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呆是怎么回事:*******邵逸夫 是何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6:52:06
是电影制作人吗?

邵逸夫简介

  原 名:邵仁楞

  姓 名:邵逸夫

  出生日期:一九零七年

  出生地点:上海

  生 平:

  邵逸夫,一九零七年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镇海人,家中排行第六,父亲邵玉轩是当地漂染业商人。 一九二四年与亲兄成立上海「天一影片」,邵逸夫负责外埠发行。

  一九二六年毕业于美国人办的上海青年会中学。同年往新加坡协助三哥邵仁枚打理电影业务,开拓电影市场,自始便与电影圈结下不解缘。

  一九三零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

  一九三二年,日军侵华,「天一」于香港另起炉灶。

  一九三四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港推出。

  一九三七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并诞下两子两女。 沦陷前,邵逸夫的二哥成立「南洋影片」。光复后,易名「邵氏兄弟」。

  一九五七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正式来港发展,接管邵氏公司业务,建立清水湾影城。

  一九七四年,邵逸夫获英女皇颁授CBE勋衔。

  一九七七年获英女皇册封KNIGHT BACHELOR爵士勋衔。

  一九八零年,邵逸夫成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最大股东,担任香港电视董事局主席。此后数十年,邵逸夫捐助数以十亿计款项,为中港两地建设学府、医院等。

  一九八七年,邵太黄美珍病逝美国,享年85岁。同年邵氏停产。

  一九九一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九月八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其贡献。 一九九七年,邵逸夫与方逸华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共谐连理。

  一九九八年,邵逸夫获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

  邵氏兄弟促成了六十年代的国语片电影的蓬勃发展;所摄制的电影更经常于亚洲影展中夺得奖项;旗下拥有大量着名影星,十数年间,推出多部脍炙人口之电影,如《貂蝉》、《江山美人》及《独臂刀》等,开创电影发展的新路向。

  邵逸夫,祖籍浙江宁波,191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他父亲邵玉轩,是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上海小有名气的有钱人。邵逸 夫兄妹8人,他排行老六,上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当逸夫7岁时,父亲把他送进了美国人在上海办的一所英文学习,不但使他能讲一口流利 的英语,而且形成了他中西融合的文化观念。从上中学起,他就经常出入于上海繁华的娱乐场所,尤其痴迷于戏剧与电影。1923年,他的几个哥哥 成立了“天一电影公司”,开始在上海拍制电影。1925年,他三哥将“天一公司”的电影打进新加坡。邵逸夫中学毕业后,应三哥之邀赴新加坡, 开始涉足电影业。邵逸夫一手创办了邵氏(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并一直把持着公司的决策大权,从而把持着香港电影的命脉,影响着东南亚乃至 世界电影市场。1957年,邵逸夫携带着巨额资金,携带着经营电影业20多年的经验,从新加坡来到香港,成立了香港邵氏兄弟影业公司。邵逸夫如 今身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富豪,他究竟拥有多少财富,难以统计清楚。据汉威估计, 把地产、电视、电影、控股等都包括在内,他的财富超过100亿港元。 邵逸夫从南洋创业到超级富豪,他取得成功的赚钱之道是什么呢?

  邵氏兄弟刚在南洋创业 时,历尽了艰难。在新加坡,他们在租到的简陋的房间里,整理片子,制作海报,什么都要亲自干。到马来西亚拓展业务时,就更加辛苦了,白 天,他们行走在道路上,饱受颠箕之苦;晚上,就在露天,顶着星星、冒着露水放映电影。在炎热的夏季,太阳炙烤着大地,雷雨说来就来,他 们常常是刚刚还热得头晕眼花,霎时又被淋得浑身湿透像“落汤鸡”。出生并成长在富裕家庭和大都市的邵氏兄弟很多次都想不干了,但是他们 最终战胜了艰苦,坚持了下来。几十年之后,邵逸夫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地说:“……在那样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一 辈子受益。如果我不经历这一段生活,不会有今天。现在的青年人,心很高,学问也很深,但是不能够吃苦,是一大缺陷。”

  邵氏兄弟事业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小 小的坎坷不算,大的磨难就有好几次。一是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波及到新加坡,当地的许多商店相继倒闭,人们连生 活都难以维持,哪还有心看电影呢?电影院的观众大减少,虽然他们把电影票价一再降低,仍然收入甚少,使他们经受了第一次考验。二是当他们在新加坡举步维艰时,1931年8月6日,一场大火又吞噬了他大哥设在香港的天一公司,天一制片厂的所有厂房和影片拷贝都被烧光,他大哥苦心经营了数年的家当毁于一旦。三是当他们弟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经营,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又发展起来,拥有139家戏院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给他们带来了厄运,1941年12月,日攻陷香港和新加坡,在日本侵略军燃起的战火中,邵氏兄弟的百余家影院被全部 化为灰烬,邵逸夫并被以“拍摄反日电影”的罪名而投入地牢,后经朋友帮助才得台出狱。四是1970年,当邵氏的业务蒸蒸日上之际,公司内部 发生了较大的人事震荡,邵氏公司制片主任邹文怀离开邵氏公司,由于素有“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能力出众,在职员中颇有口碑,他一走带 走不少很有才干的演职员,差一点使邵氏公司陷入“人去楼空”的窘迫境地。但是,这些磨难,都没有动摇邵逸夫把邵氏兄弟公司办下去的决心, 并且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力挽狂澜,安然度过难关,又使邵氏兄弟公司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邵逸夫自己搞电影,因此一心要成为精通电 影的专家。他每天最低限度看一部电影,几十年来坚持不辍。好的电影和坏的电影他同样喜欢看,他要看好的电影好在哪里、坏的电影怎样坏。他不但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而且他也是中国最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早在50年代,他就精通了电影中的任何工作:剪辑、摄影、化妆、剧本、导演,样样内行。

