树增的书出版数万册,加上大量的盗版,普及面颇大。问他最多的是这个问题。

  有些大学生还说,要是不抗美援朝,咱们就挨着韩国,搞贸易搞建设多方便,丹东没准儿就是第二个香港。"从当时情况看,我觉得中国共产党别无选择,只有一条路,打!"王树增这样回答。当时只有两个国家不被西方世界承认,一个是红色中国,另一个是北朝鲜。当联合国军向中国边境推进时,麦克阿瑟放话-"我要让亚洲共产党国家血流成河"、"不能期望联合国军在鸭绿江边停止不前".

  中央会议上,周恩来担忧地说,如果让联合国军压到鸭绿江边,中国北方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这样,蒋介石随时可能在东南沿海反攻。前后一夹击,你这个政权将无一日之宁。毛泽东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深谙兵法,知道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拒敌于国门之外。王树增引述的一代领袖胆气豪迈的话令人玩味。

  看看苏联人的做法,就能看出毛泽东的胆量。实际上对朝鲜战争最着急的是苏联人,但他们与美国人的关系是猎人与野兽的关系,都互相害怕。苏联极希望中国人出兵。1950年9月,彭德怀率38军、39军、40军、42军20多万大军如苏联人之愿马上就要跨入朝鲜了,毛泽东的一封急电把他从鸭绿江边召回。

  原来美国一架轰炸机误炸了苏联一个机场。美国人吓坏了,生怕触怒苏联巨熊,连忙道歉,表示要送肇事飞行员到军事法庭受审,并保证赔偿一切损失。过了几天,又过了几天,苏联方面没有任何反应,美国人更加害怕了,认为苏联正在进行战争准备,是大战前的平静。殊不知苏联被美国随时可以攻击苏联任何部位的能力吓坏了,斯大林认为: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同美国打。于是给毛泽东发去"苏联空军没有准备好,不能出动"的电报。

  没有空军掩护,几十万志愿军将在朝鲜的丘陵平原中任美国飞机轰炸扫射,这仗是没法打的。毛泽东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决定志愿军暂不出动,同时让周恩来立即到苏联去,"还是恩来同志辛苦一趟".周恩来和林彪一起来到克里姆林宫。对于苏联空军不能出动,斯大林说:"如果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仗打大了,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周恩来说:"如果苏联空军不出动,中国暂缓出兵。"斯大林沉默了好久才说:"那么,就让金日成在中国东北建立个流亡政府吧。"

  联合国军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毛泽东最后决定还是出兵。据史料记载,当周恩来 向斯大林表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支援,中国也决定出兵时,斯大林流出了眼泪,连说 ,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苏美这种互相害怕,恰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胆 大。毛泽东和彭德怀不是没有考虑战败的问题,彭德怀在中央会议上说:"如果我打败了,顶多是解放战争晚了几年。中国有的是山,咱们再上山而已。"

  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抵制小日本,人人有责任!
  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
  嗯嗯 这个 我携保镖普京 司机布莱尔 管家布什 家奴小泉 家狗水扁,祝:各位每天吃到撑死……
  老熊[骑士家族]2006-8-12 20:32:00 老熊

  头衔:抽筋了
  等级:Lv.23诺曼底公爵
  文章:2655
  积分:1333
  注册:2004年12月31日第 2 楼 QQ

  --------------------------------------------------------------------------------
  中国军队突袭成功

  "中国军队在朝鲜主要打了五次战役,记住,五次战役就是抗美援朝史。"王树增强调:"前两次战役我们全胜,后三次有胜有负,比较不如意是第五次战役。"

  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奠定了第一、二次战役的胜利。之所以能有突然性,是因为美军对中国意图判断的严重失误,中国人怎么敢出兵跟我们美国人打,双方力量悬殊太大了!没有可比性。毛泽东、彭德怀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不惧强敌,出其不意地狠打。

  美国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他们见过几个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除了马歇尔调停国共两党时在北平见过几个,他们对中国军队的看法还停留在李鸿章的清军上。非要吃一二次战役的亏才能缓过劲儿来。

  中国军队一出手是非常狠的,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会一下子踉跄欲倒。这里面凝聚着很多仇恨,其中有对美国人干涉台湾的愤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美国人准备放弃台湾,他们没有一兵一卒在岛上,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人第一个反应不是针对朝鲜,而是台湾,马上派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这说明美国人一开始就判断错误,他们以为是"亚洲共产党的集团扩张行动",他们高估了亚洲地区共产党的联盟性。实际上朝战争爆发时,中国在朝鲜连使馆都没设。这个错误判断是导致中国出兵的重要原因之一,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你不是封锁了吗,反正我也解放不了台湾了,咱就帮兄弟打吧 。

  胜利的另一个原因是毛彭的指挥才能。中国出兵是仓促的,彭德怀说,我从未打过这样的仗,既不明敌情,又不明友情,根本不知道联合国军进到什么地方,只揣着与毛主席商定的作战计划,后来发现根本不管用,因为联合国军进军太快了。彭德怀的应变能力将经受严峻考验。

  两百年来所有战争的胜利者遭奇耻大辱

  中国人跟美国人打的第一仗是怎么取胜的?10月19日黄昏,志愿军数十万人先后渡过鸭绿江。这时,平壤已被占领,彭德怀面容憔悴,满头白发,超过了先头部队,只带着几个警卫员在朝鲜的山野中寻找去向不明的金日成。彭总已经深入到敌后,与南朝鲜一个团擦肩而过。志愿军司令部整整两天与他失去联系,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彭总又独自一人从包围圈中走了出来。

  彭总在一座叫北镇的金矿里见到金日成。人民军已被打散,金日成的信息失灵,他不知此时麦克阿瑟正亲自率兵空降到平壤以北,包抄从平壤北撤的士兵和官员。这时志愿军遇到的麻烦是后撤的人民军堵塞了道路,人民军在路上一遇到志愿军,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有飞机没有?一听说没有,就一个劲儿地摇头。

