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1冥想有什么用:<<金刚经>>中的"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各是什么意思?请用佛教经典内容来解释,或注明经典出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6:44
请用佛教经典内容来解释,或注明你所回答内容的经典出处.
请您不但把问题回答了,还要把具体佛经的经名,及确切的经文内容写上来!我要严格的经典依据!因为,我是佛弟子,不是哪个法师或活佛的弟子!我愿解如来真实义,并不是解自己认为的妄想义!这样一来,一是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二是我要看看原滋原味的佛亲口所说的话的真实义.谢谢!

《圆觉经》讲解“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演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盘,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加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盘,伏我爱根为涅盘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或有众生%C

《金刚经》
鸠摩罗什版本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
如是无量虽众生灭度。无有一众生灭度有。彼何所因。若善实。菩萨摩诃萨。众生想转。不彼菩萨摩诃萨名说应。彼何所因不彼善实菩萨名说应。若众生想转。寿想若人想若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七》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善现。若诸菩萨摩诃萨不应说言有情想转。如是命者想。士夫想。补特伽罗想。意生想。摩纳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转当知亦尔。何以故。善现。无有少法名为发趣菩萨乘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如是涅槃无量众生已。无一众生被涅槃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想。即不应说名为菩萨。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菩萨无我想众生想寿者想受者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我相】

(术语)实我之相。四相之一。金刚经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同刊定记四曰:‘我者谓自五蕴总相为我。’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我相】

我相者,谓众生于涅盘之理,心有所证,而其有所证取之心,执着不忘,认之为我,名为我相。经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是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我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若即若离,计我、我所之实,是名我相。(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若即若离者,谓计即阴是我,离阴是我也。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五阴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我相】

The appearance of self, or self-aspect (a^tma-sam!jn~a^). In the Yuanjue jing (T 842, p. 919b) this appearance of self is shown to be the primary hindrance to enlightenment, and is the first of the "four appearances" (四相). The appearance manifested by mistaken conceptualization that seems to be a self, which ordinary people attach to as being inherently existent. The term 我相 (woxiang) also appears in the Diamond Sutra and the S/u^rangama-su^tra.

FROM:【《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我相】

(一)指我之相状,即由妄想所变现似我之相。凡夫误认为实我而执持之,此乃因我执而起。有世间所说之我相与圣教所说之我相二种,前者如有情、意生、生者、士夫、作者、受者、知者、见者等;后者如预流、一来、不还、无学、二十七贤圣、十三住等。
依唯识之意,由于凡夫之第六、第七之二识自无始以来即妄计分别我、法,熏习于第八识,故诸识生起时,第八识之见分与相分随之变现遍计妄情之似实我、似实法等相,凡夫即执著此“似我似法”以为“实我实法”。故我、法之相本无实体,但随分别妄计等缘,假设世间之我相;随断恶证道之施设等缘,假设圣教之我相。
又依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所载护法论师之说,由无始以来妄计我、法分别之心,熏习本识,遂产生见、相二分;愚夫不知此见、相二分实为内识,反依之而妄计有实在之我、法。虽实无我、法,但随彼妄情所执著之相,称之为我、法。安慧论师则谓见、相二分皆为遍计所执性(即遍计而有),亦皆虚妄而无实体,于此“总无”之见、相二分上假说我、法,而以我、法为“别无”。
(二)四相之一。谓于五蕴之中妄计有我、我所。((参见:四相)1732)p2942

FROM:【《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我相】

意指我的相状。即由妄熏习而变现的似我之相。凡夫以为似我之相为实相而执着之。此有世间所说的我相与圣教所说的我相二种。如有情、命者等为世间所说的我相;预流、一来等是出世间圣教所说的我相。

佛教主张,‘我’并非本来实存,而是随分别妄计等缘而假设世间的我相;又随断恶证道之施设等缘,而假设圣教的我相。故虽说我相,乃是假说。《成唯识论》卷一云(大正31·1b)∶‘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无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说之为假。内识所变似我似法,虽有而非实我法性,然似彼现,故说为假。’

〔参考资料〕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人相】

人相者,比前我相已进一步,虽不复认证为我,而犹存悟我之心,名为人相。经云:悟己超过一切证者,名为人相。是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人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是名人相。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众生相】

