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恶妇 txt:突触的迁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0:17:43
是说突触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的迁移过程和所起的作用

突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民族。
突厥是铁勒的一支。铁勒即战国秦汉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的敕勒(高车)。( 敕勒川,阴山下。)
突厥起源地在叶尼塞河上游,以狼为图腾的一个部落,据《周书.突厥传》中记载,传说突厥人的祖先与狼结合后,生下十男,十男长大后,各娶妻生子,各自为一姓,阿史那就是其中之一。后来迁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五世纪中叶,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奴隶主锻铁,被称之为“锻奴”。从五世纪后叶起,柔然被奴役的部落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为激烈。突厥人也逐步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
公元546年(南北朝后期,北方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铁勒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他们一方面与柔然断绝关系,另一方面,向西魏求婚。公元551年,西魏把长乐公主嫁给土门首领。公元552年,土门发兵大败柔然。土门遂以漠北为中心,建立起突厥政权--突厥汗国。此后不久,土门弟点密,统领大军十万人,攻占了西域各地,自立为可汗,建汗庭于鹰娑川(今新疆车县西北的小裕勒都斯河)。后又在今中亚楚河西岸设立夏都。在突厥西部形成一个半独立的势力。
公元553年,土门死,土门弟木杆可汗即位。突厥灭柔然,东走契丹及奚,北并契骨,势力日渐强盛。突厥政权辖境辽阔,东自辽水,西至里海,南达阿姆河,北抵贝加尔湖。汗庭设在于都斤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
突厥汗国成立之后,把中亚草原、西域诸城郭国家、蒙古草原统一了起来,并创造了文字--突厥文--这是前所未有的,以前强大的匈奴和柔然都没有自己的文字,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语言突厥语,这个突厥语系(也称阿尔泰语系)横贯整个亚洲,覆盖了从东北亚--蒙古 大草原--中亚腹地--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这包括了我国长城以北地区和整个新疆地区。
公元562年(南朝 陈文帝天嘉三年) ,突厥人先与波斯萨珊王朝结盟,灭掉了突厥西部的劲敌哒王国并瓜分其地。但突厥人立即撕毁与波斯的议约,占据了哒故地全部,与拜占庭帝国在西亚的边境直接建立了连接,控制了丝绸之路。他们将在与中原王朝作战时获得的丝绸等财物转手卖到西方市场,获利甚丰。但面对强大的波斯帝国,他们必需有新的盟友。公元568年,一个突厥使团来到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结成同盟,于是爆发了双方联合进攻波斯的长达20年的战争。
突厥初起时,正逢内地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分裂和动乱时期。强盛而骄横的突厥人时时闯入内地劫掠财富人口。但当隋朝于公元581年建立后不久,突厥却因内讧而分裂为东西两部。这就使中原与突厥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改变。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东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统一全国。突厥统治者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此趁此时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乃领兵而退。 (“渭水之盟”)
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世绩、柴绍、薛万彻,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李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两将又督兵疾进,大破敌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时值当年三月,东突厥灭亡。慑于大唐天威,“西北诸蕃,咸请上(太宗)尊号为天可汗”。
唐朝把东突厥降民安置在幽州至灵州一线,分突利可汗之地置顺、佑、化、长千州都督府,以突利为顺州都督统其部众;又分颉利可汗之地为6州,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任命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统辖颉利旧部,阿史那苏尼失为北宁州都督。