  志愿军入朝一个星期后,美韩军队还不知道。这一天,南朝鲜先头部队坐在车上啃着苹果谈笑风生地追击着人民军,志愿军埋伏在山岗上,不到20分钟,就把南朝鲜的这个营解决掉了。随后美军飞机进行了准确的报复性轰炸,整个山岗像一支巨大火焰。但令南朝鲜军人奇怪的是,一些奇怪的影子在火中露出头,顽强射击。这样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当20多名南朝鲜士兵终于爬上山岗时,看见了一个衣衫破烂的士兵从工事里站起来,怀里抱着一根爆破筒,几乎是微笑着向他们走来。南朝鲜士兵突然明白,但跑已经来不及了,士兵怀中的爆破筒爆炸了。这是中国人,肯定是中国人!南朝鲜人惊呼。

  这一天是1950年10月25日,被中国政府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中国军队第一次与美国军队直接开打是在离中朝边境不远的云山,美国人换下已经精神崩溃的南朝鲜军队:"他们(南朝鲜军)是泥塑的部队,完全是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对于附近时而发生的枪声全不在意,全无表情。""中国军队几乎看不出队形的攻击人流在各个方向时隐时现,瞬间便冲到美军面前。"美军战史记载,中国的炮火十分猛烈,一检查弹道,发现是二战中曾在斯大林格勒出现、让德军胆战心惊的82毫米"喀秋莎"火炮。这种武器的出现,意味着进攻的军队不是一般的军队。它的士兵出奇地勇敢,一个中国士兵在部队受阻时,绕到敌人机枪阵地后,抱住美军机枪手一起滚下山崖-—类似的情景在中美两军第一次战斗中到处发生,美国人在"奇怪的呐喊声"中不断死伤,争相逃命。

  "黑夜是中国人的。"王树增说。美军战史也写道:"夜间混战中,中国人好像无处不在。在二战中抗击过日本人夜间进攻的陆战队员们发现,中国人的战术也极为相似-他们用英语使劲地喊"你在那里",或是"我看见你了".陆战队员以紧张的心情默不作声地迎击中国人。一辆俄制T-34坦克冲破了一个路障,不分青红皂白地向迫击炮阵地、车辆甚至单兵射击。陆战队一枚火箭击中了这辆坦克,它的炮塔突然转过来,只用一发炮弹便打掉了陆战队的火箭发射组……至少有一部分敌人的攻击部队是从背后爬到E连阵地的,显然是顺着野战电话线摸上来的。中国人抓住了许多在睡袋里睡觉的人,并且杀死了他们。"
  这时,美国方面还不能确定中国军队是否正式参战。令他们吃惊不小的是,中国的广播电台公开承认其军队在朝鲜,称是为了保护水力发电地区的"志愿军".这是美国人第一次听到志愿军这个词。美国远东军情报官威洛克推测,这是中国人在玩"鱼和熊掌兼得"的把戏。他认为,中国人极端敏感和极爱面子,一口咬定在朝鲜没有正规有组织的军队,这样既可在万一被打败时不损害中□□队的声誉,又可给退败的北朝鲜军队以实质的支持。

  入朝这一个星期以来在云山周围的一系列战斗,被西方军事学家称为"一个不宣而战的战例"、"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这次遭遇战,使中国人了解了与美国人打仗的感觉。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的军队不过如此。美第24师曾经在战场上拣到一本中国某部队编印的《云山战斗经验基本总结》小册子,上面除了对美军在协调火炮和坦克,步兵火力速射,以及空中支援能力表示羡慕外,对于美国士兵的战斗力却大为不恭:

  美国士兵在被切断后路时,会丢弃所有的重武器,扔得到处都是,而且还装死。他们的步兵缺乏战斗力,胆小怕死,不具备进攻和防御的胆略。他们在前进时如果听见枪声,便会退缩不前。他们只能在白天打仗。他们不习惯夜战和白刃战。如果他们战败,便会溃不成军,如果他们没有炮火支援,就会不知所措。当补给停止时,步兵便会完全丧失斗志。

  这样的描述使美军难堪,二百年来所有战争的胜利者,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日德那样强大的军事机器,并成为全世界救星的美国军队,还没有遭到过如此大辱。

  美国的工业能力令中国军人扼腕叹息

  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是戏弄麦克阿瑟的过程。彭德怀把近40万大军隐蔽在靠近中国边界的大山中,用打了就跑、丢弃辎重、释放俘虏等办法诱敌迈入这个巨大的包围圈。麦克阿瑟这个被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看成"神"的将军大意冒进,令掌握大规模□□移动迹像的美军情报部门和官比他大、却"在他面前像学校的男孩子在城里遇到街头恶霸一样怕得发抖"的五角大楼的高官们,甚至杜鲁门总统都深表怀疑,大家都预感到前方某个地方一定有中国军队像猎人一样在等待美国人,但谁也没有勇气和主意阻止这个不顾战法、犯着低级错误的的自大老头。

  麦克阿瑟下达全线进攻令后,命令自己的专机沿着鸭绿江往北飞,"看看苏联人和中国人的迹象。"这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因为苏联的米格飞机和中国的高射炮布满江边。但他们什么也没看到,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的飞机底下,近40万中国大军隐身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之下。中国军队突然收紧巨大的包围圈,"大韩民国第二军团被歼灭,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在不到24小时之内业已完全消失,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痕迹了 。"美国广播公司这样报道。

  麦克阿瑟的右翼完了。左翼的美国人也遭到重创。先头连一个排长布洛顿看到令他一生难忘的情景:在山顶的战壕中,突然站起一排中国士兵,"高举双手,是投降的样子",当美国人在"可以看见中国士兵军服扣子的距离"成散兵队形站起来,一个会中国话的南朝鲜士兵开始喊话:"从壕里走出来投降吧!"中国士兵回答道:"来这里抓吧!"在和中国士兵对话时,又有许多中国士兵加入到举手的行列。"他们突然一起投出手榴弹,然后又钻进战壕里。"布洛顿的排损失惨重。

