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华朱茵 视频: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有明显的"偏刘贬曹"的政治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9:57:38

人们常常谈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有人还把这称为“封建正统思想”。事实上,“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早在宋代就已成为有关三国的各种文艺作品的基调,罗贯中只是顺应广大民众的意愿,继承了这种倾向。罗贯中之所以“尊刘”,并非简单地因为刘备姓刘(刘表、刘璋也是汉室宗亲,而且家世比刘备显赫得多,却每每遭到贬抑和嘲笑;汉桓帝、汉灵帝这两个姓刘的皇帝,更是作者鞭挞的对象),而是由于刘备集团一开始就提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口号,为恢复汉家的一统天下而不屈奋斗,不懈努力,被宋元以来具有民族思想的广大群众所追慕;同时,这个集团的领袖刘备的“仁”、军师诸葛亮的“智”、大将关羽张飞等人的“义”,也都符合罗贯中的道德观。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罗贯中把刘备集团理想化而予以热情歌颂。另一方面,罗贯中之所以“贬曹”,是因为曹操作为“奸雄”的典型、不仅不忠于刘氏王朝,而且常常屠戮百姓,摧残人才,作品对其恶德劣行的描写大多于史有据;并非有意“歪曲”;而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巨大功绩,对他在讨董卓、擒吕布、扫袁术、灭袁绍、击乌桓等重大战役中所表现的非凡胆略和智谋,罗贯中都作了肯定性的描写,并没有随意贬低。由此可见,“尊刘贬曹”主要反映了广大民众按照“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的标准对封建政治和封建政治家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对此不应作片面的理解,更不应简单地斥之为“封建正统思想”。

从历史上看,对曹、刘所持的态度,史家也常有反复,这与不同的史家所处的不同时代有关,所以很难说谁对谁错:
陈寿是西晋人,因为“晋承魏统”,所以是“尊曹眨刘”。到了东晋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因为东晋偏安江南,中国北方已被“五胡”占据,此时的东晋就有点像刘蜀政权,思想上便倾向“北伐”,所以推崇了刘备,开始了“尊刘贬曹”。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时,宋朝已统一了中国,因此也并不推崇“北伐”的蜀汉。又因宋是从后周手里夺来的政权,其性质又与曹魏取之于汉相似,所以司马光又是“尊曹贬刘”的。到了南宋,北方土地又被金人所占,它的政权又与当年的蜀汉和东晋有些相似,所以朱熹在他的《通鉴纲目》中恢复了“尊刘贬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尊刘贬曹”,还是“尊曹贬刘”都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反映。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有很多次,自三国后,曹操便成了“北方政权’’的化身。南宋的辛弃疾身居江东,誓死不忘北伐。在他的词中多次歌颂了孙权,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生子当如孙仲谋”等等,实际上也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关。
有意思的是在民间文学中,似乎历来就只有“尊刘贬曹”一种思想。这一方面是反映了百姓渴望“仁君”,反对“暴君”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刘备毕竟是中山靖王之后,而曹家却以魏代汉,有篡权之嫌。

因刘备是汉室宗亲,而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是反臣。
在封建社会,很注重忠义,故《三国》中曹操没得好

呵呵!刘备是汉氏宗亲,正派的,曹操是反动的,尽管商纣王是那么的残暴,人人痛恨,但是周武王“反”商纣王,孔子还是认为不对的!不论刘备曹操孰是孰非,刘备的血统还是纯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