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海滩 哪个酒店最好:杭州西湖有哪写名人,与他们的事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6:21:10
三个左右
与西湖有关

空亭一座,还有什么能让人想起苏小小浪漫凄婉的悲剧故事;
草坪一方,有谁能知道这就是打虎英雄武松当年的埋骨之处;
无名坟堆,辛亥革命烈士遗骸竟然依旧躺在城西的鸡笼山上;
……
40年前,一大批为西湖增色的名人墓葬,从西湖周边消失了,连同他们的故事,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西湖北山街的整治正在进行中,也许今年“十一”,我们又会发出一声感叹:西湖又变样了!希望这并不仅是对西湖自然风景本身的赞叹,更是对蕴涵在湖光山色间那浓浓的人文积淀发自内心的景仰。因而,在如今改造工程尚未结束的时候,很多杭州的热心市民觉得似乎该说些什么,不为其他,只为那些承载着历史、如今散落各处的名人墓葬……

四十年的一段尘封记忆
前不久,一位年过七旬的市民蒋大伯找到记者,讲述了40年前,西湖边的名人墓葬曾进行清理;40年后,他希望能在此次北山街改造时,及时考虑恢复或回迁一些名人墓葬,增添西湖的文化内涵。如果再不进行抢救,那些名人事迹以及有关他们的一些故事,很可能就此失传。
吴子刚,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过杭州市园管局局领导的离休干部;陈洁行,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钱塘旧梦》作者;丁云川,一位热心杭州考古事业的老人,他们和蒋老一起,向我们讲述了那些历史片段。
西湖胜地,有多少豪杰志士文人骚客将身后事寄于此处。40年前的西湖边,曾经遍布墓葬和纪念碑。比如在原二三四五公园的地方,曾有陈英士铜像、北伐誓师宣言纪念碑、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西泠桥头有苏小小墓,再西有辛亥革命烈士秋瑾墓、陶成章墓、杨哲商墓、沈由智墓;曲院风荷处有岳飞墓;丁家山处有刘庄主人刘学询及其亲族坟墓十穴;在花港观鱼处,牡丹园原来为无主坟地;在孤山东麓有辛亥革命浙军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坟、国民党上将王电轮墓及坟庄、陈模墓、林祠、林启墓、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墓,后山有林和靖墓、菊香墓、徐寄尘墓、夏超墓、冯小青墓、苏曼殊殊墓等。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整治西湖,就开始逐渐搬迁和拆除一些墓葬和纪念碑。特别是1964年,随着文革的临近,曾在西湖边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搬迁行动,一些著名的名人墓葬与乱坟一起在几夜间被全部挖起迁走。甚至连岳飞、秋瑾、徐锡麟、辛亥革命浙军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坟等全部被挖掘搬迁。纪念亭拆除、碑被打碎,遗骨有些被搬迁到鸡笼山的乱坟中、有些干脆被销毁。
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在杭州的一批文人和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岳庙被恢复,秋瑾墓被回迁至西泠桥的另一端,并且还塑了像。徐锡麟、浙军攻克金陵烈士墓——七星坟、陶成章墓、杨哲商墓、沈由智墓等一批辛亥革命名人墓葬被迁到凤凰岭南天竺原来演福寺旧址,重修墓葬,并树墓碑以供后人凭吊。
在这几年进行的西湖环湖整治中,章太炎墓、于谦祠等又一批名人墓葬及纪念祠堂被回迁或恢复。
但是仍有一大批名人墓葬至今没有被恢复……

名人墓辞西湖边
武松:亦真亦假皆无影

历史:武松是南宋时期跟随宋江造反的三十六人之一,历史上确有其人。施耐庵著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在第119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中因为鲁智深坐化六合寺,武松也在此出家,至八十高龄善终。
另有一说,此武松不是《水浒传》中的武松,而是清代的一个义士,为杭州百姓除害,深得市民爱戴,死后,杭州市民感念其德,集资将他葬在西泠桥畔。
遭遇:在现香格里拉饭店对面的草坪处的一棵青松下,原为武松墓,据蒋大爷回忆,以前这里有一个四角石亭,内有坟包和一块墓碑。1964年挖掘时,的确发现了一根特别粗大的长腿骨。后遗弃。
现状:目前在其原址为一片草坪,没有任何标志,一棵高大的青松枝叶茂盛,为下面的草坪遮挡着风雨。