  美国人遇到了一支世界上最奇怪的军队,他们惯用手榴弹,投出的手榴弹的密集程度令美国兵如陷地狱。在狭窄的洼地里,拥挤在一起的美国兵无法躲避手榴弹。一个当年仅17岁的军械员克劳福德回忆说,手榴弹下雨般地在他身边落下,仅他踢出去的就有40多颗。

  毛泽东极为渴望用优势兵力像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那样全歼美军几个整师。这时 ,宋时轮率领的27军、26军、20军果然把作为美军王牌海军陆战1师包围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但美国本土的海军陆战队总部的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后,竟然轻松说:"有中国佬好看的了。"陆战1师确实能打硬仗。有个叫德洞岭的高地对于他们南撤至关重要。师长史密斯特派曾在硫磺岛与日军进行过惨烈战斗的连长巴伯率兵守卫。战斗空前残酷 ,美军死伤过半,仍与冲进来的中国士兵展开肉搏。双方使用了能够使用的一切器械,镐、锹、枪托、刺刀和拳头。士兵扭在一起在黑暗中滚动,互相掐喉咙、挖眼睛、咬面部。山顶一度被志愿军占领,但很快又被美军反击下去……“接近早晨6时,随着一声尖厉的哨声,中国士兵迅速撤出战斗。"

  骄傲的海军陆战队员被中国士兵的勇气所震慑:"中国士兵突然就在大雪中出现,有的人脚上连鞋都没有,这令美军士兵在零下40度的气温中看上去简直如一种幻觉(朝鲜盖马高原邻近东西伯利亚)。"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第一批士兵倒了后,第二批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批第四批。其不怕死的精神仿佛是殉教者,令美军官兵非常害怕。"(日本出版《朝鲜战争》)但德洞岭高地最终未被志愿军占领,它在陆战1师的撤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同90年代关注"沙漠风暴"一样,世界各国和新闻网都在关注这次美国军队史无前例的大撤退。美国几乎倾全军之力保护陆战1师不被全歼。从"西西里"号、"莱特" 号、"福基"好、"菲律宾海"号、"普林斯顿"号等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斗机、侦察机、中型和重型轰炸机,在陆战1师头顶上形成金属天幕,一寸一寸地掩护其后退。
  在美军的退路上有一座关系数万美军生死的桥,水门桥。其钢梁没有桥墩,悬空架在万丈深渊之上。志愿军三次炸桥,最后一次把钢梁与山崖的水泥接口也炸没了。这样一来,美军应是插翅难飞了,志愿军因而没再派兵把守。生死存亡之际,陆战1师的工兵紧急设计,然后急电美国本土用巨型运输机运来八套巨型钢梁,在日本进行空投试验 ,改用超大型降落伞,把钢梁直接空投到水门桥……不到两天时间,在北朝鲜东北部偏僻山区的一座悬崖上,架起一座可以通过所有型号坦克和车辆的钢铁大桥。志愿军发现后,追悔莫及,陆战1师终于逃逸。

  "第八集团军司令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

  王树增有幸翻阅"一尺多厚"的毛彭来往电报,他发现毛泽东对朝鲜战场的指挥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电报的密集程度、所涉及的战役细节程度恐怕是世界之最。它详细到某个制高点的控制,一个师级单位的调动,状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这一切有个前提 ,即中国将领们无不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心悦诚服。

  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抵制小日本,人人有责任!
  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
  嗯嗯 这个 我携保镖普京 司机布莱尔 管家布什 家奴小泉 家狗水扁,祝:各位每天吃到撑死……
  老熊[骑士家族]2006-8-12 20:33:00 老熊

  头衔:抽筋了
  等级:Lv.23诺曼底公爵
  文章:2655
  积分:1333
  注册:2004年12月31日第 3 楼 QQ

  --------------------------------------------------------------------------------
  第二次战役后,美国军队退到三八线一带,通过各种途径表示,恢复战前状态。如果中国方面同意停火,战争也许就结束了。但毛泽东对秘密访华的金日成说:"打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胜利了,但还不够,还要接着打。你敢越过三八线北进,那我为什么不能越过三八线南进?"
  中国志愿军极度疲乏,而敌人大踏步撤退,有生力量损失并不大。从军事上看,他们的撤退也是狡猾的,放弃了无险可守的平原。与此同时,一位后来改变美军命运的、极为狡猾慎细的美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从美国本土起飞。

  美韩军队的散乱和颓唐令李奇微大为不满,他命令宪兵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6辆后逃的南朝鲜卡车,他们只得调头往前线开(但李奇微的参谋说,一会儿他们会以更快的速度开回来)。他集合军官训话:"文字工作可以晚上做,白天,枪炮声大作的地方才是你们必须去的地方!指挥官的位置必须是敌我双方互相开枪的地方。一旦同敌人接触 ,就要像狗一样咬住,决不能放过……把强大的部队埋伏在侧翼,突然发动猛烈攻击,最重要是把中国人杀死。把赤色中国洗成白色!"