  使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他做事认真。他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 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同时我自己的工作时间也很长,一早就来(上班),很晚很晚才下班”。追随他多年的朱旭华先生 私下说:“我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5时下班,但邵先生晚上9时仍在灯下工作。”

  黄金脑智囊群认为邵逸夫创业以来,一直要 求自己和公司员工做到“顾客第一”,且非常注意在公众面前塑“可人形象”,是为最大的成功因素。他拍每一部影片,首先考虑的顾客喜欢不 喜欢。凡是顾客不喜欢的,就坚决不拍。因此,他拍的电影上座率很好,常常观众场场爆满。据统计,从1959年到1973年,从第5届到第16届亚 洲电影节,“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出口的电影屡获殊荣,共得大小奖46项,创下中国电影史纪录。此外邵逸夫他在香港人面前,总是表现出谦逊有 礼,态度安详,笑容可掬,使人觉得他是一位锋芒内敛、儒雅外流的长者,从来没有因“财大”而显露出“气粗”。在影视圈内,他为人也面面 俱圆,每有请柬,总尽量抽空出席,不摆架子。

中国香港电影事业家。原名邵仁楞。浙江宁波人。1925年与兄醉翁、人、仁枚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他负责外埠发行工作,并学习摄影、编剧。1928年与三兄仁枚到南洋开拓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组成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至1937年已拥有50多家影院。自1933年,邵氏兄弟公司支持天一港厂和南洋影片公司(天一后身)摄制多部粤语影片。并支持改组后的邵氏父子公司,在香港摄制56部国语片,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如《红玫瑰》、《梅姑》等。1957年香港制片业角逐激烈,邵逸夫亲自接办香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清水湾兴建一座东南亚最大规模的现代化邵氏影城,在此期间拍摄《貂蝉》、李翰祥的《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胡金铨的《大醉侠》、张稳的《独臂刀》等影片使武侠片再度风行。影片《后门》、《万古流芳》等也接连在亚洲影展获奖。60年代是邵氏兄弟公司的黄金时代。在东南亚各地戏院扩展至160余家,在东京、巴黎、罗马均有常驻代表。该公司1957—1983年共拍摄719部。为表彰他对香港电影事业的贡献,1974年和1977年,英国女皇颁授CBE勋衔和爵士爵位,1980年获香港大学颁给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3年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高荣誉奖。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裁缝店 (1927) .... 编剧
狸猫换太子 (1927) .... 编剧
白蛇传 (1926) .... 剪辑
电影女明星 (1926) .... 剪辑
夫妻之秘密 (1926) .... 剪辑
梁祝痛史 (1926) .... 剪辑
孟姜女 (1926) .... 剪辑
孙行者大战金钱豹 (1926) .... 摄影
珍珠塔 (1926) .... 摄影
忠孝节义 (1926) .... 剪辑
大侠白毛腿 (1927) .... 置景
杨贵妃 (1955) .... 监制
南岛相思 (1960) .... 监制
妙手回春 (1958) .... 监制
杀人的情书 (1959) .... 监制
玉女惊魂 (1958) .... 监制
偷情记 (1959) .... 监制
星岛芳踪 (1959) .... 监制
红粉干戈 (1959) .... 监制
飞来艳福 (1959) .... 监制
迷魂曲 (1959) .... 监制
独立桥之恋 (1959) .... 监制
死尸复仇 (1959) .... 监制
千金小姐 (1959) .... 监制
江山美人 (1959) .... 监制
死亡的约会 (1959) .... 监制
丈夫的情人 (1959) .... 监制
欲网 (1959) .... 监制
能言鸟 (1959) .... 监制
嬉春图 (1959) .... 监制
儿女英雄传 (1959) .... 监制
粉红色的凶手 (1959) .... 监制
玻璃鞋 (1959) .... 监制
夜半歌声续集 (1963) .... 监制
万花迎春 (1964) .... 监制
杨贵妃 (1962) .... 监制
妲己 (1964) .... 监制
情泪染袈裟 (1962) .... 监制
蕉风椰雨 (1960) .... 监制
黑森林 (1964) .... 监制
潘金莲 (1964) .... 监制
玉堂春 (1964) .... 监制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1964) .... 监制
情人石 (1964) .... 监制
两代女性 (1960) .... 监制
王昭君 (1964) .... 监制
花木兰 (1964) .... 监制
双凤奇缘 (1964) .... 监制
皆大欢喜 (1961) .... 监制
神仙·老虎·狗 (1961) .... 监制
姊妹情仇 (1963) .... 监制
燕子盗 (1961) .... 监制
桃花扇 (1961) .... 监制
侬本多情 (1961) .... 监制
玉女求凰 (1961) .... 监制
云开见月明 (1961) .... 监制
夜半歌声 (1962) .... 监制
不了情 (1961) .... 监制
神童夺宝 (1961) .... 监制
狂恋 (1960) .... 监制
倩女幽魂 (1960) .... 监制
慈母手中线 (1961) .... 监制
七仙女 (1963) .... 出品人
乡下佬探亲家 (1937) .... 导演
粉红色的杀手 (1959) .... 监制
僵尸复仇 (1959) .... 监制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六叔”。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1928年,邵逸夫赴星马等地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多年来,邵逸夫捐助超过数以十亿计款项,为中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1届于2004年举行。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预期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而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小姐于美国拉斯维加斯证册再婚。

影视大王,他在很多学校捐建了图书馆的!

青岛九中和十九中的逸夫楼就是他捐资修建的。

是慈善家,北京很多大学的图书馆等建筑都有他捐款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