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和nds:抹大拉的玛利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6:40:57
谁能告诉我~抹大拉的玛利亚的身世~~照片~~和现在葬在什么地方~~谢谢
二楼说的满好~~可是你觉得耶酥右面的那个人是约翰??就算是年轻也好漂亮也把~~有饿不可能是个女人吧?还有你说的达芬奇充其量也不过是个画家。他的画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在那个重男亲女的时代,达芬奇不会为了画上马利亚而把一个重要的门徒约翰给漏画吧这个也是在猜想~~要不你怎么不说一定那?

,《圣经》中没有一处说过抹大拉的玛利亚是妓女。混淆发生的原因,是对她的叙述紧接在一个妓女的故事之后。对传言的接受始于公元591年,因教皇大格里高利【即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他是罗马天主教所封的四大“经教博士”之一,还创制了公众礼拜仪式和格里高利赞美咏唱。】在他的复活节布道中声言,抹大拉的玛利亚和那娼妓是同一个女人。这番话在1969年受到梵蒂冈的纠正。格里高利一世还说过,伯大尼的玛利亚和抹大拉的玛利亚也是同一个女人。

《圣经》中没有提到基督有过婚姻。但倘若他“没结过婚”,几乎可以肯定书中必然明述这一事实。对父亲来说,确保儿子到了年龄就要结婚,与确保他出生后施行割礼同样重要。而且,法律规定大卫家族的王位继承人必行婚配。

耶稣理应体验过的、那些主导王朝大婚的章法,自与普通犹太人履行的规范截然不同。两性交欢可获允准的惟一理由是传宗接代。全部的婚姻/性爱惯例,都有严格规定。劳伦斯·加德诺在《圣杯血统》一书中对这个主题有过详细论述。订婚的时间长达三个月,“首次婚礼”要经过涂油仪式在九月份举行。这标志着婚姻的开端。然而要同床共枕,须等到同年的十二月份。这是为了保证将孩子生在翌年九月,即犹太赎罪节之月。【赎罪复欢,是后日基督教的理念,即耶稣降世、受苦、殉难,来替人类赎罪,重新求得上帝谅恕与欢心。】同床后如能受孕怀胎,就会在下一个三月份举行“二次婚礼”,合法确立婚姻地位。若是没有怀孕,则要等到下一个十二月份才能再行房事。“二次婚礼”前,女方的身份被认作“阿尔玛”(almah)——意为年轻女人,词义中并未涵括性爱经历。该词还可译作“处女”——显然,在这里它并不是指“纯贞室女”。三月份举行“二次婚礼”之时,新娘照理已经怀胎三月。这三个月的延搁,是为了避免可能会发生的流产。它另外意味着,妻子如有不孕现象,丈夫可以解除婚约。除掉允许同房的十二月份,夫妇得分开来住。

假使婚姻不和导致分居,女方会被当作“寡妇”,地位在“阿尔玛”之下。她必须要为自己的丈夫流泪,就像《路加福音》7:38中所说,她“站在他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如果耶稣是在这段“寡妇”时期怀入娘胎(此事的确像是发生在玛利亚和约瑟夫的婚礼完结之前),那基督就真成了“寡妇之子”。当然,受到如此称谓的还有共济会中的希兰·阿比夫【共济会的传奇人物。应所罗门王之求,友邦泰尔国国王(也叫西兰),赠送了建造圣殿的黎巴嫩杉木和号称“纳夫塔利部寡妇之子的”希兰·阿比夫。这位神工巧匠指挥监造了圣殿,但他的才艺和成就受到其他工匠首领们的妒嫉,并因此遭到谋杀。共济会英文名称的本意,就是“自由工匠会”。】;圣杯传奇中的波西佛;以及埃及神话中的荷露丝【古埃及神话中的主神之一,母为自然女神伊希斯。他身为冥界之王的父亲奥西里斯,在他降世前被害。荷露丝后来杀死了凶手——他的叔父地狱恶神赛特。】。

婚礼仪式中使用的香味油膏之一是甘松脂,伯大尼的玛利亚——亦被他人称作抹大拉的玛利亚——就是用它为耶稣施行了涂油圣礼。她向耶稣头上涂油行礼的地点是西蒙·泽洛特斯——他更常见的名字为拉撒路——的家中。公元30年6月,她在迦拿举行的婚礼盛筵中为耶稣足上涂油施礼。