  195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6个军的几十万将士突然从茫茫雪地中跃出,冲向三八线 。第三次战役由此开始。即使是这个足智多谋的李奇微,也没料到他到朝鲜前线仅两个小时,中国军队就发动了一场一点不小于诺曼底登陆的全线突破。联合国军全面溃散。从前沿逃来的长列南朝鲜士兵狼狈南行,面色憔悴发黑,精疲力尽,绕过李奇微在上面挥舞手枪的吉普车。

  1951年1月3日,李承晚宣布"迁都",汉城顿时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至少有一半市民(约50万)决定再次逃亡。李奇微站在汉江桥头看到:"几十万的难民背着包袱 、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向汉江拥去。难民们纷纷从冰上渡江。紧抱着婴儿的母亲,背着老人、病人、残疾人的男人,扛着大包袱和推着小型两轮车的人们……没人去扶助那些跌倒的人。在这悲惨的逃难中,谁也没时间去帮助邻居。没有人流泪哭泣,只能听见在冰上走路的痛苦的喘息声。"(《李奇微回忆录》)李奇微几乎是最后一个撤出汉城的美军,他收拾起桌上的全家福照片,然后在墙上写了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

  打到哪里停住?王树增在书中描述了李奇微上任后,一个巨大阴影慢慢接近志愿军。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1951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祝汉城光复》的社论,用前线指挥官的口气号召: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当国内报纸到达彭德怀手中时,他感到紧张和焦躁:" 有些人只知道我们打了胜仗,不知道我们取胜的代价和困难。速胜论的观点是有害的。我们的报纸怎么能这么宣传?"彭德怀等将领经历过无数次战役,对战争中的伤亡不会过于伤情。但朝鲜战争志愿军官兵的伤亡速度、数量超出了他们的感情承受力。

  中国军队的前锋到达了三七线,彭德怀下达了一道引起激烈争论的命令:全军立即停止追击。彭德怀在回国任职后的一次作战会议上回忆起第三次战役时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当志愿军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时,我环顾左右,确实非常害怕。美军几乎是不战而退,志愿军官兵都知道,三八线并不是他们打过去的,几乎可以说是走过去的。凡战场上出现这种大规模的撤退,精明的军事家必然会十分警惕。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处于敌人攻势的情况下,我几天几夜睡不好,总想摆脱这个困境。本来后方的物资供应就很难维持,这时敌人又派飞机对我军运输线猛烈轰炸。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空中有飞机炸,地面对着美军的坦克大炮,左右沿海是美军的舰队,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弹打过来。志愿军随时有遭厄运的可能,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必须坚决地停下来!

  斯大林的军事观察员、苏联驻北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对彭德怀突然停止进攻极为不满,他对斯大林说,彭是"军事上的保守主义".彭德怀火冒三丈:"拉佐瓦耶夫?他打过什么仗?第二次战役时我们停止追击就是他不同意……“王树增说:确实,李奇微的到来,开始扭转美军的劣势。在骊州,他对中国军队入朝后的所有战斗记录凝思了三天 ,终于发现了中国军队的"命门"所在-每次中国军队的进攻到第七八天时,就没吃没喝没弹药了,不撤也得撤。李奇微称之为"礼拜攻势".他因而总结出对付的办法:当凶猛的"礼拜攻势"接近尾声时,以强大的反击力量立即投入前沿,向弹尽粮绝的中国军队毫不迟疑地扑上去。用火海方式实施火力摧毁,以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彭德怀下令停止进攻,美军反而来劲了,回头就咬,全世界包括美国国会和中国军队,都没想到美军的反攻发动得如此之快,而且是在中国军队最不愿意进行战斗的时候 。面对这种局势,彭德怀指挥志愿军,通过阻击和运动防御,迫使敌人停止进攻。所有的战斗都异常残酷,在修理山、在泰华山、在汉江南岸,中国士兵用血肉之躯,阻挡李奇微的火海战术。志愿军阵地的失守,照例都是在最后一个肢体不全的战士抱着成捆的手榴弹或是爆破筒,滚向敌人后发生的。王树增说,情况确实很险,几十万中国军队如果继续南进的话,将正好落入李奇微的圈套。在三七线上,联合国军以逸待劳,修筑了十分坚固的工事,正等待着饥饿和缺乏弹药的志愿军士兵闯入火网。"志愿军的冬天, 一个空前流血牺牲的阶段开始了。"王树增对这一段的描写倾注了最多的感情。

  彭德怀知道后下令停止进攻

  为了这本朝鲜战争的书,王树增在广州那个灯红酒绿的浮躁的环境中彻夜查资料, 有人对他说:你有病啊?"我有一个小愿望,就是想让当代青年看到我们民族经历的往事……记住士兵,那些士兵!"王树增的妻子王瑛说:"你没发现,这本《远东:朝鲜战争》就是献给我们战士的。一提到普通士兵,他就不能自已。"

  "我当过10年伞兵,我对士兵有感情。我的部队前身是打上甘岭的,是黄继光、邱少云的部队。想想那些躺在异国土地上的战士,我什么都说不出来,他们那么年轻,他们是农民的儿子……“王树增沉默而冷面地对着我。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受刺疼记者。当有的国家对每一个牺牲的儿女都设有灵牌,或在纪念碑上镌有密密麻麻的名字、永远受到民族的整体追念时,我们农民的儿子呢?

  前不久,一个专门研究韩战(朝鲜战争)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他想看看邱少云国度里的大学生,他对大学生们说,邱少云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勇敢的人,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有个大学生竟回答说:现在再也不会有那么傻的人了。"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剧!" 王树增对这件事很长时间不能释怀。

  今年夏天,美国原准备和韩国在仁川举行大规模的模拟登陆,并把当年参加联合国军的西方各国的军事代表团都请来,以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后担心刺激朝鲜的南北和谈而作罢-在谁也没提起旧事时,美韩总是不忘,它起码勾起我们因往事而汹涌的感情 。

  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比比皆是

  王树增给我们描述了第四次战役——那是我们从不知道的由青春、热血、失利、胜利筑起的波澜壮阔的战场。毛泽东一度想让志愿军攻到三六线,并在那里休整。而在前线的彭德怀心里清楚,这没有任何可能,只能通过阻击和防御,迫使敌人停止进攻,这就是第四次战役。

  所有的战斗都异常残酷,在修理山、在泰华山、在汉江南岸,中国士兵用血肉之躯,阻挡李奇微的火海战术。志愿军阵地的失守,照例都是在最后一个肢体不全的战士抱着成捆的手榴弹或是爆破筒,滚向敌人后发生的。王树增说,你能想象数十门火炮加上30多辆坦克一起向一个小山包轰击1个小时、8架飞机又轮番扔下大量凝固汽油弹后是什么情形吗?山头被削去1米,连土都在燃烧。中国士兵竟然还活着,还站起来射击。这给美国兵的心理震撼是极为强烈的,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手中卡宾枪射出的子弹是否有意义,中国人是杀不死的。

