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幻化弓容易得手的:"福”字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3:27:46
详细说明!

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姜太公封神时,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体现出百姓向往好运的心念。
  福字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曾出现,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福神为执掌祸福,致人以福之神。宋时民俗以道教中的真武大帝为福神。道教中的地位颇高的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分治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过,司众生祸福之神。其中天官主赐福,地官主赦罪,水官主解厄,故民俗尊天官为福神,与寿星并列。天官的形象常见于民间年画、版画、衙署壁画以及剪纸等。最著名的画题是“天官赐福”亦称“受天福禄”。《茶番室三钞》引《宣和画谱》云:“五代时人陆晃有‘天曹赐福真君’像一帧。然则今所称天官赐福者,亦有本矣。”天官赐福画面多为天官身着红袍立于海崖,手持一轴诰命,上写“天官赐福”或“受天福禄”四字,或加蝙蝠和儿童。

  禄星文昌,主文人之功名利禄。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忠主孝亲: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文章司命:《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奉祀: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寿星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星,《尔雅·释天》云:“寿星,角亢也。”《史记·封禅书》注:“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可见,秦汉之时,奉祀寿星可以祈福祈寿,后世所奉祀的寿星实指南极老人星。从周秦开始,历代都有奉祀寿星的活动,至东汉时期,祭祀寿星都被历代皇朝列入国家祀典,至明被废。寿星的职掌,最初为国运之长久,即国之寿,后被奉作主世间寿考之神。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列南极老人丹陵上真为“太极左位”。寿星的形象很有特色,《西游记》第七回写道:“霄汉中间现老人,手捧灵芝飘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寿星又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常可见到这样的寿星形象。

  奉祀:有福、得禄和长寿等三个目标,一直是中国道教信徒和普通民众追求的共同理想。因此,明代以降,民间对福禄寿三星的奉祀经久不衰。道教宫观,尽管少有专门设立的福禄寿三星君殿,但是单独供奉寿星的仍较普遍。中国福禄寿三星瓷雕至今仍然有人请回家供奉,并预先在道观中开光分灵,以求灵验,护佑合家有福、得禄和长寿。

  喜神在民间诸神中不见经传的神,其形象也少见。据清乾隆时编撰的《协纪辨方·义例·喜神》载:“喜神于甲己日居艮方,是在寅时;乙庚日则居乾方,是在戌时;丙辛日居坤方,是在申时;丁壬日居离方,是在午时;戊癸日居异方,是在辰时。”择定方位,新娘上轿时,轿口必须对准喜神所在方位少停一刻,称“迎喜神”。另外,和合二仙也是喜神。旧时民间举行婚礼时,常挂和合二仙的画像,取“和偕好合”之意,以图吉祥喜庆。

  “福”和“喜”的含义在民间是很广泛的,也常用福字和喜字来表现福寿康宁和吉祥喜庆。

  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传说赵公明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了赵公元帅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文财神的由来:文财神,民间所指甚多,如:比干、范蠡、财帛星君和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等。文财神多见于民间雕塑和木版年画,大多是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适合新春喜庆,堂室张挂。文财神或是生前巨富,或是升仙后奉命管理人间财帛、人世爵位。文财神大多并未进入道教神系,亦少有经籍传世。

  奉祀:旧时称财神赵公明神诞之日为三月十五日(亦有称正月初二的),道教徒多于神诞之日到道观中奉祀财神,祈求五榖丰登,财源亨通。不过,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下凡、巡察人世的日子,因此,民间多于初五清早放鞭炮、舞狮子,俗称“接财神”,祈求春节以后开市大吉,财源滚滚。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