使徒约翰没有论说迦拿婚礼的实况,谈到的仅有筵席。客人中既有耶稣的门徒,也有“不洁净”的异教徒。显而易见,耶稣是婚宴中的新郎。当圣餐用酒出现不足时,耶稣的母亲要求仆人们完全遵照他的吩咐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权利,不可能赋予一位宾客。正式婚礼须在即将到来的九月份举办。公元33年,抹大拉的玛利亚再次为耶稣脚上涂油,并用自己的秀发将油揩干。惟有弥赛亚的新娘才能获许使用甘松油膏施礼,允准的时间也只限于首次婚礼和二次婚礼之中。

埃及国王有自己的姐妹成婚的惯例。犹太国王们并不奉行这一习俗,但却认为王族的继嗣是靠母系来传承。施洗者约翰的父系血统为扎多克家族,他们的妻子永远使用伊丽西芭(即英文中的伊丽莎白)这个头衔。大卫王族裔即耶稣先辈的妻子们,荣号则为玛利亚。这就说明为何耶稣的母亲和妻子都叫玛利亚。

遭受教会压制、但在《达·芬奇密码》中却被雷·提彬(他的名字戏出自《圣血和圣杯》两位作者之姓——雷和拆组重编的白金特)说成“永远都是好起点”的《诺斯替教派福音书》之“腓力福音书”,记叙了抹大拉的玛利亚与耶稣之间的爱恋——对此丹·布朗所言如下:

救世主的同伴是抹大拉的玛利亚。耶稣经常亲吻她,爱她胜过其他门徒。其他的门徒很气恼,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他们问耶稣:“你为什么爱她胜过爱我们所有人呢?”救世主向他们答道:“我为何不能像爱她一样来爱你们……婚姻之谜高深玄妙——离开它世界就无法存在。世界的存在基于人类,而人类的存在依赖婚姻。”

对嘴亲吻的举动,专门保留给已婚之人。布朗先生未能提及的是《多马福音书》的一段记述:听到彼得抱怨,“女人不配享有生命”,耶稣回应道,“我将亲自引导她改变成为男人……因为每一个能够自变男人的女人都将进入天国”。

教会向来不遗余力地封杀有关耶稣婚姻的信息。1958年,哥伦比亚大学古代史教授摩尔顿·史密斯,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所修道院中,发现了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保藏的一份手稿。

在安蒂奥克的圣依纳爵的一本文集中,史密斯发现了亚历山大城主教克雷芒(公元150-215年)写给教中同僚狄奥多尔的信件。信中包括了此前无人曾见的一段马可福音书。他写道,这部分福音书应该删除,因为它不符合教会传导的学说。马可福音意义重大,因为它最先写定,从而成为其他福音书的基础!

删除部分有关被基督施展神力使之起死回生的拉撒路,说他在坟墓中哭喊,这表明耶稣见到他时他并未死去。拉撒路实际是被逐出教外,这在当时看来与死并无两样。逐人出教需要四天时间生效。第三天,马大和玛利亚向基督传讯,说拉撒路的灵魂将落入万劫不复的诅咒。尽管严格而论,此事在耶稣的权限之外,但他仍然前去帮他重获新生。除此而外,删除部分并没提到复活,而以女人们哭喊着跑出空墓作为结局。我们今天读到的马可福音16章的版本中,最后的12章是后来添加的。

当耶稣赶到马大和玛利亚所居的宅中,约翰福音的描述让人觉得玛利亚犹豫彷徨、不想离宅。但被删除的那段马可福音倒解释得明白:玛利亚与马大一道出门迎接耶稣,而信徒们却告诉她要回到房内。理由是作为耶稣的妻子,她只有在丈夫的允许下才能离开住宅。

罗马天主教会声称,圣彼得是天主教的创始人。彼得之名的希腊词源“petros”意为石头,取名人是基督。彼得以厌恶女性著称,或用布朗的话说是个“歧视妇女的人”。这点如果属实,我们就可以理解,他致力创建的天主教会为何始终漠视妇女。但如果我们相信抹大拉的玛利亚不仅堪称耶稣的最佳弟子、而且又是他妻子的话,就得扪心自问女人为何不能担任罗马教会神父。而且,我们更需要问的是,教会为何不肯承认耶稣的婚姻?依照手中的证据,我们只能做出丹·

