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户门对着卫生间 装修:我需要《峡山寺飞泉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38:40
我需要《峡山寺飞泉亭记》,最好还要有译文。
1楼的朋友,我用你的这个地址:http://www.langsong.com.cn/dubenchuzhong/chu467.htm
得出的是:“该页无法显示”!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作者: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峡江寺飞泉亭记 译 文

  我近年俩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得观看,就好象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见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去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续。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已下山去了。歇宿在带玉堂,(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http://www.fainfo.com/puton/lang/lang16/lang1619.asp

  《峡江寺飞泉亭记》赏析
  (郑孟彤、洪柏昭、张德昌)

  这篇游记以议论开始,也以议论结束,颇具特色,不落俗套。

  文章开头就论述各地名胜的瀑布之奇,而游者苦于“皆暴日中,踞危崖”,都“不得从容以观”,惟独峡江寺飞泉亭观瀑,使人不忍离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因为它给人有奇异之感,既富有吸引力,而又使下文很自然地展开。

  作者先写登山,对沿途景物没有过多着墨,只是着重于写“三奇树”“根分而枝合”的与众树不同的奇景,又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理,这样剪裁,颇具匠心。

  接着是写“登山大半”,到瀑布旁的飞泉亭。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这里,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展示出飞泉亭观瀑的种种情景:亭子的明净,瀑布的雷鸣,水花的飞溅,和在亭中观瀑时坐卧俯仰无不舒适自由,以及欣赏瀑布的喜悦心情,莫不跃然纸上。特别是对各种声响的描绘:“天籁人籁”,“参错并奏”,“合同而化”,令人有余音在耳之感,确实美妙传神。而这些描写,实际上就是对飞泉亭的赞美。

  最后,是写日落下山时面对南山,“云树蓊郁”,江帆来往的开阔境界,并由此而抒发议论来结束。这一结束,体现了作者对飞泉亭的留恋,既回应了文章的开头,也对飞泉亭的赞颂起了反衬作用。结笔有力。

  (选自《古代游记名篇评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http://cache.baidu.com/c?word=%CF%BF%3B%C9%BD%3B%CB%C2%3B%B7%C9%C8%AA%3B%CD%A4%3B%BC%C7%3B%D2%EB%CE%C4&url=http%3A//www%2Epep%2Ecom%2Ecn/200406/ca427024%2Ehtm&b=0&a=17&user=baidu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累似我了!!!

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