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红斑是否痒:我想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快速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9:20:35
最好是有朋友用最简洁的文字,最少的文字,说出整个中国历史一整条线路,把大事件都说进去,如果有这样的文字或图片,那太好了.

将历代名称开头一个字或几个好记的字取下来连成串数着五指读.象顺口溜一样.看连环画最快了解详细.看电视加深印象,看教科书矫正,与人争辩更来精神.

背三字经一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概括全了,背熟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
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
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看历史,有地图是最重要的.要有行政划分图或者地势图.

看着图,了解一点就可以记得深刻. 每次改朝换代都是战争.所以战争地点很重要,看着地势图就很容易记住.

刚好现在我在读<上下五千年>,从三皇五帝到最后一个皇帝,要想一句话说清楚那根本不可能,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我劝你去仔细阅读.不过<上下五千年>有很多版本,有图文的,有文字的,文字的较完整.

实践证明,联想是确保记忆速成的根本保证!联想是迈入记忆高手殿堂的入场券!那些记忆大师们所进行的令人惊叹的超级记忆表演,没有一个不是应用联想的。"如果你想记住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将它与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
"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它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作好记忆,所联想的其它事物就犹如一个个钓钩一般能把记忆着的事实钩钓出来"
"记忆的基本原则就是把新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
综观谈到快速记忆方法的,没有一个不应用"联想"这一法宝的!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而联想则是迅速提取已存信息的快捷键!研究发现,记忆的关键不在于如何输入,而在于检索,即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准确地提取出来,能做到这一点记忆效果就好。考试时,大家也一定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这道题我其实是会答的,就在嘴边的,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有谁哪怕能提醒我一句,我就能全都答出来。可是谁会提醒你呢?等考完试一翻书,刚看第一眼就全想起来了,于是就非常懊悔。有过这体验吧!这就是检索环节出了问题,而不是谁脑子苯、不好使的问题!联想之所以能提高记忆力,就是因为加深了记忆对象间的联系痕迹,使记忆对象间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变成相互间有所联系、有所交往的亲密关系。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能亲密到何种程度,完全看你如何从中"斡旋"了,也就是看你的联想深度了。可以说,联想就是那个能随时随地给你提个醒的助手!这一点当你掌握了18HSM后,在考场上就会有体验的。联想是在加深记忆对象间的联系,联想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为它们牵线搭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当你再提取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提一个而起来一大串!至于如何联想、联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联想的原则、怎样才能快速联想生疏、抽象的内容等知识,请见18HSM中的详细论述
五、快速记忆因何而快?
有些人对"快速记忆"这事心存疑虑,那么快速记忆到底能不能行?是因为什么才快呢?传统记忆方法,俗称"机械记忆",靠一次次的重复刺激大脑来记忆某项内容。那么是不是重复刺激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呢?不一定!有人看几遍书也记不住,有人看一两遍却掌握了,差距何在呢?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方法"的问题,即怎么去记的问题。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窍门、捷径,记忆也一样。死记硬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常常事倍功半,而巧记、速记却事半功倍。记忆方法决定了记忆速度、记忆质量。
人们常举的巧记圆周率的例子:有一老师要求学生背诵20位圆周率数值,即3.14159265358979323846。全班没有几个人能记全的,有一个学生却很快、很准确的记住了,他是怎么记的呢?原来是用谐音的方法,他把这堆数字"翻译"成下面这段话了:"商店一时已无酒,而刘五上午白酒汽酒上啊上,霸市刘"用谐音的方式很容易就记住了20位数字。这一方法,也是速记方法中的一种,但它不带有普遍性。那么快速记忆方法中具有普遍性的、万能式的方法是什么呢?是"联想"!!
"联"字带有关联、联系、联结的意思,"想"则是心想、想象。通过人为的、主动的、积极的联想,可把一些即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也能联系到一起,使得任意两个、多个事物都能"粘贴"在一起。这样,具体到记忆学科知识上就有了用武之地!用联想来记东西,对于一些填空、单选题、多选、简答等问题非常奏效。 举几个小例子,比如"记忆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人类是元谋人"可这样记:最早的人类长的象猿模样,即把"元谋"谐音成"猿模"。人类从猿进化而来,最早的人类也确实象猿,这样即合理又便于回忆时推理。经此一联想,考试时再出现该题,你就能很快想起答案。若以单选题题型出现,碰巧你有些拿不准选哪个,那你对照几个选项,回想一下联想,就一定能选出正确答案。
再如记忆 "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可这样联想:"人们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一群挤在山顶上的洞里取暖的原始人,他们受石头碰撞发出的火花的启发而学会的"。这样"最早懂得人工取火"与"山顶洞人"就建立了联系。"荒诞、夸张、奇特、不合常理"反到很有助于记忆,这是人们对记忆规律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再如记忆"菲律宾的首都是马尼拉"可这样记"你非礼宾(菲律宾)客,人家当然会骂你啦(马尼拉)"。用谐音、联想、加减字等方法去记东西,其速度远比机械记忆要快得多!实际上它是把昔日枯燥、费力的记忆变成了轻松、有趣的编故事的游戏。
用各种联想方法(一一对应联想法、直接串联联想法、借助词句联想法、数字编程联想法等)不仅能记忆填空、单选、多选题,还可记忆简答、论述、名词解释等题型。
记忆的关键不在如何输入,而在于需要的时候,怎样能快速地提取出来。传统记忆方法记东西在考场上有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想起来就想起来了,想不起来,再使劲想也想不出来"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考场上某题其实是会答的,就在嘴边,可却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有谁哪怕能提醒我一句,我就能全答出来。可谁能提醒你呢?等出了考场一翻书,刚看第一眼就全想起来了,于是就非常懊悔。有过这经历吧? 如果你平时对该题做过联想,那情形就会不一样,因为一联想,就在问题与答案间建立了某种联系,考场上你就会按照联想时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了,如前面的例子。联想与不联想绝对有天壤之别!
所以快速记忆之所以快,就是因为它运用了一系列方法,如谐音、联想、编码、借助词句等方法。快速记忆不仅能记住学科知识,用在表演上,更能令外人叹为观止。表演者常能按正反方向的顺序很快记住几十、上百个词语、数字、人名、几十张扑克牌的顺序,并且可倒背如流,外行人看了觉得很了不起。其实这些表演方法也都没离开联想二字。 快速记忆有其自己的规律、特点和技巧、训练方法,一点也不神秘,也好掌握。

中国上下有5000年的历史啊,你怎么快速,欲速则不达啊

到中国历史网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