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3斑纹妖鬼诅咒:西晋《八王之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4:50:50

八王之乱
  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
  西晋初建,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亡国之鉴而大封同姓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时同姓诸王的势力已发展到出则总督一方军政、入则控制中央朝权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后族杨氏与惠帝后族贾氏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旋即,贾后矫诏先使司马玮率京城洛阳各军攻杀司马亮,又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进而独揽大权。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至此,宫廷政变转为皇族争夺朝权,演成“八王之乱”。次年,司马冏、司马颖和司马颙等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联军数十万向洛阳进攻,司马伦战败被杀,惠帝复位,由司马同专权辅政。永宁二年(302年)骠骑将军司马乂与司马颙等里应外合攻杀司马冏,司马乂掌握朝权。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与司马颖不满司马乂专权,借口其“论功不平”,联军进攻洛阳。司马颙任张方为都督,率精兵7万东进;司马颖也发兵20余万南下;司马乂麾下也不下数万人。交战各方兵力约在30万人以上,号称百万,为“八王之乱”以来军队集结最多的一次。双方大战数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马越发动兵变杀司马乂,迎司马颖进占洛阳,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马越等挟惠帝进攻司马颖,兵败东逃。司马颙乘机出兵攻占洛阳,迫惠帝与司马颖迁都长安,独专朝政。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越再度起兵,西攻长安,司马颙战败。次年六月,司马越迎晋惠帝还洛阳,不久,司马颙与司马颖相继被杀。十一月,司马越毒死惠帝,立晋怀帝司马炽,至此,这场持续16年的西晋“八王之乱”结束。
  点评: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西晋初建,司马炎为防范皇权被篡,大肆分封同姓王,以为皇室之屏藩。可是时隔不久,西晋王室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变乱,持续时间长达十六年之久,先后有八王涉及,实是历史所罕见。分王之举,意在稳固司马氏政权,可是它却加速了该政权走向灭亡的过程,这又是一段重蹈前车之鉴的历史。
西晋晋惠帝时,统治阶级内部,太后与皇后,皇后与太子,中央与诸王,诸王与诸王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残杀和战争。从公元291年起,先后有八个诸侯王,为争夺中央权力而相互攻杀,历时十六年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旷日持久的战乱,即“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爆发于晋惠帝时,祸根却在西晋武帝司马炎时就已埋下了。
《晋书》的八王《传序》曾提到“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或出拥旌节,莅兵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然而付托失所,授任乖方,政令不恒,赏罚斯滥,或有才而不任,或无置而见诛。朝为尹周,夕为莽卓,权机失于上,横乱作于下。”《传序》所言,阐述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为司马氏宗室诸王,出则持节总管一方的军政,入则掌握中央朝政,权力太大;二则皇帝的委托不得其人,任用者无才,而有才者得不到录用;三则政令变化无常,赏罚不当;四则皇帝大权旁落,外戚、后妃与宗师诸王争相操纵朝廷。
晋朝建立后,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之所以被司马氏篡夺,是因为曹氏不分封同姓诸侯王,皇室缺乏屏藩的缘故。于是,便在公元265年,大封皇族27人为王。这些诸侯王不仅封地,而且还有武装。各王国内的大小文武官吏悉由诸侯王自己任选。不少诸侯王兼领中央或地方的军政大权。结果在晋朝内部形成了强大的诸侯割据势力。西晋的“八王之乱”主要是由于宗室诸王持节都督诸军事,军权太重造成的。
晋武帝选人不察,用人不当,如王睿先入石头城,王浑迟迟不敢渡江,反责王睿不受他节度,擅受孙皓投降,欲以槛车征睿。晋武帝任用反对伐吴的贾充为统帅,在战争中贾充还欲退兵,上表要杀主战的张华。其善恶不分,才庸无别,使得晋武帝时许多大臣骄奢逸乐,贪取钱财,乐虞我诈,争权夺利。
晋武帝时,虽也颁布过戒饬官吏要清廉,要作出政绩,抑游食,尽地利的条令,但朝令夕改,始终也没有一个赏罚严明的举措。如前所述,司马氏军队进攻建康时,王睿军一马当先冲进建康,而王浑军却迟迟不敢渡江,可是平吴后,王浑竟同王睿一起受封。