  彭德怀利用敌人东线的一个小疏忽,发动横城反击战,使联合国军的进攻失利,全线动摇。在横城反击战中,中国战士的英勇,使美军最现代化的武器也为之减色。"当一个人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态,局面就会有变化。"王树增提到一个叫翟文清的前副师长,他永远不能忘记他当营教导员时一个叫于水林的战士,在横城反击战中,敌人坦克集群冲过来,局面很危,于水林手提手雷,冒着弹雨冲到坦克跟前,连续炸毁两辆重型坦克,局面为之一变。他又端枪追击从坦克中跳出的美国兵。身中数弹,全身血红,还捉到了8名俘虏。

  王树增特别感动的是于水林受伤回国后的故事。他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只知道他是热河人,翟文清就派人到承德地区去找。找了好多年,直到"文革" 前,才在内蒙古昭乌达盟一个贫困村里找到他。他是村里最贫困的,右臂已截肢,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孤身一人住在生产队的马棚里。当地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衣衫褴褛的残疾汉子是荣获一等功的大功臣。翟文清副师长千里迢迢赶来,紧紧抱住他,泪如泉涌 。当地政府知道于水林是大英雄后,给他盖了间房,为他找了个女人。结婚时,翟文清把他和女人接到部队……生活艰难,而老军人多情而仗义。以后每年于水林都会被接到部队,直到他病逝。翟副师长亲自料理了这个老战士的后事。

  在横城反击战中,志愿军一个师创1次战斗歼敌最多纪录,消灭敌人3350名。但在砥平里,由美军和法军联守的一个阵地要冲没能拿

40年前,中国和印度在喜玛拉雅山交火时,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说:"谁想

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麦克阿瑟: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40年前,中国和印度在喜玛拉雅山交火时,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这位在二战中打得极为漂亮、解放了亚洲许多国家的" 远东王"是在朝鲜战争中得到这个经验的。他因中国人而倒霉,最后的岁月很是暗淡。 可是,"1950、1951年,汉江的水多次变成红色。"《远东朝鲜战争》的作者王树增在深秋的夜里对我感叹:"整整50年过去了,谁还记得遗体留在寒冷雪原上的中国士兵们?"

麦克阿瑟: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40年前,中国和印度在喜玛拉雅山交火时,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这位在二战中打得极为漂亮、解放了亚洲许多国家的" 远东王"是在朝鲜战争中得到这个经验的。他因中国人而倒霉,最后的岁月很是暗淡。 可是,"1950、1951年,汉江的水多次变成红色。"《远东朝鲜战争》的作者王树增在深秋的夜里对我感叹:"整整50年过去了,谁还记得遗体留在寒冷雪原上的中国士兵们?"

这位解放军作家整整3年没有干其他事(连他的妻子王莹也"陪读"成了朝鲜战争的专家),清贫、寂寞、激动地埋首于朝鲜战争的资料中,采访最后的风烛残年的老军人,去那些谁也不知当年事的部队发现可能的痕迹。挥去泪水,尽罧凸邸P男髂哑降乜戳苏饬骄硎椋?蚁胨担??胫?烂挥行槭蔚恼媸道?罚??氪ッ?褡遄钣赂液妥畲嗳醯囊幻妫?肟础对抖??收秸?贰?

王树增的书出版数万册,加上大量的盗版,普及面颇大。问他最多的是这个问题。有些大学生还说,要是不抗美援朝,咱们就挨着韩国,搞贸易搞建设多方便,丹东没准儿就是第二个香港。"从当时情况看,我觉得中国共产党别无选择,只有一条路,打!"王树增这样回答。当时只有两个国家不被西方世界承认,一个是红色中国,另一个是北朝鲜。当联合国军向中国边境推进时,麦克阿瑟放话-"我要让亚洲共产党国家血流成河"、"不能期望联合国军在鸭绿江边停止不前".

中央会议上,周恩来担忧地说,如果让联合国军压到鸭绿江边,中国北方一千多公 里的边境线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这样,蒋介石随时可能在东南沿海反攻。前后一夹击,你这个政权将无一日之宁。毛泽东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深谙兵法,知道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拒敌于国门之外。王树增引述的一代领袖胆气豪迈的话令人玩味。

看看苏联人的做法,就能看出毛泽东的胆量。实际上对朝鲜战争最着急的是苏联人,但他们与美国人的关系是猎人与野兽的关系,都互相害怕。苏联极希望中国人出兵。1950年9月,彭德怀率38军、39军、40军、42军20多万大军如苏联人之愿马上就要跨入朝鲜了,毛泽东的一封急电把他从鸭绿江边召回。

原来美国一架轰炸机误炸了苏联一个机场。美国人吓坏了,生怕触怒苏联巨熊,连忙道歉,表示要送肇事飞行员到军事法庭受审,并保证赔偿一切损失。过了几天,又过了几天,苏联方面没有任何反应,美国人更加害怕了,认为苏联正在进行战争准备,是大战前的平静。殊不知苏联被美国随时可以攻击苏联任何部位的能力吓坏了,斯大林认为: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同美国打。于是给毛泽东发去"苏联空军没有准备好,不能出动"的电报。

没有空军掩护,几十万志愿军将在朝鲜的丘陵平原中任美国飞机轰炸扫射,这仗是没法打的。毛泽东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决定志愿军暂不出动,同时让周恩来立即到苏联去,"还是恩来同志辛苦一趟".周恩来和林彪一起来到克里姆林宫。对于苏联空军不能出动,斯大林说:"如果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仗打大了,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周恩来说:"如果苏联空军不出动,中国暂缓出兵。"斯大林沉默了好久才说:"那么,就让金日成在中国东北建立个流亡政府吧。"