众生相者,比前人相已进一步,谓虽已超过我人之相,犹存了证了悟之心,名众生相。经云: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是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众生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色受想行识众共而生此身,是名众生相。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众生相】

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寿者相】

(术语)于假和合之体上认寿命而误解者。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寿者相】

执著一期生命的长短。此相一立,则不了知缘生如幻的道理,焚香祈祷,妄图长命,永为三有之所束缚,而不得解脱。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寿者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寿命,或长或短,是名寿者相。(一期者,谓从生至死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寿者相】

梵语 ji^vasajjn~a^。亦即抱存“具有生命的个体(ji^va)”之想法。盖一般认为,个体即灵魂或人格主体之意,然在佛教立场,尤其以般若思想之观点而言,则反对执著于此类个体、性命、灵魂等实存之观念。如金刚经(大八·七四九上):“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上引中之“相”,乃执著其实有,执著其必有具体之实体、实法可言之意。
又“寿者”一词之解释,除上记外,另如吉藏之金刚般若疏卷三亦谓(大三三·一○六中):“外道计有神我,死此生彼,经游六道,故名寿者也。”窥基之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大三三·一三一中):“见命根断灭过去后生六道,名寿者相。”此外,大品般若经卷二则以“寿者”一词为“我”十六异名之一。p5772

FROM:【《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四相(二)】

‘识境四相’金刚经论云:‘识境四相,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相也。’
一、我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若即若离,计我我所之实,是名我相。
二、人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是名人相。
三、众生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色受想行识众共而生此身,是名众生相。
四、寿者相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寿相,或长或短,是名寿者相。
‘智境四相’圆觉经疏略明智境四相:谓于所证取之心,迤逦浅深,有此四相之异。故后之三相,皆因我相根本而立。与金刚般若四相,所言不同。盖彼迷妄之心,执为四相故也。
一、我相 我相者,谓众生于涅盘之理。心有所证,而其有所证取之心,执着不忘,认之为我,名为我相。经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是也。’
二、人相 人相者,比前我相,已进一步。虽不复认证为我,而犹存悟我之心,名为人相。经云:‘悟已超过一切证者,名为人相是也。’
三、众生相 众生相者,比前人相,已进一步。谓虽已超过我人之相,犹存了证了悟之心,名众生相。经云:‘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是也。’
四、寿命相 寿命相者,比前众生相,已进一步。谓心照清净,于前众生相中所存了悟之心,虽已觉知超过,然犹存能觉之知。如彼命根,潜续于内,名寿命相。经云:‘觉所了者,不离尘垢故是也。’‘不离尘者,谓此觉了之心,不离妄尘故也。’

FROM:【《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四相】

(一)指一期生命之四种样相∶即生、老、病、死。又作粗四相、一期四相。

(二)指观察苦谛的四种行相∶即苦、空、无常、非我。如《俱舍论》卷二十六云(大正29·137a)∶‘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

(三)对于生命现象的四种妄执∶出自《金刚经》。生命现象依缘而起,并无自性可得,而凡夫误以为皆有恒常不变的生命主体,因而产生四种妄执,谓之四相。此四种妄执,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作识境四相、四见。兹依窥基《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之意,略述如次∶

(1)我相(梵a^tma-sam!jn~a^,藏bdag-tu hdu-s/es)∶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有实我、我所。

(2)人相(梵pudgal a-sam!jn~a^,藏gan%-zag-tuh!du-s/es)∶谓众生妄计现在的命根相续为有我。

(3)众生相(梵sattva-sam!jn~a^,藏sems-can-du h!du-s/es)∶谓众生妄计身相续而住于世。

(4)寿者相(梵ji^va-sam!jn~a^,藏srog-tu h!du-s/es)∶谓指众生妄计命根轮回六道。

宗密《圆觉经略疏注》卷下二则说,我相是众生执着于证涅盘之理而以之为我,人相是虽离我相,但仍有我悟之心,众生相是虽离人相,但仍存有证悟之相,寿者相是虽离众生相,但仍存有能觉之智。