其中抹大拉的马利亚尤其与众不同,正因有了她在场,耶稣的葬所与复活才得到见证,后又经她亲口传达,众人始获知这一奇迹。她到底是耶稣的什么人?假使他们俩关系很一般,如此重大场合,何以独任她抛头露面?可惜福音书叙事常没头没尾,对这位抹大拉,除《约翰福音》有数处相关描述颇动人联想,其余诸篇均语焉不详。只因断裂处留了这么点藏头露尾的行迹,在众多的圣经人物中,抹大拉其人一直都极丰于叙事期盼。
这期盼就是叙事者投向她的光照,光照变了,她的形象也随之改头换面。比如,传统社会需要为广大的失足女树立一改邪归正的样板,抹大拉便被打扮成泪汪汪祈求救赎的模样,千百年来,她已定格为美丽的悔罪者圣像。其实在圣经文本中,她的履历全是空白,有关她曾为妓女的说法,纯系后圣经叙事的附会。再比如近来,随着跨学科的性别理论介入圣经的重读,经过基督教女性主义的诠释,抹大拉已在耶稣身边增补为重要的门徒。有关她身世的旧说自然受到指责,被视为教会内男性权威的厌女症表现。更有人撰文力证她《约翰福音》的作者权,说该篇中那个主所“钟爱的门徒”不是别人,正乃呼之欲出的抹大拉也。此类重塑抹大拉圣像的说辞多立足圣经文本,均属咬文嚼字的实证性文章。更为出格的思路则撇开圣经纪事,从新的期待视野上定位耶稣和抹大拉的关系:既然上帝克隆自己的圣子都离不了马利亚这童贞女的肉身中介,为什么尘世的耶稣就不能娶妻室而尽人事呢?让他的孤魂不留下血脉就上去见天父,在世人眼中,不能说不是个缺憾。据说西方民间早就另有传闻,说抹大拉本是耶稣的妻室,耶稣钉上十字架时她已身怀有孕。还说耶稣连衣钵也传给了妻子,教会大权,原本即由她掌管。后来众门徒争夺起教权,圣家族的安全受到威胁,抹大拉才带上耶稣的遗腹子逃到法国,从此埋姓隐名,千辛万苦中延续了圣门香火。欧洲骑士自中世纪以来寻找的圣杯,其实并非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用过的酒杯,而是暗指他隐秘传世的骨肉。

我很佩服撒旦的智慧,即使很属灵的基督徒也很难堤防撒旦攻击,因为我们不知道他藉着那种思潮攻入人心。《达芬奇密码》——撒旦送给人类的礼物,我们应从事实判断,如果小说会成为真理我想世界上不会有真理了。圣经上没有提到过耶稣有妻子,妄加的猜测只能显出我们的智慧是何等的无知。

现代人往往喜欢阴谋论,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不把它说得玄玄乎乎地好像不肯罢休一样。由于我们中国人对圣经的了解不是很全面,很多人在看了达芬奇密码以后才开始关注圣经。可惜他们确是把圣经当作参考来补充但布朗的小说而已。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更有人为了钱的目的,而肆意传播一些无从考证的东西。上文的抹大拉的马利亚说着说着就被楼上的从一个人说成了一个地名。抹大利是一个地名。你可以用马利亚代替抹大利的马利亚,但是绝对不可以说抹大利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对于圣经的完全不了解,怎么可能解释地清楚抹大利的马利亚呢?可叹可叹。
圣经里面一共出现过3个马利亚,一个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一个是妓女马利亚,一个是后来跟随耶稣走完在世上最后一段路程的马利亚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抹大利的马利亚。对于她的事迹,我们完全可以从圣经上了解到。而不需要假借他人之手来解释。达芬奇充其量也不过是个画家。他的画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在那个重男亲女的时代,达芬奇不会为了画上马利亚而把一个重要的门徒约翰给漏画吧(写四福音之一约翰福音的门徒)。那个在耶稣右边的人应该是门徒约翰而不是抹大利的马利亚。约翰年轻而且家底颇丰,所以画家只是把他画得比较脱俗了一点而已。

看了几条回答,觉得有必要了解《圣经》是怎么产生的,从而知道《圣经》能不能作为依据。看看日本人幸德秋水的《基督何许人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