特别是,从晋武帝时起,晋朝大权旁落,外戚、后妃与宗室诸王之间的争权夺利斗争直接酿成了晋初的“八王之乱”。晋武帝皇后杨艳出身于弘农郡的大姓。晋惠帝(司马衷)是她所生,为了杨家权势,她临死时,推荐从妹杨芷嫁给武帝为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也被超升为车骑将军。杨骏专权好利,武帝末年,更是权势熏灼,与其弟杨班、杨济、号称“三杨”。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次子司马衷继位(即晋惠帝)。晋惠帝是个白痴,武帝曾出题试他,他的妻子贾氏(贾充女)请人代答,遮掩过去。他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问左右的人,这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左右敷衍地说,在官地叫的就是为官家,在私地叫的则为私。及至天下大乱,百姓饿死,他竟这样说:“没有粮吃,何不吃肉糜!”其痴顽一至于此。晋武帝临死前,对晋惠帝颇不放心,遗诏命汝南王司马亮与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杨骏与其女杨芷皇后伪造诣书,使杨骏独揽大权,他以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其女杨芷被尊称为太后,晋朝政权尽为杨氏所有,引起晋朝宗室和惠帝的皇后贾氏的不满。贾后也是个权势熏心、心狠贪暴的女人。本来当年为惠帝选妻,晋武帝以贾氏(贾充之女)短黑而妒,卫灌女长白而美;砍聘卫灌女为惠帝之妻。可是贾充、郭氏(贾氏之妻郭槐)亲戚游说杨元皇后,并称贾充女贤惠,于是贾充之女才得以聘为惠帝之妻,形成中国历史上一段悍妇控制白痴丈夫,挠乱朝政的闹剧。贾后为了独揽大权,扫除障碍,于公元291年和宫中的侍从官阴谋策划,秘召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全城戒严,贾后挟惠帝下诏杀死了杨骏及其弟杨珧、杨济和杨氏党羽,皆夷三族、杨太后也被逼身死。杨骏被杀后,汝南王司马亮入朝捕政,楚王司马玮因协助贾后政变有功,也以卫将军领北军中侯,在中央握有兵权。汝南王司马亮恐怕楚王司马玮势大难制,于是就谋遣宗室诸王归其封国,然后夺其兵权。楚王司马玮联合贾后使惠帝下诏诛杀了汝南王司马亮。司马玮以为这下自己大权在握了,谁知贾后视司马玮也为自己专权的障碍,于是她以“矫诏”罪名将司马玮杀掉,大权尽归于贾后。
为巩固其权位,贾后任用“庶族儒雅为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的张华典掌机要,出现了八、九年的安定局面。然而随着太子司马橘渐渐的长大(太子是谢氏所生,且为惠帝长子),他和贾后的矛盾日渐激化。(公元299年)元康元年,贾后将太子囚于金墉城,并于次年杀之。太子无罪被废,且遭残害,引起拥护太子的朝臣们不满。这时因谄事贾后而得掌事权的赵王司马伦,趁机与深王司马彤等举兵废杀贾后,并杀其余党。赵王司马伦自封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公元301年)永宁元年,他废惠帝,自立为帝。赵王司马伦称帝,马上引起其它宗室诸王的反对。齐王首先起兵,传檄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颐等,联合讨伐赵王司马伦。司马伦也调兵遣将迎战。双方的军队在洛阳附近酣战两个多月,死亡近十万人。结果赵王兵败被杀。惠帝复位,齐王被任命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入朝辅政,掌握大权。齐王见大权已掌,便沉溺于酒色,荒废政事。公元302年(太安元年),河间王联合长沙王义,举兵讨齐王。司马炯、司马义双方军队在洛阳展开激战。双方混战三日,齐王司马炯兵败被杀,惠帝即用司马义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朝廷大权。河间王司马颐原指望借司马炯杀败司马义之事,宣告四方以讨炯,废惠帝,立成都王颖为帝,自己作宰相。没料到司马义杀司马炯且大权在握。因此,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河间王司马颐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共同攻打司马义。从这年的八月到十月,战争连续不断,司马义的军队屡次打败了司马颖。这时,东泊王司马越却与禁军将领朱默等密谋,夜中将长沙王司马义捉住,囚于金墉城,并招司马颖部下张云将司马义抓去,用火活活地烤死。之后,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仍居于邺,遥控朝政。河间王司马颐为太宰.仍居长安。东海王不甘大权落入他王之手,于是借口奉皇命攻颖。结果大败于荡阴,逃到东海封国,惠帝也被颖挟持到邺。这时,颐之部将张云乘洛阳空虚,进据洛阳。安北将军王浚、司马越的弟弟东瀛公司马腾,联合攻颖于邺,司马颖败、挟惠帝逃往洛阳。张云又逼惠帝与司马颖到长安,并削去司马颖皇太弟名号,司马颐成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掌得朝中大权。(公元305年)永兴二年,东海王司马越发兵攻打司马颐。这时成都王部下汲桑、公师藩等起兵,因而又命司马颖复位领邺。途中即被捕获,后被缢死。公元306年司马越领兵攻入长安,司马颐败逃,惠帝又回到洛阳。司马越又以司空官职引诱司马颐入洛阳,并在途中将他杀死。后来司马越又将惠帝毒死.立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之弟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西晋宗室诸王的这场持久残杀,为害极大。首先是无辜者死伤累累。如赵王伦之乱“自兵兴六十余日,战及杀害近十万人”。而且,因战祸而流离饥冻至死的,数量也十分惊人。其次,战乱大大破坏了生产。洛阳、长安一带地区成为战场,农商各业被迫中断。再次,这次战乱直接促成了西晋政权的早日崩溃。后有匈奴族刘渊攻陷长安,晋愍帝出降;东海王之子司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都被石勒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