联合国军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毛泽东最后决定还是出兵。据史料记载,当周恩来向斯大林表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支援,中国也决定出兵时,斯大林流出了眼泪,连说,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苏美这种互相害怕,恰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胆大。毛泽东和彭德怀不是没有考虑战败的问题,彭德怀在中央会议上说:"如果我打败了,顶多是解放战争晚了几年。中国有的是山,咱们再上山而已。"

中国军队突袭成功

"中国军队在朝鲜主要打了五次战役,记住,五次战役就是抗美援朝史。"王树增强调:"前两次战役我们全胜,后三次有胜有负,比较不如意是第五次战役。"

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奠定了第一、二次战役的胜利。之所以能有突然性,是因为美军对中国意图判断的严重失误,中国人怎么敢出兵跟我们美国人打,双方力量悬殊太大了!没有可比性。毛泽东、彭德怀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不惧强敌,出其不意地狠打。美国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他们见过几个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来除了马歇尔调停国共两党时在北平见过几个,他们对中国军队的看法还停留在李鸿章的清军上。非要吃一二次战役的亏才能缓过劲儿来。

中国军队一出手是非常狠的,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会一下子踉跄欲倒。这里面凝聚着很多仇恨,其中有对美国人干涉台湾的愤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美国人准备放弃台湾,他们没有一兵一卒在岛上,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人第一个反应不是针对朝鲜,而是台湾,马上派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这说明美国人一开始就判断错误,他们以为是"亚洲共产党的集团扩张行动",他们高估了亚洲地区共产党的联盟性。实际上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在朝鲜连使馆都没设。这个错误判断是导致中国出兵的重要原因之一,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你不是封锁了吗,反正我也解放不了台湾了,咱就帮兄弟打吧。

胜利的另一个原因是毛彭的指挥才能。中国出兵是仓促的,彭德怀说,我从未打过这样的仗,既不明敌情,又不明友情,根本不知道联合国军进到什么地方,只揣着与毛主席商定的作战计划,后来发现根本不管用,因为联合国军进军太快了。彭德怀的应变能力将经受严峻考验。

两百年来所有战争的胜利者遭奇耻大辱

中国人跟美国人打的第一仗是怎么取胜的?10月19日黄昏,志愿军数十万人先后渡过鸭绿江。这时,平壤已被占领,彭德怀面容憔悴,满头白发,超过了先头部队,只带着几个警卫员在朝鲜的山野中寻找去向不明的金日成。彭总已经深入到敌后,与南朝鲜一个团擦肩而过。志愿军司令部整整两天与他失去联系,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彭总又独自一人从包围圈中走了出来。

彭总在一座叫北镇的金矿里见到金日成。人民军已被打散,金日成的信息失灵,他不知此时麦克阿瑟正亲自率兵空降到平壤以北,包抄从平壤北撤的士兵和官员。这时志愿军遇到的麻烦是后撤的人民军堵塞了道路,人民军在路上一遇到志愿军,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有飞机没有?一听说没有,就一个劲儿地摇头。

志愿军入朝一个星期后,美韩军队还不知道。这一天,南朝鲜先头部队坐在车上啃着苹果谈笑风生地追击着人民军,志愿军埋伏在山岗上,不到20分钟,就把南朝鲜的这个营解决掉了。随后美军飞机进行了准确的报复性轰炸,整个山岗像一支巨大火焰。但令南朝鲜军人奇怪的是,一些奇怪的影子在火中露出头,顽强射击。这样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当20多名南朝鲜士兵终于爬上山岗时,看见了一个衣衫破烂的士兵从工事里站起来,怀里抱着一根爆破筒,几乎是微笑着向他们走来。南朝鲜士兵突然明白,但跑已经来不及了,士兵怀中的爆破筒爆炸了。这是中国人,肯定是中国人!南朝鲜人惊呼。

这一天是1950年10月25日,被中国政府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中国军队第一次与美国军队直接开打是在离中朝边境不远的云山,美国人换下已经精神崩溃的南朝鲜军队:"他们(南朝鲜军)是泥塑的部队,完全是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对于附近时而发生的枪声全不在意,全无表情。""中国军队几乎看不出队形的攻击人流在各个方向时隐时现,瞬间便冲到美军面前。"美军战史记载,中国的炮火十分猛烈,一检查弹道,发现是二战中曾在斯大林格勒出现、让德军胆战心惊的82毫米"喀秋莎"火炮。这种武器的出现,意味着进攻的军队不是一般的军队。它的士兵出奇地勇敢,一个中国士兵在部队受阻时,绕到敌人机枪阵地后,抱住美军机枪手一起滚下山崖-—类似的情景在中美两军第一次战斗中到处发生,美国人在"奇怪的呐喊声"中不断死伤,争相逃命。

"黑夜是中国人的。"王树增说。美军战史也写道:"夜间混战中,中国人好像无处不在。在二战中抗击过日本人夜间进攻的陆战队员们发现,中国人的战术也极为相似-他们用英语使劲地喊"你在那里",或是"我看见你了".陆战队员以紧张的心情默不作声地迎击中国人。一辆俄制T-34坦克冲破了一个路障,不分青红皂白地向迫击炮阵地、车辆甚至单兵射击。陆战队一枚火箭击中了这辆坦克,它的炮塔突然转过来,只用一发炮弹便打掉了陆战队的火箭发射组……至少有一部分敌人的攻击部队是从背后爬到E连阵地的,显然是顺着野战电话线摸上来的。中国人抓住了许多在睡袋里睡觉的人,并且杀死了他们。"

这时,美国方面还不能确定中国军队是否正式参战。令他们吃惊不小的是,中国的广播电台公开承认其军队在朝鲜,称是为了保护水力发电地区的"志愿军".这是美国人第一次听到志愿军这个词。美国远东军情报官威洛克推测,这是中国人在玩"鱼和熊掌兼得"的把戏。他认为,中国人极端敏感和极爱面子,一口咬定在朝鲜没有正规有组织的军队,这样既可在万一被打败时不损害中共军队的声誉,又可给退败的北朝鲜军队以实质的支持。