苏曼殊:诗僧流落鸡笼山

历史:苏曼殊15岁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的几年里,结识了陈独秀、黄兴等人。回国后,加入了光复会,从事反清活动,与革命党人多有交往。17岁后,苏曼殊削发为僧,之后写了不少诗作和小说,在文学史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遭遇:他在上海去世之后,孙中山给予葬资,徐自华得知他们正在寻找葬地,捐出了西湖孤山北麓的一块地安葬苏曼殊。苏曼殊就这样在身后选择了西湖的孤山。但是后来苏曼殊墓的墓壁坍塌,1964年,墓被迁至鸡笼山。
现状:至今,苏曼殊的遗骨仍旧湮没在鸡笼山荒草丛中。
长眠在鸡笼山的名人还有辛亥革命的一对英烈夫妇裘绍和尹维峻、林启、惠兴、林寒碧和徐自华,他们的身后之地也同样处于湮没的境地。

苏小小:此地空留慕才亭

历史:苏小小是南齐钱塘人,名歌妓(即歌女),聪明美丽,才华出众。她平时就喜欢乘坐自己设计的油壁香车游览西湖。有一次在白堤偶遇骑着青骢马的宰相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钟情。为表达爱慕之情,苏小小口吟《同心歌》一首:“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苏小小也就此不再出面歌唱,在杭州掀起轩然大波。消息传到了宰相耳里,连夜把儿子带走,从此音讯皆无。苏小小几次寻找都没有结果,抑郁成病。有一次她在寺庙烧香,碰到穷书生鲍仁,赠银百两,资助他进京赶考。鲍仁应试及第,任滑州刺史,专程来向苏小小道谢,苏小小已经谢世。鲍仁根据她的遗愿“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西泠,不负好山水”,将其葬于西泠桥畔,后人又在墓上建造“慕才亭”。苏小小的墓建成后,唐代诗人李贺、白居易等都曾到墓地拜谒,并作诗纪念这位才女。
遭遇:苏小小墓据传至南宋时已经出现在西湖边,此后屡有毁修。清乾隆时,墓外观为石砌八棱角、上覆青瓦丹柱墓亭,据传所有柱子的四面都刻满了历代吟唱苏小小的诗词对联。民国初年改为外包水泥的圆丘形墓。1964年被清除,发现其为一空坟。
现状:1988年,只在墓亭原址上修造了六角攒尖顶亭,名“慕才亭”。亭边的说明简单地介绍了“苏小小的故事”。

