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 gap year的原因:什么是CE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29:17

chief executuive officer
首席执行官
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又称作行政总裁、总经理或最高执行长。

他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而且往往就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在公司或组织内部拥有最终的执行权力。在比较小的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可能同时又是董事会主席和公司的总裁,但在大企业中这些职务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担任的,避免个人在企业中扮演过大的角色、拥有过多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与公司的所有人(即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企业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挑战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纷纷实行首席执行官制度,出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以下简称CEO)。为此,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什么是CEO?中国为何要有CEO?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涵义,按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领导人与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
企业CEO制度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所组成的执行机构这样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公司执行机构由高层执行官员组成。这些高层执行官员即高层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管理权和代理权,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该执行机构的负责人就称为CEO,也就是首席执行官。担任企业CEO的,可以是董事长或副董事长,也可以是总经理。CEO的主要职责是:(1)执行董事会的决议;(2)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3)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4)任免经理人员;(5)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情况,并提交年度报告。
CEO领导下的执行班子,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
我们发现近来一些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企业,正在竞相推行CEO制度,于是产生了中国的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
在国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建立并运转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全球业务的拓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日渐繁忙。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阻滞和沟通障碍,影响了经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快速反应和执行能力,一些企业开始对传统的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变革。CEO就是这种变革的产物之一。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原有经营层手中。CEO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裁,它的权力非常大,其中有40%~50%是董事长的权力。董事会成为小董事会,其主要职能是选择、考评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及其薪酬制度。CEO虽不是企业的出资人,但它对重大决策却有拍板权。在国外,对CEO的约束主要不是董事会,而是企业中一个称为战略决策委员会的机构。这种战略决策委员会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经营决策的主要权力机构。在许多国家,组成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人员大部分不是企业中的人,更不是企业的出资人,而是社会上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业的知名人士。所以说,是人力资本控制了企业,而不是出资人,出资人的利益仅仅表现在产权的利益回报上。
CEO的设立,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为人力资本合理定价的思想。我们通常所讲的两权分离理论为基础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现代生产正在由围绕机器转向围绕知识进行。人力资本由此取得了对货币资本的压倒性地位。人们不难发现,年薪制、股票期权以及其他类似的激励举措只不过是市场为合理定价企业家人力资本而顺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家人力资本必然会找到自己的合理价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进入企业之后,已经引发了企业产权制度的巨大变革。人力资本除了获得工资之外,还应该获得产权回报。企业由出资人完全拥有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CEO的出现,也标志着传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分立的理论也已经有了重要修正。
面对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让许多企业都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忙着策划、调整,厉兵秣马,以应对世界市场的挑战。CEO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在我国出现的。也应看到,我国一些企业的CEO只是称谓上作了更改,实际上还是董事会决策下的总经理日常负责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CEO。应该说,人力资本作为资本走上前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一个企业总经理的称谓改称CEO,不能仅仅只是称谓上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让企业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应为更重要。

CEO的定义与职掌

在国际大企业中,通常有四个最高阶的职位,分别是董事长(Chairman),执行长(CEO), 营运长(COO,Chief Operation Officer), 财务长(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

董事长是董事会的召集人,也是公司的法定负责人。在美国董事长与执行长通常是同一个人,在英国则多由不同人担任。盖兹与葛若夫曾分别是美国微软与英代尔公司的董事长兼执行长,但现在都不兼任执行长了。执行长是公司营运绩效的最终负责人,拥有订定公司重要策略、公司并购、高阶主管任命等权力。营运长则负责公司内部的日常运作,除了不负财务与重大策略的责任外,其他企业内的大小事都需营运长负责。有些大企业,如HP,可能有几个大的事业部,各事业部分别设有事业部总裁(或称资深副总)直接向执行长报告,这些公司就未必会设有营运长职位。财务长也需报告给执行长,但拥有一定程度的财务独立运作的权力。

台湾许多大企业的规模格局不过是国际大企业的某个部门、工厂的层级。董事长相当於国际公司的董事长与执行长合并的职位,负责策略以及涉外事务。总经理则比较像是国际公司的营运长,负责内部事务。但是,当企业大到一定规模,可以有好几个总经理,此时在总经理之上,设个总裁或执行长,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董事长多一个或少一个执行长的头衔,或者总经理改称营运长,都不具实际管理意义,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职权如何区分,才是重点。

从中文字义解释,执行长与营运长这两个翻译,正好翻错了。CEO其实应该翻成营运长,COO应该翻译成执行长。因为COO要承CEO之命,执行CEO的策略。CEO则要从比较高的格局,思考并负责公司整体的营运。大陆把CEO翻成首席执行官就更离谱了。公司并没有次席、三席执行官,所以首席之辞是累赘。但是官未必是最高的职位,所以要加个首席以突出最高职位的意义。这样的翻译,显然不如台湾的精简。

首席执行官

就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