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纹身小图案:<<红楼梦>>的章节结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02:49
红的章节结构是什么?

这是我写的一篇文章!!

浅谈红楼梦的章节结构

首先申明由于在下才疏学浅,自知端茶倒水还行,但是你号召别人讲座,自己又不说两句好像过意不去,只有滥竽充数献丑了,下面的唠叨是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一书的启发下,此书为我的校友李劼所著,加上自己的见解而出,请朋友们斧正!

红楼梦一本天书,要想探究其全部奥妙非我得凡人能力所及,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面对一本如李劼所说:具有圣经意味,具有莎士比亚的丰富性,还具有卡夫卡深度的煌煌巨著,真是迷茫之至!我只能看到此书的表面。一些在章节结构上的东西。

但是今天我排除小说续作者的后四十回 ,因为我一直认为曹公是在客观条件和自我调节中,写完前八十回后“迫于客观条件”和“灵机一动”主动自愿的放弃了后面章节的创作,在后面的叙述中我将详细的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我把小说分为这几个阶段:第一回至第五回:开篇,犹如一本精美图书的封面,为我们开启了神秘丰富的画卷。

第六回至十六回,主要描写之前相传曹公写的《风月宝鉴>的风月故事,为宝玉的"意淫"提供反面教材.(大观园建成之前)

第十七回到五十七回,是宝黛爱情和红楼梦里女孩子们的情爱描写,至纯至美.(大观园建成之后)

第五十八回到第八十回,是悲剧的上演,众女孩的悲剧,家族的悲剧.(大观园开始走向消亡)

小说的第一回至第五回可以作为红楼梦一书的引子,是一个大纲。就前5回而言其丰富性就让我们眼花缭乱,这期间主要讲了两个神话故事,一个小家庭的悲剧,两位女主人公的出场,一个宝玉的美梦.我感觉前五回成一个W字型的叙述体例,首先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起写了石头的来历,此神话故事,之后通过顽石神话过渡到甄士隐的家庭故事,期间又穿插了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木石前盟(宝黛爱情的前身奇缘).之后有贾雨村作为为情节的穿插者,引出了我们的两位女主人公:黛玉进贾府,宝钗随后赶到.第5回的太虚幻境,可以看出神话-尘世-神话-尘世-神话的W字形结构.

好,接下来我们先从顽石说起……

顽石.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学长李劼的书中,他将男主人公宝玉的第一层来历归结为; 青埂峰的来历 ,这是混淆了上述四者的关系,由于程甲本的影响,上述四者的关系一直很模糊。其实是,顽石是通灵宝玉的原身。贾宝玉所带了的通灵宝玉是无才补天的顽石的幻象;神瑛侍者乃贾宝玉的前生。故顽石——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的对应关系。此石已有灵性,但是这绝非贾宝玉的前身,顽石或者说通灵宝玉是故事的纪录者,就像贾宝玉身上携带的摄像头,把男主公的所见所闻,及其经历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通灵宝玉的在书中的作用就如同一个随行的记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第15回“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纂创.”宝玉和秦钟算账,宝玉肯定知道,但是此时通灵宝玉不在,故未见真切。是指已有灵性的顽石未见真切非贾宝玉也。此处脂批“借石之未见真切,淡淡隐去……”又如:脂批所云:石兄,玉兄,皆为特指,石兄就是顽石,玉兄为贾宝玉。有证:第25回: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此处皆为石兄。至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说腹中饥饿,此后脂批:叹不得见玉兄撒手悬崖文字为恨。

至此顽石交待了本书的来历,当然无才补天的顽石有说是曹公自喻,此非本文主题,搁置不说。

接下来,有甄家的小故事,引出了小说力图描述的第一个女子:英莲。甄家的起火衰落,甄士隐的出家,英莲的走失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以提示:贾府的败落,宝玉的撒手悬崖,众女儿的悲剧,这有一种强烈的一一对照和提示关系,所以说甄士隐一家的在第一回的故事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他是作者精心布局的结果:在全文中有一种整本红楼梦故事的缩影的意味。以此情节来对照后面精彩的故事,这不不能让人佩服曹公的匠心独具。有人一直奇怪英莲(香菱)为何能位列副钗之首,我给的答案是:香菱由被拐,卖给呆霸王,其悲惨的结局强烈的暗示了红楼梦众女儿的悲剧。