修缮,专家点子ABC

提议一:有选择回迁
也许西湖美誉过盛,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心愿埋骨于此,大大小小的人物已经无法尽数。要把这些墓葬全部恢复显然是不现实也没必要。只能结合此次西湖的综合整治,有选择地重修或者回迁部分墓葬。比如在百姓中影响较大,对杭州提升人文内涵有较大意义的,须尽可能恢复;而对一些相对影响较小,或者属于群体人物,但又对杭州的古城保护有一定作用的,可以尝试在西湖以外的别处进行整体的清理,比如类似凤凰岭的辛亥革命纪念墓地等建造一个西湖古代文人墓群,让人有选择地慨叹凭吊。
提议二:原汁原味还原历史
说声恢复也许不难,问题是怎么恢复?杭州的丁云川老先生是个热心市民,一直以来他以自己民间的方式感悟西湖,在他看来,要恢复这些名人墓葬,就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样,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让今人在与古人共享同一天地的场景中缅怀逝者。
提议三:改良墓碑
但是针对原样恢复的提法,陈洁行教授却并不苟同:“如果现在还在西湖边重新修起一个个馒头坟包的话,无疑是煞风景的。”他提议不妨借鉴西方的墓碑,以台阶式造型,既免去坟包的荒凉感,层层递进又便于人们品读碑文。
记者特意去西湖边逛了一圈,有些碑文确乎过于简单了些,像苏小小墓,只有简单几句话。假设重修的话,可以把那凄美动人的故事写进碑文,也许人们看了这个故事,会永远记住西湖,记住‘慕才亭’。”
提议四: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陈洁行教授甚至提出浪漫之都的西湖应该更显浪漫色彩,不一定要让人想起这是个墓。就像现在的秋瑾墓,就没有墓的形状,而设计成一尊秋瑾雕塑。再比如苏小小,经过几世的变迁,我们已无从知晓她的神韵,此时尽可求其神而不必拘于形。陈老有一个很浪漫的设想,“慕才亭”里树的并不一定要是苏小小的雕像,一辆“油壁香车”一骑“青骢马”也许更传神。试想一驾精心设计的花车,缓缓行进在西湖边,微风吹过,吹开窗帘的一角,里面的人物若隐若现,仔细看时却又看不真切,让人浮想联翩。

西湖因人物而美丽

西湖的美丽,西湖的魅力,从来就不单纯是这山水,而是这些生活在西湖故事里的人物。一座断桥,是因为有了白娘子;一座净寺,是因为有了济公。可以说,没有人物,也就没有了西湖的色彩。
西湖文化
毫无疑问,这些散落各处的名人墓葬与西湖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是西泠桥畔慕才亭上那副楹联:“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就牵引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据了解,慕才亭的四根柱子上原本都刻有这样的楹联,记载着历代文人的凭吊诗文,而今大多都已散失,也许借着苏小小墓的再次修缮,可以重拾这些有关西湖的珍贵史料。
西湖故事
西湖边每一个墓葬,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就拿武松墓来说,《水浒传》中的武松,其结局人们都很清楚,书中写到:八十善终。可民间流传的说法,这位打虎英雄晚年的日子可并不那么好过。由于仇家较多,武松在晚年被人砍了另一手;可由于其双腿功夫依然了得,鸳鸯腿、兔子双蹬腿踢将起来依然虎虎生风,于是又被其仇家砍断双腿,成为一废人。后恳求同门师兄弟鲁智深“送吾归天”才得以结束余生。
西湖故事可以信手拈来,涌金门前浪里白条张顺与风浪比高,北山街上红梅山庄里李慧娘与当朝权贵严嵩智斗;被郭沫若评价为与《红楼梦》媲美的《再生缘》,亦是在西湖边诞生;更别说那耳熟能详的许仙与白娘子……这些优美的民间故事,都将随着名人墓葬的恢复继续流传。
西湖历史
西湖的山水清丽明朗,可凝结其中的历史史实却充满着厚重感。岳武穆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吟唱着《满江红》,寂然走上黄泉路,世间传说,其被害死后,尸骨不得安葬,一狱卒偷其衣物掩埋于今潮王路一带,成为众所周知的“衣冢墓”。而据陈洁行教授介绍,如今的岳坟确是英雄埋骨处,文革时并未挖到底,一直到文革结束,挖出宋时石人石马等等,才判断出下面的确有英雄骸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三台山路边的于谦祠、西泠桥南侧的秋瑾墓以及辛亥革命时那些舍生取义的群豪,个个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恢复这些名人墓葬,不仅可以为这些名留青史的历史人物故事找到史实依据,也为西湖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西湖旅游
就像前面提到的关于武松墓主的争议,也许现在无法定论,可作为一种传说,这时候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已经退居第二,在人们心中更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就像陈洁行教授说的:不必用学术的眼光究其真伪,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就是一种旅游资源。
记得关于梁祝的传说也有很多版本,山东有一个梁祝故居,余姚也有一个梁祝故居,杭州的万松岭则是两人同窗苦读的所在。不管通过何种途径流传,当这个说法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的时候,关于这些事实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一种资源,能引得游人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