此四相亦可译为‘四想’。因为梵文sam!jn~a^一词,有‘想’、‘观念’、‘概念’之意。依近代学术界自语源学所作的解释,四相之意义略如下列∶

(1)我相∶指自我观念。亦即认为有‘实体的自我’的妄想。

(2)人相∶此中之‘人’,译自“pudgala”,即指生命个体,或人格主体。旧译为补特伽罗或数取趣。故‘人相’即指执著「有轮回六道之生命主体’的妄想。

(3)众生相∶此中之‘众生’,为“sattva”(萨埵)的意译。指由五蕴积集的生命体。对这种五蕴积集而成的生命现象执着为实体,这种妄想谓之众生相。

(4)寿者相∶此中之‘寿者’译自“ji^va”。此词即通常所谓的‘灵魂’,旧译为‘命者’。故寿者相,实即系‘认为有永恒不变的灵魂’的妄想。

上述这四种妄想即为四相。这四相亦即身见(我见)的分析说明。破除四相,即破除身见,即证入‘我空’境界。(参阅附录)

(四)指有为法之四相∶即显示诸法生灭变迁的生相、住相、异相、灭相。又作四有为相。

◎附∶印顺《般若经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摘录)

通达我、人、众生、寿者的无相,即般若慧的妙用。在大乘行中,般若是遍通一切的,不论四摄、六度、三解脱、四无量以及一切智、一切种智,无不以般若慧而彻悟他的空无自性。所以,菩提心是即空的菩提心,与菩提心相应的悲愿,即无缘大悲。见到众生的痛苦,生起济拔的恻隐心,以世间的财法去救济他,是众生缘悲。如见众生为相续、和合的假我,法生苦生,法灭苦灭,因而起悲济心,是法缘悲。如能观诸法从缘,都无真实的自性,悟入法性空,缘即空而缘起的假我,生大悲心,愿度如幻众生,这是无缘大悲。无缘大悲,即与般若相应的大悲。悟了众生空寂无自性,所以虽度脱一切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海中印现的明月,由于风吹波动而月相不见了。从他的不见说,好似灭去了,其实那有自体可灭呢!发心菩提,重在发愿度生,所以也就重于我空。

我、人、众生、寿者,都是众生的异名;《般若经》中有十六种异名,都不外从众生的某一特性而立名,众生即执此为实有。我,是主宰义,即每一众生的行动,常人都有自己作主与支配其他(宰)的意欲,所以称为我。人,行人法,所以名为人。众生,约现在说,即五众和合生的——有精神与物质和合的;约三世说∶即由前生来今生,今生去后生,不断的生了又死,死了又受生,与补特伽罗的意义相合。寿者,说众生的从生到死,成就命根,有一期的生命相续。以般若正观,即无我、人、众生、寿命的实性可得。但在五众和合的缘起法中,有无性从缘的和合相续——假我;依此假名众生,成立业界相续,生死轮回。众生不知无我而执为实有我及我所,所以起惑造业,生死不了;如达自性空而离自我的妄执,即能解脱而入无余涅盘。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我人四相】

(名数)一我相,于五蕴法中计有实我,有我之所有也。二人相,于五蕴法中计我为人,异于余道也。三众生相,于五蕴法中计我依五蕴而生也。四寿相,于五蕴法中计我一期之寿命,成就而住,有分限也。见金刚经。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我人四相】

一、我相,即在五蕴法中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有我之所有;
二、人相,因为执著有实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场,就称他人为人;
三、众生相,与我对待的众生不止一个,所有人及非人的差别相,是为众生相;
四、寿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执著寿命的长短。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我人四相】

执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余趣,为人计我,盛衰苦乐,种种变异,相续为众生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

FROM:【祖庭事苑】

阿弥陀佛,请教佛法要怀有恭敬心!当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末学简单的为你浅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十个字的含义。此法要出自《金刚经》,释迦牟尼佛在金刚会上告诉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何谓我相?处处为自己着想便是!
何谓人相?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存如是之心便是!
何谓众生相?何谓寿者相?自私自利之心便是众生相,贪生怕死之心便是寿者相。
应存如是之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当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应当看破,放下。佛法的本质既是,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鄙人之所答,出自《金刚经》。以及古大德之开释,最后一段言语,为净空大师所教导!

一定要出处,便是住相,

忘却了佛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以这种心态读不好《般若波罗蜜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