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疼是怎么办:心理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9:55
你所说的我也了解,但是你说所从心理辅导和理解孩子,我也是尽量这样做了。请教最佳的方法有那些呢?

1、孩子存在“蛋壳心理”需要父母慢慢打开

小孩也会有心理问题吗?小孩不爱吃饭、不爱学习,爱玩、爱上网,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有心理问题,只是许多家长、老师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而已。据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和科研工作的舒明跃主任介绍,他们做过两次比较有代表性的调查,一次和全国政协一起做的,发现深圳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4%,比全国平均数要高一点。去年,又做了一个初中生心理问题调查,发现有抑郁症状的大概是11%,这个数字跟内地相近,可以说,深圳和其他地方的比较不算高,但还是应该引起重视。

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身体的关心远高过对心理的关心,对孩子心理问题的理解也有不少误区和盲区。有多年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的万国斌主任认为,小孩的心理问题和成人不同,但两者密切相关。成年人更多的表现为情绪、思维方面的问题;小孩发育性的问题比较多,比如说智力、语言、动作行为的发育等。孩子的心理问题有轻有重,从心理疾病到心理障碍,再到心理困惑、情绪问题,程度越来越轻。万国斌解释说,就拿小孩吃饭的问题来说,吃饭本身是一个本能行为,饿了就吃,饱了就停,是很自然的现象。可现在,很多家长对小孩身体非常重视,特别强调吃,怎么吃就变成由家长的态度来决定了。小孩吃饭不好,一定程度上就转变为精神行为问题,其实这也反映父母的心理问题。所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非常重要。

有的孩子跟别人下棋,输了以后就再也不下棋了……在大人眼里,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较为封闭和脆弱的心理特点,人们称之为“蛋壳心理”。对这个问题,谈加林博士认为,必须将心理健康的问题和成长的一般问题区分开来。就像学会走路要摔很多跤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关键是父母要帮助孩子渡过一系列难关。

对于“蛋壳心理”问题,舒明跃主任说,这有家庭的关系,也有社会的原因。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居住空间上的变化,给孩子造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空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有些孩子跟人家不来往,遇到小的挫折就适应不了;有的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老师批评以后第二天就不去上学。在这方面,家长或学校需要共同努力,慢慢给他锻炼的机会,他就会慢慢的打开这个“壳”。

“脆弱”并不意味“懦弱”、“不勇敢”,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有区别,一般人容易把两者混淆。舒明跃特别指出,不能单从人品、从思想去看孩子的心理脆弱问题,而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去看。家长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要多鼓励、多讲道理引导孩子,告诉他们失败是必不可少的。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要讲心理方法,有时候还得讲技巧。在学校工作,有很多实践经验的蒋平老师也指出,有不少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误以为是他的品德不好,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其实这是心理上的不健康、不正常。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不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

2、亲子分居易生隔膜频繁转校并不可取

深圳是个繁忙的移民城市,不少年轻网友都反映,生了孩子以后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养,还有就是平常比较忙,都交给保姆或老人带,跟孩子交流比较少,容易产生隔膜。

亲子依恋关系需要牢牢地建立。万国斌说,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依恋关系很重要,孩子需要和母亲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妈妈是他的安全港湾,他一醒来不舒服了,能够到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如果没有这个关系,会影响他以后的安全感。如果频繁更换抚养人,没有固定的依恋关系,小孩就会形成依恋障碍。

家长要学会“算账”,最好不要亲子分居。万国斌指出,深圳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小孩照顾不过来,经济上承担得起的家长,就给保姆带,或者把爷爷奶奶接过来带。但在精神上面,没有给孩子太多的照顾,这对小孩发展是不利的。万国斌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家长应尽量自己带孩子,哪怕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回家后也要跟小孩交流、沟通。这个基础如果不打好,以后很难弥补。蒋平老师主张小学生、幼儿园的学生尽可能不要送到寄宿学校。很多家长不会算账,以为现在把孩子送出去,自己可以多赚钱,但他没算到以后的不良后果。

转学综合征是一个深圳比较突出的问题,专家建议不要轻易转学。有网友提到,到深圳以后搬家的次数大概是每年3次,孩子也不得不跟着多次转学。蒋平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不少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同学关系不好,或家长不满意而转学,也有一些学校不负责任,怕学生成绩差影响升学率鼓动学生转学。家长以为转到新学校后老师会更关心孩子,其实到新的地方以后,如果没有经过好的心理辅导,老问题会延续,还会产生新的自卑心理。而且,到新学校会产生新的适应问题,如果适应不好,后果更严重。“通常情况下,我建议尽可能不要转学,要教孩子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