颉利可汗被俘后,突厥余部共推小可汗斛勃为主,打败薛延陀,在金山(阿尔泰山)之北建立牙帐,自称乙注车鼻可汗,收笼突厥散族,有兵3万人,势力复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派高侃率回纥、仆骨兵攻打车鼻可汗,突厥各部纷纷投降。唐朝在其地设置新黎等12州,分隶云中、定襄二都督府。高宗永徽元年(650年),高侃率兵出击,突厥诸部不服车鼻可汗调遣,车鼻遁逃,在金山被唐军捉获,其部众被安置在郁督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抗爱山北),设置狼山都督府统辖。唐朝在此基础上设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统领各都督府,有效地管辖这一地区。
此后,中国史籍中的突厥事迹逐渐消失,而在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史籍中,一批批名为“突厥人”的部族却在中亚大地上纵横驰骋,给世界历史留下深远的影响。
在遭到唐朝的决定性打击的同时,西突厥居地以西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兴起一支新的强大力量,这就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征服的脚步如旋风般迅速,7世纪中叶他们就越过波斯进入中亚,到8世纪初已直抵唐帝国边境。他们征服了突厥故地,但突厥各族统治者仍被留用以管理当地民政。阿拉伯人更失策的却是,自9世纪起,他们每年从中亚输入上千的突厥奴隶,以充实他们的军队并担任警卫。这些突厥将领和士兵逐渐取得权势,参与宫廷阴谋、左右朝政,把哈里发变成他们手中的傀儡,后来他们竟成了阿拉伯人的主人。还有,从这时起,突厥各族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
把生活在欧亚大陆上一批不同民族(部落或部族)的人统称“突厥人”的应该首先是阿拉伯人。当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的部落、部族或民族时,面对一个个从没见过、又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共同特点的群体,无法将它们互相区别开来,只好先入为主,把他们统统称作“突厥人”,把他们居住和活动的地方称作“突厥斯坦”(突厥人居住的地方)。阿拉伯人的这种称呼逐渐为其他一些民族所接受,成为习惯沿用下来。
10世纪末,阿拉伯人在中亚的势力衰微,突厥人建立了著名的伽色尼王朝(其首都即今阿富汗的加兹尼)。而几十年后,他们又被另一支突厥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塞尔柱人,他们充当着萨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的边防军)打败。伽色尼王朝还在11世纪初灭掉了伊朗语族建立的花剌子模第一王朝,突厥奴隶出身的伽色尼军官建立了短暂的第二王朝,而第三王朝则是塞尔柱人建立起来的,但统治者仍然是突厥奴隶出身,他们后来摆脱了塞尔柱人的统治,臣属于西辽,又打败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最后于13世纪在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后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灭亡。
塞尔柱人在公元10世纪从北方南下进入穆斯林地区,接受伊斯兰教,受编为萨曼王朝边防军,又称臣于伽色尼王朝,势力增长,参与中亚战争纷争,遂反叛伽色尼,很快拥有伊朗大部分地区,到公元1055年径直进入阿拉伯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首领“苏丹”称号,自此,虽然哈里发名义上仍然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领,但实际上阿拉伯帝国已落入塞尔柱突厥人手中,史称塞尔柱帝国。此后塞尔柱帝国继续四面出击,并于1071年大败拜占庭军队,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尽属突厥人所有,在这里建立了罗姆苏丹国,曾顽强抵御十字军入侵,后败于蒙古入侵。
当突厥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统治者的时候,欧亚大陆政治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蒙古势力兴起并开始了他们的征战。蒙古人的攻势同样迅捷无比,他们于1221年征服花剌子模,1237年越过伏尔加河,1241年越过多瑙河直抵亚得里亚海岸。1243年罗姆苏丹国战败;1258年巴格达陷落,阿拔斯帝国灭亡。
14世纪后半期,蒙古帝国分裂。1370年,出身于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的帖木儿,推翻撒马尔罕的蒙古统治者,建立帖木儿帝国 。他将突厥各部组成强大的军队,在30余年间,他消灭伊利汗国,打败金帐汗国;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向西侵入小亚细亚,与奥斯曼帝国展开激战,俘获奥斯曼苏丹。1404年(明永乐二年),帖木儿踏上进攻中国的征途,但次年在途中病逝。帖木儿帝国不久灭亡。
1526年,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打败印度的十万大军,攻陷德里,建立莫卧尔帝国,这个帝国在17世纪~18世纪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次大陆,是当时欧亚大陆上的强国,并且最终使伊斯兰教在次大陆站稳了脚跟,帝国直到1858年被英国殖民当局废除,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斗争直到现在仍在激烈进行。

这应该是突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