接下来就是男女主人公的出场:先从冷子兴的演说开始:将贾宝玉的来历出身一一道出,与神瑛侍者的故事相互照映。没有这一段演说那么到第3回宝玉出场就会显得突兀了许多。贾宝玉的出场其实有这样三层:灵河畔的神话故事,神瑛侍者,第2层:冷子兴所说的家族背景:直到第三回作者着力笔墨正面描写宝玉精彩的亮相,并与女主人公一见钟情(对照与灵河畔的木石前盟)。可见作者在刻画本书第一主人公是镜头是层层推进,将贾宝玉的形象从模糊到清晰慢慢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3,4回主要刻画了黛钗二位女主角的进京之原委:也是二位女主角的出场。但是这一黛一钗的写法却不相同:黛玉进京从水路而来,作者采用的跟踪式写法:黛玉丧母,水路进京,直到进荣府,宁府,然后带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像我们看电视跟着摄像机的劲头亲身目睹这个事件的全过程。宝姐姐进京从旱路而来则是虚写,侧面描写,从一桩与英莲有关的人命官司写起,顺便交待进京的源起。林进京是从水路来,原因是丧母,这体现了黛玉的孤傲性格的由来:而宝钗则从其兄命案写起,与黛玉孤身进京不同,薛家来京可谓气势浑宏,场面不小。黛玉进京是贾母所嘱咐,期间又穿插主要人物,宝钗进京为了待选皇宫,目的不同,气势迥异,由此可见之后薛林之争的端倪:一个有贾母的爱护,宝玉的倾心。一个有权有势,有做妃子的决心。

好啦,现在男女主人公全部出场亮相,其他主要人物在读者脑海中也有了初步印象,接下去似乎就是按部就班的叙述了,但是曹公偏不如此,有宝玉一梦,奇峰突起,让读者又在如诗似画,如梦如幻的仙境中走了一趟。正如李劼所说:经过3,4回的描写,任务齐集到一处制造出一个特定的情景,而且在这聚集过程中铺写出来整个故事格局的气势,境定势成,然后在可以看做全书总纲的第5回中浓墨重彩,第5回之所以成为总纲那是应为此回中包含了众女孩悲剧的全部信息,笔法也颇为奇特有判词和红楼梦曲子一一暗示,并且有警幻仙子对宝玉的定评: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小说男主人公的固然有来历,但是大观园中的女子所属薄命司:她们同样不是凡人俗胎,她们是来自太虚幻境这个神仙之所请。看原文 :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所以我一直对刘心武等考证可卿出身来历的做法不去理会。众女儿都是仙女般的人物,何必去花大把的功夫用在穿凿附会的考证上呢?

至此第5回止小说的开局完成,整个故事的准备已经全面就绪,接下来就是精彩故事咯,堂堂一等公的宁荣2府,宝玉林妹妹神仙来历,接下来一定是大场面,结果作者有意给我开一个小小的玩笑:正文却从一个与贾家不相干的乡下老太太刘姥姥说起。

下面大家休息一下,我简单介绍一下第六回至第十六回的作用:如前所述我一直认为这一段的叙述主要是从曹公其兄的《风越宝鉴》而来,此10回文字有一个主题:世俗的情欲。闹学堂,宝玉秦钟之间和其他学生,怜香惜玉的暧昧关系,有同性恋倾向。接着可卿淫丧天香楼,贾珍在丧礼上的从第六回开篇的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开始,第7回的贾琏戏凤姐,茗烟与卍儿,变态表演。此处着力写了被曹公删除的爬灰之事,接着秦钟在其姐姐葬礼期间与小尼姑智能儿。就在期间还有贾府的老功臣焦大的一番极具影射意义的大骂,真是宁府除了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别无干净之物,描写的男主人公生活的一片肮脏世界,情欲冲天。

但是作者如此安排有何深意呢?我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想:1,前后对比,十六回前的情欲世界是男人世界的肮脏,以突出大观园建成之后纯洁的女儿世界的干净,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反衬,显然女孩子的世界是作者描写的重点,在此之前作者故意写尽男人的肮脏,与看了女孩便觉清爽,看了男人便觉恶心一脉相承……,第2点:可以看出对于主人公贾宝玉而言,这段情欲故事的主角是秦氏姐弟,在太虚幻境中,警幻的妹妹就是可卿,而其弟秦钟也与宝玉关系说不清楚,那么作者何意呢,我们来看看第5回警幻说的一段话就找到了答案:'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警幻说宝玉“意淫”,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关键在此句,先把自己的妹妹可卿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警幻这样做其用意十分明显,但是曹公似乎还嫌不够。那只是梦中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在贾宝玉的生活的现实中也安排这样一种环境,这样兄妹二人,以这些来唤醒宝玉,以绝其情欲,而后向意淫方向转变,只有男主人公的观念改变了那么才可能有以后宝黛的纯美爱情和大观园里的干净之地,故随着秦氏兄妹的相继去世,大观园的建成——红楼梦进入了一片阳光灿烂,光彩照人的纯情时代……

