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女市长全文完整版:帮忙看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01:22
“齐国南史与晋国董狐称为良史型文书”,这句话有问题吗?顺便介绍“南史”、“董狐”。谢谢!!!!

对,这是个被动句!很明显的,是被人成为嘛。
  南史是古代25史之一,
  南 史
  李延寿 (唐)撰
  P001: 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 P002: 卷二 宋本纪中第二
  P003: 卷三 宋本纪下第三 P004: 卷四 齐本纪上第四
  P005: 卷五 齐本纪下第五 P006: 卷六 梁本纪上第六
  P007: 卷七 梁本纪中第七 P008: 卷八 梁本纪下第八
  P009: 卷九 陈本纪上第九 P010: 卷十 陈本纪下第十
  P011: 卷十一 列传第一 P012: 卷十二 列传第二
  P013: 卷十三 列传第三 P014: 卷十四 列传第四
  P015: 卷十五 列传第五 P016: 卷十六 列传第六
  P017: 卷十七 列传第七 P018: 卷十八 列传第八
  P019: 卷十九 列传第九 P0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
  P0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一 P0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二
  P0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三 P024: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四
  P0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五 P026: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六
  P0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七 P028: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八
  P029: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九 P030: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
  P031: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P032: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P0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 P034: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P0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P036: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六
  P0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七 P038: 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
  P0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P0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
  P0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P042: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
  P0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三 P0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P0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P046: 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P0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七 P0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P0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九 P0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
  P051: 卷五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 P052: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P053: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P054: 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P055: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五 P056: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六
  P057: 卷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 P058: 卷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八
  P059: 卷五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 P060: 卷六十 列传第五十
  P061: 卷六十一 列传第五十一 P062: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P063: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五十三 P064: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
  P065: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P066: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P067: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七 P068: 卷六十八 列传第五十八
  P069: 卷六十九 列传第五十九 P070: 卷七十 列传第六十
  P071: 卷七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P072: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
  P073: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三 P074: 卷七十四 列传第六十四
  P075: 卷七十五 列传第六十五 P076: 卷七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
  P077: 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七 P078: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
  P079: 卷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九 P080: 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

应该是“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