家长尤其要注意转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好是否转入重点中学或重点班。蒋平老师提到,他发现有的学生在普通班成绩很好,到了重点中学重点班以后,成绩下滑,深受打击,接着神经衰弱,成绩一塌糊涂。这时候,需要适当的咨询辅导,让他接受这个事实,有一个心理的准备和预期,找到具体的方法去调整自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作了这个主,孩子也盲目跟随,一旦失败后,又来怨恨、怪罪家长。

3、孩子成长要*自身家长切忌自以为是

家长、老师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结果给孩子带来了那么多的心理烦恼,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不要过于自以为是,其实很多家长还没有孩子聪明”,“不知道怎么管就不要管”,专家们建议发人深省。蒋平老师特别郑重地提到,家长不应在所有问题上都替孩子作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量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讨论。孩子的成长要*自己,他的事情谁也代替不了。比如说3岁的小孩在家里很活泼很开心,看到家里的火炉,有红、有绿的,他就很好奇,就去摸,但是家长看到了就去打,却不向孩子解释清楚。

舒明跃说:“有的家长就说对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我就一个建议,你不知道怎么管就不要管,你管了就出问题,你管到对立面上去了,还管什么呢?”你不能不让他经历他早晚要经历的,我们只能适当的引导。

有些不该管的不要管,可是有些问题家长却必须注意。舒明跃说,我国当前儿童抑郁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别抑郁,第二在他忧郁的早期,心情不太好的时候,但还没有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干预,给他更多的关怀和理解。对许多家长让小孩学钢琴、古筝之类的活动,舒明跃说,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引导他,如果他愿意做就最好,不要用“这个以后能出名的,好找工作的”来逼他学。

4、戒除网瘾重在预防鼓励为主平等交流

现在孩子上网成瘾问题很突出,本报也曾经连续报道过。许多网友家长希望了解有什么好的办法。对此,万国斌认为戒网瘾重在预防。现在的小孩没可能不玩电脑的,但要把握度,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小孩的需要,让小孩有这个机会去玩,一旦疏于管理,出了问题再去管就麻烦了。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定一些规矩,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事先要跟孩子交流、沟通好。让孩子玩玩游戏未尝不可,但要在家长的掌控范围之内。

舒明跃提出家长要给孩子尊严和快乐。孩子需要认可,需要快乐,如果总是挨骂,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他就会去网吧寻找。所以,要强调孩子不光是一个学习的机器,管孩子不能太严,要有引导,但是不能事无巨细,大大小小都定得很死。预防的办法之一,就是家长要主动给孩子安排业余时间,孩子跟家长呆在一起也很愉快,你把他的这些业余时间带动起来了,他干嘛要去网吧呢?

“当我们想改变孩子的时候,最高的境界就是改变我们自己”,讲起家长老师的责任,蒋平老师动情地说,治疗网瘾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来完成,需要重建破坏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孩子上网成瘾,很可能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受重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老师必须把握好问题背后的原因。

跟孩子谈的时候,家长、老师不要上来就说上网不好,要先问他上网有什么好处,比如他就会说,可以宣泄情绪,还可以查询资料,你接受他之后,他心就比较定。要平等地交流。然后你再问他,这样下去会有哪些不好的结果,有哪些危害,他冷静了,你再说如果改变了会有什么样的好结果,这样一个一个问题地帮助他解决。总之,还是要鼓励为主,要接受他正确的部分,引导他走向更光明的道路。

5、以平常心接纳孩子

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未来的成长。有些问题从小不解决,会影响个人人格、个性的发展,轻视不得。万国斌指出,许多问题都是由亲子关系不正常引起的。作为家长必须要有一个意识,小孩的成长就是家长的成长,作为家长必须跟着小孩的成长而成长,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也可以了解自己哪里错了、哪里对了。要促进小孩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接纳小孩。

接纳小孩有几个含义,第一个就是要接纳小孩的感受,小孩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候要哭、闹、不高兴,这是很自然的,表达出来后,家长要接纳他,要让孩子有权利和机会把情感表达出来。第二,要尊重小孩的个体差异,每个小孩是不一样的,有他的个性特点,千万不要跟别的小孩比,要根据他的特点去培养他。第三,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如果什么事情家长都包办的话,小孩就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要尊重小孩的自主性,他能够做的时候要让他去做。第四,要给小孩无私的爱。

总之,家长和孩子之间始终要有一根线,就好像放风筝一样的,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这样来避免孩子以后出现心理问题。

你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他们想到哪儿玩,想吃什么东西,想看什么动画片,而不要马上叫他们做什么作业。因为欲速则不达,等你的孩子在心灵在感觉快乐了,他做作业才会自愿。
总之,你的先与孩子好好沟通,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听你的话。
建议你去看《儿童心理学》之类的书,让自己能够真正掌握孩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