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无双4许褚厉害吗:文言文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56:44
王兴于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什么意思?

大王将要大力发展军队,我也要把我的武器修整好,我和你都有着同样的仇人。

王要出兵打仗了,我修饰好武器,与你一起上战场。

全诗共三章,每章五句,前二句都以设问的句式、豪迈的语气,表现出那种奋起从军,慷慨自助的精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战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内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战裙)。”想象一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祖国面临大战,甚或已经生死存亡的关头,而军需品却因连连战争异常的紧缺(或突如其来的侵犯,没时间准备),年轻的新兵埋怨起了军需品的不足,连衣服都不够,听见这些埋怨的老兵就安慰鼓励他们。充分反映了士兵之间解衣推食,团结友爱,相待以诚的精神,人们奋起保卫祖国的真情流露。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后人,以至军人之间互称“同泽”或“袍泽”,“同袍”、“同泽”、“同裳”也就成了精诚团结的代名词。
正因为“同袍”是为了御敌,因此,一旦“王于兴师”,就积极准备,厉兵秣马,做到同仇敌忾。那“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的描述,正是秦地民众那种摩拳擦掌,积极备战的高昂的战斗热情的反映。而每章的末句“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则由共同对敌的仇恨写到共同奋起,并肩作战,表现出一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王先谦说:“西戎弑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与子同仇”是维系战友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精神的纽带,惟其“与子同仇”才能“与子同袍”,“同仇”“同袍”互为因果,显出有爱有憎,爱憎分明,所以在大敌当前“王兴于师”的庄严时刻,他们才能无私无畏修甲兵,同仇敌忾去参战,表现出一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