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此回开始终于迎来了繁华似锦的大观园的世界。大观园的建成和元妃省亲,之后红楼梦宝玉及其众女儿终于有了一片自己的乐土,此后的描写从本回到第八十回,我很赞同李劼的春夏秋冬的分法这里我借花献佛与大家共同经历回忆一下这保罗万象,精彩纷呈的描写!这里引用一段话:可以用春夏秋冬来形容17回以后的叙述色彩和氛围的话那么第17回——32回是明媚的春天;33回-57回是日趋繁丽的夏天。57回开始弥漫起一阵阵秋意;七十九回以后步入日益寒冷的数九寒冬,直到那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第17回到第33回,整个故事充满了春天的阳光和明媚:从大观园才题对额到诉肺腑。是宝黛爱情的初恋阶段,从各自心中有他,到相互间大胆倾诉,期间,宝黛共读西厢记,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两小无猜的天真浪漫,到林妹妹藏花的高雅。也有龄官画蔷这样浪漫的笔触。诗情画意,眼不能及看看这些回目就足以让人倾心陶醉: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林黛玉俏语谑娇音;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这是一幅明媚春光图,如吹向大观园的徐徐春风,沁人心脾。相信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最喜欢的回目大部分出在此部分中。期间虽然有金钏的死讯,凤姐和宝玉遇鬼,但是在通灵宝玉庇护和贾母等的溺爱之下,宝黛之间柔情蜜意,大观园内一片祥和的气氛。每一个脸上都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愉快。

第33回,宝玉挨打惊动贾府上下,父子的激烈冲突如一声惊雷,宣布夏天的来临。37回贾府的小姐们起来雅兴要像现在大学生一样组建社团——诗社成立。林妹妹在诗作上独领风骚,宝姐姐在宴会上获得贾母的高度评价,薛林之争进入白热化。此期间诗社的热闹,与宴席上的欢乐交响呼应。此一大部分在作者极力渲染了大观园内外的繁荣景象。各色人物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老太太的享乐主义,风姐的泼辣决断,鸳鸯的不屈服,晴雯的刚烈勇气,平儿的正直善良,探春的精明能干,宝钗的贤惠德行,香菱的天真可爱,湘云的豪爽。小戏子们的各自表现。作者似乎还嫌不够,直至宝琴等来到之后一片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好不热闹!联诗作对,一片人员鼎盛。这期间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宝黛爱情的诗意,此时宝黛爱情处于热恋阶段,已经从前一阶段的试探到彼此倾心,成为知己。这种热闹的场景直至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是一次最后的狂欢—此后一片凉意袭人,秋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弥漫……

夏秋交替之时,伴随着藕官烧纸而来。此后就是在一群小丫头和婆子之间的矛盾中展开,与此同时主仆矛盾,嫡蔗矛盾,开始显露出来,查抄大观园,探春一句话:从自己家里开始败露成为现实。此后芳官等被逐,晴雯冤死,瑟瑟秋意,阵阵幽风,大观园内人心惶惶,大观园外是2尤之死,连一向刚强的凤姐也到了持强羞说病的地步,此时众女孩子的诗作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悲凉。桃花行,柳絮词就是自我命运的预报,整个世界满目寒霜……随后宝玉的一片诔文,与其说是悼晴雯,悼黛玉,不如说是宣布冬天到来的无奈与气氛

78回之后已经是以迎春和香菱的悲惨结局作为了的第一场雪。自此大观园的冬天与一片悲歌中悄然而至。

整本书的叙述极为有条理,浑然天成。前5回交待故事的来历主要人物的出场和第5回总纲式的人物结局暗示。第6回到17回是宝玉的成长环境的在叙述和他性格的形成。大观园落成之后是以春夏秋冬的基调来写故事的主题部分。当然其中的贾府败落,凤姐等的闺阁传记等,我没有详细说明,能力有限啊!
或许注定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缺憾的吧,曹公未能最后把书写完这是一个巨大的缺憾,但是就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我们面对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只能惊讶的赞叹其博大精深,其不可企及,我已经在红楼梦众位女孩子的陪伴下走过美丽的心灵之路,我愿足矣,没有写完就没有写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