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个人急售二手房:中学物理题。。。谁会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科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0:35:1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29936.html
莫名其妙的得了分儿,不过,这个题我还不会啊。高手帮帮忙。。。
我觉得。。。还是公式比较能说服人。。。
哪位能把公式列出来啊???

分儿都给你了,你还在这搞什么搞?
现在的社会是个什么社会,自以为是的人这么多。你看看给你答案的那些,有几个读过初中的?
看的懂答案的发表下意见。

这个题,里面引进个参数:
S:容器中部横截面积,
S1:为分层后下层液体的中部横截面积,
S2:为分层后上层液体的中部横截面积,
设液体密度ρ1,ρ2且,ρ1>ρ2。
搅拌后压强:P=ρgh
分层后压强:P'=ρ1gh1+ρ2gh2
根据质量和体积不变,可得(ρ1-ρ)h1S1=(ρ-ρ2)h2S2
其中,S1<S2,则(ρ1-ρ)h1>(ρ-ρ2)h2
整理得:ρ1h1+ρ2h2>ρ(h1+h2)
而右边=ρh
故ρ1h1+ρ2h2>ρh
可得:P'>P

答案:P<P'
按楼主的要求全部用公式推理,希望你能看懂。说实话这题虽然是初中知识,但难度较高!
P=ρgh
P'=ρ1gh1+ρ2gh2
则P-P'=ρgh-(ρ1gh1+ρ2gh2)
设S为混合时平均横截面积,S1、S2分别为分层后下层和上层的两液体的平均横截面积;
总体积V不变,则Sh=S1h1+S2h2 ;
总质量也不变,则ρSh=ρ1S1h1+ρ2S2h2,上式代入得ρ(S1h1+S2h2)= ρ1S1h1+ρ2S2h2;
(ρ1-ρ)h1S1=(ρ-ρ2)h2S2 ;S1<S2 ;(ρ1-ρ)h1>(ρ-ρ2)h2
ρ1h1+ρ2h2>ρ(h1+h2)=ρh
则ρgh-(ρ1gh1+ρ2gh2)<0 ;P<P'

p<p'
考虑一个极端的情况,计算锥底的压强
一个锥形,下面的截面积很小,并且只由几滴重液体,,上面是很多轻液体。搅拌前,可以看到下面的液面比较高。
现在把下面的重液体取出,上面的液面下降很少,可以认为不下降,但是锥底的压强肯定减少了不少(重液体换成了轻液体,并且液面很高)
现在将重液体均匀的铺在轻液体的上面,液面上升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当这些重液体非常慢的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总体液面不变,重液体的高度会越来越高,最终到达锥底。
所以锥底的压强会越来越大。

梯形容器可以看成下面还有一段装重液体的锥形容器,在搅拌过程中,这部分重液体不动。

搅拌时锥底的压强等于重液体下落过程中的某个值
<
重液体落底时的压强

如果要计算,会非常繁琐,反而没这么想的好玩

这么简单,我就是高中的,sos5403牛什么牛,不就是一道物理题吗?,搅拌时两种溶液混合,重心要比分层后高(分层后重的液体在底层),因为是梯形容器,因此,搅拌时梯形壁所受分压就比分层后所受分压要大,则相应的底部所受压强就会变小.
本题参考大坝原理(大坝也是梯形,可以减小水的分压),当然还要考虑到高一的力学知识.
再次强烈谴责sos5403,不就是一个初中生吗?牛什么牛,我上初中的时候比你强多了,你哪个学校的,这么嚣张!!!
做人不要太嚣张!!!!!!!!!!!!!!!!!!!

P<P'
要列公式的话可以这样写: P=pgh
因为是梯形容器 静置前后两个液体的密度没变,g为常数。总的高度也没变.但两种液体各自的h发生了变化。
静置前液体分布均匀,所以密度大的液体有一部分分布于容器的上部,密度小的液体有一部分分布在容器的下部。而静置后密度大的液体全部分布于容易底部,密度小的液体全部分布于容器上部,所以密度大的溶液的高度增加,密度小的液体的高度变小。
∴根据公式可以得出,静置后容器底所受的压强变大。

p<p'
考虑一个极端的情况,计算锥底的压强
一个锥形,下面的截面积很小,并且只由几滴重液体,,上面是很多轻液体。搅拌前,可以看到下面的液面比较高。
现在把下面的重液体取出,上面的液面下降很少,可以认为不下降,但是锥底的压强肯定减少了不少(重液体换成了轻液体,并且液面很高)
现在将重液体均匀的铺在轻液体的上面,液面上升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当这些重液体非常慢的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总体液面不变,重液体的高度会越来越高,最终到达锥底。
所以锥底的压强会越来越大。

梯形容器可以看成下面还有一段装重液体的锥形容器,在搅拌过程中,这部分重液体不动。

搅拌时锥底的压强等于重液体下落过程中的某个值