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银元:名词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05:25
名词解释:
隶定

变体形声

隶变,无论是在文字史上或是在书法史上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字形上说,隶书摆脱了早期篆书体系中的象形为主的“随体诘屈”的文字构成方式的桎梏,以完全抽象的线来组合字形。中国文字外形的发展至此告一段落。由于“线”特别是提按顿挫、起伏 有致的线条,郑重地走上了历史舞台,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是 难以估量的。“隶变”纯化了线条,也解放了线的空间结构,这对 书法艺术来说正是决定性的一步,由此,汉字笔画和结构单位所组 成的单个形体内部、字与字之间、行与列之间所蕴含的诸种对立统 一的形式因子,在书家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之前提下,便可 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于此,文字的空间构造便转入了书法的空间构 造。在书法观赏的四个层次的空间中,只有走向第四层次的“书法 空间”时,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书法对空.间有如此大的敏感。是 隶变,使汉字充分具备了艺术性的素质和本质。
隶书的确立还意味着空间造型的由长方走向扁方,意味着笔势 的运动可以向横向开张。意味着“形”不再仅仅服从于文字可读性 的需要而可以在笔画上增强书写技法的美饰。它相对于稳定平正的 金文大篆结构和封闭内敛的小篆结构,都是一次重大的变革,相对 于烂漫多姿但仍要“随体诘屈”的早期金文,是一次更高层次的空 间构筑方式。“随体诘屈”的空间构造受制于象形,它使作者主体 性的发挥受到了自然外形的限制,而隶书完全以抽象的线条走进空 间构筑。尽管它还受到正体字的在形式空间主要是字与字之间,行与列之间上的限制,但是字的内部空间构筑中如笔画的长短、主 次、斜正、曲直、向背、粘合、增减、呼应、揖让等名种对立的形 式因子便可因书家主体性的发挥而产生各种丰富的变化。中国书法中空间构筑的形式美因子在隶书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

-- 作者:童湘屏
-- 发布时间:2006-4-3 10:16:53

--
隶书的出现,除了在空间构筑上的重大贡献外,更为重要的还 在于它对笔法的创新上。首先是笔势由曲转变为直折,在圆笔的基 础上产生了方笔,因多用提按,而使用笔出现了节奏感,即所谓的 “一波三折”,从而出现了“逆人平出”的铺毫用笔方法,露锋跟着 出现。在起笔与转换运动方向时,因速度、力度的不同变化从而产生了侧锋,书法的用笔及其变化在这里得到了空前丰富,奠定了后来的书法向着完全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笔法的丰富,如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束毫与铺毫,疾势与涩势,轻与重,方与圆等对立因素的统一在技巧上的要求充分展示,中国书法开始注意到:线除了构筑字体的空间之外,线形自身的形态及其变化即是一个丰富无比的语汇系统——线条自身终于独立地走上了历史舞台。从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到范铸的青铜铭文以及秦时的刻石和权量铭文,字体数经变异风格每每不同。这些风格的不同主要是建立在空间构筑的基础之上的。而运动的感觉消失在自足的个体完善的构架之中。在甲骨文金文里,先民们对空间构筑的稚拙,掩盖了对线条运动感觉的迟钝,到《石鼓文》时期,运动的感觉便由迟钝转向僵化,到了秦始皇的小篆时期,这种僵化进一步变化为运动感觉的接近消失。秦小篆对空间结构绝对均匀的切割,使它无力再顾及线条自身的丰富变化,小篆成了所有字体中最富有“静态美”的典范。从发展的历史观点看,如此的“静态美’’很可能会窒息书法的艺术生命。所幸小篆从来也未成为中国书史上的典型书体,即使在秦始皇时期,除了正规的封禅之类的重大盛典,除了作为文字规范有它的一席之地之外,使用范围极其狭窄。小篆既未受到实用的支持,又失去了艺术生命力的支撑,成为一种空泛的存在或曰礼仪、楷范的存在,这样我们才会对比地理解秦汉隶书崛起的意义。秦汉隶书对小篆一个根本的背叛是彻底打破了小篆的僵化之气,代之而起的是开放的结构和运动的线条。中国书法史早期审美的重点由对空间形态的建构转向了线条自身的运动和变化。如果说甲骨文、金文开创了中国书法艺术“线”的道路,其秘密在于上古人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演变成净化了的抽象的结构和线条,从而奠定了中国书法走向“线的艺术”的基础的话,那么秦汉书法的审美内容在于使线条在时间进程上的流动美与对空间切割形成的构架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时间带动空间,以时间控制空间的高级形态的艺术形式,从而使中国书法成为“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故尔在书法史上,我们把隶变的过程指为书法艺术自觉的前奏。纳西东巴象形文字,是东巴文化的精髓。这种如图似画的文字,被纳西人称为“森究鲁究”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由于至今还有纳西祭祀“东巴”能解读这些象形文字古籍。因此被海内外誉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以东巴文书写的东巴古籍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东巴象形文字,约有1400个常用单词,加上脱胎于象形的标音文字格巴文,总计2000多个。这些象形文字像古老的玉龙雪山冰川一样,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消融,奇迹般的传承至今。这种人类“童年的文字”,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字产生的重要资料。
纳西族先民在一千多年前,以观天地日月、山川鸟兽的物象造型,又以组合、变体、形声和转换等方式创制出来的原始文字。
它的特点有三
1)首先,东巴以表意思的象形符号为基础,包括象形、会意、合体、转意等字符,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2)其次,东巴文在象形符号基础上,加上标音符号。
3)再者,东巴文还以附加符号表意。
在东巴文字中,人也好,事物也好,就很生动的描绘出来,直接当作文字,所以没有学过东巴文字的人也可以理解大意。有时候书写东巴文还可以以彩色装饰,东巴常常用“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与东巴文化的“木火土金水”相互对应,更具有文字天真浪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