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语课外阅读:诗鬼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13 07:23:42

诗鬼——李贺

少年李贺 坎坷一生 诗歌特点 李贺评价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这个高个子的英俊青年也未免太清瘦了吧!就像清风中的一棵玉树。他的面色总是那么苍白,白得都有点儿让人放心不下。但两条眉毛确实那么黑那么浓并且几乎要连在一起成一个“一”字了。他那双寒星般的眸子应该是如水样的清澈的,可为什么老是现出一丝挥不去的哀怨、惆怅和凄怆?而他红润、敏感的嘴唇和白皙细长的手指又使他显得有些秀气了。相信每一个初见他的人都会用“风度儒雅,神采卓绝”这八个字来形容他给人的总体印象的。并且很可能还断言说:“他应该是一个天生的诗人。”
他的确是一个诗人,并且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诗人——一个创作态度异常严肃认真的苦吟诗人。每天清晨,“雄鸡一唱天下白”之时,我们的诗人己跨上那匹常伴着他的瘦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一只锦做成的口袋,到野外去转悠,寻找诗的灵感了。他是那样的喜爱诗歌,以至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惟陈言之务去”,他竭思殆虑,刻意追求奇特的意境和独创的词句。一有好的诗句便马上写下来,放入口袋,然后继续神游。待到晚上回家,就把白天写的那些诗句统一整理,补写成完整的诗。他的母亲看他把全部的精力用于诗歌创作,伤新费神不停歇,便十分心痛。因此每次见口袋里写了很多,就会很生气地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也不肯罢休呀!”
由于他对诗歌艺术近乎痴狂的追求并主要继承了自屈原到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匠心独运,警句名句特别多。其诗丰富奇幻,艳丽精炼,极尽诡峭变化之妙,想象夸张之能。使平常化为神奇,庸俗转为瑰丽。他梦游月宫,从天上俯视人间的情景“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一个秋天他听一位名琴师弹琴,觉得就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他因避父讳不能考进士,只能当了一个小小的九品奉礼郎,却也并不因此灰心丧志,而是高唱“少年心事当拿云”、“男儿屈穷志不穷”。他在《南园十三首》中希望能够买到把好剑,得到一部兵法,为国家统一而奔赴战场,所以在《雁门太守行》中他借歌颂维护国家统一为国英勇献身的守边将士写出了自己的心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他同情赋税繁重命运悲惨的劳动人民,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官吏、贵族的凶恶残暴、荒淫腐朽。因此他写了《感讽五首》《老夫采玉歌》《猛虎行》《荣华乐》《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等诗篇。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他虽然坚持理想,恪守信念,却一次次受到重创,使他看不到具体的前景,他哀怒,他惆怅,他凄怆,是以他吟道“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终于原本孱弱的他在27岁这年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他的老母亲日夜守在床前,看着日益憔悴的儿子,心都碎了。这天躺在床上却依然想着做诗的他忽然看到一个红衣人骑者一条红色的虬龙,手里拿着一块写着怪异文字的玉板,来到他的床前,说天上召他去。他不肯,赶紧摇头说:“我母亲年纪大了,又有病,我也还要写诗,我不去。”红衣人笑着说:“天帝盖了一座白玉楼,要请你做一篇记文。天上的生活是很舒适的,你的母亲也要去的。”不一会儿,他就死了。
后人因他的诗新奇险怪、构思独特,遣词造句往往出人意料,且少年早逝,便誉其为“鬼才”称其“诗鬼”。他就是唐朝的李贺,字长吉,诗作称“长吉体”。
我常常想,李贺应该同梵高和卡夫卡一样,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我最喜欢李长吉的这几句诗“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还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最好的诗歌并不是想象力最丰富、境界最新奇的诗歌,而是能给人以最真挚的感情并引发人以无尽想象的诗歌,李贺的这几句诗已是这样的。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出生在福昌(今河南宜阳)一户贵族家庭。从小聪明好学,7岁就会写诗。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 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回到故乡以后,李贺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襄,出外寻找灵感。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他的诗被后世广为流传,“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至今传诵不已,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