入朝这一个星期以来在云山周围的一系列战斗,被西方军事学家称为"一个不宣而战的战例"、"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这次遭遇战,使中国人了解了与美国人打仗的感觉。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的军队不过如此。美第24师曾经在战场上拣到一本中国某部队编印的《云山战斗经验基本总结》小册子,上面除了对美军在协调火炮和坦克,步兵火力速射,以及空中支援能力表示羡慕外,对于美国士兵的战斗力却大为不恭:

美国士兵在被切断后路时,会丢弃所有的重武器,扔得到处都是,而且还装死。他们的步兵缺乏战斗力,胆小怕死,不具备进攻和防御的胆略。他们在前进时如果听见枪声,便会退缩不前。他们只能在白天打仗。他们不习惯夜战和白刃战。如果他们战败,便会溃不成军,如果他们没有炮火支援,就会不知所措。当补给停止时,步兵便会完全丧失斗志。

这样的描述使美军难堪,二百年来所有战争的胜利者,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日德那样强大的军事机器,并成为全世界救星的美国军队,还没有遭到过如此大辱。

美国的工业能力令中国军人扼腕叹息

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是戏弄麦克阿瑟的过程。彭德怀把近40万大军隐蔽在K近中国边界的大山中,用打了就跑、丢弃辎重、释放俘虏等办法诱敌迈入这个巨大的包围圈。麦克阿瑟这个被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看成"神"的将军大意冒进,令掌握大规模共军移动迹像的美军情报部门和官比他大、却"在他面前像学校的男孩子在城里遇到街头恶霸一样怕得发抖"的五角大楼的高官们,甚至杜鲁门总统都深表怀疑,大家都预感到前方某个地方一定有中国军队像猎人一样在等待美国人,但谁也没有勇气和主意阻止这个不顾战法、犯着低级错误的的自大老头。

麦克阿瑟下达全线进攻令后,命令自己的专机沿着鸭绿江往北飞,"看看苏联人和中国人的迹象。"这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因为苏联的米格飞机和中国的高射炮布满江边。但他们什么也没看到,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的飞机底下,近40万中国大军隐身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之下。中国军队突然收紧巨大的包围圈,"大韩民国第二军团被歼灭,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在不到24小时之内业已完全消失,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痕迹了。"美国广播公司这样报道。

麦克阿瑟的右翼完了。左翼的美国人也遭到重创。先头连一个排长布洛顿看到令他一生难忘的情景:在山顶的战壕中,突然站起一排中国士兵,"高举双手,是投降的样子",当美国人在"可以看见中国士兵军服扣子的距离"成散兵队形站起来,一个会中国话的南朝鲜士兵开始喊话:"从壕里走出来投降吧!"中国士兵回答道:"来这里抓吧!"在和中国士兵对话时,又有许多中国士兵加入到举手的行列。"他们突然一起投出手榴弹,然后又钻进战壕里。"布洛顿的排损失惨重。

美国人遇到了一支世界上最奇怪的军队,他们惯用手榴弹,投出的手榴弹的密集程度令美国兵如陷地狱。在狭窄的洼地里,拥挤在一起的美国兵无法躲避手榴弹。一个当年仅17岁的军械员克劳福德回忆说,手榴弹下雨般地在他身边落下,仅他踢出去的就有40多颗。

毛泽东极为渴望用优势兵力像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那样全歼美军几个整师。这时,宋时轮率领的27军、26军、20军果然把作为美军王牌海军陆战1师包围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但美国本土的海军陆战队总部的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后,竟然轻松说:"有中国佬好看的了。"陆战1师确实能打硬仗。有个叫德洞岭的高地对于他们南撤至关重要。师长史密斯特派曾在硫磺岛与日军进行过惨烈战斗的连长巴伯率兵守卫。战斗空前残酷,美军死伤过半,仍与冲进来的中国士兵展开肉搏。双方使用了能够使用的一切器械,镐、锹、枪托、刺刀和拳头。士兵扭在一起在黑暗中滚动,互相掐喉咙、挖眼睛、咬面部。山顶一度被志愿军占领,但很快又被美军反击下去……“接近早晨6时,随着一声尖厉的哨声,中国士兵迅速撤出战斗。"

骄傲的海军陆战队员被中国士兵的勇气所震慑:"中国士兵突然就在大雪中出现,有的人脚上连鞋都没有,这令美军士兵在零下40度的气温中看上去简直如一种幻觉(朝鲜盖马高原邻近东西伯利亚)。"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第一批士兵倒了后,第二批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批第四批。其不怕死的精神仿佛是殉教者,令美军官兵非常害怕。"(日本出版《朝鲜战争》)但德洞岭高地最终未被志愿军占领,它在陆战1师的撤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同90年代关注"沙漠风暴"一样,世界各国和新闻网都在关注这次美国军队史无前例的大撤退。美国几乎倾全军之力保护陆战1师不被全歼。从"西西里"号、"莱特"号、"福基"好、"菲律宾海"号、"普林斯顿"号等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斗机、侦察机、中型和重型轰炸机,在陆战1师头顶上形成金属天幕,一寸一寸地掩护其后退。

在美军的退路上有一座关系数万美军生死的桥,水门桥。其钢梁没有桥墩,悬空架在万丈深渊之上。志愿军三次炸桥,最后一次把钢梁与山崖的水泥接口也炸没了。这样一来,美军应是插翅难飞了,志愿军因而没再派兵把守。生死存亡之际,陆战1师的工兵紧急设计,然后急电美国本土用巨型运输机运来八套巨型钢梁,在日本进行空投试验,改用超大型降落伞,把钢梁直接空投到水门桥……不到两天时间,在北朝鲜东北部偏僻山区的一座悬崖上,架起一座可以通过所有型号坦克和车辆的钢铁大桥。志愿军发现后,追悔莫及,陆战1师终于逃逸。

"第八集团军司令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

王树增有幸翻阅"一尺多厚"的毛彭来往电报,他发现毛泽东对朝鲜战场的指挥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电报的密集程度、所涉及的战役细节程度恐怕是世界之最。它详细到某个制高点的控制,一个师级单位的调动,状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这一切有个前提,即中国将领们无不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心悦诚服。

第二次战役后,美国军队退到三八线一带,通过各种途径表示,恢复战前状态。如果中国方面同意停火,战争也许就结束了。但毛泽东对秘密访华的金日成说:"打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胜利了,但还不够,还要接着打。你敢越过三八线北进,那我为什么不能越过三八线南进?"

中国志愿军极度疲乏,而敌人大踏步撤退,有生力量损失并不大。从军事上看,他们的撤退也是狡猾的,放弃了无险可守的平原。与此同时,一位后来改变美军命运的、极为狡猾慎细的美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从美国本土起飞。

美韩军队的散乱和颓唐令李奇微大为不满,他命令宪兵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6辆后逃的南朝鲜卡车,他们只得调头往前线开(但李奇微的参谋说,一会儿他们会以更快的速度开回来)。他集合军官训话:"文字工作可以晚上做,白天,枪炮声大作的地方才是你们必须去的地方!指挥官的位置必须是敌我双方互相开枪的地方。一旦同敌人接触,就要像狗一样咬住,决不能放过……把强大的部队埋伏在侧翼,突然发动猛烈攻击,最重要是把中国人杀死。把赤色中国洗成白色!"

195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6个军的几十万将士突然从茫茫雪地中跃出,冲向三八线。第三次战役由此开始。即使是这个足智多谋的李奇微,也没料到他到朝鲜前线仅两个小时,中国军队就发动了一场一点不小于诺曼底登陆的全线突破。联合国军全面溃散。从前沿逃来的长列南朝鲜士兵狼狈南行,面色憔悴发黑,精疲力尽,绕过李奇微在上面挥舞手枪的吉普车。

1951年1月3日,李承晚宣布"迁都",汉城顿时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至少有一半市民(约50万)决定再次逃亡。李奇微站在汉江桥头看到:"几十万的难民背着包袱、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向汉江拥去。难民们纷纷从冰上渡江。紧抱着婴儿的母亲,背着老人、病人、残疾人的男人,扛着大包袱和推着小型两轮车的人们……没人去扶助那些跌倒的人。在这悲惨的逃难中,谁也没时间去帮助邻居。没有人流泪哭泣,只能听见在冰上走路的痛苦的喘息声。"(《李奇微回忆录》)李奇微几乎是最后一个撤出汉城的美军,他收拾起桌上的全家福照片,然后在墙上写了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

打到哪里停住?王树增在书中描述了李奇微上任后,一个巨大阴影慢慢接近志愿军。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1951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祝汉城光复》的社论,用前线指挥官的口气号召: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当国内报纸到达彭德怀手中时,他感到紧张和焦躁:"有些人只知道我们打了胜仗,不知道我们取胜的代价和困难。速胜论的观点是有害的。

彭德怀下令停止进攻,美军反而来劲了,回头就咬,全世界包括美国国会和中国军队,都没想到美军的反攻发动得如此之快,而且是在中国军队最不愿意进行战斗的时候。面对这种局势,彭德怀指挥志愿军,通过阻击和运动防御,迫使敌人停止进攻。所有的战斗都异常残酷,在修理山、在泰华山、在汉江南岸,中国士兵用血肉之躯,阻挡李奇微的火海战术。志愿军阵地的失守,照例都是在最后一个肢体不全的战士抱着成捆的手榴弹或是爆破筒,滚向敌人后发生的。王树增说,情况确实很险,几十万中国军队如果继续南进的话,将正好落入李奇微的圈套。在三七线上,联合国军以逸待劳,修筑了十分坚固的工事,正等待着饥饿和缺乏弹药的志愿军士兵闯入火网。"志愿军的冬天,一个空前流血牺牲的阶段开始了。"王树增对这一段的描写倾注了最多的感情。

★彭德怀知道后下令停止进攻★

为了这本朝鲜战争的书,王树增在广州那个灯红酒绿的浮躁的环境中彻夜查资料,有人对他说:你有病啊?"我有一个小愿望,就是想让当代青年看到我们民族经历的往事……记住士兵,那些士兵!"王树增的妻子王瑛说:"你没发现,这本《远东:朝鲜战争》就是献给我们战士的。一提到普通士兵,他就不能自已。"

"我当过10年伞兵,我对士兵有感情。我的部队前身是打上甘岭的,是黄继光、邱少云的部队。想想那些躺在异国土地上的战士,我什么都说不出来,他们那么年轻,他们是农民的儿子……“王树增沉默而冷面地对着我。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受刺疼记者。当有的国家对每一个牺牲的儿女都设有灵牌,或在纪念碑上镌有密密麻麻的名字、永远受到民族的整体追念时,我们农民的儿子呢?

前不久,一个专门研究韩战(朝鲜战争)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他想看看邱少云国度里的大学生,他对大学生们说,邱少云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勇敢的人,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有个大学生竟回答说:现在再也不会有那么傻的人了。"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剧!"王树增对这件事很长时间不能释怀。

今年夏天,美国原准备和韩国在仁川举行大规模的模拟登陆,并把当年参加联合国军的西方各国的军事代表团都请来,以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后担心刺激朝鲜的南北和谈而作罢-在谁也没提起旧事时,美韩总是不忘,它起码勾起我们因往事而汹涌的感情。

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比比皆是

王树增给我们描述了第四次战役——那是我们从不知道的由青春、热血、失利、胜利筑起的波澜壮阔的战场。毛泽东一度想让志愿军攻到三六线,并在那里休整。而在前线的彭德怀心里清楚,这没有任何可能,只能通过阻击和防御,迫使敌人停止进攻,这就是第四次战役。

克拉克。在朝鲜战争打完签订停战协定之后,意味深长的说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